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 必修第一册 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and Thinking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19) 必修第一册 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and Thinking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一
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Lesson1 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阅读语篇教学设计
目录Contents
01
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文本解读
03
学情分析
04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05
教学过程
06
板书设计
02
04
07
教学设计特点
01
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01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二、文本解读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设计特点
2、六要素整合的英语课程内容
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其包含6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课程内容的六要素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引导学生采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最终完成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方面的提升。
01
【英语学习活动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即学习活动的设计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围绕主题语境,基于语篇,设计涵盖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课堂活动。
1、 英语学习活动观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二、文本解读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设计特点
01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二、文本解读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设计特点
3、单元大观念
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
02
文本解读
01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二、文本解读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设计特点
【What】
(1)主题语境:
本篇阅读材料是人与自然,涉及自然灾害、灾后重建,以及防震救灾等相关知识。
(2)语篇类型:
本篇阅读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文章讲述了1976年7月28日凌晨发生在河北省唐山市的大地震。
全文共分为四段:第一段讲地震前夕,唐山地区的一系列反常现象,这些“怪事”其实都是地震前的预兆,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警觉。第二段描述唐山大地震发生时的情景。短短15秒钟的地震就几乎将整个城市夷为平地,伤亡人数达到40多万。第三段讲地震后城市一片凄惨,幸存者感到悲哀的同时又产生了惊恐与不安。第四段讲在人民解放军的救援和全国各地的帮助下,被地震摧毁的城市得以重建。
01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二、文本解读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设计特点
【Why】
本篇阅读材料旨在介绍唐山大地震的有关情况,希望学生:
了解地震,并能提前作好准备,就可以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面对灾难,团结一心,树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价值观。
01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二、文本解读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设计特点
【How】(1)
【文体体裁】:记叙文,属于新闻报道类文本。
【文本结构】:
本篇阅读材料通过两条线索展开。
明线
暗线
时间顺序
地震前的迹象
地震发生时对人、建筑物、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动物带来的毁灭性破坏
地震发生后的灾后救援
阐述人们对地震的认识
漠不关心
恐惧、绝望
震后积极投身家园重建
突出了灾难无情人有情,讴歌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价值观。
01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二、文本解读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设计特点
【How】(2)
【语言特征】:
本篇阅读材料为新闻报道,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在获取与自然灾害描述相关的话题语块的同时,也需要关注语言的特点。
标题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又能吸引读者。文章第一段运用生动形象的动词描述了震前的异常现象,突出了自然界在震前的不平静。二、三段运用具体的数字反映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而第四段副词 soon、slowly、again 的使用充分体现了人们救援的及时和给唐山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课重点是完成 reading for structure,理清文章结构,以及 reading for language,积累话题语块,为读后的语言输出作好铺垫。
01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二、文本解读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设计特点
【How】(3)
【语篇特征】:
该文本结构清晰,段落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对比旧教材,除了细节变化和最后一段的补充,语篇大部分被保留,这也体现了新、旧教材的传承和革新。
文本在长度、复杂句式、修辞手法的应用等方面均远超本册前三个单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3
学情分析
01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二、文本解读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设计特点
授课对象为xx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What they have known What they want to know What they need to learn
英语能力 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落实语言基础,尤其是在阅读课上能根据教师所提问题和所设任务进行自主思考。 词汇量及相关阅读技巧:有一定的积累和训练。但在如何对文章进行批判性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己的观点等方面,学生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领和指导。 他们希望学习有关唐山大地震的相关内容,以及如何讲述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 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
概括文章大意,生成文章结构图
理解本文修辞手法含义
感知地震中的人文精神
01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二、文本解读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设计特点
授课对象为xx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What they have known What they want to know What they need to learn
知识经验 学生对于人与自然的主题观念有一定了解,但是对于与地震相关的单词和描述方式掌握较少。 学生接触过有关自然灾害的文章,但没有阅读过针对一次地震灾害的文章。 学生希望学习有关地震的知识和现象,以及如何用英语阐述地震。 地震发生前的征兆
地震发生时的现象和特点
地震发生对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
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在地震中的体现
01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二、文本解读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设计特点
授课对象为xx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What they have known What they want to know What they need to learn
情感态度 学生中大部分从未经历过严重的地震,对于自然灾害的认识较少,但是通过媒体曾了解到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 学生希望了解人们是如何对抗地震的,以及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在看到他人陷入灾难中,应该怎么做。 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懂得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培养社会责任感。
01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二、文本解读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设计特点
授课对象为xx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What they have known What they want to know What they need to learn
学习方式 学生已经养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过小组合作式的听说读写的四方面训练,初步掌握了小组交流的基本技巧。 学生希望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互相学习,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能力
听说读写综合素质
情境中自学能力
总结和反思能力
04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01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二、文本解读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设计特点
教学目标:
【第1课时】:
1.学习理解:获取梳理文章的大意和地震相关词汇的意思,锻炼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2.应用实践:梳理文章的结构,构建思维导图。
3.应用实践:运用所学结构和语言知识,复述文章。
4.迁移创新:进行角色扮演形式的英语采访活动。
01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二、文本解读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设计特点
教学目标:
【第2课时】:
1. 分析列数字、修辞的手法在文中的意义。
2. 观看视频,通过小组讨论,梳理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小组展示。
3. 观看视频,用英语表达自己对两次地震的思考和这两次事件给后人的启示。
灾难相关知识
灾难相关词汇表达
模拟记者新闻报道
唐山大地震
限定性定语从句
描述图片内容
理解社会责任感
灾难自救措施报告
summary写法和结构
概要写作
灾难相关图片
小组展示
采访活动
01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二、文本解读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设计特点
(一)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通过略读、寻读等阅读技巧,找出段落主题句,了解唐山大地震的基本信息。
第二课时:分析列数字、修辞的手法在文中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
1.第一课时: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引导构建思维导图。
2.第二课时:通过观看地震视频后小组讨论,有逻辑地比较不同灾害事件,并就带给我们的启示发表观点。
教学重难点:
05
教学过程
Activity 2 Predicting
学生读标题,看图片,预测文章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标题、图片等信息预测文本大意。
Activity 1 Play A Video
教师播放有关唐山现在情况的视频,引入唐山在1976年发生的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活学生背景知识,并引导自主提问,形成阅读期待。
Activity 3 Checking and Sharing
学生读文章,核实activity2中的猜测,并进行分享。再看视频,说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进一步阅读核实预测准确性。
Activity 4 Managing Words
在教师的范例下,学生在文章中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学习单词的意思和用法。
设计意图:
学生掌握在情境中猜测词义、学习词汇的能力。
学习理解:感知与注意
学习理解:感知与注意
应用实践:分析与判断
学习理解:获取与梳理
Activity 6 Summarizing
学生根据范例,概括每段大意。
设计意图:
学生能够进行段落大意的提取和概括。
Activity 5 Making the Mindmap
学生逐步构建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
设计意图:
学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内容,举一反三,梳理文章结构和内容。
Activity 7 Final Mind Maping
学生小组讨论,确定最终导图并进行分享。
设计意图:
将知识结构化处理。
Activity 8 Role Play
学生以不同身份进行关于地震的采访。
设计意图:
学生内化应用知识,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扩展性的活动,锻炼应用和表达能力。
应用实践:获取与梳理
学习理解:概括与整合
应用实践:内化与运用
迁移创新:想象与创造
06
板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二、文本解读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设计特点
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Lesson1 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07
教学设计特点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二、文本解读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设计特点
一、思维导图支持,层层深入
1.基于学生认知发展,设计由低阶到高阶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思维。
2.让学生随着学习的过程构建、使用思维导图,使其对文本内容和结构有效梳理和理解。
二、教学形式多种多样
1.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讨论、班级头脑风暴相结合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观看视频、读写活动
三、促进学生迁移知识、深度思考
1.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自主生成结构化知识,便于迁移。
2.设置问题链,促进认知和思维发展。
四、紧扣新理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英语学习活动观
1.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活动环环相扣。
2.英语学习活动观贯穿本课教学活动始终,层次分明,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