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文学性文本阅读(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文学性文本阅读(有答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文学性文本阅读
(一)[ 福建特色]
原来,深秋的荷塘也很美
暑假时,我们全家曾到上杭古田会议会址前观赏荷花。那里的荷花品种繁多、亭亭玉立,荷叶青翠欲滴,好似仙境一般,令人流连忘返。
深秋的一个周末,父母又准备带我去看荷花。这个季节,荷塘还有什么值得看的呢?父母是不是糊涂了?我不情愿地坐上车,心里不住地嘀咕着。一路上,透过车窗,我看到秋风吹过,高速公路两旁,白杨树的枯叶一片片随风飘落,只剩下孤零零的几片黄叶坚守“阵地”。“荷花到秋天早就谢了,荷叶也枯萎了,那可爱的小莲蓬恐怕都成干儿啦!干吗还要去看那些枯枝败叶?难道就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了?……”我小声地嘟囔着。妈妈回头看着我,笑而不语。
到了古田会议会址停车场,我心不甘情不愿地被妈妈拉下车,没精打采地跟在父母身后,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低着头想心事,就是不屑看一眼身边的荷塘。
我正发呆,突然听到父母齐声叫道:“啊!真美呀!”我惊讶地抬起头。哇,只见荷塘里到处都是褐色的荷叶,它们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像一串串快乐的音符,共同演奏着优美的乐章。荷花的花瓣儿凋谢了,留下的是拳头大小的莲蓬。莲蓬虽然已经干枯,失去了鲜艳的色彩,却显得摇曳(yè)多姿,风情万种。有的荷梗弯着腰,仿佛在窃窃私语;有的荷梗挺得笔直,仿佛要跟秋风角力……我把目光放远,把视野放宽,眼前的这片荷塘就像一个集市,那些莲蓬就像生意人搭的帐篷,一根根枯枝则像采购物品的顾客……好不热闹!我痴痴地看着,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天边的红霞倒映在水中,光与影为荷叶、莲蓬披上了霓(ní)裳……
夜幕降临,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荷塘。在回家的路上,我一扫来时的郁闷,兴奋地与父母谈论着白天见到的美景,脑袋里仿佛有一幅恬淡清丽的画,意境悠远,耐人寻味。原来,深秋的荷塘也很美。
1. “我”不想去看荷花是因为( )。
A. 暑假观赏过荷花
B. 路途太远,得坐车
C. 作业多,没有心情
D. 秋天的荷花已经凋谢了
2. “只剩下孤零零的几片黄叶坚守‘阵地’”,句中的“阵地”指的是( )。
A. 白杨树枝 B. 高速公路
C. 汽车窗户 D. 战斗之地
3. 从“这个季节,荷塘还有什么值得看的呢?父母是不是糊涂了?我不情愿地坐上车,心里不住地嘀咕着”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是( )。
A. 兴奋 B. 着急
C. 郁闷 D. 痛苦
4. 从“痴痴地看着”可以感受到( )。
A. “我”的心不在焉
B. “我”被荷塘的美景迷住了
C. “我”被吓到,变得傻傻的
D. “我”对荷景没有任何感觉
5. 你喜欢这片深秋的荷塘吗?为什么?(至少说明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又是端午粽飘香
端午是入夏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随着气温的上升,人们可能会染上疾病。艾草有驱蚊的功效,家家户户门口都会挂艾草。端午节除了挂艾草和赛龙舟之外,乡村里的家家户户也要包粽子。
包粽子是一个既复杂又快乐的过程。端午节前一天,天刚蒙蒙亮,母亲便泡好糯米、赤豆、红枣。吃过午饭,全家人围在泡米的瓦盆周围,一起动手包粽子。母亲给我们示范:先在手上铺芦苇叶,将两片芦苇叶叶尖朝里,中间重合一段,呈一字形竖放在手上;接着捞起糯米、赤豆和红枣,均匀地放在中间部位,小心地将四周的叶子折起,把两片芦苇叶从两端折上来,一个菱形的、扁长的粽子便出现在手中;最后,用细线将包好的粽子捆扎好。学着母亲的样子,我们也开始包粽子,可是手总是不听使唤,包着包着叶子就散了,糯米就漏了出来。我们好不容易包好一个,粽子的样子却不好看,歪歪扭扭的,后面包得多了,渐渐地水平也就提高了。
端午节早晨,天刚亮,母亲就起床煮粽子了。一大锅粽子,要连续烧两个小时的火才能煮透。渐渐地,粽子的香气飘满了屋子。我和妹妹从床上爬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吃粽子。我们急切地剥去芦苇叶,一个个粽子晶莹剔透,或白或红,又软又黏,撒上白糖,吃一口唇齿留香。
又是五月初五端午节,而我面对这四处飘香的粽子,再也找不到童年时的那份激动了。
1. 下面不属于端午节习俗的是( )
A. 包粽子 B. 吃饺子
C. 赛龙舟 D. 挂艾草
2. 文章第2 自然段是围绕哪一个意思来写的?( )
A. 包粽子是一个既复杂又快乐的过程。
B. 母亲给我们示范包粽子。
C. 我们开始学着母亲的样子包粽子。
D. 我们包粽子的水平渐渐地提高了。
3. 母亲示范包粽子的过程中,“把两片芦苇叶从两端折上来”是在哪两个过程中间?( )
①铺芦苇叶 ②捞起糯米、赤豆和红枣,均匀地放在中间部位③折起四周的叶子 ④将包好的粽子捆扎好
A. ①②之间 B. ②③之间
C. ③④之间 D. ④之后
4. 你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吗?在你的家乡,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呢?请简要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红黄蓝
周 锐
红星球上住着红人。什么都是红的。每个路口都是红灯,所以除了救护车、消防车和警车,任何车辆都无法行驶。红人们出门只好坐飞机。
黄星球上住着黄人。黄星球上到处贴着《星球准则》:只准种黄的玫瑰花。黄的玫瑰花上只准飞舞黄的蝴蝶。只准养黄的宠物,黑狗和花狗都要动手术变成黄狗。不准把黄的牙齿刷白……这样的准则有一万条。
蓝星球上的蓝人出门要戴蓝眼镜,因为蓝星球元首怕蓝人们看到不蓝的东西。尽管蓝星球上什么都是蓝的,但没法把太阳弄蓝呀。
蓝星球元首弄蓝了蓝星球还不够,还想用蓝色改变黄星球和红星球。凑巧黄星球元首和红星球元首也想改变别的星球。这就只好用打仗来解决了。不愿意打仗的人就赶紧搬走。
于是三位元首开始用炮火改变别的星球……最后全改变了,都成了黑星球。三颗黑色星球上的三位元首,互相用望远镜望来望去。他们忽然发现一颗新的星球,这星球上有蓝色,有黄色,有红色,还有许多他们不认识的颜色。
原来,不愿意打仗的红人、蓝人、黄人们搬到这个没人住的星球,互相做朋友,开联欢会,结婚。蓝妈妈和黄爸爸生出绿孩子,蓝爸爸和红妈妈生出紫孩子,黄妈妈和红爸爸生出橙孩子……
孩子多了,他们又要搬家,要用他们各种各样的颜色去改变那三颗黑星球。
1. 文中“元首”的“首”意思是( )。
A. 头 B. 首先
C. 首领 D. 出头告发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星球上的一切都是红的,每个路口的灯都是红的。
B. 黄星球上的一切都是黄的,连狗都要变成黄的。
C. 蓝星球上的一切都是蓝的,连太阳都是蓝的。
D. 红星球、黄星球和蓝星球最后都变成了黑星球。
3. 根据选文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蓝色和黄色等量混合出现绿色。
B. 蓝色和红色等量混合出现紫色。
C. 红色和黄色等量混合出现橙色。
D.红黄蓝三色等量混合出现蓝色。
4. 为什么住在红星球上的人出门要坐飞机?
5. 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这些各种各样颜色的人搬到黑星球后会发生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文学性文本阅读
(一)1. D  2. A  3. C  4. B
5.【示例】喜欢。理由:①虽然秋天的荷花已经凋谢,但荷塘里的荷叶另有独特之美。②夕阳西下,红霞与荷叶、莲蓬一起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
(二)1. B  2. A  3. C
4.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示例】在我的家乡福建龙岩,端午节有包粽子、赛龙舟、在门上挂艾草等习俗。
(三)1. C  2. C  3. D
4. 因为每个路口都是红灯,只有救护车、消防车和警车能通过,其他车辆都无法行驶。
5. 【示例】这些各种各样颜色的人搬到黑星球后,他们互相做朋友,结婚,他们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就像五彩缤纷的气球在地上欢蹦乱跳。黑星球变成了彩星球!
10 / 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