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高教版中职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 三 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一) 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二高教版中职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 三 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一) 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理实一体化教学授课教案(首页)
实习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日期 授课时数 5
实习课题 三、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分课题 (一)、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
课题教学目的 、 重难点 教学目的: 1、掌握线路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 2、掌握线路布线工艺。 3、掌握元器件的布置图与线路接线图的画法 重难点: 1、工作原理。 2、布线工艺。
实习准备 工、卡、量具: 1、万用表: 1块/人 2、电工常用工具: 1套/人 材料: 借: 1、交流接触器: 2个/人 2、热继电器: 1个/人 3、复合按钮: 1个/人 4、60A熔断器: 3个/人 5、15A熔断器: 2个/人 6、端子排: 1个/人 领: 1、铜单线: 2卷 / 班 2、花线: 1卷 / 班
理实一体化教学授课教案
授 课 内 容 备 注
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 一、概述 正转控制电路只能使电动机向一个方向运转,而许多生产机械往往要求运动部件能向正、反两个方向运动。如机床工作台的前进与后退;万能铣床主轴的正转与反转;起重机的上升与下降等,都要求电动机能实现正反转控制。 二、电机正反转控制常采用的方法 ★ 当改变通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三相电源的相序,即把接入电动机三相电源进线中的任意两相对调接线时,电动机就可以实现反转。 三、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 电路原理图如图3—1—1所示。 先合上电源开关QS : 1、正转控制: KM1自锁触头闭合自锁 电动机M 按下SB1 KM1线圈得电 启动连续 KM1主触头闭合 正转 2、反转控制: KM1自锁触头分断解除自锁 电机 先按下SB3 KM1线圈失电 M失电 KM1主触头分断 停转 KM2自锁触头闭合自锁 电动机M启 再按下SB2 KM2线圈得电 动连续反转 KM2主触头闭合 停止时,按下停止按钮SB3 控制电路失电 KM1(或KM2)主触头分断 电动机M失电停转 由以上工作原理可知: 1、当电动机正转时,电路按L1—U、L2—V、L3—W接通,输入到电动机定子绕组的电源电压相序为L1—L2—L3 。 2、当电动机反转时,电路按L1—W、L2—V、L3—U接通,输入到电动机定子绕组的电源电压相序变为L3—L2—L1 。 注意:当电动机处于正转状态时,要使它反转,应先按下SB3 ,使电动机先停转,然后再按下SB2,使电动机反转。若直接使电动机由正转状态变为反转,则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会因电源突然反接而产生很大的反接电流,易使电动机定子绕组因过热而损坏。 四、安装步骤和工艺要求 (一)、安装步骤: 1、识读控制电路图,明确线路所用电器元件及作用,熟悉线路的工作原理。 2、根据电路图或元件明细表配齐电器元件,并进行检验。 电器元件的技术数据(如型号、规格、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等)应完整并 符合要求,外观无损伤,备件、附件齐全完好。 组织教学: 对学生点名,且对不来者进行简单的了解并记录。 引入指导: 对学习与掌握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安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阐述。 讲授指导: 见教案内容。 重、难点: 见教案内容中 ★ 。 示范指导: 对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安装的方法、要领与技巧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演示。 巡回指导: 纠正、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错误,并解答其疑点、难点。
第35页
理实一体化教学授课教案
授 课 内 容 备 注
3、根据电器元件选配安装工具和控制板。 4、严格检查电器元件的电磁机构是否灵活、卡住等现象。用万用表检查电磁线圈的通断情况以及各触头的分合情况。 5、根据电动机容量选配主电路导线的截面。 控制电路导线一般选用截面为1mm2的铜芯线(BVR); 按钮线一般选用截面为0.75mm2的铜芯线(BVR); 接地线一般选用截面不小于1.5mm2的铜芯线(BVR)。 6、接触器的线圈额定电压与电源电压是否一致。 7、根据电路图绘制布置图和接线图,然后按要求在控制板上固定电器元件(电动机除外),并贴上醒目的文字符号。 8、根据接线图布线,同时将剥去绝缘层的两端线头套上标有与电路图相一致编号的编码套管。 9、对电动机的质量进行常规检查。 10、安装电动机。 11、连接电动机和所有电器元件金属外壳的保护接地线。 12、连接电源、电动机等控制板外部的导线。 13、自检。 14、交验。 15、通电试车。 (二)、工艺要求: 1、组合开关、熔断器的受电端子应安装在控制板的外侧,并使熔断器的受电端为底座的中心端。 2、各元件的安装位置应整齐、匀称,间距合理,便于元件的更换。 3、紧固各元件时要用力均匀,紧固程度要适当。 4、按接线图的走线方法进行板前明线布线和套编码套管。 板前明线布线的工艺要求如下: (1)、布线通道要尽可能的少,同路并行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密排,紧贴安装板的板面布线。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不得交叉(非交叉不可时,该根导线应在接线端子引出时,就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叠压。 (3)、布线要横平竖直,分布均匀。变换走向时应垂直。 (4)、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层。 (5)、布线顺序一般以接触器为中心,由里向外,由低至高,先控制电路,后主电路进行,以不妨碍后续布线为原则。 (6)、在每根剥去绝缘层导线的两端套上编码套管。 (7)、导线与接线端子或接线桩连接时,不得压绝缘层、不反圈及不露铜过长。 (8)、同一元件、同一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应保持一致。 (9)、一个电器元件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多于两根,每节接线端子板上的连接导线一般只允许连接一根。 5、根据电路图检查控制板布线的正确性。
第36页
理实一体化教学授课教案
授 课 内 容 备 注
6、安装电动机。 7、连接电动机和按钮金属外壳的保护接地线。 8、连接电源、电动机等控制板外的部的导线。 9、自检。 10、交验。 11、通电试车。 ★ (三)、注意事项: 1、电动机与按钮的金属外壳必须可靠接地。 接至电动机的导线必须穿在导线通道内加以保护,或采用坚韧的四芯橡皮线或塑料护套线进行临时通电校验。 2、电源进线应接在螺旋式熔断器的下(低)接线座上,出线则应接在上 (高)接线座上。 3、按钮内接线时,用力不得过猛,以防螺钉打滑。 五、学生实训 1、绘制原理图。 2、线路编号。 3、绘制元器件位置图、接线图。 4、根据接线图学生按布线工艺要求且应独立完成线路的安装。 5、学生自检、互检。 6、在确保线路无误,且在教师的监护下通电试车。 六、小结:
第37页
理实一体化教学授课教案
授 课 内 容 备 注
图3—1—1 电机正反转控制电原理图
第38页
理实一体化教学授课教案
授 课 内 容 备 注
图3—1—2 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元器件位置图 图3—1—3 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元器件接线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