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质量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的基本概念和单位;掌握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方法,了解质量的物理意义及单位;通过使用天平的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求真的精神,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二、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及单位;天平的使用方法。三、教学难点理解质量的物理意义;正确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预习、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总结反馈等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教学器材多媒体展示仪器、天平、砝码、石块等。六、教学过程学生预习:阅读课本,初步认识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认识质量这一课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物体,思考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通过这一环节,学生逐渐认识到质量的概念。随后,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完成质量概念的学习。在讨论中,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质量的概念。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质量的概念,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单位和换算来描述物体的质量。最后,教师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物体质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质量的概念。这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质量的概念,并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质量的测量:首先,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初步认识天平的结构;为了更详细地介绍天平的结构和操作,我们可以分步骤进行。一、天平的结构横梁:横梁是天平的主要部分,用于支撑天平的其他部分,并在其上放置秤盘和砝码。托盘:托盘是天平的承重部分,通常有两个,一个用于放置被称物,另一个用于放置砝码。指针:指针用于指示天平的平衡状态,当指针在中间位置时,表示天平平衡。砝码:砝码是用于调整天平平衡的物体,通常由金属制成,具有一定的质量和形状。游码:游码是一个可移动的砝码,通常位于天平的左侧,用于精确调整天平的平衡。二、天平的操作放置天平: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面上,调整天平的底座,确保天平稳定。调整平衡:打开天平的开关,等待天平稳定后,用砝码调整天平的平衡。如果天平不平衡,可以通过添加砝码或移动游码来调整。称物:将被称物放在一个托盘上,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将砝码放在另一个托盘上。调整砝码的数量和位置,直到指针指向中间位置。读数:在天平平衡后,读取指针所指的数值,即为被称物的质量。记录:将称量的结果记录在笔记本或实验报告中。以上是对天平结构和操作的详细介绍。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天平时要保持清洁和干燥,避免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同时,为了获得更精确的结果,应该使用精度较高的砝码和游码。2.接着学生观看视频初步认识天平的使用方法。然后,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操作,测出小石块的质量,学习用天平测质量的方法。使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准备天平和砝码:选择一个适当的天平,准备好砝码。确保天平的基座稳定,游码在标尺上零刻度处。调整天平:将小石块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右盘放砝码。调整游码位置使其与小石块平衡。天平平衡时,砝码的总质量等于小石块的质量。记录数据:记录小石块的质量。如果需要,可以测量多个小石块的质量并记录。整理实验数据:分析测量得到的数据,得出结论。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使用天平时要保持安静,避免震动和干扰。确保砝码和游码清洁、干燥,没有锈蚀或磨损。在测量多个小石块的质量时,要保证每次添加的砝码和游码是准确的,并且左盘上的小石块数量不超过天平的承载能力。在记录数据时,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分析实验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一致性和有效性。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准确地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并学习使用天平测质量的方法。最后,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认识到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会随形状、位置、物态而改变。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认识到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会随形状、位置、物态而改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准备实验材料: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橡皮泥、金属块、塑料块等,以及天平、砝码等测量质量的工具。测量物体质量:首先,使用天平测量各个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确保测量时物体处于相同的状态,例如都是固态。改变形状:然后,让学生对同一个物体进行变形,例如将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注意保持物体的材质不变。再次测量:在变形后,再次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与之前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位置和物态变化:接着,让学生将物体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例如从桌面移到地板上。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将物体加热或冷却,观察物态的变化。再次测量:在位置和物态变化后,再次测量物体的质量,并与之前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最后,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观察在不同情况下物体质量的变化。讨论为什么质量不会随形状、位置、物态而改变。通过以上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会随形状、位置、物态而改变。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课堂小结:学生谈一谈对本节课的收获。通过本节课,我深刻理解了质量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我学到了如何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也了解了质量的单位换算和测量误差的处理。质量的概念与密度和体积的关系也更加清晰了。在实验操作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天平来测量不同形状的物体质量,如固体、液体和气体。我了解到,尽管物体的形态不同,但只要其质量相同,就能产生相同的重力场。这让我对质量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还了解到,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通过实验,我观察到当物体的体积增大时,其质量也会相应增加,但它们的比值保持不变。这个发现让我更加明白质量与体积的区别和联系。此外,我也明白了质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在购买商品时,我们不仅要看其外观和价格,更要考虑其质量;在建筑房屋时,也需要考虑建筑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这使我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会了用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总的来说,本节课使我对质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我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激发了我对物理学的兴趣。我相信这些收获将对我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业布置:完成课本第112页的第1、2、3、4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