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法律为我们护航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法律为我们护航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0.1法律为我们护航
【课程标准】
课标摘录学科核心素养法治观念: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行为。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课程标准学生能够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知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遵守规则和法律规范,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意外伤害,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初步具备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学段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中关于法治观念的内容:
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及特征。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理解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学习主题及内容要求认识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了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了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措施和正确区分“六大保护”;课标解读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部分,与初中生发展密切相关重要内容。根据本框内容可以将其划分为“我们需要特殊保护”和“感受法的关爱”两个题目。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我们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的六道防线是什么,青少年应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特殊保护。”
【教材分析】
“法律为我们护航”,从未成年人自身的特点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等角度阐释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我国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的法律措施中,感受法律的关爱,进一步理解“法律为我们护航”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运用你的经验,概括出未成年人受特殊保护的原因,说出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性。法制意识:通过学习我国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法律,列举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的权益的措施,正确区分六大保护。
公共参与.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课程资源】打赏主播,校园欺凌视频,课本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校园欺凌视频,问生:“被打女孩应该怎么办?” 引出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有法律保护。法律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运用法律手段消除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净化社会环境,法律协调社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保护职责。 板书: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一节法律为我们护航 思考问题 导入本节内容,使学生易于进入本节内容
讲授新课 一、出示课题、教学目标 二、自学指导: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95-100内容,结合导学案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 1、未成年人的含义? 2、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3、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4、我国是怎样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 5、保护未成年人的六道防线是什么? 6、我们应怎样珍惜法律给予的特殊保护?三、师生合作探究 (一)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探究一:运用经验在生活中,作为未成年人的我们还享受哪些特殊的保护和关爱 点拨: ①设立少年法庭,未成年人犯罪不公开审判; ②发生危险时优先保护未成年人; 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赋予校车优先通行权。 探究二:知识探究 探究三:探究分享 (1)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伤害的原因有哪些? (2)怎样才能使未成年人免受伤害? 点拨:(1) ①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弱; ②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③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 (2) ①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要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的关注和爱护; ②未成年人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探究四:知识探究 探究五:相关链接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通过了解人类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和关爱的历史进程,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关爱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探究六:知识探究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2)点拨: ①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②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探究七:知识拓展为什么保护未成年人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点拨: ①抚养和关爱儿童是人类发展的基石,对儿童权益的保护是“人”的价值、资格、尊严等得以确认的起点。 ②儿童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儿童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社会公平和进步的重要指标。 ③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探究八:知识归纳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点拨: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二)感受法的关爱 探究一:《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点拨: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制定的、专门保护 ②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探究七:知识拓展为什么保护未成年人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点拨: ①抚养和关爱儿童是人类发展的基石,对儿童权益的保护是“人”的价值、资格、尊严等得以确认的起点。 ②儿童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儿童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社会公平和进步的重要指标。 ③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探究八:知识归纳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点拨: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二)感受法的关爱探究一:《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 点拨: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制定的、专门保护未满18周岁的公民的合法权益的法律,1991年通过,2006年第一次修订,2012年修正,2020年第二次修订,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各级政府应当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细化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职责;强化监护人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同时明确学校幼儿园的报告制度;对监护人监护、校园安全、学生欺凌、学习负担等问题,均有涉及。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综合性法律,对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未成年人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未成年人保护的责任主体等作出明确规定。 探究二:相关链接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通过对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具体法律条文的了解,使我们知道国家十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公正,制定一系列法律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形成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体系,切实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的特殊关爱和保护。 探究三:知识探究 探究四:知识探究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应当符合的要求 点拨: ①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②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 ③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④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⑤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 ⑥教育与保护相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其中第四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 探究五:探究分享 (1)你还知道哪些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法律规定? (2)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是不是违背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点拨: (1)①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第十四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九条: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烟、酒、彩票销售网点。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 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五十三条:对被拘留、逮捕以及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成年人分别关押、管理和教育。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应当与成年人分别进行。 ④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约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 ①未成年人受法律的特殊保护,并没有违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由于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④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正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中“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具体体现。 探究六:《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政策措施》 探究七:相关链接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 点拨: ①有利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②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 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探究八:知识归纳 探究八:探究分享(播放打赏主播视频)话题1:视频中10岁的浩浩和13岁的王同学为什么会巨额打赏主播,请谈谈你的看法? 话题2:他们巨额打赏主播的钱能否要回? 话题3:合作探究:未成年人打赏主播的事件频发,你认为谁应该负责 如何防止类似的事件发生 点拨: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刑法》第17条(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8条未成年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 探究八:知识探究面对特殊保护,我们青少年怎么做? 点拨:(1)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2)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学生读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 说出自己的认识 学生讨论发言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 认识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老师请学生回答 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未成年人的含义,制定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伤害的原因,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了解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知道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六道防线,青少年如何面对特殊保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