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第1章 群落的结构
1.池塘中所有的动植物构成一个群落。
2.十年前池塘中所有生物和现在池塘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3.这个池塘和我们所在学校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
×
×
群落的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视角决定问题——以群落和种群研究为例
种群水平上的研究重点在于种群的数量动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另外一些问题。
范围和边界
丰富度
优势种
生态位
种间关系
空间结构
群落演替
群落的范围和边界如何?
群落中有多少种群?哪些种群占优势?
群落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
群落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群落具有怎样的时空结构?
群落的演替情况是怎样的?
研究群落
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北方森林物种数目少; 南方森林物种数目多)
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物种的数目也有差别
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
群落的物种组成
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
物种丰富度:
物种丰富度较小
物种丰富度较大
群落 种群1 种群2 种群3 种群4
甲 100 20 60 0
乙 50 50 50 0
丙 50 50 50 50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物种的数目愈多,物种丰富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请根据表格比较甲、乙、丙三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的大小:
甲=乙<丙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苔原
北方 南方(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增大)
群落的物种组成
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
有的物种不仅数量多,而且对群落中其他物种影响大,往往占据优势
米槠
甜槠
木荷
优势种:
常见种:
有的物种比较常见,但是对群落中其他物种影响不大,它们就不占优势。
狗脊
芒萁
群落的物种组成
某草原上有羊草、羽茅、糙隐子草、麻花头等,为了研究放牧强度与草原植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将草原划分为不同区域进行研究,两年后的结果如表所示:
1.分析资料,一个群落的优势种和物种丰富度是固定不变的吗?
2.哪种强度的放牧更有利于增加草原的物种丰富度?
3.这给畜牧业生产有什么启示?
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失去优势;
轻度放牧
控制放牧强度对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请结合教材P23最后一段话及以下资料,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放牧强度 物种丰富度相对值 优势种
无放牧区 14.11 羊草
轻度放牧区 16.50 羊草、糙隐子草
中度放牧区 15.63 糙隐子草
重度放牧区 13.90 碱蓬
群落的物种组成
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
原始合作
互利共生
捕食
种间竞争
寄生
【情境2】 阅读教材P25思考·讨论。1.资料1中,红尾鸲和鹟的食性比较相似,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这导致两个种群的分布范围缩小,甚至错开。 2.资料2中,藤壶、贻贝、帽贝、石鳖彼此存在 关系。人为去除捕食者——海星之后,其他四种动物之间占优势的物种会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可见, 会影响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种间竞争。 3.影响群落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 ,自然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除种间关系外,生物因素还有 等;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 、水、无机盐等。
种间关系(导学案任务一)
种间竞争
种间竞争
捕食
人为因素
种内竞争
光照
温度
同步变化
海葵与寄居蟹
鳄鱼与牙签鸟
种间关系——原始合作
双方都受益,分开也能独立生活
这种关系没有发展到“相互依存”
特点:
种间关系——互利共生
同步变化
特点:如果彼此分开, 至少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种间关系——寄生
体表寄生
体内寄生
特点:
★寄生者一般给寄主造成慢性伤害,不能立即杀死寄主。
★如果分开,寄生者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更好。
菟丝子和豆科植物
种间关系——捕食
生物数量
时间
A:被捕食者
B:捕食者
牛吃草
特点:捕食的结果常表现两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种群数量一般处于动态平衡。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
A
B
思考: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是有害无益的吗?为什么?
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收割理论)
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促进了种群发展的作用。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不是。
种间关系——捕食
种间关系——种间竞争
生存能力不同
生存能力相同
你死我活
此消彼长
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牛和羊
特点: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 食物重叠的范围。
非洲狮和斑鬣狗
牛和羊
例1 [2022·陕西铜川一中期末]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下列关于种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蝗虫啃食植物叶片属于捕食关系B.盲蝽取食棉花的汁液属于寄生关系C.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体现了互利共生的关系
D.同一群落中没有共同食物来源的两种动物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例2 [2023·安徽舒城中学期中] 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可以是间接的,也可以是直接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利的。据图2-1-7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需要研究两种生物单独培养的情况,才能确定图丙中A、
B两者之间的关系C.只有出现图乙中的结果,A和B两种生物才能协同进化D.若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竞争,一定存在共同的食物争夺
图2-1-7
种间关系(导学案例1、例2)
D
B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