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题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程 新授课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开办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制度等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事,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学习 目标 1.自主学习,找出近代中国在教育、新闻出版业和文学艺术方面发展的表现。(时空观念) 2.了解中国近代文艺作品的内容,概括近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了解《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体会中国人民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家国情怀)重点 难点 重点:近代中国在教育、新闻出版业和文学艺术方面发展的表现 难点:概括近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点板书设计:学习过程设计课堂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 温故 知新 教师提前进入课堂展示复习任务: (1)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时间、原因、表现)、特点 (2)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及特点 教师走动,观察学生背诵复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提前进入课堂,根据老师提示进行课前背诵,温故知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有问题寻求教师帮助。二、 新课 导入 看图,猜,猜,猜, 这是哪所大学的校徽?关于它,你还知道什么? 它的发行有何作用?里面会刊登什么文章呢? 它们都见证了中国近代教育文化的发展! 观看图片,结合教师引导,引入新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三、 解读 目标 教师展示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简要解说任务要求,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着重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带着目标开始做任务。四、讲授新课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新式学堂的创办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27,找出不同时期出现的新式学堂有哪些? 时时期新式学校洋务运动时期甲午战争后百日维新期间时时期新式学校洋务运动时期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创办京师大学堂影响:新式学堂的创办,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借助图片加深了解: 科举制度的废除 阅读教材P127第二段,找出科举制废除的以下信息。 原因: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制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时间: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 措施: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意义:标志着存在我国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结束,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民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成就的表格。 领域成就报刊刊物出版社领域成就报刊鸦片战争后,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刊物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出版社上海商务印书馆: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开明书局、生活书店等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报刊刊物作用: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出版社作用:促进了文化事业发展 文学艺术的成就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9-130,完成下表。 [文学作品]请说出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的特征? 展示材料: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摘自《狂人日记》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展示材料: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摘自《阿Q正传》 《阿Q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解放区文学作品]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群众,创造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 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 [音乐作品] 聂耳:聂耳以抗日救亡运动为背景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其中由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冼星海: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义勇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 《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共同反映了什么时代主题?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赴国难,抗日救亡。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许多珍贵的镜头。 根据上述作品,概括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点。 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 讴歌光明,反抗外来侵略,鞭挞黑暗势力等。 【知识拓展】社会现实与文艺创作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你有什么认识? 关系:社会现实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文艺作品推动社会发展。 认识: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着近代中国人民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使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学生自主学习,找出不同时代的新式学堂,填写表格。 观看图片加深印象 阅读教材找出科举制废除的基本史实。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展示交流。 观看图片加深印象 自主学习,找出文学艺术的成就,完成表格。 阅读材料,总结特征。 观看图片加深印象 结合音乐作品的介绍,感受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 结合本节所学分析文学艺术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五、 课堂 小结 小结 利用板书,带领学生回顾本节所学,再次标注重难点,提醒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总结。 学生跟随教师引导进行复习总结,并且尝试自己总结回顾。六、 当堂 检测 利用几个选择进行当堂检测,查询学生掌握情况,及时查缺补漏: 1.(2023·山东潍坊·8)近代以来,京师同文馆等机构翻译了近四百部欧洲书籍。其主要作用是( B )A.抵制了外来侵略 B.传播了西方文化C.发展了资本主义 D.维护了清朝统治2.(2023·广西·8)观察下表中学堂和学生总数变化的情况。对该变化有影响的事件是( A )年份新式学堂总数(所)新式学堂的学生总数(人)19044222921691909523481560270A.科举制度的废除 B.中华民国的成立C.五四运动的爆发 D.“双百”方针的提出3.(2023·黑龙江哈尔滨·11)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由聂耳作曲的一首歌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它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B ) A.《松花江上》 B.《义勇军进行曲》 C.《毕业歌》 D.《黄河大合唱》 限时训练,自我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寻求教师、同学帮助,自我提升。目标达成评价: 学生能说出近代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结合史料分析文学艺术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反思改进: 本课内容比较零散,学生以了解为主。在学习时,大量视频、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重点联系时代背景,分析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