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淮安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淮安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基础与运用(22分)
1.阅读下列一段文字,按要求做题。(8分)
我喜欢四季的雨。春天的雨让万物萌动,空中像挂着透明的水雾---一场春雨,驱走了冬天,改变了世界的容颜;夏雨别有一种风情。它热烈而又粗guǎng,冷不丁铺天盖地,好像给大地来了场甘霖,大地丰满展示全部的诱惑;秋雨在某个夜晚,敲响窗棂,这让静密的夜晚有了(A悠远B长远) 的情思,雨后的世界更净美、开阔;而在冬天,雨化了妆,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莅临人间,成了孩子们追逐、喜爱的对象。
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2分)
给横线上选择你认为恰当的词语。(2分)
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修改。(2分)
划线句子,你认为有没有语病?如果有,请修改。(2分)
2. 默写古诗文名句。(8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②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③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⑤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⑥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⑦“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⑧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进入初中,学习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为了帮助大家很快认识新同学,班级计划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并要求同学们提前完成以下任务。(6分)
(1)交友之道古已有之。请写出一句歌颂友情的古诗句并注明出处。(2分)
(2)摘抄《礼记·学记》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句,并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2分)
(3)给本次班会课设计一个标题,要求:切合主题,表述简明,不超10个字。(2分)
二.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下列古诗,按要求做题。(6分)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李益
回乐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内蒙古境内。②回乐烽: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③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之。
4.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5.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 阅读下列两段文字,按要求做题。(18分)
【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温故而知新( ) (2)人不堪其忧( )
(3)发尽白 ( ) (4)门人益亲( )
7.请用“/”断句。(限断一处)(2分)
可以为师矣。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弟子孰为好学?
9.读完甲乙两文,可以看出孔子因颜回的死而悲痛欲绝的原因。请说出你的看法。(4分)
10.《论语》浓缩着孔子的思想。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后,你从中汲取了怎样有益的营养?试着从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角度,谈谈你的感受。(4分)
(三)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12分)
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
11.文段选自于 _________(作者)写的__________(篇名)。(4分)
12.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 《朝花夕拾》共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
B. 长妈妈是一个一向都带领着我女工,她生得身材高大。
C. 因为长妈妈给“我”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所以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
D. 《二十四孝图》记述“我”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
13.《朝花夕拾》中鲁迅回忆了很多与他青少年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人。请参照下面的示例,结合你平时的阅读,挑选一个人物简要介绍。(4分)
示例:寿镜吾老先生是鲁迅的启蒙老师,他是一位学识渊博、方正质朴、严而不厉、严而可亲的人。
A藤野先生 B.阿长 C.衍太太 D.范爱农
(四)阅读史铁生的《老海棠树》,完成小题。(22分)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
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4. 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4分)
春: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冬:____________
15. 作者在第 ①段说:“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从全文看,“张望”是什么意思?体现了奶奶怎样的心态?(4分)
16. 品味语言,回答下列问题。(4分)
品味第⑥段“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中“凑”字的妙处。
17.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人物的心理状态。(4分)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18. 文中几次出现“老海棠树”,下面链接材料中作者也几次提到“菊花”,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个形象在文中有哪些共同的作用?(6分)
【链接材料一】:"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链接材料二】: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链接材料三】: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三、作文(40分)
19. 作文
请以“多想说声谢谢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5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méng 犷 A 成了孩子们喜爱、追逐的对象
①. 博学而笃志 ②. 山岛竦峙 ③. 海日生残夜 ④. 影入平羌江水流 ⑤. 岐王宅里寻常见 ⑥.应傍战场开 ⑦.吹面不寒杨柳风 ⑧ 枯藤老树昏鸦
3(1)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自己一个人瞑思苦想,不与友人讨论,就会形成学识浅薄..
(3)例如:天下谁人不识君
4.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峰前的沙漠如同白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描绘出两个比喻句“沙似雪”“月如霜”)
5.“芦管”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尽望乡”。抒发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结合诗句内容答题,只写表达情感的扣1分)。
6.(1)学过的知识(2)能忍受(3)全部,都(4)更加
7.可/以为师矣。
8.(1)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2)你的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呢?
9.甲文中的颜回安贫乐道(1分),乙文中的颜回好学(1分),这样的颜回英年早逝,定然会引起孔子的悲痛。(2分)
10.示例:从中我懂得了学习必须与思考结合起来的重要性。只读书而不去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反之只是一味地空想,却不努力读书就会迷惑。只有学与思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得,才能学有所进,才能融会贯通。(观点必须来自文中,结合自己的体验,言之有理则可。)
【附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 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 ” 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不迁怒于人,不两次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 现在再也没有这样好学的人了。”
11鲁迅 《狗·猫·鼠》 12.B 13.示例: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仙台学医的老师。他关心鲁迅的学习,帮他修改讲义。他毫无民族偏见,真诚待人。
14. ①.春:糊纸袋; ②. 夏:补花; ③. 秋:扫院子、扫街; ④. 冬:识字、读报纸
15. “张望”有期望,希望的意思①希望有一份工作,②希望跟上时代,③希望自己不被时光抛弃(或希望自己对亲人和社会更有用。)(答出两点给全分)
16. 凑是靠近的意思,表现奶奶小心谨慎的样子,传神的表达了奶奶对知识渴望又怕别人笑话的忐忑心情。
17对奶奶的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奶奶对一份有尊严的工作的渴望和对孩子不理解自己的不满。
18. (1)都是文章的线索。“老海棠树”是贯穿本文的线索;它是文中时序更替的标志,文中所写的每件事都以它为背景;《秋天的怀念》中以“看花”来组织材料,围绕三次“看花”展开叙述。
(2)都有象征意义。“老海棠树”是奶奶人生的象征,既象征了奶奶渴望更有用、跟上时代的可敬可叹的生命品格,也象征了奶奶的命运。“菊花”象征了母亲坚强的品格,同时也象征了母亲希望我活出精彩人生的期望。
(3)都有烘托人物形象寄托作者情感的作用。“老海棠树”是烘托奶奶的一个景物,寄托了“我”对奶奶的思念和愧悔之情;“菊花”是烘托母亲形象的景物,寄托了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多想说声谢谢你
当别人帮助自己时,我们都会说声谢谢,这是尊重他人的表现。然而我却很少对别人说谢谢,我承认有些不礼貌,但别人对我的帮助却会永远记在心里。
我们小学班主任在同学眼里不是很好。每天找人看着我们,谁上课说闲话就记下来,每次说话都要写500字检讨;谁违反纪律就要有相对应的惩罚,如:跑步,值一星期日等;有时在学校活动中表现很不好,全班都要写检讨;三次不完成作业就找家长。因此,好多同学都不喜欢她。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我们也改掉了上课随便说闲话,都不写作业,在活动中不上进,在学校做事随随便便等不良习惯。虽然她在我们眼中不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但却是很爱我们的。一次,某同学因打闹弄的头破血流,她冒雨带着同学去了医院,并自己出了医药费;上次,我因意外受伤在家里休养,她去了我家看望我,并在我上课后帮我补习功课;一个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她忘了让我们留下来摆桌椅,便自己把班级打扫了一遍。
她让我明白了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的童话,幸福要靠自己的努力;她让我明白了我做我的改变,又何必纠结,认识到不足就去改变,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她让我明白了如果爱就请深深爱,喜爱一个事物就要真心去付出。
这就是我的小学班主任,对我们要求严格而又深爱着我们,陪我们一起踏过了六个春秋。当我看到她时,每次都想对她说声:老师,谢谢你。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多想说声谢谢你”。这是篇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在人生道路上,有许多让你铭记在心的人、事、景、物、意志、品质等,或温暖你的心扉,让你如沐春风;或鼓舞你的斗志,让你扬帆启航;或启迪你的心灵,让你豁然开朗;或陶冶你的性情,让你受益终生……作文时,要注意将题目中的“你”具体化。选择生活中让你为之感动,对你影响深刻的素材,抒发自己真诚的谢意作文。从体裁来看,文题适合写记叙类的文章。
【点睛】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第三,选材要精当。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结构文章时,注意内容上起、承、转、合,最好能写出文章的“波澜”;能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小事情揭示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语言上,要准确通顺,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