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寒假复习学案(含解析)(统编版必修3):第05讲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一政治寒假复习学案(含解析)(统编版必修3):第05讲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资源简介

高一政治寒假精品课(统编版必修3):第05讲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国情和主要矛盾,分析各种政治力量以及他们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2.明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基础知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1)基本国情: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主要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许多矛盾,它们相互交织。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2.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1)各种政治力量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各种政治力量 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民族资产阶级 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 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诞生。
意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在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②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存在两个根本性的弱点:一是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二是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
(2)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①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②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2)我国革命和建设历程:
时间 任务
1949—1952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
1953年12月 党中央得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
到1956年底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从而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成就: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在中国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如同革命一样,也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国基本了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2.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
(1)时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
(2)意义: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②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3)目的: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1)地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2)意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考点剖析】
考点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1.中学生小王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了解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他参观的内容,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有( )
①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②西方列强的入侵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
③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
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2.2020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原因有( )
①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其广泛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 
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③中国人民和中国工人运动急需要斗争的主心骨 
④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考点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②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历史偶然事件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
④标志着工人阶级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四: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
4.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诞生的 是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而产生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这就是当时的世界大势。中国共产党从这个世界大势中产生出来,走在了时代前列,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从中可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①社会主义中国的成立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潮流
②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诞生的
③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人民谋幸福有了主心骨
④科学社会主义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五: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
5.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这一论断揭示了改革开放( )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自我完善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是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六: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6.中国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也必将彪炳千秋。由此可见( )
A.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正确的选择
B.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胜利
C.中国共产党百年不平凡的辉煌历程是不断革命的历程
D.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将成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标杆
【真题、模拟演练】
7.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孕育和传承的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了辉煌与荣光。上述成就的取得在于辽宁( )
①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前进方向
③致力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人民具有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1年8月18日,“见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钱币展”在北京德胜门箭楼四层展厅开幕。本次展览通过“红色记忆”“屹立东方”“时代旋律”和“走向复兴”四个部分,追忆了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艰苦岁月,回顾了硕果累累的改革开放壮举,重温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本次展览的特殊意义是让我们( )
①了解中国共产党决定着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②感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③回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
④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1年春,电视剧《觉醒年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热播。电视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①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②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
③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起来
④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从下图歌词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①使中国革命实践终于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②意味着中国的革命实践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
③使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④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在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国共产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
①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的清醒和成熟
②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
③说明党的自身建设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确立和巩固
④体现了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A.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B.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使中华民族重新左右世界发展的趋势
C.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D.使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避免中国革命发生曲折
13.在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时代会现出不同的漩涡与浪花,形成所处时代的特殊问题。在山河破碎、民生凋敝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不断尝试救国救民之道,而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究其原因就在于( )
①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②中国先后有不同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④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时代是“出卷人”,党员干部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各项事业均交出了让人民满意的答卷。这是因为( )
A.中国共产党以接续推进的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B.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过关检测】
15.国庆假期,刚刚挂牌“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的北大红楼迎来参观热潮。在这栋百岁红楼里,一件件文物定格历史瞬间,一个个百年前场景再现,带领观众穿越时光隧道,重回“觉醒年代”,追寻先驱者足迹,感悟初心与梦想,汲取前行力量。参观北大红楼让人们了解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②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③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
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100年风雨,100年辉煌。从百年前积贫积弱长夜难明到今天雄峰巍峨伟大复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是因为其( )
①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②能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能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引领时代方向
④能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已变”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成就,也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起点。与此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根据这对“已变”和“未变”,我们要( )
①顺应“已变”,提出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
②顺应“已变”,把改革作为新时期的中心工作
③立足“未变”,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④立足"未变",努力解决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瓜分势力范围,封建地主阶级残酷压榨农民,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同时又与封建地主阶级盘根错节,共同压榨劳苦大众,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这表明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 )
①各帝国主义争夺对中国控制的矛盾
②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③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④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②
20.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并相继提出自己的方案。在众多建国方案中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其中的原因有( )
①近代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最为强大
②走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有了主心骨
③资产阶级革命没有给中国带来任何进步和发展
④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口号;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主张,主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种变化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D.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22.邓小平指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使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③使得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④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以来的100年里,书写了人类历史的壮丽诗篇。
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此,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洗礼,推翻“三座大山”,把中国人民从灾难深重的危亡中解救出来,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1956年,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赶考者”的情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在艰苦奋斗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在党百年华诞之际,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意气风发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书写壮丽诗篇的历程说明了什么道理?
24.我国历史发展的事实证明,不触动旧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各种名目的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让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稳定下来,也都谈不上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
请指出材料中的“事实”并说明他们为什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①②:依题意知,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可知,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西方列强的入侵是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①②正确。
③: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不包括在1840-1949年之中,③排除。
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B
【详解】①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故①④不选。
②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中国人民和中国工人运动急需要斗争的主心骨,故②③正确。
故本题选B。
3.A
【详解】①③: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也让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而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①③符合题意。
②:中国共产党是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历史必然事件,②说法错误。
④: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4.C
【详解】②④:中国共产党是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而产生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这就是当时的世界大势。中国共产党从这个世界大势中产生出来,走在了时代前列,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这说明科学社会主义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②④符合题意。
①:本题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没有涉及社会主义中国的成立,排除①。
③: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③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本题选C。
5.B
【详解】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①符合题意。
②: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济制度的基础,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②说法错误。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错误。
④:改革开放是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体现出是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6.A
【详解】A:中国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由此可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正确的选择,A正确。
B:中国还未建成现代化强国,B错误。
C:这百年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儿女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奋进新时代的辉煌历程,C错误。
D: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将成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标杆的说法,夸大了中国共产党伟大实践的作用,D错误。
故本题选A。
7.B
【详解】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辽宁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书写辉煌,体现出辽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符合题意。
②:1982年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干中强调的时间阶段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刚成立后等,这并未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排除。
③: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强调的是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力量。该选项不是设问原因,③排除。
④: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辉煌与荣光,强调革命的胜利、社会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民的力量,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
8.D
【详解】①:中国共产党对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有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①错误。
②:本次展览通过四个部分,追忆了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艰苦岁月,回顾了硕果累累的改革开放壮举,重温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这有利于让我们感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②正确。
③: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意在回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③不符合题意。
④:本次展览有利于让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C
【详解】②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②④观点符合题意。
①:1919年五四运动(而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①观点符合题意。
③:1919年五四运动(而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起来,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
10.C
【详解】②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的革命实践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②④符合题意。
①: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①排除。
③:五四运动使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③排除。
故本题选C。
11.A
【详解】①②:中国共产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的清醒和成熟,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①②符合题意。
③:党执政地位早已确立,③错误。
④:中国共产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的清醒和成熟,不强调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12.C
【详解】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挽救了处在危难之中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C符合题意。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A错误。
B:世界发展的趋势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华民族并不能够左右世界发展的趋势,B错误。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艰难曲折过程才取得成功,而不是“避免中国革命发生曲折”,错误。
故本题选C。
13.D
【详解】①:“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与题干语义重复,①排除。
②:“中国先后有不同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不能成为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原因,②排除。
③:试题最终指向的是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正确的前进方向,③正确切题。
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因此,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
14.A
【详解】A: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各项事业均交出了让人民满意的答卷。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以接续推进的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A符合题意。
B: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是结果而不是原因,B与题意不符。
C:材料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能够交出了让人民满意答卷的原因,C不是原因与题意不符。
D:正是中国共产党以接续推进的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才使得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D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
故本题选A。
15.B
【详解】①③:一个个百年前场景再现,带领观众穿越时光隧道,重回“觉醒年代”,参观北大红楼让人们了解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①③正确。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②错误。
④: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6.D
【详解】③④:从百年前积贫积弱长夜难明到今天雄峰巍峨伟大复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是因为其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持人民至上,引领时代方向,③④符合题意。
①: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这是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①。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和发展的,②始终坚持说法不科学,排除。
故本题选D。
17.A
【详解】①:“已变”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也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起点,这要求我们顺应“已变”,提出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①符合题意。
②: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是新时期的中心工作,②错误。
③:“未变”是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这要求我们立足“未变”,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③符合题意。
④:上世纪末,我国就已经基本解决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8.C
【详解】②③: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瓜分势力范围,封建地主阶级残酷压榨农民,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同时又与封建地主阶级盘根错节,共同压榨劳苦大众,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这表明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各帝国主义争夺对中国控制的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都是近代中国存在的矛盾,但不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①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9.A
【详解】③: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即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③排第一位。
①: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①排第二位。
④: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④排第三位。
②:1949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②排第四位。所以,正确的传导顺序是③→①→④→②。
故本题选A。
20.C
【详解】②④: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提出了走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出路和希望,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②④说法正确。
①:当时中国的无产阶级的力量虽然强大,但是题目问的是中国共产党,①与题不符。
③:中国的资产阶级虽然没有带领中国走出困境,但是也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1.A
【详解】A: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不同的奋斗目标,这种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A符合题意。
B: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不体现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B与题意不符。
C: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不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C与题意不符。
D:材料强调党在不同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状况提出阶段性目标,不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22.B
【详解】①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①④正确。
②: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②错误。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使得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③错误。
故本题选B。
23.①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践证明,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以来的100年里,书写了人类历史的壮丽诗篇
考点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是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书写壮丽诗篇的历程说明了什么道理?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此,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洗礼,推翻“三座大山”,把中国人民从灾难深重的危亡中解救出来,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1956年,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可联系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有效信息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赶考者”的情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在艰苦奋斗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在党百年华诞之际,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意气风发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联系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践证明,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得分点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践证明,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24.(1)“事实”是指19世纪下半叶开始,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国家出路先后进行探索。
(2)之所以没有成功,一是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二是没有先进社会力量的领导。
【分析】背景素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
考点考查: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中华民族”, 需要调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述内容。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各种名目的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可联系“事实”是指19世纪下半叶开始,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国家出路先后进行探索。之所以没有成功,一是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二是没有先进社会力量的领导。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事实”是指19世纪下半叶开始,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国家出路先后进行探索。
得分点②:之所以没有成功,一是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二是没有先进社会力量的领导。
【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