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9讲九上课标文言文复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资料目录录一、考点精析【课标要求】【考查重点】2【主要题型】【命题趋势】二、知识建构篇目1:《岳阳楼记》篇目2:《醉翁亭记》篇目3:《湖心亭看雪》…8三、方法总结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翻译特殊文言句式四、考场练兵.....考情分析【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考查重点】词义理解、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断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主要题型】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均是必考题,考查形式分为课内阅读、课内外对比阅读或课外阅读。分值一般在8-16分。【命题趋势】整体上看,非选择题占主导地位,但各地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占比不尽相同。比如浙江宁波卷没有选择题,而四川南充等地选择题数量和分值远大于非选择题。非选择题更能够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真实感悟与能力,对学生更公平,预估选择题比重较大的地区,将来非选择题比重会增大。各地出现了一些有新意的试题,形式灵活、内容有趣、指向明确,令人耳目一新。考查根据上下文语境推知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理解文意以及建构语言的能力。注重情境创设,任务驱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部分试题创设真实的情境,交给考生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让答题过程成为饶有兴味的学习探究过程。一些考区把古诗和文言文放在同一板块内。古诗和文言文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文化基础,语言、修辞、主题、思想情感有相通之处,二者融合有基础,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1文学常识:《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北未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2名句集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运3,主旨: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九乐”的政治抱负1文学常识:欧阳修(1007一1072),字永叔,自号醉纳,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文言2内容概括:以“醉”“乐”二字提挚篇。醉”是事物的现象;“乐”是事物的本《醉翁亭记》质。“醉”“乐”二字都是借醉翁亭说出3,主旨:通过描写醉输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现诗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1文学常识:张岱(1597一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2内容概括:在写最、叙事中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湖心亭看雪》立。湖、山、人共同构成了极具艺术境界的回面,3.主言:表现了作者孤独寂爽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篇目1:《岳阳楼记》一、文学常识《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二、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横无际涯:宽阔无边。连月不开:指天气放晴。去国怀乡:离开国都。忧谗畏讥:谗:诽谤性话语。讥:批评指责。满目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