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届九年级物理3月综合训练答题卡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考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非选择题(共34分)(2分) 22. (1分)23.(8分)(1) (2) (3)① ② (4) 24.(5分)(1) (2) (3) (4) 25.(6分)(1) (2) (3) (4) (5) 26.(5分)(1) (2) (3) (4) 27.(7分)(1)(2) (3)2021-2022学年下学期培英中学九年级3月月考理化综合试卷你所要用到的数据:C-12 H-1 O-16 N-14 Fe-56 Cu-64 K-39 Cl-35.5 Zn-65一、选择题1.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下列不能体现化学的贡献的是B.北京冬奥会中国战袍 “飞杨”火炬的曲线灵感来自于蓬勃生长的大自然里的树叶C. D.北京冬奥会LED灯光显示技术 北京冬奥会火炬采取的是环保新能源氢气2.掌握分类的方法对于化学学习非常重要,以下物质分类错误的是A.稀有气体:氖气 B.氧化物:二氧化硫、甲烷C.单质:金刚石 D.酸:碳酸、硫酸3.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石墨能够导电,则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也能导电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D.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时必须检验装置气密性,则制取气体时都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试剂A 鉴别硬水和软水鉴别 取等量水样,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震荡B 从NaCl固体和泥沙混合物中提取NaCl固体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C 鉴别NaCl和NH4NO3两种固体 加水溶解,测温度D 除去FeSO4中少量的CuSO4 加适量的铝粉,过滤5.工业生产硫酸中的某一步反应用微观模型图表示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变成+6价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间分子个数比是1:1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6.60℃时,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1,结合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的KNO3质量为41.6gB.降温过程中KNO3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C.蒸发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D.20℃时,100g KNO3饱和溶液中有KNO331. 6g7.将金属镁和另一种金属X(除Fe、Cu)的混合物a g,加入到Cu(NO3)2、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若滤液中有两种溶质,则滤渣中至少有2种金属B.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可能只有2种金属C.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则滤液中至少含有2种溶质D.若滤渣的质量为a g,则金属活动性顺序可能是Mg>X>Fe>Cu8.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等质量的甲烷和酒精完全燃烧 等质量且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锌、铁两种金属分别逐滴滴入同种稀硫酸至过量C. D.(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9.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B.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D.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10.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和“水中倒影”都是光的反射现象B.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选择薄的玻璃片进行实验,是为了能确定像的位置C.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紫外线具有热效应D.我们所看到的“红花绿叶”,那是由于花吸收了红光、叶子吸收了绿光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1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14.小字同学想通过实验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他首先用量杯测量了部分液体的体积V,然后用天平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多次实验后,他通过得到的几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m-V图象.下列说法( )①量杯质量为20g②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③该液体密度为2g/cm3④65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5g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15.2021年1月30日,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核能发电是直接将核能转化成电能B.核能是一种化石能源,属于一次能源C.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链式反应D.核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未来理想能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16.小聪和小明为了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对同种物质密度的影响”.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水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其密度逐渐增大B.在0℃时,冰块的密度比水大C.当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变大D.小明和小聪的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是不会随状态而发生改变的17.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不正确用电也会带来很大的危害,甚至会危及生命家庭电路中,总开关上装有漏电保护器,若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人站在绝缘的板凳上,双手同时触摸火线和零线,人不会触电B.乙图中,人站在大地上,只有一只手触摸到了火线,人不会触电C.发生图甲所示的触电事故时,漏电保护器会迅速切断电流,对人身起到保护作用D.发生图乙所示的触电事故时,漏电保护器会迅速切断电流,对人身起到保护作用18.如图是手摇发电机的构造示意图。摇动手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小灯泡发光。下列实验中和手摇发电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19.下列四幅图中,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标注正确的是( )2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只闭合开关S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电流表A1的示数为I,电压表V2的示数为U;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右端,电流表A1的示数为I ,电压表V2的示数为U 。已知R1=3Ω,I:I =3:l,U:U =1:2。若开关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表A1的示数是5.6AB.电流表A2的示数是0.6AC.电压表V1的示数是0VD.电压表V2的示数是6V非选择题21.(2分)武汉部分公交车装上了“公交电子眼”,当社会车辆侵占公交专用车道时,“公交电子眼”会将拍下来的违章照片通过3G无线网络实时传到交管部门。“公交电子眼”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传递照片的3G无线网络是利用________(选填“超声波”“电磁波”或“红外线”)传递信息的。22.(1分)某次一辆违章车辆停在公交专用车道,公交车距离违停车辆20m处开始刹车,经过3s在距离该车2m处停下,“公交电子眼”记录了整个事件过程,并实时传到交管部门进行处理。公交车刹车过程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_ m/s。23.(8分)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前,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上。(2)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此时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3)若将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若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移动,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________些。②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4)若小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到__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像的大小较之原来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4.(5分)如图甲所示,小西在一次检查视力时发现用到了平面镜,这激起了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欲望,于是她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是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1)小西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方便确定______;(2)小西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______(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移动蜡烛B,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是______的;(3)保持镜前蜡烛A的位置不动,小西将玻璃板水平向左平移。蜡烛A的像将______(填“向左移”、“位置不动”或“向右移”);(4)实验后小西明白了平面镜在检查视力时的作用。如甲所示,要求测量距离为5m,房间宽度3m,小西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25.(6分)如图所示,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图A、B所示的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图A、B所示的装置),请回答:(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2)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图_____(选填“A”或“B”)所示的装置.(3)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C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是水的_____不同.(4)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_____.(5)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2(a)、(b)所示,则图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_____(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26.(5分)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明想知道妈妈配制的用于腌鸡蛋所用盐水的密度。利用天平、量筒进行测量。操作如下: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234.4g。(1)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___________cm3(2)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m=___________g。(3)盐水的密度为ρ盐水=___________kg/m3(4)小明还想利用所测盐水的密度(用ρ盐水表示),来测量苹果密度,于是将苹果放入装满所测盐水的大烧杯中(如图丁所示)。①在量筒中盛适量的盐水,读出体积为V1;②轻轻取出苹果,将量筒中的盐水缓慢倒入烧杯中,当烧杯中的盐水被填满时,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苹果质量表达式:m=___________。③再将苹果轻放入盐水,大烧杯中的盐水停止溢出后,用细长针将苹果完全压入盐水中,轻轻取出苹果,继续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烧杯再次被填满时,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3。④苹果密度表达式:ρ苹果=___________。27.(7分)下图是某饮水器的原理图。饮水器的容器内有密封绝缘的电热丝R1和热敏电阻Rx,只要水面到达如图所示的位置,接触开关Sl 就会导通。继电器开关S2的作用是当饮水器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能自动切断加热电路。(1)已知电热丝R1的阻值为12.1Ω,求饮水器的正常加热功率。(2)为了使继电器开关S2在饮水器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能自动切断加热电路,Rx必须选用阻值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 的热敏电阻。若想降低饮水器加热的最高温度,可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向________调节。(3)已知该饮水器容积为10L,当只有饮水器接入电路中时,它将水从20℃加热到100℃用时16min,同时通过电能表观察到饮水器消耗了1kw h的电能。试求该饮水器加热过程中的热效率。28.(4分)化学兴趣小组要在实验室中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1)甲图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填写名称).其作用是________。(2)在用量筒量取蒸馏水时,视线应要_______。(3)准确称量氯化钠18g,量取蒸馏水的体积如乙图所示,完全溶解后所的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水的密度为1g cm-3)29.(4分)t℃时,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进行恒温蒸发,蒸发溶剂的质量与析出晶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蒸发溶剂前,____________(填“甲”或“乙”)是饱和溶液;(2)b点对应的乙溶液是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3)t℃时,____________(填“甲”或“乙”)的溶解度更大;(4)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30.(5分)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A、B均为黑色粉末;D、F均为红色固体,且D为单质;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回答:(1)A,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E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2)反应②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 反应。(3)请写出一个能实现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7分)化学科技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某探究实验: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资料】盐酸跟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不跟硝酸锌和硝酸铜反应(1)写出锌粉与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2)探究蓝色滤液的成分【提出问题】蓝色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Zn(NO3)2;猜想二:Zn(NO3)2、Cu(NO3)2;猜想三:________;上述猜想中,该小组有同学直接判断猜想一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实验设计】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猜想,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少量蓝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 _______ 猜想三成立【结论分析】猜想三成立,则滤渣中一定不含有的是____________。32.(6分)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并得到溶液200g。加热时间/min 0 t1 t2 t3固体质量/g 26.0 23.4 16.4 16.4请计算:(1)共制得氧气______g。(2)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2022届九年级3月综合训练化学答题卡选择题(24分)非选择题(26分)(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武汉市培英中学九年级3月月考理化综合试卷.docx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武汉市培英中学九年级3月月考理化综合试卷化学答题卡.docx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武汉市培英中学九年级3月月考理化综合试卷物理答题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