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2题)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煤的干馏 C.湿法炼铜 D.高炉炼铁2.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A.氮氧化物 B.二氧化碳 C.PM2.5 D.二氧化硫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我国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B.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C.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铝合金D.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的合金是钢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汽油是石油经常压蒸馏获得的一个馏分,是C5~C11的烷烃环烷烃的混合物B.芳香烃的获取主要来自煤的干馏和对石油分馏产品的催化重整C.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汽油D.石蜡、润滑油等可以通过石油的减压分馏得到5.2021年世界化学论坛以“化学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对材料、环境与能源等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硅常被用来制作光导纤维 B.蒸馏“地沟油”可以获得汽油C.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D.绿色化学的核心思想是污染后及时治理6.下列有关石油和天然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一次能源B.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都是化学变化C.可燃冰是一种清洁能源,其成分是甲烷水合物D.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常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的气化液化、海水制溴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B.可通过电解熔融MgCl2来制取金属镁,也能通过电解熔融AlCl3来制取金属铝C.铝热剂、胆矾、水玻璃、双氧水、明矾均为混合物D.Na2O2、MgCl2、NaOH、SiO2 均为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8.人类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也可用水去灭火B.纳米铁粉可以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Hg2+,利用了其还原性C.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D.碳酸氢钠是烘制糕点所用发酵剂的主要成分之一9.硫化氢是危害性极强的毒性气体,也是恶臭气体的主要成分之一。菌在酸性溶液中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脱硫过程中被还原B.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天然气的催化脱硫C.该脱硫过程需要不断添加溶液D.理论上,需要氧气的体积是相同状态下体积的一半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分馏所得的馏分仍是混合物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用分馏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出来 D.原油经催化裂化可得汽油、柴油等轻质油11.下列关于煤和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碳原子数大于20的烷烃的重油经过裂化可得到汽油B.煤中含有甲苯和苯,可用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出来C.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烧蚀防热涂层以苯基橡胶为基体,工业上制备苯基橡胶的原料苯可来自煤的干馏或石油的分馏D.石蜡油分解是石油减压蒸馏的一种方式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华是由重金属离子造成的水体污染B.煤的干馏,又称为煤的焦化,属于物理变化C.在我国,二氧化碳指数属于空气质量报告指标之一D.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是使化学反应中的原子利用率为100%二、非选择题(共10题)13.有代表就食品和药品行业存在的问题向“两会”提交议案,得到与会众多代表的关注。(1)某品牌抗酸药的主要成分有糖衣、氢氧化镁、淀粉。试写出该抗酸药发挥功效时的离子方程式:___。(2)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是由身体缺少______(填元素符号)所致,该元素属____(填“常量元素”或“微量元素”)(3)药物“速力菲”(琥珀酸亚铁薄膜衣片) 适用于明确原因的缺铁性贫血。其主要活性成分是琥珀酸亚铁(含Fe2+ 34.0%-36.0%的无水碱式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乙醇)。性状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 暗黄色。使用时与维生素C同服有利于吸收等。该药品的薄膜衣的作用是______,该药品与维生素C同服效果更好,这是因为维生素C具有__(填“氧化”或“还原”)性,薄膜衣是一种淀粉制品,淀粉在人体内水解最终转化为______。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21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船的轨道舱壳体结构、座椅金属结构等使用的铝合金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以及超塑性等特点;飞船上大尺寸、多开口、薄壁(最薄处1.2mm)的推进舱承力截锥,使用的是高强度、承载力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航天员舱内工作及生活用服装,采用了高科技康纶纤维材料,不仅体感舒适,还有助于航天员的身体健康。我国自主研发、拥有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新材料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请依据以上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1)飞船使用的铝合金材料仅由铝元素组成。(_______)(2)用于飞船推进舱承力截锥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具备强度高、承载力大的特点。(_______)(3)航天员舱内生活用服装体感舒适,采用了高科技康纶纤维材料。(_______)(4)我国研发的高科技新材料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_______)15.为更有效地处理工业废气中的,减少大气污染,科学家们不断地对相关反应进行研究。(1)按每年全国发电燃煤8亿吨,煤中硫的质量分数以2%计,若不经过脱硫处理,则会有____________亿吨排放到大气中(假设S全部转化为)。(2)下列物质中,不能吸收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a.氨水 b.酸性溶液c.生石灰 d.NaCl溶液(3)某工厂采用溶液吸收废气中的及用和制备的过程如图所示:①“吸收”过程中,溶液中和的物质的量之比变__________(填“大”或“小”)。②“制备”过程中,溶液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检验产品中含有少量的方法为取少量产品加水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实验操作和现象补充完整)。16.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l 等杂质,选择装置________。(2)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_____,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__。(3)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______,进水的方向是从____口(填“上”或“下”)进水。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除打开漏斗下端的旋塞外,还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4)粗盐中含Ca2+、Mg2+、Fe3+、SO等杂质,需要提纯后才能综合利用。粗盐提纯的步骤有: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 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④过滤 ⑤溶解 ⑥加盐酸除去多余Na2CO3 ⑦蒸发操作顺序合理的是_____(可多选)。a ⑤②③①④⑥⑦ b ⑤①②③④⑥⑦ c ⑤②①③⑥④⑦ d ⑤③②①④⑥⑦17.(1)下图实验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2)蒸馏时①中需加入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冷凝管的进水口是___________(a或b)(3)用四氯化碳制取碘水中的碘时,分液时,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___________(填“上”或“下”)口倒出。18.碘元素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进行海带提碘的探究,实验过程如图:Ⅰ.海带中碘元素的确定海带海带灰海带灰浸取液(1)取海带灰浸取液,加入稀硫酸约、5%的溶液约,然后加入约,振荡后静置,可以观察到_______,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Ⅱ.海带提碘海带灰浸取液含I2的水溶液碘的有机溶液→晶体碘(2)若向碘水L中加入,充分振荡、静置,此时碘在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水中的86倍,则萃取效率为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萃取效率)。(3)萃取实验中,若要使碘尽可能地完全转移到中,可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4)某同学采取减压蒸馏(装置如图),可以很快完成碘和四氯化碳的分离,减压蒸馏时使用了克氏蒸馏头,克氏蒸馏头比普通蒸馏头增加了一个弯管,弯管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Ⅲ.海带中碘含量的测定(5)若称取干海带,经灼烧、浸取、氧化等过程后配制成溶液,移取于锥形瓶中,用标准溶液滴定,待溶液由黄色变为浅黄色时,滴加两滴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内无变化,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次,记录所消耗的溶液的平均体积为,计算海带中含碘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已知)。若滴定结束读数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影响”)。19.已知:CO和H2在Co做催化剂、温度为160℃~200℃时,可以合成汽油(即分子中含5至8个碳原子的烷烃).(1)用CnH2n+2表示汽油,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需配平)(2)若向密闭的合成塔内通入CO和H2,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塔内压强降至反应前的,通过计算说明是否生成汽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天然气、焦炭、水为初始原料,可以制得CO和H2,进而人工合成汽油.(流程示意图如下,反应③的H2也由反应①得到.)若反应①、②、③的转化率均为100%,且将反应①中得到的CO2和H2全部用于合成人工汽油.(a)通过计算说明上述方案能否得到理想的产品________________.(b)当CO2的使用量应控制为反应①中CO2产量的_____(填比例范围),可以得到理想的产品.20.有和的混合物共,将其放入某浓度的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另取等质量该混合物与溶液反应,当混合物质量不再减少时,消耗溶液。求:(1)原混合物中和的质量各多少克_______?(2)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_______?21.已知丁烷在催化剂、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会以如下两种方式发生裂解:①C4H10 CH4+C3H6②C4H10 C2H4+C2H6现有1 mol丁烷,其中有36%以方式①裂解,有24%以方式②裂解,还有40%没有裂解,则最终所得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已知化合物A与B、丙与丁的组成元素分别相同,且四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A与B在常温下均呈液态。D与F都为固体单质,且D、 F与甲的浓溶液在常温下都会出现钝化现象,加热时有大量气体产生。(相关转化及部分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未标出)。(1)A的结构式_________, E与F的反应是___________(填反应名称),写出2种该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反应①除生成甲外,还生成丙,写出过量D与甲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3)若A与丙可以化合生成甲;D与甲的浓溶液加热条件下可以生成三种化合物乙、丙、B,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湿法炼铜过程中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高炉炼铁是从铁矿石还原出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A。2.B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臭氧等,不包括二氧化碳;故选B。3.C考查化学史及合金的用途。A、B两项均符合史实,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钢而不是铝合金,故C项不正确。4.CA.石油是由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石油主要由液态烃构成,也溶有少量气态烃和固态烃,石油中肯定含有C5~C11的烷烃,因此通过石油炼厂的常压蒸馏就可以得到汽油、煤油等分馏产品,汽油是C5~C11的烷烃环烷烃的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B.煤的干馏和石油分馏产品的催化重整均可以获得芳香烃,即工业上芳香烃的重要来源是石油的催化重整和煤的干馏,故B不符合题意;C.石油裂解的目的是获得断裂不饱和烃,产物常用于化工生产,如乙烯、丙烯等,故C符合题意;D.石油、润滑油等由于分子中碳链较长,高温下易炭化结焦,故常用减压分馏的方法提取,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5.AA.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传导性,常用来制造光导纤维,故A正确;B.地沟油属于油脂,汽油属于烃,蒸馏“地沟油”不能获得汽油,可以获得生物燃料,故B错误;C.掩埋废旧电池,会造成电解液流出,里面的重金属离子会对土壤造成污染,故C错误;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故D错误;故选A。6.BA. 石油和天然气都是自然界存在的能源物质,是一次能源,A正确;B. 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裂化和裂解是化学变化,B错误;C. 与煤、石油相比较,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对环境污染小,是一种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可燃冰其成分是甲烷水合物,是一种清洁能源,C正确;D. 天然气可与水反应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氢气、可进一步合成氨和生产甲醇,D正确;答案选B。7.AA.煤的气化得到水煤气,煤液化可得到甲醇、海水制溴存在Br-氧化为Br2,则均发生化学变化,故A正确;B.工业上,电解熔融MgCl2冶炼金属镁;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所以电解Al2O3与冰晶石熔融混合物的方法生产铝,故B错误;C.铝热剂是铝和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水溶液,均为混合物,双氧水、胆矾和明矾均为纯净物,故C错误;D.Na2O2和NaOH是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MgCl2是只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而SiO2是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故D错误;答案为A。8.AA.因为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金属钠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不可用水去灭火,A错误;B.纳米铁粉可以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Hg2+,因为铁把它们置换出来,利用了其还原性,B正确;C.钠钾合金(液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C正确;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可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可用作烘制糕点所用发酵剂的主要成分之一,D正确;故选A。9.DA.由图可知,在过程中转化为,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被氧化,A 错误;B.温度过高, 细菌会失去活性,不利于催化脱硫, B 错误;C.图中硫酸铁为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保持不变,不需要不断添加, C 错误;D.该过程实质为与反应生成和方程式为:2H2S+O2=2H2O+2S;故理论上消耗的物质的量是的一半,D 正确;故答案为:D。10.CA.石油本身是复杂的混合物,其分馏得到的馏分仍然是沸点不同的混合物,A项正确;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B项正确;C.煤经干馏才能得到苯和甲苯,不是分馏,C项错误;D.原油经催化裂化,将长链的烃分解变成短链的烃,即汽油、柴油等轻质油,D项正确;答案选C。11.AA.以含碳原子数大于20的重油为原料,经过催化裂化可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燃料油,A正确;B.煤中不含苯和甲苯,但利用煤的干馏可以获得苯和甲苯,B不正确;C.石油的分馏不能得到苯,但通过石油分馏产品的催化重整可以得到苯、甲苯等芳香烃,煤的干馏可以得到苯、甲苯等芳香烃,C不正确;D.石蜡油分解是化学变化,而石油减压蒸馏是物理变化,D不正确;故选A。12.DA.水华是由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水体污染,A错误;B.煤的干馏,又称为煤的焦化,反应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C.二氧化碳指数不属于空气质量报告指标之一,C错误;D.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是使化学反应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利用率为100%,D正确;故选D。13. Mg(OH)2+2H+=Mg2++2H2O I 微量元素 隔断该药品与空气的接触,防止Fe2+被氧化 还原 葡萄糖(1)抗酸药发挥功效时是氢氧化镁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2)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是由身体缺少I所致,该元素属微量元素;(3)琥珀酸亚铁易被氧化,薄膜衣的作用是:隔断该药品与空气的接触,防止Fe2+被氧化;维生素C有还原性;淀粉在人体内水解最终转化为葡萄糖。14.(1)错误(2)正确(3)正确(4)正确(1)合金材料是一种由金属和另一种 (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组成的材料,因此飞船使用的铝合金材料不仅仅由铝元素组成,故错误;(2)碳纤维复合材料是由有机纤维经过一系列热处理转化而成,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性能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具备强度高、承载力大的特点,故正确;(3)康纶纤维材料既改进了沟槽纤维截面的三维立体形态,大幅提高了面料产品的各项吸湿速干效果,又在纤维内部加入纳米级抗菌物质,能迅速杀死引起了汗臭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等有害细菌;同时,由于其杀菌功能具有非渗出性特点,不会伤害有益细菌,不会刺激感染皮肤,从而给航天员带来舒适感受,故正确;(4)我国研发的高科技新材料,对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贡献,故正确。15. 0.32 d 小 先加过量盐酸,充分振荡,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1)燃煤8亿吨,煤中硫的质量分数以2%计,则硫元素的质量为0.16亿吨,产生的中硫元素的质量也为0.16亿吨,则排放到大气中的的质量为0.32亿吨,故答案为:0.32;(2)为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溶液和碱性氧化物反应,氨水、生石灰均可吸收,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酸性溶液吸收,故答案为:d;(3)①“吸收”过程中的反应为,随着不断吸收,的物质的量减小,的物质的量增大,溶液中和的物质的量之比变小,故答案为:小;②“制备”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故答案为:;③检验产品中含有少量时应先加盐酸排除亚硫酸根离子的干扰,再用氯化钡溶液检验,故方法为取少量产品加水溶解,先加过量盐酸,充分振荡,再加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故答案为:先加过量盐酸,充分振荡,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16. D A B 萃取 冷凝管 下 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玻璃塞 ad(1)从KCl溶液中获得溶质固体KCl,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选择装置D;自来水中含有的水的沸点是100℃,而含有的NaCl等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沸点比水高,所以要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选择装置是蒸馏方法,选择装置A;(2)碘易溶于有机溶剂,而在水中溶解度比较小,水与有机溶剂又互不相溶,因此可通过苯等有机溶剂萃取、分液方法分离,选用B装置进行分离;(3) 根据装置示意图可知装置①是冷凝管,为了充分冷凝,根据逆流原理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除打开漏斗下端的旋塞外,还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玻璃塞;(4)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Mg2+、Ca2+、Fe3+、SO时,先加水溶解,加入过量NaOH(去除镁离子和铁离子):Mg2++2OH-=Mg(OH)2↓,Fe3++3OH-═Fe(OH)3↓;加入过量BaCl2(去除硫酸根离子):SO+Ba2+=BaSO4↓;加入过量Na2CO3(去除钙离子和多余的钡离子):Ca2++CO=CaCO3↓,Ba2++=CaCO3↓,碳酸钠必须加在氯化钡之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可以颠倒加入的顺序,然后过滤,最后调节溶液的pH等于7后蒸发即可,所以其顺序是⑤③②①④⑥⑦或⑤②③①④⑥⑦,故答案为ad。17. 蒸馏烧瓶; 分液漏斗; 碎瓷片或沸石 防止暴沸; b; 下(1)装置I是蒸馏装置,仪器①的名称是蒸馏烧瓶,装置II是分液装置,仪器②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蒸馏烧瓶;分液漏斗;(2)蒸馏时①中需加入碎瓷片或沸石,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冷凝时往往下进上出,冷水和热气流逆向流动,冷凝效果更好,进水口应该是b;故答案为:碎瓷片或沸石;防止暴沸;b;(3) 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故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故答案为:下。18. 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为紫色 94.51 将一次萃取改为分多次萃取 防止减压蒸馏过程中液体因剧烈沸腾而溅入冷凝管 0.51 偏低(1)海带中碘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发生反应;碘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加入四氯化碳后,发生萃取分层,可以证明含碘元素,由于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故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为紫色;(2)设碘单质在水中的浓度为xmol/mL,则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浓度为86xmol/mL,所以总物质的量n1=100mL×xmol/mL+20mL×86xmol/mL=1820xmol;在四氯化碳中的物质的量n2=20mL×86xmol/mL=1720xmol;所以萃取效率为;(3) 萃取实验中,若要使碘尽可能地完全转移到中,可以采取的操作是将一次萃取改为分多次萃取;(4) 克氏蒸馏头比普通蒸馏头增加了一个弯管主要是由于防止减压蒸馏过程中液体因剧烈沸腾而溅入冷凝管;(5) 用标准溶液滴定消耗10mL标准溶液,故参与反应的的物质的量为0.01mol/L×0.01L=10-4mol,根据离子方程式,碘单质的物质的量为5×10-5mol,故海带中含碘的质量分数为;若滴定结束读数时俯视刻度线,读数偏大,实际体积比10mL小,故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19. nCO+(2n+1)H2CnH2n+2+nH2O =,解得:n=3,即恰好反应生成丙烷,无汽油生成 不能得到理想产品 ~(1)根据题意知用CO和氢气合成汽油的产物除烃外还有水,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当完全反应后,合成塔内温度不变,塔内气体压强降低到原来的,说明物质的量变为原来的,根据反应方程式分析生成物中的原子组成,再判断;(3)(a)根据化学方程式:nCO+(2n+1)H2 CnH2n+2+nH2O,当n=5~8时,说明>>,再结合CH4+2H2OCO2+4H2、CO2+C 2CO分析判断;(b)根据反应CH4+2H2O CO2+4H2、CO2+C2CO、nCO+(2n+1)H2 CnH2n+2+nH2O,结合>>分析判断。(1)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反应生成CnH2n+2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nCO+(2n+1)H2 CnH2n+2+nH2O,故答案为:nCO+(2n+1)H2 CnH2n+2+nH2O;(2)当完全反应后,合成塔内温度不变,塔内气体压强降低到原来的,说明物质的量变为原来的,根据反应nCO+(2n+1)H2 CnH2n+2+nH2O,=,解得:n=3,即恰好反应生成丙烷,无汽油生成,故答案为:=,解得:n=3,即恰好反应生成丙烷,无汽油生成;(3)(a)根据化学方程式:nCO+(2n+1)H2 CnH2n+2+nH2O,当n=5~8时,>>,而由CH4+2H2OCO2+4H2、CO2+C 2CO知,若反应①中CO2全部用于合成汽油,则=>,故不能得到理想产品,故答案为:不能得到理想产品;(b)当n=5~8时,>>,根据反应CH4+2H2O CO2+4H2、CO2+C 2CO、nCO+(2n+1)H2 CnH2n+2+nH2O,可知,1molCO2能够生成2molCO,所以当CO2的使用量应控制为反应①中CO2产量的~,可以得到理想的产品,故答案为:~。20.(1)、(2)【解析】(1)溶液中,根据反应方程式,可得关系式,所以,解得,故,故答案为:、;(2)和的混合物与盐酸恰好反应所生产的、,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由氯离子守恒可知,故,故答案为:。21.36.25 g·mol-1丁烷催化裂解,其碳链按两种方式断裂,物质转化关系为:C4H10→CH4+C3H6、C4H10→C2H6 +C2H4,裂解后得到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态烃为甲烷,丁烷裂解了0.6mol,还有0.4mol未裂解,计算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和质量,再根据计算解答。丁烷不管以何种方式裂解,产物的物质的量都是丁烷物质的量的2倍,且总质量不变;1mol丁烷(58g),其中有36%以方式①裂解,有24%以方式②裂解,还有40%没有裂解,即丁烷裂解了0.6mol,还有0.4mol未裂解,最终所得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6mol×2+0.4mol=1.6mol,质量为58g,故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36.25g·mol-1,故答案为:36.25g·mol-1。22. H-O-O-H 铝热反应 焊接铁轨 冶炼金属 3Fe+8H++2NO3—=3Fe2++2NO↑+4H2O 2SO2+O2 2SO3 2Fe+6H2SO4(浓)Fe2(SO4)3+3SO2↑+6H2O试题解析:A与B在常温下均呈液态,由转化关系可知,A为H2O2,B为H2O,C为O2,D与F都为常见金属单质,且D、F与甲的浓溶液在常温作用都无明显现象,可认为发生钝化反应,且F可置换生成D,则F为Al,D为Fe,为铝热反应,A与丙可以化合生成甲,可知甲为硫酸,丙为SO2,丁为SO3,乙为Fe2(SO4)3,X为FeSO4,(1)A为H2O2,结构式为H-O-O-H,E与F的反应是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铁轨或冶炼金属;(2)Fe与过量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一氧化氮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8H++2NO3-=3Fe2++2NO↑+4H2O;(3)②为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2SO2+O2 2SO3;③为Fe与浓硫酸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Fe+6H2SO4(浓)Fe2(SO4)3+3SO2↑+6H2O.考点:无机物的推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