三年级上册4.12家庭记忆 教学设计(表格式,含两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年级上册4.12家庭记忆 教学设计(表格式,含两课时)

资源简介

第 12 课 《家庭记忆 》 教学设计
学科:道德与法治 授课年级 三年级
章节名称 传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 学时 第二学时
课标要求 依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第二学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中“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知道弘扬优秀家风的意义,初步体会中国人的家庭观念。”
教材分析 本课时分为两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传统节日中的‘家’”,目的是让学生从传统节日中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第二个板块是“语言文字中的‘家’”,目的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让学生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学情分析 学生除了建立与家庭的情感联系之外,还需要对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单位进行一定的社会性学习,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以“核心家庭”为主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对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和理解变得较为困难。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让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学习重点 了解关于“家”的文化。
学习难点 了解关于“家”的文化。
学习目标 1通过传统节日习俗,进一步体会“家”的重要性,初步感受家国情感。 2.通过语言文字中的家活动,逐步认识家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了解“家”文化,做到爱家、爱家人。
评价任务 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进一步了解‘家’对中国人的意义,做到爱家、爱家人。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我们的节日——春节》 2.有话大家聊: (1)你喜欢过春节吗?过春节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你知道春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吗? 观看视频、参与讨论。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导入新课。
活动一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传统节日中的“家”】 1.春节的重要节目——年夜饭: (1)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 (2)你家的“年夜饭”常吃些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寓意吗? (3)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 2.知识窗:年夜饭。 3.小分享:春节还有哪些传统习俗?你家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4.春节习俗大观:放鞭炮、包饺子、贴对联…… 5.过渡语: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无论我们身在哪里,都只有一个共同的期盼——回家过年! 6.播放视频《回家》 7.分享:你有过相似的经验的吗?春节时,你会回老家过年吗? 8.阅读角:回“老家”过春节。 9.小讨论: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 10.解释:什么叫“老家”。 11.考考你: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知道吗? 讨论。 分享。 分享。 讨论。 竞答。 先通过对年夜饭的讨论,引起学生对春节的美好回忆,为后面的讨论奠定情感基础。 通过过年无论多远都要回家,让学生明白,家对于每个中国人的重要意义。
活动二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语言文字中的“家”】 1.过渡语: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很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 2.中国字,中国情:猜字谜。 3.小小学问家:除了这些许许多多的和“家”有关的字谜以外,还有着许多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和“家”有着紧密的联系,你知道哪些呢? 祝福家庭的成语。 关于家庭的谚语。 家书抵万金(关于家庭的古诗)。 4.小发现:通过这些成语和谚语,你发现中国人最重视什么呢?——家庭。 5. 家,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心底最深的牵挂。家里有父母、有兄弟姐妹……有我们最爱的人,我们要爱我们的“家”,爱我们的“家人”。 小组合作。 思考、发现。 在此环节中,重点让学生了解语言文字中与“家”相关的文化都很多,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
板书设计 家庭记忆 第二课时 1、传统节日中的“家” 2、语言文字中的“家”
反思第 12 课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学科:道德与法治 授课年级 三年级
章节名称 家庭称呼抢答.“家史”小调查 学时 第一学时
课标要求 依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第二学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中“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知道弘扬优秀家风的意义,初步体会中国人的家庭观念。”
教材分析 本课时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家庭称呼抢答赛”,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以及家庭的变迁。第二个板块是“家史小调查”,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
学情分析 学生除了建立与家庭的情感联系之外,还需要对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单位进行一定的社会性学习,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以“核心家庭”为主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对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和理解变得较为困难。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让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学习重点 家史调查。
学习难点 家史调查。
学习目标 1.通过家庭称呼抢答赛活动,进一步认识家庭类型和家庭成员的礼貌称呼,进一步学会调查与分析的方法。 2.通过家史小调查活动,初步了解家史变化,逐步培养家庭美德,立志回报父母。
评价任务 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进一步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礼貌称呼并初步了解说出家庭的历史。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全家福》 观看视频。 视频导入。
活动一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家庭称呼抢答赛】 1.家族全家福:你家里有家族全家福吗?你认识全家福照片上的所有人吗?他们都怎么称呼呢? 2.家庭称呼抢答赛:下面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结合生活经验,把它补充完整吗? 3.考考你: 你知道爸爸妈妈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 你知道妈妈和外婆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那些人是这种关系? 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 你家当地对家庭成员的称呼与图中相同吗? 4.总结:每个地方虽然对家人的称呼有所不同,但是亲密的血缘关系和深厚的感情都是一样的。 5.学一学:家庭礼貌称呼歌6.试一试:抢答竞赛 7.班级大擂台:你还能再提出什么问题考考你的同学呢?请你小组为单位,我们一起打擂台吧。 请你思考一下,你还能再提出什么问题考考你的同学? 答出来的小组成为新的擂主,看看最后谁是赢家! 8.我的全家福:全家福是指全家人的合影,全家福是一个家庭团聚的纪念。你家有全家福吗?你家的全家福上有多少口人? 9.选一选:你的家庭是以下的哪一种家庭? 10.知识窗。 思考。 填写。 思考.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学习。 小组竞赛。 选择.判断。 此处的全家福是如配图上的大家族全家福。 通过竞答,使学生认识.了解家庭关系。 通过打擂台的方式,增加学生对家庭称呼的认识。 此处的全家福是指一起住的家庭成员的全家福。
活动二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家史小调查】 1.家史小调查。 2.小讨论:(1)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 (2)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 (3)在家庭的历史当中,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 3.小活动:我和父母比童年。 4.思考与分享: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 课堂总结:我们今天的生活与爸爸妈妈的生活相比,物质条件更加优越了,这些都得益于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努力。我们长大以后,也要像父母养育我们一样,回报自己的父母。 讨论。 思考与分享。 要引导学生从家史中发现家庭的变化和传承,并思考变化的原因和需要传承的优良传统。
板书设计 家庭记忆 第一课时 1.家庭称呼抢答赛 2.“家史”小调查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