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2)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难点:势能的概念[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说 明一、情景导入播放一段小鸟撞击飞机的视频,再让学生阅读《飞机“怕”小鸟》的报导,引入新课。 学生观察,思考 从生活走向物理二、进行新课1.能量复习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师演示:拉动木块提问:有没有做功课件展示:四幅具有能量的事例。A. 打桩机上被举高的重锤落下来可以把桩打进地里B. 被压弯的跳板可以弹起运动员C. 子弹能击穿障碍物D. 流水能推动竹排提问:这些物体有没有做功?引入能量的初步概念。 思考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使知识顺利迁移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接受2.动能(1)动能的定义课件展示:具有动能的事例,让学生分析共同点是,引入动能的定义(2)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①学生阅读《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和《火车“吻”肥猪,吻死一大片》的材料,做出猜想 ②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提示学生要注意采取什么研究方法,怎么比较动能的大小。③巡视指导。④引发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适时激励。(3)阅读“小资料”,让学生讨论问题 学生思考,分析思考并猜测其影响因素选择仪器,利用合理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交流,分析,评估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培养兴趣避免盲目操作产生消极心理组内角色分工要明确从物理走向生活,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重力势能(1)重力势能的定义课件展示图片:地面上的大石头和高山上的大石头,让学生体会感觉,引入重力势能的定义(2)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①课件展示:木锤和打桩机的重锤,引导学生猜想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②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小物品设计实验,要注意采取什么研究方法,怎么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③巡视指导。④引发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适时激励。(3)让学生阅读《高空坠物再次敲响警钟》的报导,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生从生活经验中体会到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让学生体会到重力势能有大小之分,并做出猜想选择仪器,利用合理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交流,分析,评估学生阅读 从生活走向物理组内角色分工要明确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养成与人共处、协作学习的习惯。从物理走向生活4.弹性势能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弹性势能的定义,用课件展示几个具有弹性势能的例子。 学生阅读,思考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课堂小结由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相互间交流、补充。 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反思的意识四、巩固练习 分析,解答 巩固所学知识附:巩固练习1.下列物体具有何种形式的机械能:升空的火箭: ;正在下落的雨滴: ;被拉长的橡皮筋: .2.一架飞机在灾区上方水平匀速飞行,并不断向灾区空投救灾物资,则飞机在这个过程中,动能_____,势能______。 (填“变大”或“变小”)3. 唐诗中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这动人的诗句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这条大河蕴藏了大量的 能.4.—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物体的 ( )A.动能增加,势能减小B.动能、势能都减小C.动能不变,势能减小D.动能、势能都增加5、在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三个相同的木桩被从空中静止释放的铁块撞击,陷入沙坑中,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我们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各铁块重力势能的大小 若A、B两铁块质量相等,则两铁块下落高度的关系是hA hB,若A、C两铁块下落的高度相等,则两铁块质量的关系是mA mC.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 有关。6.下表中给出了一头牛慢步行走和一颗飞行的子弹的一些数据:物体 质量m(Kg) 速度v(m/s) 动能Ek(J)牛 约600 约0.5 约75子弹 约0.02 约700 约5×103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 。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