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法律保障生活 》教材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解读 课标 培养法律意识,激发法治精神,为建设法治国家贡献力量,是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解读 学情 初中阶段的学生生活范围不断扩大,对社会生活认知的需求增加,但是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和涉事未深,对各类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分析的不够全面,对于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没有全面、深入地认识,通过此次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基本的法律知识有一个较为深入、系统的认知,对学生的生活的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解读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处处有法律,理解法律对我们个人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意识法律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意义。时代的发展和召唤,需要学生做一名具有法律意识的公民,做一名有规则意识的公民。教学目标 道德品质 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法制观念 初步培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自学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人生价值 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的作用。教学重点 法律的特征。教学难点 法律与其他规范的区别、法律的作用教学方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 合作探究法 讲授法学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情境体验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导入: 法律宣传短片 展示多媒体课件,问:短片中的我指的是谁?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引出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 学生观看并回答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环节一: 走近 法律 讨论:你知道哪一部法律?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表达你对法律的感受是怎样的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了解的法律名称和对法律的印象。 将自己知道的法律和相应的感受在全班进行交流 达成共鸣与碰撞,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环节二:感受 《民法典》 法律的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通过展示对比案例:民法典和校纪校规的产生、实施的保证、约束的对象 思考、归纳、总结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的不同 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可以清晰明了的学到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的不同,从而归纳出法律所具有的特征环节三:重点突出强化和巩固 通过材料的展示: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败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 材料二:网络传播疫情谣言,最终警察查处并被行政制裁;网络诈骗的犯罪分子被依法逮捕并判处有期徒刑3年。 引导学生通过材料关键词、关键句的归纳整理从而强化对法律特征的认识 小组讨论分享材料解读时抓住的关键词并指出其所对应的法律特征 通过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趁热打铁的方式达到重难点突出和突破的作用环节四:走进 《民法典》 法律的作用: 规范作用 保护作用 播放视频:视频内容(高空抛物的规定,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规定) 和大家分享见义勇为受到嘉奖的英雄人物 观看视频并思考: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体现了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和法律的规定,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小结 请看视频,播放视频《法治建设宣传片》 我国为了让人民生活的更有尊严,更加幸福,在立法为民方面做了不懈努力,有了法律的保障,中国人追梦的步伐会更自信、更坚定,更有力量。 同学们,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然而社会发展的步伐行进到哪里,立法就要跟进到哪里。 了解国家对于法律建设、实施所作的努力 引起学生的共鸣和重视,能够自愿自觉遵守和参与法律的建设、实施课堂 巩固 完成同步精选的3道选择题和1道问答题。 对学生反映的疑点进行点拨 利用6分钟时间完成相应的练习 达到知识迁移和巩固的作用板书设计本课所采用的是形象化的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形象生动,结构清晰,学生可以直观生动对本课的内容有总体的把握。教学预测本课各个环节的设计都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引导作用,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运用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激发法治精神,树立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培养为建设法治国家贡献自己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总体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但由于本课有些内容概括归纳需要一定地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所以有些同学感觉有一些难度,应多留意并及时鼓励相应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