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新时代的科学内涵(1)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2)新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3)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3.进入新时代重大意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4.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一个变: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二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3)三个牢牢: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5.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1)一以贯之的原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2)一以贯之的要求①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②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③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广袤国土上继续书写十四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典题1】(2023浙江6月)1.某班级同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同学们整理的下列材料中,可以作为上述主题论据的是(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④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中国梦的本质、特点和意义本质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质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特点 (1)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只有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2)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只要每个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会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3)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世界作贡献。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意义 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十四多亿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2.实现中国梦实现伟大梦想 (1)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到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2)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3)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⑷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两步战略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2035年时:①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②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③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提高,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④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⑤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本世纪中叶时:①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②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机遇期 新时代历史机遇期,是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机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成熟、更具引领力感召力的机遇;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机遇;是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进而铸就千秋伟业的机遇。▲建党≠执政青年作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青少年怎样做?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四个自信”,锤炼品德修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伟大祖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伟大梦想之中。担当时代责任,坚定理想信念。抓住历史机遇,勇于砥砺奋斗,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善于创新。练就过硬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时政语言: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典题2】(2023浙江1月)2.因为过度垦荒放牧,宁夏西海固曾经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循环。在党的领导下,渴望过上幸福生活的西海固人民艰苦奋斗,治山、治水、治穷一起发力。10年后,山坡绿了,村庄美了,老百姓的日子也红火了。从西海固人民梦想成真可以看出,中国梦( )A.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 B.是中国人民奉献世界的梦C.是每个中国人梦想的总和 D.需要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其实现【典题3】(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练)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做到( )①开新局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社会革命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④牢牢坚持群众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典题4】(重庆·校联考三模)4.“历史周期率”是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如何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人民监督;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找到了第二答案:自我革命。这两个答案( )①内外结合,形成对权力监督和制约的完整闭环②与时俱进,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坚强有力③一脉相承,以伟大社会革命引领伟大自我革命④一以贯之,用底线思维指引党的建设伟大事业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产生的时代背景(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1)国际背景: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2)国内背景: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发展的。(3)党建背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⑷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强大生机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2.核心内容:“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1)“十个明确”(思想层面)①“十个明确”的内容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战略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 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②“十个明确”的意义:“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十个明确”中的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集中反映着我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2)“十四个坚持”(实践层面):①“十四个坚持”的内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②“十四个坚持”的意义:“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历史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了原创性贡献。(2)历史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和发展。【典题5】(2023浙全国新课标)5.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 )①是新时代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③是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系统回答④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握的基本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典题6】6.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思维方法。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就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历史过程的是( )①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不断推动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②既坚持中国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又不断变更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③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④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又不断调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典题7】(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7.红色文化主题游——“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示意图重走“进京赶考之路”,是追忆也是洗礼,其意义在于( )①感受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的开启②感悟共产党人“赶考”的清醒与坚定③了解生产关系的根本性改变④不忘初心,汲取前行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典题8】(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8.从期盼"第三新文明”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昭示( ) ①第三新文明的设想为推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贡献了最佳道路②各国历史的多样性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反映出来的③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力量④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标志、转折、飞跃(历史看时间)时间 重大事件 历史意义原始社会末期,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发生 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1840年 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1919年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1921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从此,中国人民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标志新民主主义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现了中华民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设立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1984年 十二届三中全会 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 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1年 加入世贸组织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同步精练】用时:40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浙江·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一模)9.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代表大会。关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下选项表述正确的有( )①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②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③综合国力领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④中华民族以更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吉林长春·一模)10.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让一个东方古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强盛,在几十年时间里走过西方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创造了中华民族从沉沦而奋起、由苦难而辉煌的命运转折。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 )①是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深刻改变着中国面貌和世界面貌②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先天性弊端,确立了当今世界现代化的标准③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提供了现代化道路的全新选择④打破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迷信,宣告了西方现代化的彻底破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辽宁实验中学模拟预测)1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在原有“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系统概括。以下对“十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关系表述相符合的有( )①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②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③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新发展理念④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浙江杭州·学军中学校考模拟预测)1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中国共产党提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依据在于( )①人类社会各种矛盾是在不断斗争中解决的②斗争精神源自于传统文化不屈不挠的品质③实现伟大梦想是一个复杂艰巨长期的过程④我国进入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浙江杭州·校联考一模)13.面对世界经济、国际安全、国际治理等重大问题,世界需要新的方向、新的方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以下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描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在我党的自我革命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②它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四个全面”③“十四个坚持”集中反映着我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贡献④它为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重庆沙坪坝·高三重庆南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14.讲理论要接地气,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说家常话。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处引经据典,寓意深远。下列经典与寓意一致的是( )①“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坚持新发展理念③“天下为公,和而不同”——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④“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北京大兴·高三统考期末)15.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习近平以上论述启示我们( )A.人类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进而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传统文化C.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D.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决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浙江杭州·校联考模拟预测)16.引用名篇经典,是习近平讲话的一大特色,其用典精妙广博,意境深远,引人入胜。下列名篇经典的引用能呼应“十四个坚持”中的内容有( )①“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在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大会的讲话②“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在中国北京艺博览会开幕式的讲话③“亲仁善邻、协和方邦”——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④“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河北衡水·校联考二模)17.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为探寻中国力量壮大的密码,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分别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符合我国实际的是( )甲:我国把科技自立自主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乙:我国具有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丙:政府看到了科技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丁:我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山东烟台·统考模拟预测)18.《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分为“四个历史时期”,总结了党百年奋斗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下列关于党的“四个历史时期”和“四个伟大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成功开创并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江苏·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19.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隆重召开,某校举办的“献礼二十大”主题创作活动中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笔下展现出了中国力量、青年担当。难忘那:旧中国的“三座大山”,神州大地满目疮痍。苏联“十月革命”的炮声,送来了真理曙光。难忘那:人民翻身做主人,祖国建设日新月异。四十四载春风,中国换了人间。难忘那:百年征程,艰苦奋斗,洒满了共产党人的泪水和汗水映红了共和国的希望与愿望。中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巨轮滚滚向前,青年人扬帆起航创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实现!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阐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实现的底气何在。(广东 高三校联考期中)20.为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某校组织开展“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某位同学撰写的发言稿如下。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亲爱的同学们:2022年的10月,我们即将迎来党的二十大。风雨百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①团结带领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团结带领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成就催人奋进。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努力学习,练就过硬本领,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知识,完善发言稿中①②的相关内容。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A【详解】①②: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①②均符合题意。③④: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都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③④错误。故本题选A。【点睛】2.A【详解】A: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西海固人民的艰苦奋斗,西海固人民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西海固人民梦想成真,这说明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A正确。B:材料不涉及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不涉及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奉献世界的梦 ,排除B。C: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但不是每个中国人梦想的简单相加,该选项中“总和”的说法错误,排除C。D:材料强调中国梦与人民的关系,不涉及中国梦需要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其实现,排除D。故本题选A。【点睛】3.C【详解】①: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①说法错误。②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②③正确。④: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4.A【详解】①: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一是人民监督,二是自我革命,说明内外结合,形成对权力监督和制约的完整闭环,①正确。②:关于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给出了第一个答案,经过百年奋斗,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体现了与时俱进,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坚强有力,②正确。③: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③说法错误。④:党的建设是新的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5.B【详解】①④:“六个必须坚持”是新时代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①④符合题意。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六个必须坚持”并没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该选项夸大了“六个必须坚持”的地位和作用,②排除。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是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系统回答,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6.B【详解】①: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守正”,又不断推动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体现“创新”,①符合题意。②:后半句说法错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没有变,②排除。③: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守正”,又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体现“创新”,③符合题意。④:后半句说法错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没有被调整,④排除。故本题选B。7.C【详解】①:2021年,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①不符合题意。②④:重走“进京赶考之路”,重温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感悟共产党人“赶考“的清醒与坚定,有利于不忘初心,汲取前行力量,②④符合题意。③:“进京赶考之路”中,生产关系没有根本性改变,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点睛】8.D【详解】①:第三新文明的设想让当时人们看到了中华文明走向新生的光明前景,为推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贡献了有借鉴意义的现代性方案,但不能说是最佳道路,故①错误。②: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故②错误。③:由李大钊“第三新文明的设想”、毛泽东“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到习近平“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力量,故③正确。④:“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故④正确。故本题选D。【点睛】9.B【详解】①②: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综合国力领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属于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容,①②不符合题意。③④: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的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本世纪中叶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④正确。故本题选B。10.A【详解】①③:中国式现代化是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的面貌和世界的面貌,也进一步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提供了现代化道路的全新选择,①③正确。②:说法不合实际,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先天性弊端,也没有确立当今世界现代化得标准,只是提供了一条现代化道路的全新选择,②不选。④:打破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迷信,并没有宣告西方现代化的彻底破产,④不选。故本题选A。11.D【详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排除。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排除。③④: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新发展理念;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12.D【详解】①:阶级社会的社会基本矛盾是通过阶级斗争解决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通过改革解决,不能简单的认为人类社会各种矛盾是在不断斗争中解决的,①不选。②:斗争精神源于社会实践而不是源于传统文化,②不选。③④:中国共产党提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因为国进入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实现伟大梦想是一个复杂艰巨长期的过程,这都需要伟大斗争精神,③④入选。故本题选D。13.B【详解】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②错误。③:“十个明确”集中反映着我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贡献,③错误。①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它为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①④正确。故本题选B。14.B【详解】①: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首先会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后才去要求别人,与从严治党内涵一致,①符合题意;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强调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②不符合题意;③:“天下为公,和而不同”强调为了世界共同目标,求同存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致,③符合题意;④:“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向好发展就像登山一样艰难,向坏发展就像山崩一样迅速,这不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5.C【详解】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时社会基本矛盾,但与材料无关,A不符合题意;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说法错误;C:材料论述启示我们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并坚持下去,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C符合题意;D:中国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中并不起决定作用,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6.B【详解】①:“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意思是希望借助黄鹤的翅膀飞上九天,翱翔万里。没有体现“十四个坚持”中的内容,故①不符合题意。②:“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意思是对自然界的物产资源,要有限度地索取,有节制的使用,体现了“十四个坚持”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②正确。③:“亲仁善邻、协和方邦”就是与邻国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在现在的国际社会中指以此协调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让各国都能相互尊重、相互协作、共同发展,体现了“十四个坚持”中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③正确。④:“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指的是立志成为圣人,砥砺精进,就有可能成为圣人,立志成为贤人,则可能成为贤人,要求青少年当志存高远,并由此激发奋进潜力,没有体现“十四个坚持”中的内容,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7.C【详解】乙、丁:我国在体育、科技、军事领域取得的成就表明我国具有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也说明我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乙和丁说法正确,C符合题意。甲: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甲说法错误。丙: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丙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8.B【详解】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人民民主的的伟大飞跃,①错误。②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②③符合题意。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主义,④错误。故本题选B。19.①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伟大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分析】背景素材:“献礼二十大”主题创作活动优秀作品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论证和探究问题、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需要调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伟大的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实现的底气何在。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关键词①:苏联“十月革命”送来真理曙光→可联系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关键词②:祖国建设日新月异,四十四年让中国面貌焕然一新→可联系改革开放的意义。关键词③:百年征程洒满了共产党人的泪水和汗水→可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关键词④:青年人扬帆起航创未来→可联系青年如何助力中国梦的实现。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20.①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②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分析】背景素材: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考点考查:改革开放的意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能力考查:描述与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公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依据教材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信息,组织答案。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 改革开放时期→可联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关键词②:进入新时代→可联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层次感、段落化,并且注重使用学科术语。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