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人教八上物理期末高效满分复习】03 第4-5章光和透镜 【考点串讲】(共6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秋人教八上物理期末高效满分复习】03 第4-5章光和透镜 【考点串讲】(共60张PPT)

资源简介

(共60张PPT)
2023秋人教八上物理 期末满分复习
专题03 第4-5章
光和透镜
01
02
03
方法模型归纳
巩固提升
知识清单
目 录
第一部分 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
第三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自身能够 的物体。分类: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2.条件:光在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c= m/s= km/s。
4.光年: 单位,光在 内传播的距离等1光年。
注意:
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等,如图所示。
发光
同种、均匀
3.0×108
3.0×105
长度
一年
知识清单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被 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
(1)三线共面: 光线AO、 光线OB和 都在同一平面内。
(2)法线居中: 光线和 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两角相等: 角等于 角。
3.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如垂直入射,原路返回。
反射
入射
反射
法线
入射
入射
反射
可逆
反射
知识清单
4.两种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射向光滑镜面的光线被平行地朝一个方向反射出去,如玻璃、光滑大理石面、金属抛光面等。
(2)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着 反射(多数物体)。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 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1.成像特点
(1)等大:像与物大小 。
(2)等距: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
四面八方
光的反射
相等
相等
知识清单
(3)垂直: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
(4)虚像。
2.成像原理:光的 定律。
3.实、虚像的区别
实像:由 光线会聚而成, 用光屏接收。
虚像:由实际光线的 会聚而成, 用光屏接收。
垂直
反射
实际

反向延长线
不能
知识清单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
2.光的折射规律
(1)三线共面: 光线、 光线和 都在同一平面内。
(2)法线居中: 光线和 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空气中角大: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折射角 入射角;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折射角 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 。
斜射
偏折
入射
折射
法线
入射
折射
小于
大于
增大
知识清单
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4.折射成像
可逆
规律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由光所在的介质决定,也就是说,只要发生折射,在空气中的那个角较 。 折射成像
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其实都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比实际位置都 的 像。 大


知识清单
注意:
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有海市蜃楼、池水“变浅”、水中的物体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的高一些、水面“折枝”等。
五、光的色散
1.定义:太阳光经过棱镜后被分解为 七种色光。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红、橙、黄、绿、蓝、靛、紫
知识清单
2.应用:彩虹。
3.色光的三原色: 、 、 。三原色等量混合后为 色。
4.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
A.定义:在太阳的可见光谱的 光之外的辐射叫作红外线。

绿



知识清单
B.特点:只要物体具有温度,就会不断地向外辐射红外线,且温度越高,辐射越 。
C.应用:遥控器、红外线夜视仪、诊断疾病等。
(2)紫外线
A.定义:在太阳的可见光谱的 光之外的辐射叫作紫外线。
B.特点:灭菌、杀死微生物、能使荧光物质 。
C.应用:医用、钞票的防伪标记。

发光

知识清单
第五章 透镜及应用
一、透镜
1、认识透镜及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1)凸透镜:中间 边缘 的透镜。
(2)凹透镜:中间 边缘 的透镜。




知识清单
(3)光心是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光心的光 。
2、透镜对光的作用(特殊光线)
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1)平行光测定焦距的方法:一只放大镜 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放大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 、 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此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焦距。
传播方向不改变
会聚
发散
正对
很小
很亮
知识清单
(2)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厉害)。
(3)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二、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物体距照相镜头较远,成 、 、 。
投影仪:物体距照相镜头较近,成 、 、 。为了在投影屏幕上看到物体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 放置;其中平面镜的作用是 ,使投影片的像出现在投影屏幕上。
倒立
缩小
实像
倒立
放大
实像
倒立
改变光的传播路径
知识清单
放大镜:物体距照相镜头较近,成 、 、 。
实像和虚像:
实像(一定是倒立的):由来自物体的光会聚而成的, 上。实像和物体分别位于 。
虚像(一定是正立的):由 而形成,
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虚像和物体位于 。
正立
放大
虚像
能呈现在光屏
凸透镜的两侧
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
不能呈现
凸透镜的同侧
知识清单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时点燃蜡烛,使 ;目的: 。
2、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 ;②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蜡烛在焦点以内
烛焰在焦点上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知识清单
3、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
(1)u>2f,f应用:照相机;
(2)f< u <2f,v >2f,倒立放大的实像,
应用:投影仪;
结论:物体成 时,像距 物距;物体成 时,像距 物距。
缩小实像
小于
放大实像
大于
知识清单
(3)uu,正立放大的虚像,
应用:放大镜;
(4)u=f,不能成像。
4、说明:
⑴ u=f是成 和 , 和 ,像物 和 的分界点。
⑵ u=2f是像 和 的分界点。成像特点: 、 的 像。
⑶ 像距大于物距时成 的实像(或虚像),像距小于物距时成 的实像。
⑷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 像 像 ,物 像 像 。” 物体离凸透镜由远移近时,成的像逐渐 ,像离凸透镜的距离也 。
实像
虚像
正立像
倒立像
同侧
异侧
放大
缩小
倒立
等大

放大
倒立缩小


变大


变小
变大
变大
知识清单
⑸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 像 像 ,物 像 像 。” 物体离凸透镜由远移近时,成的像逐渐 ,像离凸透镜的距离也 。
四、眼睛和眼镜
1、人眼看物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把来自于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 , 的实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正常眼的调节
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 ,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物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比较 ,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物体。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穷远,近点在大约 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又不疲劳的明视距离大约是 。


变小


变大
变小
变小
凸透镜
倒立
缩小


10cm
25cm
知识清单
3、近视眼及其矫正—— 制成的近视眼镜
4、远视眼及其矫正—— 制成的远视眼镜(老花镜)
凹透镜
凸透镜
知识清单
5、眼镜的度数
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 的大小。焦距越 ,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 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 。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1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1 m-1它的焦距是1 m。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物镜:直径很大,能够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明亮。u>2f ,成 、
的 像;
目镜:u折光本领

透镜焦距的倒数
Φ=1/f
倒立
放大

正立
放大

知识清单
2、望远镜
目镜:u物镜:f< u <2f,成 、 的 像。
3、视角与 和 有关。视角越大,人看到的物体越大、越清楚。
放大
正立

倒立
放大

距离物体的远近
物体大小
第二部分 方法模型归纳
一、光的直线传播
1.思路:光源→光沿直线传播→不透明障碍物→光不能到达人眼,在某一区域形成影子。
2.物体挡住了光的传播,光因无法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黑暗区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正午时刻影子最短,根据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影长可以粗略判断时间和我们所处的位置。
3.分析题意,理清关系。
(1)影响因素:
①物体距小孔的远近——决定像的大小;
②物体的形状——决定像的形状
(2)无关因素:小孔的形状。
例1.(2022上·山东枣庄·八年级统考期中)2020年6月21日出现了日偏食现象(图甲),同时在树荫下看到了许多月牙形光斑(图乙)。日食是光在 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月牙形光斑是 的像,月牙形光斑形成的原因与日食形成的原因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例2.光的传播 (需要/不需要)介质;正常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 真空中的速度。
同种
一、光的直线传播
太阳
相同
不需要
3×108m/s
小于
例3.(2023上·湖北武汉·八年级统考期中)一块仪容镜如图甲所示,放在某学校走廊的AB处,仪容镜靠墙而立,镜面与墙壁平行,在另一面墙壁上的O处悬挂一电铃,如图乙所示。为了总能看到电铃通过仪容镜所成的像O',小强同学沿着走廊的ae直线走动,若将人和电铃各自看作一个点,则小强同学所在的区间是(  )
A.ab B.ac C.bc D.ce
C
一、光的直线传播
二、光的反射
1.在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牢记反射定律的内容,可简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并且知道光路是可逆的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反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等问题。
2.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1)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反射面平行移动时,则反射光线也平行移动(利用平移法进行作图);
(2)镜面不动,入射光线转动,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与入射光线转过的角度相同;入射光线不动,镜面转动,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是镜面转动角度的2倍。
例4.(2023上·北京房山·九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故宫角楼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 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C. 手在屏幕上形成的手影 D. 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弯折
例5.(2023上·上海·八年级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校考期中)光在______
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千米/秒。一条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50 ,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该平面镜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度。
A
二、光的反射
同种均匀
3×105
80
100
例6.(2023上·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中)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丽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绕ON翻折的纸板ABCD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她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向O点,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1)为了使光线更加明显,实验应在较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中让光贴着纸板照射的目的是 ,如图甲所示,反射角的大小为 °;
(2)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将入射光线EO靠近ON,则反射光线 (选填“靠近”或“远离”)ON;
(3)实验过程中,进行下列 操作后,在纸板上仍可以看到反射光;
A.如图乙所示,将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翻折
B.如图丙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
为轴旋转
C.如图丁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CD为轴向后倾倒
(4)若让光沿着FO的方向射向O点,反射光会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
二、光的反射

显示光路
50
靠近
B
可逆的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与物对称——数理结合应对变化的情景。
由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可得: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像是正立的虚像。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的注意事项:
(1)实验时用透明的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成蜡烛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玻璃板要竖直放置,若不竖直放置,蜡烛成的像与玻璃板后的蜡烛不能重合。
(3)两支蜡烛要完全一样。
(4)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但能被人眼看到。
三、平面镜成像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透纸式”读时法:由于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左右相反,那么我们可以对着阳光或灯光从印有时钟在平面镜中像的背面去看,是实际的时刻。
(2)物体通过平面镜成像的条件:物体在平面镜前面;
(3)通过平面镜看到物体像的条件:来自物体的光被反射后能够进入观察者的眼睛——眼晴和虚像的连线应与平面镜相交。
例7.(2023上·江苏苏州·八年级统考期中) 小慧同学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为了方便找到像的位置,实验中选用 (半透明玻璃板/镜子);
(2)为了使蜡烛A成的像更清晰,她可以点燃蜡烛 (A/B/A和B);
(3)为了研究像的虚实,可以移去蜡烛 (A/B),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眼睛 (直接/通过半透明玻璃板/通过镜子)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 (能/不能)成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实)像;
(4)实验中将蜡烛A分别放在乙图的R、Q、S三个位
置时,可以在平面镜中成像的位置有 ;
(5)小慧联想到爸爸开的小轿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她推知车内物体通过前挡玻璃所成的像应位于车的 (正前方/斜上方)。
三、平面镜成像
半透明玻璃板
A
B
直接
不能

R、Q、S
斜上方
四、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
1.斜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向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减小)时,折射角也增大(减小)。
2.垂直入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例8.(2023上·河南周口·八年级统考期中)(多选)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图所示,其中A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C是折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70°,下列设法正确的是(  )
A.人射角为70°
B.折射角为20°
C.若光线沿BO射入,折射角将大于20°
D.逐渐增大AO与水面的夹角,折射角会随之减小
BD
四、光的折射
例9.(2023上·山东泰安·八年级统考期中)小明暑假期间去附近的公园游玩,他发现公园里既有“楼台倒影入池塘”的静态美,又有“鱼戏莲叶间”的动态美,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对于这些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他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鱼”是虚像
②他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低
③他在岸上看到的水中“楼台”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④他在岸上看到的水中“楼台”比地上的楼台要小一些
A.只有①④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④ D.只有①③
D
观现象,知成因
1.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激光准直、排队前后左右看齐等;成因:光的直线传播。
2.现象:倒影、平面镜成像、水中月、镜中花、汽车观后镜、道路转弯处设置的反光镜等;成因:光的反射。
3.现象:水中筷子向上弯折、水面折枝、海市蜃楼、沙漠蜃景、池水变浅等;成因:光的折射。
五、生活中的光现象
例10.(2023上·河南南阳·八年级统考期中)(多选)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有着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一石击破水中天”,“天”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呈红色是由于它能吸收红光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游鱼细石”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AC
五、生活中的光现象
1.光的色散现象
知色散本质,明光现象成因
色散的现象是白光分解成了七色光;从本质上看,七色光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2.色光的混合
对比色光的三原色,得到七色光。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红光+绿光→黄光;红光+蓝光→品红光;绿光+蓝光→青光;红光+绿光+蓝光→白光。
3.不可见光的应用
记住应用,准确答题
(1)红外线:①加热;②高温杀菌;③红外感应;④探测;⑤遥控。
(2)紫外线:
①照相机底片感光;②杀菌消毒;③人体维生素D合成;④防伪;⑤诱杀蚊虫。
六、光的色散
例11.(2023上·江苏·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AB区域),这种现象叫 ,用温度计分别在不同色光区域测温,发现温度计放在 (选填“A”或“B”)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较快;晴朗的夏天,在树荫下看到很多圆形的光斑,圆形光斑就是_________(选填“太阳的实像”、“树叶的实像”或“树叶的影子”)。仔细观察光斑,发现这些圆形光斑大小不一,这些圆形光斑的大小主要与 (选填“树叶间小孔的大小”、“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或“太阳到树叶间小孔的距离”)有关。
光的色散
六、光的色散
A
太阳的实像
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
七、生活中的透镜
1.通过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理解调节方法:
(1)物近像远像变大,像由小变大,照相机靠近物体,同时增大镜头与底片之间的距离;
(2)物远像近像变小,像由大变小,照相机远离物体,同时减小镜头与底片之间的距离。
2.根据放大镜成像的特点解题:
(1)物近像近像变小,像由大变小,放大镜靠近物体;
(2)物远像远像变大,像由小变大,放大镜远离物体;
(3)放大镜成虚像,只能由眼睛观察,不能用光屏承接。
3.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了方便观看,我们常常将幻灯片倒立放置以便在屏幕上成正立的像。
例12.(2023上·河北石家庄·八年级校考期末)小明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实例:①照相机中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 B.折射成像的有①④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B
七、生活中的透镜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注意事项:
(1)明白一种方法:用平行光聚焦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记住一个中心: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学会一个调节:调节蜡烛、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
(4)理解一条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明确一个应用:凸透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
(1)利用烛焰进行实验,可以成更清晰的像。
(2)此处的“高度”不可改为“直线”,调节时,应先点燃蜡烛。
八、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清晰像的确定:光屏向前移,烛焰的像变模糊;光屏向后移,烛焰的像也变模糊,则这个位置就是成清晰像的位置。
(4)移动光屏的方法:每次实验中,应先让光屏贴近凸透镜,再逐渐远离凸透镜,直至观察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或一直都没看到清晰的像),而不能随意左右移动光屏。
(5)多次测量:在同一个物距范围内取两组以上的物距探究,是为了排除偶然因素,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八、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例13.如图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的一个情景,此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  )
A.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B.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无法呈现出清晰的像
C.将蜡烛远离透镜,要想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透镜
D.随着蜡烛越烧越短,呈现在光屏上的像也会上下移动
C
八、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例14.(2023上·上海·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
焦距为 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 ;
(2)该同学移动蜡烛、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在图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丙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 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10.0
八、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同一高度

远视
九、关于光的作图
1.在小孔成像中,已知物体和孔,作物体的像,先由物体上对应的点和孔确定一条直线,再延长该直线即可找到该点的像。在确定光源的作图中,将给出的部分光线反向延长,则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光源的位置。
例15.(2023上·河南·八年级河南省实验中学校考期中)图甲是小王同学做小孔成像实验的情景,请在图乙中做出烛焰(用箭头AB表示)在黑塑料膜上成像的光路图,用A'B'表示所成的像。
答案
例16.(2023上·黑龙江佳木斯·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如图所示,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竖直向下射向井中,请你做出法线并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九、关于光的作图
2.光的反射作图
(1)已知镜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可以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2)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画平面镜位置的一般步骤:
①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法线;
②根据法线与镜面垂直,过入射点作垂直于法线的直线,该直线就是平面镜的位置。
答案
3.平面镜成像作图
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法”步骤:
(1)找到物体上的关键点;
(2)过关键点作出垂直于平面镜的直线(利用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在直线上找出物体的对称点(利用像和物体到镜面等距);
(4)用虚线连接关键点的对称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即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例16.(2023上·河南南阳·八年级统考期中)为确保行车安全,汽车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后视镜,如图甲是左侧后视镜,司机可通过后视镜观察到后侧道路情况,请在图乙中画出A处的司机通过后视镜能观察到的范围的光路图。
九、关于光的作图
答案
4.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
采用“一知”、“二作”、“三标”作图
“一知”:不论光线是由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还是由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空气中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都是较大的;“二作”:过入射点作法线,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且使空气中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大;“三标”:标出光线的传播方向。
例17.(2023上·广东惠州·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所示,是一条由空气射向水面的光线的反射光线,请画出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九、关于光的作图
答案
九、关于光的作图
5.利用透镜对光的作用作图
(1)实际生活中有些光学元件既用到了面镜,又用到了透镜,解决这类问题,可用综合分析法,即综合各种元件对光的作用完成光路,或填充相应的光学元件。
(2)判断透镜类型的技巧:用虚线延长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做比较
①延长线在折射光线外侧→凸透镜;
②延长线在折射光线内侧→凹透镜。
(3)透镜光路作图方法:
判断透镜类型→判断所给光线的特点→根据三条特殊入射光线的折射特点作图。
九、关于光的作图
例17.(2023上·上海普陀·八年级统考期中)根据图中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答案】
十、近视眼和远视眼
1.当题中出现“晶状体本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在视网膜前”等关键条件时应运用近视眼的相关知识解题,当题中出现“晶状体太薄、折光能为太弱、成愿在视网膜后”等关键条件时应运用远视眼的相关知识解题。
2.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要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例18.(2023上·四川成都·八年级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校考期中)如图所示,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因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D
十、近视眼和远视眼
例19.(2023下·八年级校联考课时练习)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1)(2) B.(1)(3) C.(2)(4) D.(3)(4)
例20.(2023·山东泰安·校考二模)关于人的眼睛,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像必须成在视网膜上,人才能看到清晰的像
B.视网膜上的像一定是正立的
C.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
D.远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制成的老花镜
C
A
十一、望远镜和显微镜
1.当题中出现“晶状体本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在视网膜前”等关键条件时应运用近视眼的相关知识解题,当题中出现“晶状体太薄、折光能为太弱、成愿在视网膜后”等关键条件时应运用远视眼的相关知识解题。
2.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要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例21.(2023下·辽宁锦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多选)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B.望远镜的物镜将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
C.投影仪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D.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不可能看到缩小的像
AB
第三部分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1.(2023上·陕西西安·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光现象中,其中与其它三个现象成因不相同的是( )
A. 湖面倒影 B. 小孔成像
C. 日食形成 D. 树木成荫
2.(2023上·陕西西安·八年级统考期中)要将一束与水平方向
成30°角的光利用平面镜竖直反射到一口竖井中,如图所示,则平
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应为( )
A.30°或150° B.30°或120° C.60°或150° D.60°或120°
A
D
巩固提升
3.(2023上·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呐是利用次声波能传的很远的特性来探知海底深度的
B.超声波在医学上能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
C.人眼看不到紫外线,但可以通过紫外线的荧光效应感知紫外线的存在
D.家庭淋浴间的“浴霸”装有红外线灯泡,主要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
4.(2023上·辽宁葫芦岛·八年级统考期中)(多选)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入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下列操作将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的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减小
B.保持水面的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
C.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D.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A
ABC
巩固提升
5.(2023上·河南南阳·八年级统考期中)(多选)关于下面所列的五个成像实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像③汽车观后镜中的像④湖面的倒影⑤人在阳光下的影子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B.属于直线传播成像的是①②⑤
C.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D.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③④
6.(2022·陕西·统考二模)如图是人眼与鱼眼的结构示意图。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我们观察发现,
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凸一些,折光能力会更强一些,如果
人眼的晶状体像鱼这样,观察远处物体的像将成在视网膜的 面,
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 透镜来进行矫正。
CD



巩固提升
7.(2023上·北京·八年级东直门中学校考期中)小军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等实验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该实验利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目的是 ;
(2)为了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实验最好在 (“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下进行;
(3)实验中,小军把一只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他应该在玻璃板 (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平板玻璃所成的像:再拿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 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 ;
(4)移开蜡烛B后,若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处,则光屏上 承接到蜡烛A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较暗
前面
不点燃
玻璃板前面
完全重合
不能
巩固提升
8.(2023上·山东临沂·八年级统考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点燃蜡烛并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
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并让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光具座保持 (选填“平行”或“垂直”);
(2)移动蜡烛和光屏,当它们处于图中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与此像相同;
(3)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仅将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可以模拟____ 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4)将蜡烛移至45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始终承接不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应在凸透镜 (选填“左侧”或“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特点。
同一高度
平行
缩小
照相机
远视眼
右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