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电路图符号 。2.利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3.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会连接滑动变阻器。4.知道变阻箱的读数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激发学生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重点:1、电阻,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难点:1、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2、根据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方向来判断连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情况以及对电路中电流的影响。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展示图片各种开关二、教学程序1:创造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研究和探索了一个重要课题《电阻》。请同学们回答:(展示电阻图片)什么叫电阻?电阻的单位是什么?(2)导体的电阻是有哪些因素决定的?猜想:(1)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线的长短有关。(2)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线的材料有关。(3)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线的粗细有关。(4)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线的温度有关。(不同) (大) (大) (大) (大) (大) (不同) (大) (小) (小) (小) (小) (小) (小) (5)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通过实验,同时利用一些网上的资源去探索和研究本章另外的一个课题《变阻器》。用两节电池、小灯泡、铅笔芯、夹子、开关、导线自制“铅笔芯变阻器”,组成如图所示电路。总结观看PPT2:指导自学、讨论答疑、启发释疑、进行新课(P):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符号和结构示意图(AB)(2):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师: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变阻器的结构,那么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原理是什么?师生讨论,最后电脑展示。1.原理:靠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3):滑动变阻器的连线方法师: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但是连入电路中只能接其中的两个接线柱,那么如何接线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去研究和探索。在实验之前师生共同讨论实验方案。(PPT演示操作)实验目的:实验电路: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流表,目的是为了观察滑片P移动时电流的变化情况,从而通过电流的变化情况去了解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情况。因此在实验中一定要注意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以及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实验步骤: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两两搭配有六种可能,分六组进行,每小组实验一种情况,实验完毕将结果填表格中,并请各组汇报展示。师:安排分组探索实验,研究变阻器的连线方法。投影展示各组实验结果,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加深信息反馈,培养学习能力)师:经过讨论可以看出有两种接法不可取,余下的四种接法有何共同特点?请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生:一上一下搭配好,主要看下。(4)变阻器的使用使用滑动变阻器时接线要一上一下,电阻的变化由滑片与下边已接线的接线柱之间的距离变化(即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决定:距离越大,电阻越大;距离越小,电阻越小。4:变阻箱(PPT展示)板书:第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1)定义:阻值可以改变的电阻器叫变阻器。(2)种类: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是常见的两种变阻器。(3)滑动变阻器:①原理:靠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②作用: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逐渐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从而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有时还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③构造:滑动变阻器是由瓷筒、套在瓷筒上表面涂了绝缘漆的电阻线绕成的线圈、瓷筒上方架在绝缘架上的金属棒以及套在金属棒上的滑片组成。④结构示意图和符号:⑤使用:使用变阻器,要把它串联在电路中,才能通过改变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把它连入电路,可采用“一上一下”法。(4)电阻箱:①定义:电阻箱是一种能够表示出阻值的变阻器。②结构:两个接线柱、四个旋盘③使用:使用时,把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调节四个旋盘就能得到0-9999Ω之间的任意整数阻值。④读数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