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推动高质量发展 课件(共37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推动高质量发展 课件(共37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2023年度“十大新词语”,发布
作为年度“汉语盘点”活动重要组成部分,12月1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3年度“十大新词语”
新质生产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
全球文明倡议
村超
全国生态日
消费提振年
特种兵式旅游
显眼包
百模大战
墨子巡天
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的词汇。
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是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空天海洋产业等。未来产业则包括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
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它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高效能、高质量,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要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思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什么阶段?启示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探究与分享: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3.2 推动高质量发展
0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1)含义: P39-2
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____________的发展。
新发展理念
高质量
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1、什么是高质量发展
(2)特点:P39-3
这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 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
不是一时一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为什么
①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④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2.为什么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原因):P39-1、2
内因: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矛盾变化)
外因: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安定。(意义)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P39相关链接:如何理解该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01
02
构建新发展格局
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怎么办)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国内大循环:意味着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强调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促进。
材料一: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以强大国内市场对冲和化解外部冲击与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具有现实紧迫性。同时,我国已经形成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全球最大最有潜力市场,在市场规模、产业体系、人力资源、区域格局等方面具有巨大发展优势和潜力,近年来我国经济内循环的比例在不断上升。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从两个维度来研究和布局:一是更有针对性地加快补上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二是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 推动力。
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思考:(1)为什么我们要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 2)畅通国内大循环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发力
以国内循环为主
进出口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很小
5%
4%
融入国际大循环,成为世界工厂
对外贸易依存度2006年时达到峰值66.5%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为什么要构建新发展格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2018中美贸易摩擦
2019美国制裁华为
2020全球新冠疫情
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外国游客旅游接待人次仅为5.2万人次,2019年第一季度则为370万人次,缩减90% ; 2023年第一季度:外商直接投资额降至200亿美元,去年第一季度则为1000亿美元,缩减80%,均呈断崖式下跌
世界经济持续低迷
外需拉动作用减弱
国际循坏动能弱化
必要性
具有全球最大的市场
最完整的工业结构
强大的生产能力
产业结构不断完善
我国经济稳步发展
内需潜力持续增加
国内循环作用上升
可能性
假设有一个农民,他种植小麦并卖给面包师。
生产环节:农民在土地上种植小麦,这是生产的环节。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劳动和资本,从而生产出小麦。
分配环节:农民把小麦卖给面包师,这属于分配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得到了他们应得的报酬,这是他们劳动和资本的回报。
流通环节:面包师用面粉制作面包,这是交换的环节。面包师用小麦(面粉)交换农民生产的另一种产品——面包。这个过程是双方都得到他们需要的东西的一种方式。
消费环节:最后,人们购买面包并消费,这是消费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人们得到了他们需要的食物,同时也为下一次的生产活动提供了需求和动力。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四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生产过程,使得我们可以不断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和需求,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问题:看完视频后你知道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了吗?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战略基点
(国内大循环)
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有机结合(国内国际双循环)
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经济体系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P40
1.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发展高质量经济?
经济发展的途径
从总需求来看
从总供给来看
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
出口需求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劳动
资本
土地
技术
管理
数据
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
提高生产要素的投入质量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
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
扩大内需战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需求侧
供给侧
重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根本: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P40相关链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原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1)内涵: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P40相关链接:
现代化经济体系
创新发展
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统一
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开放发展
绿色发展
协调发展
共享发展
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基础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
材料一 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大市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唯一的省级综合性试点,绍兴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全面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绍兴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同时,重点谋划建设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不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材料二 在促进城乡要素流通上,绍兴市以扩大人才引进、搭建帮促平台、建设“数字三农”为抓手,全面推进城市优质资源向镇村下沉。实施“两进两回”行动,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振兴“领雁计划”人才选拔工作,成立全市大学生农创客联合会,推进“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
2021年来,绍兴市扛起使命担当,以“排头兵”的姿态做好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和山海协作工程,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拓展与对口地区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高标准打造对口工作和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
材料三 为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绍兴市将努力创建“一带一路”枢纽重要节点城市,谋建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绍兴片区,深化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合作。绍兴越城区加快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体系,积极融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大市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分析绍兴市时如何畅通“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1.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发展高质量经济?
(2)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实体经济
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讯业、商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
地位: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虚拟经济
以钱生钱的经济活动,不直接创造新的价值,最终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如金融业、房地产业,还包括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
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发展过度会导致经济泡沫。
知识拓展
(“钱生物”)
(“钱生钱”)
服务于
注意:网购、快递业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拓展:数字经济(信息经济):
---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主要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影响程度深,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1.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发展高质量经济?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拓展: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强国”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针对某市郊区的乡村经济发展,专家建议农户搞多种经营,不仅要搞好农作物种植(第一产业),而且要进行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还要推动农产品销售和农业观光(第三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思考:结合材料,说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
联系实际,为发展特色乡村经济提出具体建议。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品牌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专家的建议在当地引起了极大反响。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
①有利于形成农业和第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②有利于把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
③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助力乡村振兴。
为发展特色乡村经济提出具体建议
①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食品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②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乡村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③用现代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特色产业。
④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宜居宜业的特色村镇。
⑤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和农产品电商发展。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区域重大战略 京津翼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主体功能区战略 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地理教材知识)
新型城镇化战略 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
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1.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发展高质量经济?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1.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发展高质量经济?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p41-3
拓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具体内容:
①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老少边穷)
②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③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④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⑤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
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我国区域发展的新战略体系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制度型开放简单说就是主动学习和对接国际先进的经贸规则、管理制度、监管模式,清理国内不合理、不相容的法律法规。一方面,要按照国际惯例、根据国际规则修改和制定我们的制度,如负面清单制度、非禁即入制度等。另一方面,在参与国际合作中,促进国际规则的修改和完善。
商品和要素
的流动型开放
规则管理等
制度型开放
物质层面
制度层面
1.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发展高质量经济?
(5)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带一路”含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指的是古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中国内陆和沿线国家,主要是通过陆路运输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来加强区域联系和经济合作。
“一路”则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到海洋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构建海上物流通道和港口建设等措施,加强地区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
(6)推进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经济发展总方针) P42-1
①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
②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题)
③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格局)
④ 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支撑)
知识小结
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
怎么样
总体要求
是什么
提高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必要性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加快构新发展格局
具体要求
关键词:实体经济、数字经济、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关键词:双循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侧改革(扩大内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要求
1.(2023·山东高考真题,2)2022年,全民健身“热气腾腾”。滑雪、滑冰、冰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望已然成为现实;贵州黔东南、福建泉州、河南新乡,乡村篮球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力量:骑行、掷飞盘、玩腰旗橄榄球,户外运动蓬勃发展;“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云走齐鲁”在线健身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全民健身的开展可以
①拓展体育消费场景,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
②增加体育用品支出,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
③丰富体育服务供给,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④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滑雪、滑冰、冰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拓展了体育消费场景,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①符合题意。②:乡村篮球赛、骑行、掷飞盘、玩腰旗橄榄球,户外运动蓬勃发展,“云走齐鲁”在线健身等活动,会增加消费者体育用品支出,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改善居民生活品质,②符合题意。③:全民健身的开展并没有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选项夸大了全民健身的作用,③排除。④:全民健身的开展并没有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④排除。故本题选A。

2.(2023·湖北高考真题,3)下图中的“微笑曲线”显示的是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升级的不同方向。
据此可以推断出( )
①传统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途径多样
②传统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可以互相转化
③传统型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是产业升级的一
种趋势
④全球化过程中技术密集型产业将替代传统型产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①③根据题干中的“微笑曲线”图示,可知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传统型产业(中间环节)附加值最低,传统型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是产业升级的一种趋势;而传统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可以通过向两端发展:既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注重产品研发(向左侧发展);也可以通过注重管理、营销与服务(向右侧发展)等多个途径实现,①③正确。②题干图示中,传统型产业(中间环节)附加值最低,这说明要推动传统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根据材料并不能推断出传统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互相转化,②与题意不符。④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一些传统型产业的存在也是必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与传统型产业并不是完全冲突的,我们可以推动传统型产业转型升级,但不能用技术密集型产业代替传统产业,④说法过于绝对。

3.(2023·全国高三专练)在东部地区,江苏提出积极发展第三代半导体、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在中西部地区,重庆提出培育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集群;在东北地区,黑龙江表示要高质量打造航天高端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各地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旨在( )
①促进不同区域协调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整体性
②抢抓发展新赛道新机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③构建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
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新产业培育新优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③:材料主要讲述各地积极布局未来产业的意义,而材料未涉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也未涉及国家的宏观调控,①③不符合题意。②④:江苏提出发展第三代半导体、元宇宙等未来产业,重庆提出培育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集群,黑龙江要打造航天高端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各地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有利于抢抓发展新赛道新机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新产业培育新优势,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D
4.(2023年高考·湖北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在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打造海洋牧场,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科学路径。
2015年,中街山列岛41.8平方千米海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17年至2020年间,当地共投放5300个人工鱼礁单体,上覆海草和藻类底栖植物,构筑起空间大小为5.69万立方米的立体式海洋生物之家,海洋牧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通过实施增殖放流,不断丰富渔业资源,每年增殖放流各类鱼苗均在1000万尾以上,实现海洋牧场鱼类的品种和数量双提升。得益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该海域养殖的水产品跟野生的十分接近,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渔民由传统的生产性捕捞转向网箱养殖,每年伏季休渔期,当地都会开展包括海钓在内的休闲经营活动。从“传统捕鱼”到“网箱养鱼”再到“休闲钓鱼”,“三条鱼”见证了当地渔民的普遍增收,昔日的小渔村变成具有浓郁海岛特色的富裕村。
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该地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信息①:渔民由传统的生产性捕捞转向网箱养殖、“三条鱼”见证了当地渔民的普遍增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信息②:海洋牧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新发展理念;
信息③:昔日的小渔村变成具有浓郁海岛特色的富裕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答案: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该地的统筹安排下,渔民按照科学的养殖方式和经营模式普遍增收,昔日的小渔村变成具有浓郁海岛特色的富裕村。
②坚持绿色新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使养殖符合海洋的规律,在海洋牧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实现海洋牧场鱼类的品种和数量双提升。
③坚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完善产业链,坚持产业融合发展。渔民不但进行科学养殖,还开展包括海钓在内的休闲经营活动,促使渔民增收,建设具有浓郁海岛特色的富裕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