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综合能力专题(人教版)(共9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综合能力专题(人教版)(共94张PPT)

资源简介

(共94张PPT)
专题四 综合能力题
1
类型一 问题探究类图象
2
类型二 应用分析类
3
类型三 阅读研究类
例1(2022广东)如例1图甲为部分电磁波的频率分布示意图。
(1)由图甲可知,紫外线 (选填“是”或“不是”)电磁波。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
典题解构

3×108
类型一 问题探究类
例1(2022广东)如例1图甲为部分电磁波的频率分布示意图。
(2)下列实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填字母)。
A.遥控器控制电视 B.体检时拍X光片
C.医院杀菌消毒灯 D.“测温枪”测量体温
C

例1(2022广东)(3)少量的紫外线照射是有益的,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损伤皮肤。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小明想检验某防晒霜对紫外线的阻挡作用,利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在暗室及一定防护下进行实验。
步骤一:如图乙所示,固定好紫外线灯和涂有荧光物质的硬纸板,将一块大小台适的玻璃板放置在 (选填“I”“Ⅱ”或“Ⅲ”)区域,
且调整玻璃板与硬纸板平行;
步驶二:打开紫外线灯,荧光物质发光;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动手操作的能力
不能
例1(2022广东)(3)少量的紫外线照射是有益的,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损伤皮肤。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小明想检验某防晒霜对紫外线的阻挡作用,利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在暗室及一定防护下进行实验。
步骤三:关闭紫外线灯,荧光物质不发光;
步骤四:按产品的说明书要求在玻璃板上均匀涂满防晒霜,再次打开紫外线灯,荧光物质有微弱发光。
由此可推断,该防晒霜 (选填“能”或“不能”)阻挡全部紫外线。
得出结论的能力
例2 (原创)小华用一根木棍代替杆秤也可以测出小石块的密度。测量过程如下:
A. 用细线悬挂一根木棍,调节悬挂位置,直至木棍水平平衡,悬挂位置记为O点(木棍重心位置),如例2图甲所示;
B. 将矿泉水瓶剪成烧杯形状,倾斜固定放置,在瓶中装水至溢水口处,用细线系紧石块,将石块缓慢全部浸入水中,溢出的水全部装入轻质
塑料袋中,如图乙所示;
例2 (原创)小华用一根木棍代替杆秤也可以测出小石块的密度。测量过程如下:
C. 取出石块,擦干水分,将装水的塑料袋和石块分别挂于木棍O 点两
侧,移动悬挂位置使木棍仍水平平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O 点到两悬挂
点的距离L1和L2,如图丙所示。
不用考虑木棍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例2 (原创)小华用一根木棍代替杆秤也可以测出小石块的密度。测量过程如下:
A. 用细线悬挂一根木棍,调节悬挂位置,直至木棍水平平衡,悬挂位置记为O点(木棍重心位置),如例2图甲所示;
(1)步骤A选O 点作为悬挂位置是为了 。
(2)步骤A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
便于测量力臂
例2 (原创)小华用一根木棍代替杆秤也可以测出小石块的密度。测量过程如下:
B. 将矿泉水瓶剪成烧杯形状,倾斜固定放置,在瓶中装水至溢水口处,用细线系紧石块,将石块缓慢全部浸入水中,溢出的水全部装入轻质塑料袋中,如图乙所示;
C. 取出石块,擦干水分,将装水的塑料袋和石块分别挂于木棍O 点两侧,移动悬挂位置使木棍仍水平平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O 点到两悬挂点的距离L1和L2,如图丙所示。
(3)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石块密度ρ石= (用字母ρ水和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例2 (原创)小华用一根木棍代替杆秤也可以测出小石块的密度。测量过程如下:
B. 将矿泉水瓶剪成烧杯形状,倾斜固定放置,在瓶中装水至溢水口处,用细线系紧石块,将石块缓慢全部浸入水中,溢出的水全部装入
轻质塑料袋中,如图乙所示;
C. 取出石块,擦干水分,将装水的塑料袋和石块分别挂于木棍O 点两侧,移动悬挂位置使木棍仍水平平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O 点到两悬挂点的距离L1和L2,如
图丙所示。
(4)上述测量过程中,木棍粗细不均匀对实验结果 (选填“有”或“无”)
影响。
(5)图乙中,若瓶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
小”或“不变”)。

变大
交流、评估和反思的能力
例3 (2020广东)小明家的台灯是通过电位器来调节亮度的。他设想:台灯变亮时,电位器消耗电能的功率会变小,为此他设计了例3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探究。已知电源电压为4 V并保持不变,电压表(0~3 V)2个,电流表(0~0.6 A),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 Ω 1 A”,小灯泡标
有“2.5 V 1.25 W”字样(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例3 (2020广东)小明家的台灯是通过电位器来调节亮度的。他设想:台灯变亮时,电位器消耗电能的功率会变小,为此他设计了例3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探究。已知电源电压为4 V并保持不变,电压表(0~3 V)2个,电流表(0~0.6 A),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 Ω 1 A”,小灯泡标
有“2.5 V 1.25 W”字样(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1)电路中a是 表,b是 表。
(2)实验中,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A。
电流
电压
0.5
设计实验的能力
例3 (2020广东)小明家的台灯是通过电位器来调节亮度的。他设想:台灯变亮时,电位器消耗电能的功率会变小,为此他设计了例3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探究。已知电源电压为4 V并保持不变,电压表(0~3 V)2个,电流表(0~0.6 A),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 Ω 1 A”,小灯泡标
有“2.5 V 1.25 W”字样(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PR与小灯泡的电功率PL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乙可知,小灯泡的电功率(亮度)变大
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 。
先变大后变小
得出结论的能力
例3 (2020广东)小明家的台灯是通过电位器来调节亮度的。他设想:台灯变亮时,电位器消耗电能的功率会变小,为此他设计了例3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探究。已知电源电压为4 V并保持不变,电压表(0~3 V)2个,电流表(0~0.6 A),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 Ω 1 A”,小灯泡
标有“2.5 V 1.25 W”字样(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4)假设实验所用的小灯泡能承受的最大电压可以高出其额定电压的四分之一,在确保电路中各元件安全的情况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
滑片,小灯泡的电功率变化范围是 W至 W。
0.2
1.8
能力1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1. 我们知道,大自然中万物是和谐共生的。通常情况下,物质的物理属性是物质的基本性质。如物质的质量是不随位置、状态、形状而改变,又如晶体的熔点、物质的比热容、热值等一般是不变的。假如这些物理量发生改变,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物理现象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仿照示例,就任意三个物理量发生改变,提出三个相关的物理问题,并作出合理的猜想。
分点强化
如果水的凝固点降低,冬天湖中水有什么变化?
水的凝固点降低,冬天湖中水会更难结冰
如果水的沸点变高,将一壶水烧开的时间会如
何变化?
将同一壶水烧开的时间会变长
能力1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1. 我们知道,大自然中万物是和谐共生的。通常情况下,物质的物理属性是物质的基本性质。如物质的质量是不随位置、状态、形状而改变,又如晶体的熔点、物质的比热容、热值等一般是不变的。假如这些物理量发生改变,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物理现象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仿照示例,就任意三个物理量发生改变,提出三个相关的物理问题,并作出合理的猜想。
分点强化
如果石块的密度变小,会更容易搬动吗?
体积不变时,质量会变小,会更容易搬动
能力2 设计实验和制定方案的能力
2. 小亮用两节干电池、两个开关、一个电压表、一只阻值为20 Ω的定值电
阻R0、导线若干,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电路实物图如题2图甲所示。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压表接在电阻R0两端。
分点强化
能力2 设计实验和制定方案的能力
2. 小亮用两节干电池、两个开关、一个电压表、一只阻值为20 Ω的定值电阻R0、导线若干,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电路实物图如题2图甲所示。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和S1,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V。
(3) ,再次记录电压表示数为1.4 V,则未知电阻Rx= Ω。
分点强化
2.8
断开开关S1
20
能力3 动手操作和收集证据的能力
为了练习绘画,小明购买了如题3图所示的“绘图投影仪”,它主要由支架和平面镜两部分组成。
(1)使用“绘图投影仪”时想要让临摹的图画变大
应 (选填“将手机靠近镜片”
“将手机远离镜片”或“将手机上的图片放大”)。
(2)为了使绘图时看到的图像更清晰,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A. 手机屏幕与室内都调亮
B. 手机屏幕与室内都调暗
C. 手机屏幕调亮,室内调暗
D. 手机屏幕调暗,室内调亮
分点强化
将手机上的图片放大
C
能力4 得出结论和解释现象的能力
4. 在完成了“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后,小芳对水沸腾前后所产生的气泡里的气体主要是空气还是水蒸气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于是她在老师的指导下组装了如题4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在给烧瓶里的水加热过程中,水沸腾前,可看
到连接到水槽里的玻璃管口不断有气泡冒出。
水沸腾后,玻璃管口几乎没有气泡冒出。
(2)若水沸腾时,烧瓶内气压高于1标准大气
压,则烧瓶内的温度 (选填“小于”“等
于”或“大于”)100 ℃。
分点强化
大于
能力4 得出结论和解释现象的能力
4. (3)如图乙、丙所示,其中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气泡大小变化的原因是:上升过程中气泡内空气遇冷收缩和气泡内水蒸气 (填物
态变化名称)共同造成的。
分点强化

液化
能力5 交流、评估和反思的能力
5.(2019广东节选)小明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如题5图所示:光具座上凸透镜所在位置为零刻度,数值向左、向右依次增大,在标有均匀格子的面板上制作字母“A”状LED灯替代蜡烛,光屏上标有同样的均匀格子。请分析创新后实验装置的优点:
①可以直接读出物距与 ;
②光屏上成像更清晰、 ;
③从光屏上可以准确得出像与
物的 关系。
分点强化
像距
稳定
大小
能力5 交流、评估和反思的能力
6. 如题6图甲是李华同学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后他找来了一些器材,对实验进行了改良。在一张轻质的小卡纸角上分别打上四个小洞,用粗油笔画直线将各小洞两两相连,再在各小洞上系上短绳,并在绳尾打个小结留一个绳孔。分别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小卡纸上短绳的绳孔,如图乙所示。
分点强化
能力5 交流、评估和反思的能力
6. 如题6图甲是李华同学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后他找来了一些器材,对实验进行了改良。在一张轻质的小卡纸角上分别打上四个小洞,用粗油笔画直线将各小洞两两相连,再在各小洞上系上短绳,并在绳尾打个小结留
一个绳孔。分别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小卡纸上短绳的绳孔,如图乙所示。
(1)将木块更换为一张轻质的小卡纸悬空进行实验的优点是 ,

分点强化
减小摩擦
力对实验造成的影响
能力5 交流、评估和反思的能力
6. 如题6图甲是李华同学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后他找来了一些器材,对实验进行了改良。在一张轻质的小卡纸角上分别打上四个小洞,用粗油笔画直线将各小洞两两相连,再在各小洞上系上短绳,并在绳尾打个小结留
一个绳孔。分别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小卡纸上短绳的绳孔,如图乙所示。
(2)你认为该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是:将木块更换为一张轻质的小卡纸悬空进行实验的优点是 。

分点强化
小卡纸的重力会对实验造成影响(或不能
演示同一直线上二力不相等时的情况等)(合理即可)
1. 桔槔俗称“吊杆”,是一种原始的汲水工具,它的结构相当于一个杠杆。如题1图甲所示,其上端的横长杆相当于硬棒,横长杆的中间由竖木支撑或悬吊起来,相当于支点,横长杆的一端用绳子与汲器(提水的容器)相连,另一端绑上或悬挂一块重石头。小蔡想进一步探究
桔槔提水的原理,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前,杠杆如题1图乙所示,
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潜能挑战

1. (2)调至水平平衡后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若每个钩码重为0.5 N,杠杆每小格为0.1 m。在A 处保持钩码的数量不变,用弹簧测力计分别在B、C、D 三处竖直向下拉,记录平衡时拉力示数F1与其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L1,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杠杆平衡
条件是 。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1. (3)接着,小蔡将实验装置改装制成“杠杆力臂演示仪”,如图丁所示。将一个以O为圆心,OB为半径的圆形白纸,竖直放置作为背景,将拉力F作用于B点,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保持A点所挂重物不变,将F的作用点由B移至D点,保持拉力F大小不变,为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F的方向正确的是 (填序号)。

1. 桔槔俗称“吊杆”,是一种原始的汲水工具,它的结构相当于一个杠杆。如题1图甲所示,其上端的横长杆相当于硬棒,横长杆的中间由竖木支撑或悬吊起来,相当于支点,横长杆的一端用绳子与汲器(提水的容器)相连,另一端绑上或悬挂一块重石头。小蔡想进一步探究
桔槔提水的原理,做了如下实验。
(4)根据实验结论,有同学说桔槔另一端绑的石
头越重越好,你认为是 (选填“正确”或
“错误”)的,理由是 ,


错误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力臂
力臂大小不变,石头越重,需要人向下的拉力越大,所以并不是越重越好
2. (原创)小明在家庭实验室里对一长方体物块的密度进行测量。
小于
(1)他将物块放入水中,发现能漂浮在水面且不吸水,则该物块的密
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2)他从家庭实验室找来烧杯、量筒、记号笔、足够的水(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细针来测量该物块的密度。
2. (2)请你将下面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正确排序: 。
①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将物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题2图甲所示,
用记号笔在烧杯水面处作标记A;
②从水中取出物块,向量筒中倒入90 mL的水;
③用细针将物块全部压入水中,用记号笔在此
时烧杯水面处作标记B,如图乙所示;
④将量筒中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至标记A 处,
此时量筒内剩余水的水面如图丙所示,则量筒
内剩余水的体积为 mL;
⑤继续将量筒内的水倒入烧杯至标记B处,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为40 mL;
(3)分析实验数据,可计算出该物块的质量为 g,该物块的密度为
kg/m3。
①③②④⑤
50
40
0.8×103
2. (2)请你将下面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正确排序: 。
①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将物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题2图甲所示,
用记号笔在烧杯水面处作标记A;
②从水中取出物块,向量筒中倒入90 mL的水;
③用细针将物块全部压入水中,用记号笔在此
时烧杯水面处作标记B,如图乙所示;
④将量筒中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至标记A 处,
此时量筒内剩余水的水面如图丙所示,则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为 mL;
⑤继续将量筒内的水倒入烧杯至标记B处,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为40 mL;
(4)小明反思其探究过程,在确认读数准确的情况下,从水中取出物块会带出少量水,导致测得物块体积 ,质量 。(均选填“偏大”“偏
小”或“不变”)
①③②④⑤
50
偏大
偏大
3.(2022广东深圳)
(1)小明了解到家中允许接入用电器的最大电流为5 A,但是需要买一个电热水壶,超市有两种:A的铭牌上标有“220 V 1 000 W”,B
的铭牌上标有“220 V 1 500 W”,小明应该选 。
(2)电热水壶的电线很短,因为其电阻 ,产生热量 ,更加安全。
(3)小明把一个电热水壶插进插座,打开开关,突然家里的用电器都不工作了,请写出可能的两个原因:

② 。
A


电热水壶短路
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3.(4)若要比较A型电热水壶( “220 V 1 000 W” )和电炉的加热效率,应选择下图中的电炉 。
B
3.(5)实验:将1 L水加热至沸腾,探究电热水壶的加热效率。请你设
计实验方法并写出效率表达式。
器材:330 mL和500 mL矿泉水各3瓶,300 mL家用量筒,温度计
(-20~110 ℃),计时器,电子秤(600 g),计算机。
例1(2022江苏无锡)家用食具消毒柜是对家庭餐具进行消毒、烘干的生活健康器
具。某品牌消毒柜的电路原理图如例1图所示,下表是它的部分参数。
典题解构
类型二 应用分析类
消毒电路由S1、紫外线灯管L、发热管R1、温控开关K组成。K开始时处于闭合状态,当柜内温度超过120 ℃时断开;当温度降到120 ℃
以下时自动闭合。烘干电路由S2、发热管R2、电磁继电器开关组成,其中R2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烘干功率。烘干时,当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达到0.02 A,衔铁被吸起,触点D、E断开;当电磁铁线圈中电流减小到0.01 A,衔铁被释放,触点D、E重新接触,使烘干温度维持在55~85 ℃。控制电路电压U等于6 V,R3是定值电阻,RT是热敏电阻,其温度与消毒柜内温度相同,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电磁铁线
圈的电阻忽略不计。
某次使用时,将餐具放入消毒柜内,关闭好柜门,将插头插入家庭电路的插座中,电压为220 V。闭合开关S、S1,对餐具消毒15 min;断开开关S1,闭合S、S2、S3,再烘干60 min。
(1)若为该消毒柜写一份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其中错误的是 。
A. 禁止用潮湿的手操作
B. 消毒柜的金属外壳不需要接地
C. 消毒时切勿将塑料等不耐高温的食具靠近R1
D. 严禁在无保护条件下,直视正在工作中的紫外线灯管
B
科学推理的能力
某次使用时,将餐具放入消毒柜内,关闭好柜门,将插头插入家庭电路的插座中,电压为220 V。闭合开关S、S1,对餐具消毒15 min;断开开关S1,闭合S、S2、S3,再烘干60 min。
(2)烘干期间,当消毒柜内温度为55 ℃时,控制电路中RT的阻值为500 Ω,则当消毒柜内温度为85 ℃时,RT的阻值为 Ω。
(3)若本次消毒、烘干电路实际消耗的电能为0.125 kW·h。其中,消毒时,L和R1同时正常工作时通过消毒电路的总电流为1 A;烘干时,R2实际工作时间为总烘干时间的20%,则R1= Ω,R1实际工作时间为 min。
原理分析的能力
200
242
6
例2 (2022浙江温州)如例2图所示是小明在做俯卧撑和引体向上的锻炼场景。
(1)图甲中的小明静止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为F1,图乙中的小明静止悬挂在
单杠上时,单杠对他的作用力为F2,则F1 F2 (选填“<”“>”或“=”)。
(2)如图乙所示,重为600 N的小明做一个引体向上,需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为
J。
(3)运动时,人体产热增加,散热也加快,使体温维持稳定。写出此时散热的一种方式: 。
<
知识应用的能力
420
汗液蒸发散热
例3 (2019广东)如例3图甲所示为某太阳能百叶窗的示意图,它既能遮阳,还能发电。它的构造特点是百叶窗的叶片为太阳能电池板(以下简称电池板),其工作电路示意图如图乙所示,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转化效率为10%),为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再向节能灯供电。设太阳每秒钟辐射到每平方米电池板上的能量为1.2×103 J(即1.2×103 W/m2),电池板对蓄电池充电的功率为60 W。蓄电池充满电后,能够让10盏“12 V 3 W”节能灯正常工作6 h,不考虑蓄电池充电和
供电时的电能损耗,则:
(1)电池板对蓄电池充电,是将电能转化
为 能的过程。
(2)白天蓄电池处于充电不供电状态,在
图乙中应闭合开关 。
(3)10盏“12 V 3 W”节能灯正常工作时
的总电功率为 W。
化学
模型建构的能力
S1
30
例3 (2019广东)如例3图甲所示为某太阳能百叶窗的示意图,它既能遮阳,还能发电。它的构造特点是百叶窗的叶片为太阳能电池板(以下简称电池板),其工作电路示意图如图乙所示,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转化效率为10%),为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再向节能灯供电。设太阳每秒钟辐射到每平方米电池板上的能量为1.2×103 J(即1.2×103 W/m2),电池板对蓄电池充电的功率为60 W。蓄电池充满电后,能够让10盏“12 V 3 W”节能灯正常工作6 h,不考虑蓄电池充电和
供电时的电能损耗,则:
(4)要将剩余一半电量的蓄电池充满
电,电池板需对蓄电池充电 h。若
充电电压为20 V,则充电电流为 A。
(5)该百叶窗电池板的面积为 m2。
1.5
3
0.5
能力1 模型建构的能力
小晋家新买的破壁机可以制作豆浆和果汁。制作豆浆时,先将豆子
研磨打碎再煮沸;制作果汁时,只将水果打碎。破壁机的部分铭牌参
数如下表所示,请你结合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在虚线框内画出破壁机内部的简化电路图;
(2)破壁机内电热丝的阻值为 Ω。
分点强化
22
能力1 模型建构的能力
2.(2022山西)如题2图甲所示,清明假期,亮亮同学回到老家,看到工程队正施工埋电线杆,进行电网改造。亮亮发现他们挖的坑形很特别,如图乙所示。工程师告诉亮亮这种坑不仅省力,还能缩短移动的距离。现要把图乙中的电线杆竖立到坑内,请你画出作用在杆上A点最小力的示意图。
分点强化
能力2 原理分析的能力
3. 某天傍晚,小芳在家里用电热水壶烧水。水刚沸腾不久,家里的用电器突然全部停止工作,小芳惊慌得哭起来。爸爸赶紧过来安慰小芳,并将电热水壶的底座插头拔出后,再闭合空气开关,家里的用电器又重新工作了。小芳想起课上学习的物理知识,顿时明白其中的道理,原来这次“事故”是电热水壶盛水过多造成的。
(1)水壶里水量过多,沸腾时有部分水溢出到电
热水壶底座上,从而使连接到底座上的火线与零线
发生了 (选填“短路”或“断路”)现象。
分点强化
短路
能力2 原理分析的能力
3. 某天傍晚,小芳在家里用电热水壶烧水。水刚沸腾不久,家里的用电器突然全部停止工作,小芳惊慌得哭起来。爸爸赶紧过来安慰小芳,并将电热水壶的底座插头拔出后,再闭合空气开关,家里的用电器又重新工作了。小芳想起课上学习的物理知识,顿时明白其中的道理,原来这次“事故”是电热水壶盛水过多造成的。
(2)空气开关构造如题3图所示,上述情况会使
空气开关内的电磁铁磁性 (选填“增强”或
“减弱”),吸引衔铁并使之转动,同时开关S在
弹力的作用下 (选填“闭合”或“断开”)。
分点强化
增强
断开
能力2 原理分析的能力
3. 某天傍晚,小芳在家里用电热水壶烧水。水刚沸腾不久,家里的用电器突然全部停止工作,小芳惊慌得哭起来。爸爸赶紧过来安慰小芳,并将电热水壶的底座插头拔出后,再闭合空气开关,家里的用电器又重新工作了。小芳想起课上学习的物理知识,顿时明白其中的道理,
原来这次“事故”是电热水壶盛水过多造成的。
(3)从上面事例可知,水在通常情况下属于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在日
常用电中,我们 (选填“可以”或“不
可以”)用湿水接触用电器。
分点强化
导体
不可以
能力3 科学推理的能力
4. (原创)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在音乐的烘托下“破冰而出”,被吊起后静止在空中(如题4图所示),这一幕将开幕式的气氛推向高潮。假设“冰雪五环”在空中静止时,重力突
然消失,它将会 ,原因是 。
分点强化
加速上升
“冰雪五环”只受向上的拉力作用
能力3 科学推理的能力
5.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从空间站成功返回地面,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空间站、载人飞船与地面间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假设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变得跟空气中的声速一样大,请你展开想
象,生活、生产中会发生哪些变化,请举一例: 。

分点强化
雷雨天在看到闪电的
同时听到雷声(合理即可)
能力4 知识应用的能力
6.(2022浙江温州)为延长食物保质期,可对食物进行真空包装。真空包装机(如题6图甲所示)先抽出塑料袋内的气体,再利用电热丝加热
塑料袋口进行密封。图乙是模拟该真空包装机功能的简易电路图。
(1)该电路图中,要使抽气机工作,需闭合的开关是 。
(2)抽气机将塑料袋内空气抽出,使
袋子变瘪,这是由于受到 作用。
(3)密封时温度过高会导致袋口破损。
为降低电热丝温度,应将滑动变阻器滑
片向 移动。
分点强化
S和S2
大气压强

空调由室内机与室外机组成,它们的主体都是热交换器,为减小室
内噪声,压缩机装在室外机内。
潜能挑战
液化
(1)如题1图甲是空调制冷时制冷剂循环的简化图。液态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汽化吸热,然后气态制冷剂由压缩机(可视为电动机)压入室外机
的热交换器,在室外热交换器内 (填物态变化名称),将热量交换给室外的空气,从而降低室内温度。其中气态制冷剂是通过 , 的方式液化的。
(2)空调的压缩机在工作时,消耗 能转化为 能。
压缩体积
机械

1. (3)右表是某品牌柜式空调铭牌上的部分参数。室内机循环风量 750 m3/h:1 h 内有 750 m3的空气进入室内机,制冷后,温度下降,再输出。额定制冷量:制冷剂的吸热功率,即正常工作时制冷剂每秒从空气吸走的热量,实际制冷量为额定制冷量的95%。实际情况中,空气进入室内机,制冷后,1 h温度下降可达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已知理想情况下,空气密度取1.29 kg/m3,空气的比热容取
1 × 103 J/(kg·℃)]
17.7
2. 2022年2月,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河北张家口举行。冰壶运动是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冰壶是由不含云母的花岗岩(密度约为 2.7×103 kg/m3)凿磨制成,体积约为7×10-3 m3。冰壶运动是需要至少两人互相配合进行的比赛项目,在比赛中,如题2图甲所示,一位冰壶运动员推
壶,另外一到两位运动员用刷子沿冰面“擦冰”。(g取10 N/kg)
(1)冰壶的质量是 kg。将冰壶放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0.02 m2,则冰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 Pa。
18.9
9450
2. 2022年2月,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河北张家口举行。冰壶运动是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冰壶是由不含云母的花岗岩(密度约为 2.7×103 kg/m3)凿磨制成,体积约为7×10-3 m3。冰壶运动是需要至少两人互相配合进行的比赛项目,在比赛中,如题2图甲所示,一位冰壶运动员推
壶,另外一到两位运动员用刷子沿冰面“擦冰”。(g取10 N/kg)
(2)推壶运动员的鞋底一只是塑料的,另一
只是橡胶的,滑行时橡胶底的鞋受到的摩擦力
比塑料底的鞋受到的大。如图乙所示,他用b
脚蹬冰面后,再用a脚向前滑行,则鞋蹬冰面时冰对b脚穿的鞋的摩擦力方向向 (选填“后”或“前”)。a脚穿的鞋的鞋底是 (选填“塑料”或“橡胶”)的。

塑料
2. (3)如图丙所示,在AB过程中,投手用水平方向的力推冰壶,使冰壶在粗糙程度相同的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人对冰壶的推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冰面对冰壶的摩擦力。撤去推力,冰壶由于 继续向前运动。在CD过程中,队友“擦冰”
是通过 方式增加冰面内能使之熔化,从而减小摩擦。
等于
惯性
做功
3. (原创)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1)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的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时,发射台周围出现大量的“白雾”,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当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后,相对
于“天和”核心舱,飞船是 的。
(2)2021年11月7日,航天员翟志刚和王亚平身着“飞天”舱外航天服成功出舱,并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航天服上的国旗呈现红色,说明它可以 (选填“反射”或“吸收”)
红光。机械臂工作时与人的手臂类似,属于 杠杆。
液化
静止
反射
费力
3. (原创)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3)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如题3图甲所示,王亚平老师演示了水中的乒乓球不受浮力的实验。由此可判断,核心舱内 (选填“能”或“不能”)用U形管压强计研究液体的压强。核心舱内有许多可供航天员随时把握的固定把手,以防止航天员移位
时,由于 继续运动而碰到舱壁。
不能
惯性
3. (原创)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4)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再度开课。如图乙所示,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可以合成一个更大的水球,将两块透明板分开,中间形成一个长约10 cm的液桥,这一实验说明 。如图丙所示,太空抛物实验中,“冰墩墩”被王亚平抛出后,假如它
不受任何外力,将做 。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匀速直线运动
3. (原创)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5)2022年6月5日上午,“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搭载“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二号F遥十四”
运载火箭用了液态氢作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火箭选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态氢具有较大的热值
B. 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火箭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 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航天员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D. 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稳定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
A
例1(2022广东)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直流充电桩
直流充电桩是一种为电动汽车补给能量的装置,如例1图甲所示。它能够将电网中的交 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再将电能充入汽车动力电池(以下简称电池)。通常,直流充电桩比交流充电桩的充电电压更高、电流更大,因而可实现快速充电。
典题解构
类型三 阅读研究类
例1(2022广东)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直流充电桩
直流充电桩是一种为电动汽车补给能量的装置,如例1图甲所示。它能够将电网中的交 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再将电能充入汽车动力电池(以下简称电池)。通常,直流充电桩比交流充电桩的充电电压更高、电流更大,因而可实现快速充电。
设电池当前储能占充满状态储能的百分比为D。充电时,充电桩的充电功率P会随着电池的D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充电桩显示屏了解充电过程中的其他相关信息。现实际测试一个直流充电桩对某辆电动汽车的充电性能。假定测试中充电桩输出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电池的储能。充电前,D为30%,充电桩显示屏中充电时长、充电度数、充电费用示数均为0。开始充电后,P与D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为方便计算,图象已作近似处理)。充满后,立即停止充电。当D达到70%时充电桩显示屏的部分即时信息如下表。
例1(2022广东)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通常,直流充电桩比交流充电桩的充电电压更高、电流更大,
故充电功率更 。
(2)在D从30%增至70%的过程中,充电功率大致的变化规律是
,当D为70%时,充电电流为 A。
阅读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

先变大,后不变
100
例1(2022广东)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直流充电桩
假定测试中充电桩输出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电池的储能。充电前,D为30%,充电桩显示屏中充电时长、充电度数、充电费用示数均为0。开始充电后,P与D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为方便计算,图象已作近似处理)。充满后,立即停止充电。当D达到70%时充电桩显示屏的部分即时信息如下表。
(3)若充电过程中充电电费单价不变,则测试全过程的充电费用为
元。
50.4
例1(2022广东)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直流充电桩
假定测试中充电桩输出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电池的储能。充电前,D为30%,充电桩显示屏中充电时长、充电度数、充电费用示数均为0。开始充电后,P与D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为方便计算,图象已作近似处理)。充满后,立即停止充电。当D达到70%时充电桩显示屏的部分即时信息如下表。
(4)设D从70%增至80%所需时间为t1,从80%增至90%所需时间为t2,且t1∶t2=2∶3,则测试全过程的充电总时长为 min。
分析信息,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9
例2(原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例2图甲所示的电动平衡车是当下非常受欢迎的一种代步工具,具有轻便、操作简单、时尚、绿色环保等优点。电动平衡车以内置的精密固态陀螺仪来判断车身所处的姿势,透过精密且高速的中央微处理器计算出适当的指令后,驱动双电动机来做到平衡的效果,提供前进的动力。
车子里面装有角度传感器,当平衡被打破时会自动旋转轮子进行补偿,类似人体自身的平衡系统,当身体重心前倾时,为了保证平衡,需要往前走。同时,电动平衡车的转向由把手握及伸缩杆来实现,摆动把手握会连带着伸缩杆使车辆左右两个车轮产生转速差(例如伸缩杆向左摆动时,右轮的转速会比左轮快),达到转向的效果。
例2(原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例2图甲所示的电动平衡车是当下非常受欢迎的一种代步工具,具有轻便、操作简单、时尚、绿色环保等优点。电动平衡车以内置的精密固态陀螺仪来判断车身所处的姿势,透过精密且高速的中央微处理器计算出适当的指令后,驱动双电动机来做到平衡的效果,提供前进的动力。
(1)电动平衡车是通过驱动 (选填“电动机”或“陀螺仪”)来保持车身平衡的。
电动机
例2(原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车子里面装有角度传感器,当平衡被打破时会自动旋转轮子进行补偿,类似人体自身的平衡系统,当身体重心前倾时,为了保证平衡,需要往前走。同时,电动平衡车的转向由把手握及伸缩杆来实现,摆动把手握会连带着伸缩杆使车辆左右两个车轮产生转速差(例如伸缩杆向左摆动时,右轮的转速会比左轮快),达到转向的效果。
(2)在图乙中,如果人向后倾,车向 运动;当车向右转向时,右轮的转速会比左轮 (选填“快”或“慢”)。

分析信息,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2(原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例2图甲所示的电动平衡车是当下非常受欢迎的一种代步工具,具有轻便、操作简单、时尚、绿色环保等优点。电动平衡车以内置的精密固态陀螺仪来判断车身所处的姿势,透过精密且高速的中央微处理器计算出适当的指令后,驱动双电动机来做到平衡的效果,提供前进的动力。
C
(3)下面指令中不是中央微处理器发出的是 ( )
A. 前进 B. 后倾 C. 避让障碍物 D. 减速
(4)下表是某品牌平衡车的部分参数,则平衡车理论上可达到的最大续航里程是 km。
16.5
例3(2020广东)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热敏电阻温度计
热敏电阻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例3图甲为某型号热敏电阻的实物图。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小的,称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大的,称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利用热敏电阻的特
性做成的温度计,叫做热敏电阻温度计。
图乙为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t变化的图象(为方便计算,已将图线作了近似处理)。图丙是用R1做测温探头的某热敏电阻温度计的电路图,其中电源电压
可在0.60~1.20 V之间调节,R2为定值电阻,阻值为100 Ω。
例3(2020广东)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热敏电阻温度计
图乙为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t变化的图象(为方便计算,已将图线作了近似处理)。图丙是用R1做测温探头的某热敏电阻温度计的电路图,其中电源电压可在0.60~1.20 V之间调节,R2为定值电阻,阻值为100 Ω。该电路工作原理:当保持通过R1的电流不变时,R1两端的电压随电阻均匀变化(即随温度均匀变化),故只需将电压表V1表盘的刻度改成相应的温度刻度,就可以直接从V1表盘上读出温度值。测量时,将R1放入待测温度处,闭合开关,调节电源电压,使V2表的示数保持0.20 V不变(即电路中的电流保持2 mA不变),再从V1表盘上读出待测温
度t。
例3(2020广东)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热敏电阻温度计
热敏电阻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例3图甲为某型号热敏电阻的实物图。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小的,称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大的,称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利用热敏电阻的特
性做成的温度计,叫做热敏电阻温度计。
图乙为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t变化的
图象(为方便计算,已将图线作了近似处理)。
(1)热敏电阻R1是 (选填“正”或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在标准大
气压下,将热敏电阻R1放入冰水混合物
中时,R1的阻值是 Ω。
阅读材料、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520
例3(2020广东)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热敏电阻温度计
图乙为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t变化的图象(为方便计算,已将图线作了近似处理)。图丙是用R1做测温探头的某热敏电阻温度计的电路图,其中电源电压可在0.60~1.20 V之间调节,R2为定值电阻,阻值为100 Ω。该电路工作原理:当保
持通过R1的电流不变时,R1两端的电压随电阻均匀
变化(即随温度均匀变化),故只需将电压表V1表
盘的刻度改成相应的温度刻度,就可以直接从V1表
盘上读出温度值。测量时,将R1放入待测温度处,
闭合开关,调节电源电压,使V2表的示数保持0.20 V
不变(即电路中的电流保持2 mA不变),再从V1表盘上读出待测温度t。
(2)测温时,保持R2两端电压为0.20 V,R1两端的电压随温度升高而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变小
例3(2020广东)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热敏电阻温度计
图乙为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t变化的图象(为方便计算,已将图线作了近似处理)。图丙是用R1做测温探头的某热敏电阻温度计的电路图,其中电源电压可在0.60~1.20 V之间调节,R2为定值电阻,阻值为100 Ω。该电路工作原理:当保
持通过R1的电流不变时,R1两端的电压随电阻均匀
变化(即随温度均匀变化),故只需将电压表V1表
盘的刻度改成相应的温度刻度,就可以直接从V1表
盘上读出温度值。测量时,将R1放入待测温度处,
闭合开关,调节电源电压,使V2表的示数保持0.20 V
不变(即电路中的电流保持2 mA不变),再从V1表盘上读出待测温度t。
(3)某次测温时,V1表盘上显示的温度是20 ℃,此时电源电压为
V。
0.92
例3(2020广东)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热敏电阻温度计
图乙为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t变化的图象(为方便计算,已将图线作了近似处理)。图丙是用R1做测温探头的某热敏电阻温度计的电路图,其中电源电压可在0.60~1.20 V之间调节,R2为定值电阻,阻值为100 Ω。该电路工作原理:当保
持通过R1的电流不变时,R1两端的电压随电阻均匀
变化(即随温度均匀变化),故只需将电压表V1表
盘的刻度改成相应的温度刻度,就可以直接从V1表
盘上读出温度值。测量时,将R1放入待测温度处,
闭合开关,调节电源电压,使V2表的示数保持0.20 V
不变(即电路中的电流保持2 mA不变),再从V1表盘上读出待测温度t。
(4)该热敏电阻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范围为 ℃。
2.5~40
分析信息,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1 阅读材料、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又称蜃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蜃景分“上现蜃景”“侧现蜃景”和“下现蜃景”等类型。在水面或陆面上空的稳定大气层中,由于在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上气温的急剧变化,空气密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当底层空气密度大,而上层空气密度小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就出现了它正立的影像,即“上现蜃景”。当水平方向上空气密度急剧变化时,在实际景物的一侧就会出现一排它的影像与之同在,即“侧现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小,而上层空气密度大时,在实际景物的下方出现它倒立的影像,即“下现蜃景”。
(1)海市蜃楼是由于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发生 而形成的 (选填“实”或“虚”)象。
分点强化
折射

能力1 阅读材料、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又称蜃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蜃景分“上现蜃景”“侧现蜃景”和“下现蜃景”等类型。在水面或陆面上空的稳定大气层中,由于在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上气温的急剧变化,空气密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当底层空气密度大,而上层空气密度小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就出现了它正立的影像,即“上现蜃景”。当水平方向上空气密度急剧变化时,在实际景物的一侧就会出现一排它的影像与之同在,即“侧现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小,而上层空气密度大时,在实际景物的下方出现它倒立的影像,即“下现蜃景”。
(2)“上现蜃景”成 的影像,“下现蜃景”成 的影像。(均选填“正立”或“倒立”)
分点强化
正立
倒立
能力1 阅读材料、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又称蜃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蜃景分“上现蜃景”“侧现蜃景”和“下现蜃景”等类型。在水面或陆面上空的稳定大气层中,由于在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上气温的急剧变化,空气密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当底层空气密度大,而上层空气密度小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就出现了它正立的影像,即“上现蜃景”。当水平方向上空气密度急剧变化时,在实际景物的一侧就会出现一排它的影像与之同在,即“侧现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小,而上层空气密度大时,在实际景物的下方出现它倒立的影像,即“下现蜃景”。
(3)炎热的夏天,沙漠白天地表附近的空气密度 (选填“大”或“小”),若此时沙漠中出现了海市蜃楼,则这个海市蜃楼属于“ 蜃景”。
分点强化

下现
能力2 分析信息,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022江苏苏州)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级镜子发电站
我国用熔盐和1.2万块镜子建成亚洲第一发电站——甘肃敦煌100 MW熔盐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如题2图甲所示。该发电站通过电脑控制镜子的反射方向,持续将太阳光聚集在塔顶的吸热器上,加热其中的熔盐,使其温度升高。高温熔盐向下流入温度为565 ℃的高温熔盐罐,被热泵打入蒸汽发生器,与其中的冷水进行热交
换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
发电。经过蒸汽发生器后的熔盐,降温回到低温熔
盐罐,从而循环下去。该电站的两个熔盐罐中共存
储3万吨熔盐(熔点为210 ℃),白天高温熔盐罐把能
量储存起来,夜晚再把罐中的高温熔盐释放出来发
电,可以实现24小时稳定电力输出。
分点强化
能力2 分析信息,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022江苏苏州)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题2图甲所示。该发电站通过电脑控制镜子的反射方向,持续将太阳光聚集在塔顶的吸热器上,加热其中的熔盐,使其温度升高。高温熔盐向下流入温度为565 ℃的高温熔盐罐,被热泵打入蒸汽发生器,与其中的冷水进行热交换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经过蒸汽发生器后的熔盐,降温回到低温熔盐罐,从而循环下去。
分点强化
(1)高温熔盐罐利用熔盐储存 能。高温熔盐进入蒸汽发生器,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使冷水变成高温高压水
蒸气,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热传递
能力2 分析信息,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022江苏苏州)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国用熔盐和1.2万块镜子建成亚洲第一发电站——甘肃敦煌100 MW熔盐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如题2
图甲所示。
该电站的两个熔盐罐中共存储3万吨熔盐(熔点为210 ℃),白天高温熔盐罐把能量储存起来,夜晚再把罐中的高温熔盐释放出来发电,可以实现24小时
稳定电力输出。
分点强化
(2)低温熔盐罐的温度应 (选填“>”或“<”)210 ℃。
(3)该发电站正常工作24 h,可发电 度。
>
2.4×106
能力2 分析信息,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022江苏苏州)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4)从图乙中可以看出,镜子大致以吸热塔为中心依次排列,吸热塔南面的镜子较少,北面的较多。请你结合图丙情形分析,在南面和北面
同样的镜子a和b, 反射到吸热塔的光能更多。
分点强化
b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
2022年5月15日凌晨1点26分,中国自主研发的最外层为白色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从海拔约 4 270 m 的科考营地以 30 m/min 的平均速度顺利升至约 9 050 m 高空,超过珠峰 8 848.86 m的高度,创造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
浮空艇利用气囊内密度比空气小的浮升气体(氢气或氦气)产生的浮力使飞艇升空。其工作时先利用一组风扇向围裙中充入高压空气,给浮空艇的底部一个向上的压力,把浮空艇托起来,使其与地面分离,然后再利用另一组风扇产生推
力,推动浮空艇高速前进。
(1)“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从海拔4 270 m 的科考营地以30 m/min 的平均速度顺利升至9 050 m高空所需要的时间约为 s。
(2)艇体材料除应具有高强度特性外还应具有怎样的特性? (写出一种即可)。
潜能挑战
9 560
耐低温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
而2019年5月23日升空的“极目一号”浮空艇的体积是2 300 m3,内部上层装有1 400 kg氦气,中间隔开,下层是空气。随着高度增加,排出下面部分的空气调节整个浮空艇的压力差在安全的范围内。浮空艇的表面积将近 2 000 m2,是用复合织物材料做成的,可以耐-70 ℃的低温。浮空艇通过与地面锚泊设备连接的系搅进行升空和驻空,浮空艇通过系搅里的两根电线给整个载荷供电。通过搭载的各种探测仪器展开垂直观测,助力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机理,对推动高原可持续
发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深远影响。
小于
(3)浮空艇内的氦气密度 艇外空气密度,在升空过程中,浮空艇所受大气压强逐渐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变小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
而2019年5月23日升空的“极目一号”浮空艇的体积是2 300 m3,内部上层装有1 400 kg氦气,中间隔开,下层是空气。随着高度增加,排出下面部分的空气调节整个浮空艇的压力差在安全的范围内。浮空艇的表面积将近 2 000 m2,是用复合织物材料做成的,可以耐-70 ℃的低温。浮空艇通过与地面锚泊设备连接的系搅进行升空和驻空,浮空艇通过系搅里的两根电线给整个载荷供电。通过搭载的各种探测仪器展开垂直观测,助力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机理,对推动高原可持续
发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深远影响。
18 400
(4)“极目一号”浮空艇在营地升空时所受空气浮力大小为 N。(海拔4 270 m处空气密度为0.80 kg/m3,g取10 N/kg)
(5)要使浮空艇下降到地面,可采取的最佳办法是 。
释放部分充入的氦气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NFC技术
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人们进出公众场合扫场所码、展健康码的频率变高,每次都需要经过打开手机界面、点开APP、扫场所码等一系列动作,
遇到人多时会增加排队耗时。针对这一情况,某技术团队将广泛
应用的NFC技术与防疫打卡相结合,于2022年7月4日在重庆试点
上线全国首个“NFC+防疫打卡”功能,如题2图所示,对比每人
扫码、展码时间平均缩短2~3秒。
NFC的中文全称为近场通信技术,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NFC通过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厘米内)交换数据。当NFC应用在防疫场景上,用户只需要开启手机的NFC功能,再将手机屏幕点亮靠至线圈上,手机会自动读取NFC标签,点击NFC卡片唤起场所码和健康码打开页面,快速完成扫码和展码。
随着NFC 技术的广泛应用,用户可直接用手机来完成移动支付、刷一卡通(公交地铁卡)、复制门禁卡、NFC钥匙、近距离传输文件等,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NFC技术
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人们进出公众场合扫场所码、展健康码的频率变高,每次都需要经过打开手机界面、点开APP、扫场所码等一系列动作,
遇到人多时会增加排队耗时。针对这一情况,某技术团队将广泛
应用的NFC技术与防疫打卡相结合,于2022年7月4日在重庆试点
上线全国首个“NFC+防疫打卡”功能,如题2图所示,对比每人
扫码、展码时间平均缩短2~3秒。
(1)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摄像头的功能相当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NFC+防疫打卡”功能,对比每人扫码、展码时间平均缩短2~3秒的原因是 。
照相机
步骤简单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NFC技术
NFC的中文全称为近场通信技术,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NFC通过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厘米内)交换数据。当NFC应用在防疫场景上,用户只需要开启手机的NFC功能,再将手机屏幕点亮靠至线圈上,手机会自动读取NFC标签,点击NFC卡片唤起场所码和健康码打开页面,快速完成扫码和展码。
随着NFC 技术的广泛应用,用户可直接用手机来完成移动支付、刷一卡通(公交地铁卡)、复制门禁卡、NFC钥匙、近距离传输文件等,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3)NFC数据传输是依靠 (选填“次声波”“超声波”或“电磁波”)进行的,该技术在真空中 (选填“能”或“不能”)使用。
(4)小明利用NFC技术 (选填“能”或“不能”)与隔壁房间的弟弟交换手机数据,原因是 。
电磁波

不能
两手机的间距超过十厘米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现在绝大多数的高速公路都是沥青路面,而不是普通的混凝土路面,因为沥青路面有着许多混凝土路面无法比拟的优点。一、沥青路面属于柔性路面,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变形较大,使车辆和道路具有弹性的相互作用,汽车走在上面几乎没有颠簸感,行车体验舒适。二、沥青路面相对比较粗糙,和轮胎之间的摩擦力 a ,轮胎抓地力强,行车过程车辆平稳,安全性高。三、沥青颗粒间存在很多孔隙,这就使得沥青路面具有吸声的作用。而水泥路面每隔一段距离就要留热胀冷缩的缝隙,汽车在上面高速行驶时会产生“咯噔”的噪音,影响行车体验。四、沥青路面的透水能力强,下雨的时候积水少,雨停之后也干燥得快,而水泥路面很容易积水。五、沥青能改善路面的视觉性能。沥青路面很粗糙,光线照在上面会产生 b ,这样白天的时候可以防止阳光耀眼,夜晚可以防止灯光炫目,从而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六、沥青路面通车快,养护方便。沥青路面只需等沥青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通车,而水泥路面则需要等混凝土彻底干燥,达到要求后才能通车。在后期养护中,沥青路面出现破
损时打个补丁就好了,而水泥路面需要整块割下来,重新浇筑。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二、沥青路面相对比较粗糙,和轮胎之间的摩擦力 a ,轮胎抓地力强,行车过程车辆平稳,安全性高。
五、沥青能改善路面的视觉性能。沥青路面很粗糙,光线照在上面会产生 b ,这样白天的时候可以防止阳光耀眼,夜晚可以防止灯光炫目,从而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六、沥青路面通车快,养护方便。沥青路面只需等沥青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通车,而水泥路面则需要等混凝土彻底干燥,达到要求后才能通车。在后期养护中,沥青路面出现破损时打个补丁就好了,而水泥路面需要整块割下
来,重新浇筑。
(1)根据短文意思,文中a、b两次应填内容为: , 。

漫反射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沥青颗粒间存在很多孔隙,这就使得沥青路面具有吸声的作用。而水泥路面每隔一段距离就要留热胀冷缩的缝隙,汽车在上面高速行驶时会产生“咯噔”
的噪音,影响行车体验。
(2)沥青路面之所以具有吸声作用,其中一个原因是声波传播到沥青颗粒间的缝隙时,引起孔隙中的空气运动,与孔隙内壁发生摩擦,将声能转换成 能消耗掉。以下事例中与该原理相同的有 (多选)。
A. 大雪过后,大街显得格外安静
B. 礼堂、音乐厅等大型场所都安装有多孔的隔音板
C. 紧闭教室的门窗,防止马路的噪声影响上课
D. 在家里戴着耳机看书
A、B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3)沥青路面也存在着一些需改善的地方。比如夏天温度高时,沥青路面易变“软”,容易出现车辙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部分城市会在夏天给道路洒水降温。洒水降温,除了利用水的比热容 的特点外,还利用了水蒸发时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的特点。

吸热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冰丝带”——国家速滑馆
国家速滑馆(如题4图甲所示)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它有一个美丽的昵称——“冰丝带”。它不仅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还是全世界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技术”的冬奥场馆。制冰时,先在混凝土冰板层下方总长约为130 km的管道内输入低温的液态二氧化碳,在液态二氧化碳汽化的作用下,混凝土冰板层的温度降低到零下十几摄氏度,再通过洒水作业,冻成厚度为几毫来的冰面。经过多次这样的工序,厚度几十毫米的冰面才能冻结成功,冰面温差被控制在0.5 ℃以内,有助于为顶级赛事打造“最快的冰”。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冰丝带”——国家速滑馆
国家速滑馆(如题4图甲所示)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它有一个美丽的昵称——“冰丝带”。它不仅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还是全世界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技术”的冬奥场馆。制冰时,先在混凝土冰板层下方总长约为130 km的管道内输入低温的液态二氧化碳,在液态二氧化碳汽化的作用下,混凝土冰板层的温度降低到零下十几摄氏度,再通过洒水作业,冻成厚度为几毫来的冰面。经过多次这样的工序,厚度几十毫米的冰面才能冻结成功,冰面温差被控制在0.5 ℃以内,有助于为顶级赛事打造“最快的冰”。
(1)混凝土冰板层降温过程是利用了液态二氧化碳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 (选填“吸收”
或“放出”)热量的特点。
汽化
吸收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冰丝带”——国家速滑馆
(2)如图乙所示是某运动员在训练中通过弯道时的情景,此时他受到的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由于 ,他到达终点
后还能维续向前滑行。
(3)在训练中,该运动员滑行1圈需要42 s,而某女运动员滑行1圈需要45 s,现两人在起点处同时同向出发,经过 s该运动员第一次与
女运动员相遇。
不是
惯性
63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