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人教八上物理期末高效满分复习】01 第1章 机械运动 【考点串讲】(共4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秋人教八上物理期末高效满分复习】01 第1章 机械运动 【考点串讲】(共46张PPT)

资源简介

2023秋人教八上物理 期末满分复习
专题01 第1章
机械运动
目录
01
02
03
方法模型归纳
巩固提升
知识清单
目 录
第一部分 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及其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km、 dm、 cm,其中1 km=_______m=_______dm=________ cm;常用的基本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进行读数时,首先要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读出满足整数个刻度的______值,然后再读出______值,即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3.时间及其测量: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h、 min,1 h=_____min=______s;常用的基本测量工具是停表。

m
1000
10 000
100 000
精确
估计

s
60
3600
知识清单
4.误差:_______与________之间总会有差别,这个差别就是误差。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_______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______,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路程相同,比较___________ 的长短;②时间相同,比较___________的多少;③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比较_______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即速度。
测量值
真实值
位置
参照物
所用时间
通过路程
单位
标准
知识清单
2.速度:在物理学中,把_______与_______之比叫做速度,公式为______,基本单位是_____。
3.直线运动: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可将直线运动分为______直线运动和______直线运动。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
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时,用_______测量出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用_______测量出小车通过对应路程所用的时间,最后通过公式________求出平均速度。
路程s
时间t
m/s
停表
变速
刻度尺
匀速
第二部分 方法模型归纳
一、机械运动的估测
熟记举例,做判断。
1.熟记一些常见值;
(1)常考长度估测:课桌的高度约0.75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cm;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0~30cm;一支铅笔的长度约20cm;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m;教室每层楼高约3m;一页纸的厚度约0.1mm……
(2)常考时间估测: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s;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普通中学生跑完100m用时约15s;脉搏1min内跳动的次数约75次……
(3)常考运动物体速度的估测: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1m/s;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自行车的行驶速度约5 m/s……
2.将不熟悉的单位换算成熟悉的单位,然后以熟悉物体为标准,判断各估测数据是否符合实际。
例1.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大于2.5mm的细颗粒物
B.一层楼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65dm
C.正常情况下,用停表测量,人的脉搏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45s
D.目前为止,人类奔跑的速度最快可达到约40km/h
一、机械运动的估测
【解析】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大于2.5μm的细颗粒物,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层楼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3m,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常情况下,用停表测量,人的脉搏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10s,故C不符合题意;
D.目前为止,人类奔跑的速度最快可达到36km/h,接近40km/h,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D
二、长度的测量
1、刻度尺的使用
(1)选择刻度尺时需注意:
①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并非分度值越小越好;
②测量中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所选用的刻度尺的最大测量值最好大于被测长度。
(2)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有刻线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
②刻度尺边缘与被测物体平行;
③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④测量结果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
二、长度的测量
例2.(2023上·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关于长度的测量说法正确的是( )
A.读数时视线未与刻度尺垂直,这是错误,可以避免
B.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大
C.在选择测量工具时,量程越大越好
D.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cm,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mm
【解析】A.错误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读数粗心大意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未与刻度尺垂直,这是错误,是可以避免,故A正确;
B.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刻度间隔变大,测量结果偏小,故B错误;
C.在选择测量工具时,量程合适就好,不是越大越好,故C错误;
D.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cm,测量时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故D错误。
故选A。
A
二、长度的测量
2、化曲为直测长度
(1)概念:在长度的测量中,有一些曲线长度无法直接测量,需要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把曲线变为直线进行测量。如地图上的公路、铁路长度的测量,操场周长的测量等。
(2)主要测量的方法:如地图上的长度、硬币的周长,可用柔软的棉线把曲线变为直线测量;操场的周长可用滚轮法。
(3)地图上的长度要转化为实际长度应乘上相应的比例。
二、长度的测量
例3.(2023上·江西南昌·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甲所示是用某地图软件上的南昌到瑞金的一段公路线,小明用细线沿此图上公路线截取相同一段,拉直后的长如图乙中线段AB所示。
(1)则线段AB的长度为 ;
(2) 若软件显示的这段公路线长360km,则此时地图所用的比例尺是 ;
(3)南昌到杭州的一段公路线长度为515km,那么在该地图上的南昌到杭州这段曲线的长度为 。
3.60cm
1:10000000
5.15cm
二、长度的测量
3、累积法测微小长度
(1)概念:把某些难以用懒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微小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
(2)主要的累积方法:空间累积法、时间累积法。
(3)利用累积法进行测量时,要求所测的物理量规格应相同,且数量适当多。
二、长度的测量
例4.(2023上·江西南昌·八年级校联考期中)下列实验中都采用了累积法来减小实验误差,其中有关测量方法合理且正确的是(  )
A.测量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可除开两封面,数出页码1~10,测出这一叠纸的厚度为d,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B.测细铜丝的直径,可以把细铜丝随意排绕在一根铅笔上50圈,测出绕线圈的长度L,则直径为
C.测一枚硬币的厚度,可测出10枚不同面值硬币的厚度为d,则一枚硬币的厚度为
D.测量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测出来回摆动10次的时间为t,则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为
CD
三、时间的测量
分辨清楚停表大、小表盘的分度值,正确读数。
1.明确关系:当大表盘指针转过一圈时,对应的小表盘指针会转过一小格。
2.看清楚大、小表盘对应的一周量度及其对应分度值。
3.读数为大、小表盘示数之和。适合记录较短的时间,且时间比较准确、误差较小。
三、时间的测量
例5.(2023上·江西南昌·八年级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学校联考期中)如图所示,机械表的分度值是 ,此时机械停表的示数是 min s。
5
37.5
0.1s
四、误差
看差别,巧辨析。
1.测量数据间的差别,明显,是错误;不明显,是误差。
2.误差和错误有着本质的不同、错误的数据一般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只能减小。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时,在单位不变的情况下,所取平均值有效数字的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相同。
四、误差
例6.(2023上·河北石家庄·八年级石家庄二十三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选用越精密的仪器越好
B.只要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并认真测量就可以消除误差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可以减小误差
D.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解析】A.测量时要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工具不是越精确越好,故A错误;
B.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并认真测量也不能消除误差,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避免,故B错误;
C.误差可减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
D.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故D错误。
故选C。
C
五、参照物
判断参照物遵三法:
1.一定:明确研究对象及其运动状态。
2.二找:分析研究对象相对于那个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相对于哪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3.三断:根据题意判断并确定参照物。
例7.(2023上·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中)10月8日晚,杭州亚运会闭幕式上,数字火炬手“弄潮儿”再次出现,“他”步履不停,由远及近,跑进杭州亚运会闭幕式的现场,来到主火炬塔旁,与观众“比心”互动(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以主火炬塔为参照物,数字火炬手跑向主火炬塔时是运动的
B.以数字火炬手为参照物,现场的观众是运动的
C.以主火炬塔为参照物,数字火炬手与观众“比心”互动时是静止的
D.数字火炬手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五、参照物
C
六、速度的计算
1、图像
解答图象类问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
(2)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自的最小格表示的数值大小和单位;
(3)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4)明确图像的斜率,横、总截距及面积的含义;
(5)正确选取关键点进行计算,并比较。
六、速度的计算
例8.(2022上·江西宜春·八年级统考期中)“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同一辆小车两次不同运动的频闪照片,频闪灯的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中数字的单位为cm。根据照片记录的小车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小车做 直线运动,理由 ,小车的速度为 m/s;
(2)乙图中小车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乙图中小车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物体的运动情况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丙图中能反映乙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填“A”或“B”);甲车4s内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车4s内的平均速度。
匀速
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
1
0.6
变速
B
小于
2、交通标志牌
交通标志牌有两种:一种是显示从标志牌开始,到某地有多远的距离;另一种显示该路段的速度不超过某一值,一般单位为km或km/h。解决这类问题一般为用这一段路程除以最大速度,即为通过这段路程的最短时间。有时告诉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可以计算出通过这段路程(时间)的平均速度,再与最大速度比较,就能确定是否超速。
六、速度的计算
六、速度的计算
例9.(2023上·全国·八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十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求:
(1)若汽车以如图甲所示速度行驶30min,经过的路程;
(2)小明看到爸爸驾车从图乙标志牌处到株洲的时间为0.5h,则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乙标志处到株洲需要的时间比实际的少多少。
【解析】解:(1)图甲所示的速度为60km/h,若汽车以如图甲所示速度行驶30min,根据 可得,经过的路程为 ;
(2)根据交通标志牌的含义可知,图乙中圆形标志表示限速100km/h,方形标志表示距离株洲还有40km;小明看到爸爸驾车从图乙标志牌处到株洲的时间为0.5h,根据 可得,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
(3)根据(2)可知,根据 可得,在不违反交规情况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株洲需要的时间为 ;
则从图乙标志处到株洲需要的时间比实际的少:Δt=t'-t''=0.5h-0.4h=0.1h
【答案】(1)30km;(2)80km/h;(3)0.1h
六、速度的计算
六、速度的计算
3、过桥(隧道)问题
火车过桥问题是行程问题的一种,也有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还涉及车长、桥长等问题。
公式:
火车速度×时间=车长+桥长
(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
(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
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例10.(2023上·江西赣州·八年级统考期中)一列火车以 72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长2000 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在隧道的时间是 80s。求:
(1)火车的长为多少m?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多少s?
【解析】解:(1)火车的速度v=72km/h=20m/s,由 得,火车80s通过的路程,即火车完全在隧道的路程:s =v t=20m/s×80s=1600m;
由s=s隧- s车得,火车的长:s车= s隧-s=2000m -1600m=400 m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s?=s隧+ s车=2000m+400m=2400 m
由 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 ????′=????′v=2400????20????/????=120s。
答:(1)火车的长为400m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120s。
?
六、速度的计算
六、速度的计算
4、通过图片及表格信息进行解题
从图片和表格中获取路程和时间,根据题设条件进行解题。
例11.(2023上·江西赣州·八年级统考期中)
小明同学周末乘坐出租车前往图书馆。如图所示
是他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的部分内容,根据
发票信息,求:
(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出租车以此速度行驶半小时,通过
的路程是多少?
赣州市国家税务局通用机打发票发票联
车号
BT-0007
日期
2020-11-11
上车
14:55
下车
15:05
单价
2.85
里程
6.0km
等候
00:02:28
金额
18.00元
【解析】解:(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平均速度是
(2)由得,若出租车以此速度行驶半小时,通过的路程是
答:(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36km/h;
(2)若出租车以此速度行驶半小时,通过的路程是18km。
六、速度的计算
六、测量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测量问题的四个突破点:
(1)明确实验原理,测量方法及实验步骤;
(2)把握题意,从题图或题表中获取解题信息;
(3)根据公式 计算平均速度;
(4)根据要求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例12.(2023上·辽宁鞍山·八年级统考期中)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实验中为了便于操作,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六、测量平均速度
刻度尺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4)若s1=120cm,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程的速度vAB与小车在下半程的速度vBC相比,vAB (选填“>”、“<”或“=”)vBC,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AC为 m/s。
六、测量平均速度

0.24

2、频闪照片测平均速度
频闪照相机是每隔相等的时间拍摄一次图像,即相邻两图片间的时间相等,若知道频闪的频率,就可以知道相邻两图片间的时间,再应用刻度尺测出对应的距离,就可以测出任一段的平均速度。
六、测量平均速度
例13.(2022上·广东广州·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小球从A点到F点所用的时间是 s,共运动了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变速
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1
12.50
0.15
3、平均速度的应用
实际生产、生活中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1)“一定”:确定实验原理
(2)“二选”根据实际要求,选择能准确测量路程和时间的工具;
(3)“三设计”: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用选择的实验器材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4)“四计算”:将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数据代入公式 ,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六、测量平均速度
例14.(2023上·湖北武汉·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甲所示测量长度的工具叫滚尺,多用于跑道、农业等道路测量。滚尺主要由计数器和滚轮组成,当滚轮沿着路径滚动时,通过滚轮滚动的圈数可以得出路径长度,长度在计数器上直接显示。小明想利用滚尺和停表,测量自己步行的平均速度。
(1)将滚尺的示数清零后,推动滚尺,停表同时计时,测出某次步行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其距离为 m,他用停表记录的对应时间如图丙所示,该段时间内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m/s;
六、测量平均速度

25.8
1.2
(2)已知该滚尺的滚轮直径为D,用s表示滚尺测出的距离,则上述测量中轮子滚过的圈数n= ;(用字母表示)
(3)长期使用后,滚轮的轮胎磨损严重将导致测量出的步行速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六、测量平均速度

偏大
第三部分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1.(2023上·江西宜春·八年级统考阶段练习)下列对长度和时间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你手中的物理试卷宽约为10cm B.一次性医用口罩的长度约为18cm
C.人的心脏跳一次大约3s D.一个中学生跑完1000m的时间约2分钟
2.(2023上·山东临沂·八年级统考期中)一辆在平直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其运动的(  )
A.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时间越长,路程越大 D.路程与时间无关
B
C
巩固提升
3.(2023上·山东临沂·八年级统考期中)2023年9月23日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八位执旗手执会旗入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执旗手之间是相对静止的 B.相对执旗手旗是运动的
C.相对执旗手观众是静止的 D.相对看台执旗手是静止的
A
巩固提升
4.(2023上·河北石家庄·八年级校考期末)图中小球相对于水平桌面静止,小红通过观察,作出如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不动,则她坐的车一定是相对地静止的
B.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向东行驶,则她坐的车一定是相对地向西行驶
C.小球突然“自动”向东滚动,则她坐的车可能向西启动
D.小球突然“自动”向西滚动,则她坐的车可能向西做减速运动
CD
巩固提升
5.(2023上·河北石家庄·八年级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校考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像分别描述了A、B两物体同时同地向西做直线运动情况,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A.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B.A物体运动的速度大于B物体运动的速度
C.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
D.以A为参照物,B向东运动
BCD
巩固提升
6.(2023上·河北承德·八年级统考期中) 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从A点到E点共运动 cm,小球从C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7.(2023·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情形如图所示,其中停表每格表示1s。
加速
8.00
0.15
巩固提升
(1)实验中,通过图中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小组同学计算出了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其中v下半程= m/s;小组同学发现全程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2)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
0.15
巩固提升
8.(2023上·山东济宁·八年级统考期中)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6m/s的速度行驶10min,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8000m,求:
(1)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汽车完成整个过程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3)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解:(1)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完成整个过程的路程:
在模拟公路上的时间
巩固提升
汽车完成整个过程中的时间:
(3)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1)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是3600m;
(2)汽车完成整个过程一共用了1000s;
(3)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1.6m/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