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小组号:__________【学习目标】1. 了解法治的产生;2. 明确我国法治发展的具体成就;3. 辩证分析我国法治发展的曲折历程;【重点难点】重点:法的本质;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难点:法的阶级本质;【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认真阅读教材P74至P75“相关链接”,在教材中对以下内容勾、圈、画)1.说出:法律的产生2.牢记:中国法治发展的历程(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通过认真读教材P75-P77“名词点击”,在教材中对以下内容勾、圈、画)1.说出:法的产生2.掌握:法律的本质3.归纳背诵:.法的决定因素4.准确背诵:法的历史类型5.牢记:法的基本特征6.掌握:法的职能(作用)(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通过认真读教材P77-P79“探究与分享”,在教材中对以下内容勾、圈、画)1.归纳背诵:成就及其表现二、判断题(判断对错并改正过来)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我国形成了以党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我国,行政机关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和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其职能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中。5.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经济实力所决定。三、知识扩展(一)比较:法治、法制、人治法治:就是“法的统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人治:个人或者少数人因掌握社会公共权力,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伦理等物质的与精神的手段,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法制:法律制度的简称,主要指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法治: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相对于“人治”而言,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动态的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以及守法等活动。联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的产生对比法在国家治理中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