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测试卷(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测试卷(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
1.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8大板块、2000多张照片、900余件文物,揭露了侵华日军残酷屠杀中国军民的暴行。其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侵华日军老兵的书写战争回忆录 B.受害幸存者的口述材料
C.屠杀现场遗迹与现场摄制的照片 D.画家创作的大屠杀油画
2.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朝废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1939年9月,日本扶植的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在张家口成立;1940年3月,在日本扶植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这表明日本侵略者推行
A.“以战养战”的政策 B.“以华制华”的方针
C.“治安强化运动” D.“囚笼政策”
3.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我在旧中国十三年》一书中有段文字描述了1935年底的一件大事:“中国正在苏醒过来。在几天的时间里,青年团体在天津、上海、汉口、广州等所有大城市,像雨后春笋般产生,游行示威开始席卷全国”,他的这一记录见证的是
A. 五四运动 B. 九一八事变
C 一二·九运动 D. 西安事变
4.七七事变后,中国剧作者协会创作了《保卫卢沟桥》等话剧,曲作家创造了《全民抗战》《干一场》《游击队之歌》《太行山上》等音乐,电影界拍摄了《华北的黎明》《北战场精忠录》等影片。这些创作
A.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B.激发了民众抗战精神
C.壮大了反抗国民党独裁的力量 D.促进了国民革命发展
5.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载:“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这一“作战”
A.使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
6.1941—1942年,由于日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的包围封锁,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为解决财政经济困难,中共中央
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推行“三三制”原则
C.开展大生产运动 D.进行反“扫荡”斗争
7.全面抗战开始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辗转迁徙,联合办学,至昆明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前后存在8年11个月。这一壮举有利于
A.推动文化中心的转移 B.汇聚全国各地的军事人才
C.促进西南地区的开发 D.奠定抗战胜利的精神基础
8.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具有战略进攻性的战役,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迫使日军将更多的兵力转向后方,推迟了日军南进的步伐。这一战役
A.促使中国抗日救亡运动再次高涨 B.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C.鼓舞了军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9.据统计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74%以上的兵力,最高年份达90%。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这说明中国战场
A.改变了世界格局 B.是世界主战场
C.改变了二战形势 D.是东方主战场
10.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 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如图是该名录构成示意图。
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B.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中国与所有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密切配合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1.1945年8月,蒋介石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多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但国民政府根本没有认真做过谈判的准备,也没有谈判的具体计划。这反映出国民党
A.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B.试图建立一党专制统治
C.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 D.极力否决《双十协定》
12.下图为1947年某次运动的宣传单《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和《向炮口要饭吃》。据此推测,其主要反对的是
A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经济掠夺 B国民党反动派大肆迫害民主人士
C国民政府为了维持战争滥发纸币 D官僚资本巧取豪夺造成民不聊生
13.国民党统治区兴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这一运动以学生为先锋,各阶层广泛参与,以反对美蒋为中心,反饥饿、反迫害,被称为“第二条战线”。这一战线
A.推动北伐战争顺利进行 B.有利于红军的战略转移
C.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D.实质是要求和平与民主
14.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B.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C.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15.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国共之间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6. 据统计,三大战役共动员支前民工880余万人次,人民群众支前的大小车辆141万辆,担架 36 万余副,牲畜260余万头,粮食4.25亿公斤,在千里运输线上,奔流着一支亘古罕见的支前大军,谱写着一曲人民战争的动人凯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B.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腐败
C.共产党善于做革命宣传 D.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
二、非选择题
17.近代中国史上,不同时期出现过不同的标语口号,既是见证中国革命历史风云的“活化石”,也是承载着中国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生动教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比较以上不同时期的标语口号,从中提取有关反映中国革命抗争对象、方针政策、斗争方式等等的相关变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1——5:CBCBB 6—10:CDCDB 11—15:ACDAB 16 A
二、非选择题答案
17.示例一
论题:由打倒列强除军阀到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说明:1924年,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联合各阶层人民联合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斗争对象是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经过北伐战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并不断扩大侵华战争,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共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经过十四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
总之,1924年到1927年,中国革命的斗争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随着日本不断扩大侵华,中国革命斗争的任务(对象)转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示例二
论题:由革命统一战线发展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说明:1924年,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组成了革命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北伐战争胜利开展。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不断扩大侵华战争。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抵抗日军侵略。
总之,1924年中国各阶层组成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