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8.2 敬畏生命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2 敬畏生命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二框敬畏生命
【教材分析】
本框由“生命至上”和“休戚与共”两个目题组成。通过“全国上下全力救治新冠患者”“榜样的力量---最美妈妈”等多样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懂得生命至上的内在含义,理解为什么要敬畏生命。通过“我是一个生命”的“阅读感悟”和“善的力量”等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理解个人与他人、社会休戚与共的关系,进而深化对敬畏生命的认识:敬畏生命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对生命的敬畏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第一目“生命至上”。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
其一,我们对生命要有敬畏的情怀。通过对“新冠肺炎事件”的探究与分享,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正文阐释的几层意思:当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感悟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从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全力救援的行动中感悟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对生命要有敬畏的情怀。本层次内容为后面尊重、善待每一个生命作好了知识和情感铺垫。
其二,生命至上。正文阐释了生命至上的两层内涵:一是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二是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生命同样重要。探究活动“榜样的力量---最美妈妈”,旨在帮助学生深化对生命至上内涵第一层次的认识。探究活动“舍己救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旨在深化对生命至上内涵第二层次的认识。引领学生结合社会热点观察与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同时深入领会生命至上不仅指珍爱自己的生命,还要自觉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第二目“休戚与共”。通过“阅读感悟”“探究与分享”等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体会我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的关系,探讨在休戚与共的社会中如何做到敬畏生命。帮助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实现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再到道德层面的逐层升华。这一目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敬畏生命,要从珍爱自己的生命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意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与他人休戚与共。
其二,敬畏生命体现在不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其三,当对生命的敬畏不是迫于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本层次内容也很好地引领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为坚守善待生命的道德底线奠定了认知和情感基础。“拓展空间”是对本课内容的延伸和深化,引导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与交流中,更为深入地理解对生命心存敬畏对每个人思想与行为的影响,更全面地感悟敬畏生命的重要意义,同时为第九课“珍视生命”、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相关内容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二框敬畏生命
【课标分析】
《敬畏生命》是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二框的内容,“生命的思考”单元是对初中生开展比较系统的生命教育,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本节课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对生命的敬畏,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关怀他人生命,自觉走上道德生活。只有学生明白生命可贵的时候,才会慎重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本节课为后面第九课和第十课打下基础。
本课体现的最主要的核心素养目标有
道德修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
健全人格: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法制意识:能够以恰 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至上。
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播放图片,引导学生分享感受。可以追问:视频中的国家领导人和图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总结在学生的交流基础上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交流感想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要用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个生命。为本框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 一环节感 悟生命:生 命至上 一、观看“新冠疫情中逆行者们的事迹”视频。追问:医护人员为什么要逆行而上,尽百分百的努力去救治病人? 二、(出示幻灯片)悄无声息的病毒、突如其来的意外、病入膏肓的重疾等等。 问:此时,你对生命有何感想?三、出示图片:《救治成本》问: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救治新冠患者值得吗?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通过师生对话,帮助学生明白生命至上的两个内涵:一是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二是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第二环节敬畏生命:休戚与共 一、出示图片 “身边对待生命的事例” 追问: (1)你也会这么想吗?他人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有什么关系? (2)日常生活中,敬畏生命你会怎么做? 二、欣赏漫画《救命》 追问: (1)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 (2)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 三、观看视频:《最美妈妈》 追问: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敬畏生命的行为? 他们让你感动原因是什么? 小组 讨论 交流 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对话和交流,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善恶,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 敬畏生命,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第三环节总结升华 展示 P94探究与分享“陶行知之问” 可以追问: 1.外国人说 1931年的“中国没有废掉的东西,如果有,只是人的生命!”;陶行知看到当时的中国的社会现状是“垃圾堆里的破布烂棉花有老太婆去追求,路边饿的半死的孩子没有人过问”你认为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社会现象?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1)对自己的生命,我可以__________(2)对他人的生命,我可以__________ 讨论交流 通过深挖教材材料,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敬畏生命,除了要认识到生命与生命休戚与共,还要认识到每一个生命与国家的命运休戚与共,整个人类的命运休戚与共
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二框敬畏生命评测练习 选择题单项 1、有这样一位“草根英雄”,他在伊利果子沟生活的十几年间已经救了很多人。他的做法赢得有良知的人的赞誉。他说:“如果真的到了走不动的那一天,我还有儿子,会教他像我小时候跟随父亲那样将这件事一直做下去。”他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敬畏生命就是只珍惜自己的生命②不漠视生命,尊重、关怀和善待每一个人 ③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休戚与共 ④生命短暂,应倍加珍惜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护送老人和孩子过马路,有的人为挽救他人生命争相献血,有的人奋不顾身跳进河里救人。这说明( ) ①对生命有敬畏之心就不能顾及自己的得失甚至生命②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珍爱他人的生命③要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④对生命敬畏的举动主要来自社会舆论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3礼让斑马线,反映了城市的文明程度。杭州市积极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让行人在斑马线上走得更加从容。这一活动体现了(  ) ①生命是宝贵的,值得珍爱②生命是坚韧和顽强的③生命是脆弱的,需要呵护④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贵州省偏远的大山里,只有 6岁的王安娜,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在爸妈怀里撒娇,用稚嫩的双肩,杠起了自己的家。爸妈不在了,身边只有长年病卧在床的奶奶和 92罗的曾祖母。她从学校回到家里,到地里割菜、做饭?洗衣、扫地,还要为奶奶洗脚、喂药......照顾两老人、做家务、读书她一样不落下。王安娜的生活让我们体会到 ①探问生命密码,生命是大自然馈赠的最神奇礼物②守护生命家园,必须关注身体健康放弃精神需要③生命是崇高而神圣的,面对生命应怀有敬畏之心④生命潜藏着巨大力量,具有战胜困难的坚强韧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 ④二、汶川十年,见证重生在每一个中国人眼里,汶川不仅是地理坐标,也是精神坐标。“5.12”汶川地震灾难来临的那一刻成为人们不可磨灭的记忆,那一刻对很多人来说也成了人生的转折点。在汶川地震中,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废墟下救出了 67条生命,帮助其他救援队确定 100多名幸存者。近年来,中国国际救援队完成了一次次搜救任务,具备了同时执行多个方向救援的能力。救援队成立于 2001年,十几年来,先后赴巴基斯坦、伊朗、印尼等十多个国外地震区,以及我国的四川、青海、甘肃等地执行过救援任务,为受灾群众抢通生命通道。 1、请结合课本有关生命的知识,分析中国国际救援队为什么这么做? 2、中国国际救援队启示我们要怎样敬畏生命?
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二框敬畏生命【课后反思】 用社会热点和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分享,明白生命至上的道理,做到敬畏生命,特别是能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敬畏生命,不仅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能珍惜和爱护他人的生命。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和周围的人休戚与共,我们国家和其他国家,全人类的命运都休戚与共,站到一个更高的高度珍爱、敬畏全人类的生命。在教学中感觉,同学们对一些热点事件还是相当关注的,以后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新教材的启用,更加要求教师着重考虑如何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本着新课程理念,在研读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这一节课采用行为活动体验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真实生活中的情境和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生命至上和休戚与共。 这一节课,也存在着不足,如教师的语言组织还需要更加精炼简洁;点评学生的回答还需要更加到位有深度;组织学生活动还需要考虑更多不确定因素;对教学内容的灵活处理还需要下苦功夫。也通过这节课的反复试教,深感教学能力的展示是一个用心积累和发挥的过程,还需要虚心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就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里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