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21分]1.(4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中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初zhōng_____,勇于担当。七十四年的历史就如同一幅画卷:1949年的长江前线,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赛场上,中国姑娘吕伟的凌空一跳赢得了zhèn_____耳欲聋的掌声;为了我国舰载战斗机上舰的惊天一着,中国科研人员dān_____精竭虑,一丝不苟……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铭记,他们的功绩必将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1)下列各项给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dāng zhuó juànB.dǎng zhāo juānC.dāng zháo juānD.dāng zhuó juān(2)下列各项填入横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衷 振 殚B.忠 震 殚C.衷 震 殚D.忠 震 惮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他家资殷实,为人乐善好施,经常周济他人却不求回报。B.辩论会上,选手们旁征博引,语锋犀利,现场氛围十分火爆。C.这部小说情节跌宕曲折,几个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D.托尔斯泰长相平平,鹤立鸡群,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一个班级能否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决定着全班同学能够共同健康成长。B.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不仅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也牵动着国人的心。C.网购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时基本上没感觉到自己是在花钱。D.我们伟大的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正大步行走在民族复兴道路上。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藤野先生》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B.郦道元所撰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C.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脉要传承,中国画的概念就一定要清晰。_____可见笔墨本身也是发展变化的。①其实,中国画关于笔墨争论的问题,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②在关于中国画的讨论中,著名画家张仃就提出“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③元明清文人画兴起后,开始讲究起一笔出现干湿浓淡变化的笔墨,笔墨的形式更丰富了。④从宋代开始往前推,中国画的笔墨是以勾线、渲染为主的。⑤也就是要厘清中国画的边界,知道什么是中国画。A.①③④②⑤ B.⑤②③④① C.⑤②①④③ D.①④③②⑤6.(8分)根据提示,将下面的古诗文补写完整。 阅读诗歌,可以领略到风景的多彩。从“①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可以看到西湖早春花草向荣的趋势;从“② , ”(王绩《野望》)中,可以看到秋天风景的萧瑟;从“③ , ”(崔颢《黄鹤楼》)中,可以想象到诗人晴日登黄鹤楼所见之景;从“④ ,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过荆门后看到的特有景色。二、阅读[本题满分49分]7.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看似写故乡之水一路送诗人远行,实际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恋恋不舍之情。B.“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周边虽无相识之人,但可长啸而歌,采集野菜,表达了诗人隐居山野的惬意舒适之情。C.“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 其二》),以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的刚劲,突出了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D.“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家园荒芜,狐兔出没,写出了下层人民生活的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8.诗词阅读。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的诗歌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请结合《使至塞上》的相关诗句,简要分析。(3分)9.名著阅读。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你一定从中获得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请从书中选择你最敬佩的一个人,结合具体情节说说让你敬佩的理由。(4分)10.(12分)文言文阅读。[甲]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游褒禅山记(节选)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①始舍于其址②,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注释]①浮图:梵语音译词,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慧褒:唐代高僧。②址:地基,基部,基址,这里指山脚。(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始舍于其址 舍:住宿,居住。B.有怠而欲出者 怠:懒惰,松懈。C.火且尽 且:并且。D.方是时 方:当,在。(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自非亭午夜分 自康乐以来B.至于夏水襄陵 相与步于中庭C.然视其左右 其间千二百里D.予之力尚足以入 实是欲界之仙都(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D.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5)[乙]文中,作者“不得极夫游之乐”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11.(9分)实用性文本阅读。材料一 2023年初,美国OpenAI公司研发出了一款名叫“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用户可以向它提问,得到的回答非常接近人类思考后的结果。如果用户复制一段文字到对话框里,它甚至能写出文风近似的文章。学术论文、新闻稿件、诗歌甚至程序代码都不在话下。ChatGPT出现两个月就有了上亿用户,成为互联网史上用户增速最快的应用。它的出现也彻底引爆了AI领域的研发热潮。材料二 与以往的分析式人工智能相比,ChatGPT实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学习归纳数据分布的基础上同时学习数据产生的模式,用自编码器创造数据中不存在的新样本。全球用户正在乐此不疲展开的,就是用语音和它聊天,讨论从学术到娱乐的各种问题;或者在页面中直接打字,输入想让AI帮忙完成烧脑的任务,请它帮自己写代码、写文案、翻译……一场新的职业颠覆与学习革命,一夜之间悄然到来。 但也有的专家指出,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的技术原理并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它利用神经网络、海量的语言数据和文本数据来进行训练,通过机器来学习文字和文字之间序列的概率关系,基于上下文背景信息,通过概率关系来预测输出的序列词句。它不是在理解你的语言,只是根据上下文,找出语言最优的概率,本质上是一个词和句序列的输出。材料三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一方面革新了内容生成模式,提高了内容生成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因技术尚不成熟、相关规则制约的欠缺而存在被滥用的风险。比如在学术领域,已出现利用AI作弊、进行学术造假等现象。眼下,探索制定AI在学术领域应用的基本规则,建立有效约束与规范的机制,引导学生和教师正确认知和使用AI,实属当务之急。 应该限制人工智能使用范围,形成有限领域规则。通过使用智能工具可以把作业做得又快又准确,但是这种跳过思考过程、直接索取答案的行为,显然不利于思维训练;而且过度依赖智能工具,也无法保证信息准确性,更不必说原创性,这将惰化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使用AI,但要限于辅助工作,诸如搜集参考材料、错误更正等,并禁止直接复制、抄袭、剽窃、盗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材料四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指出,ChatGPT转变了一般性的知识生产,但不是原创性的。在余胜泉看来,判断ChatGPT该不该用,就在于用它时有没有认知投入。如果有自己的创造性,可以大胆用。“智能工具的核心作用并不是要代替人的思考,而是要增强人的思考,尤其是学生。”余胜泉表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促进思维和认知能力的成长,如果使用ChatGPT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那就是错误的。反之,如果将其作为一个支架,使学生能看到以前无法看到的东西,思考以前无法思考的内容,站到更高的认知层次上,这种应用就是积极的,应该鼓励。(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关于人工智能ChatGPT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ChatGPT是一款聊天机器人,能够写出学术论文、新闻稿件,甚至程序代码。B.ChatGPT赢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成为互联网史上用户增速最快的应用。C.ChatGPT实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创造出数据中不存在的新样本。D.ChatGPT是一种大型语言模型,能够理解人的语言,生成最优的词句序列。(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工智能提高了内容生成的工作效率,也引发了新的风险和挑战。B.目前,智能工具虽然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但可保证原创性。C.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时,可将其作为辅助工具,而不应过度依赖。D.智能工具的核心作用,是增强人的思考,而不是代替人的思考。(3)作为初中生,你认为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联系上面的材料,说说你的理解。(3分)三、写作[本题满分50分]13.(50分)作文。 作者史晓燕在本试卷文学作品《老母亲》中写到,“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永远都是太阳,指引我前行,激励我迈过沟坎”;鲁迅在回忆藤野先生时写到,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想起先生曾经的音容,便增加勇气了……在我们的成长岁月中,有许多人,令我们难忘,其品格与精神,成为我们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 上面文字给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选择生活中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一个人,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写出人物对自己的影响;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21分]1.(4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中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初zhōng_____,勇于担当。七十四年的历史就如同一幅画卷:1949年的长江前线,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赛场上,中国姑娘吕伟的凌空一跳赢得了zhèn_____耳欲聋的掌声;为了我国舰载战斗机上舰的惊天一着,中国科研人员dān_____精竭虑,一丝不苟……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铭记,他们的功绩必将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1)下列各项给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A.dāng zhuó juànB.dǎng zhāo juānC.dāng zháo juānD.dāng zhuó juān(2)下列各项填入横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A.衷 振 殚B.忠 震 殚C.衷 震 殚D.忠 震 惮【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解答】答案:(1)D(2)C【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2.(2分)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家资殷实,为人乐善好施,经常周济他人却不求回报。B.辩论会上,选手们旁征博引,语锋犀利,现场氛围十分火爆。C.这部小说情节跌宕曲折,几个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D.托尔斯泰长相平平,鹤立鸡群,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解答】ABC.正确;D.有误,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本句意思是指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而不是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所以用词不当。故选:D。【点评】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3.(2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班级能否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决定着全班同学能够共同健康成长。B.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不仅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也牵动着国人的心。C.网购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时基本上没感觉到自己是在花钱。D.我们伟大的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正大步行走在民族复兴道路上。【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积累常见病句类型,掌握每种病句类型的常见设错规律,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注意“抓主干,理枝蔓”。【解答】A.有误,两面对一面,可删掉“否”。B.有误,语序不当,可将“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和“牵动着国人的心”互换位置。C.有误,句式杂糅,可删掉“的原因”。D.正确。故选:D。【点评】病句辨析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4.(2分)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B.郦道元所撰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C.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ABD.正确。C.错误,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故选:C。【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5.(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脉要传承,中国画的概念就一定要清晰。_____可见笔墨本身也是发展变化的。①其实,中国画关于笔墨争论的问题,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②在关于中国画的讨论中,著名画家张仃就提出“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③元明清文人画兴起后,开始讲究起一笔出现干湿浓淡变化的笔墨,笔墨的形式更丰富了。④从宋代开始往前推,中国画的笔墨是以勾线、渲染为主的。⑤也就是要厘清中国画的边界,知道什么是中国画。A.①③④②⑤ B.⑤②③④① C.⑤②①④③ D.①④③②⑤【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解答】通读全段话可知,它主要谈中国画的笔墨问题。题干中的句子是总提句,⑤句中的“也就是”紧承“中国画的概念就一定要清晰”,②句中的“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紧承⑤句中的“什么是中国画”,①句中的“其实”是对②句的补充,④句中的“从宋代开始往前推”和③句中的“元明清文人画兴起后”按时间顺序排列,所以正确顺序是⑤②①④③。故选:C。【点评】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6.(8分)根据提示,将下面的古诗文补写完整。 阅读诗歌,可以领略到风景的多彩。从“①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可以看到西湖早春花草向荣的趋势;从“② 树树皆秋色 , 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中,可以看到秋天风景的萧瑟;从“③ 晴川历历汉阳树 , 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中,可以想象到诗人晴日登黄鹤楼所见之景;从“④ 山随平野尽 , 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过荆门后看到的特有景色。【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①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重点字:蹄)②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重点字:晖)③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重点字:萋、鹦、鹉)④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重点字:荒)【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二、阅读[本题满分49分]7.(3分)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看似写故乡之水一路送诗人远行,实际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恋恋不舍之情。B.“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周边虽无相识之人,但可长啸而歌,采集野菜,表达了诗人隐居山野的惬意舒适之情。C.“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 其二》),以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的刚劲,突出了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D.“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家园荒芜,狐兔出没,写出了下层人民生活的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解答】ACD.正确。B.有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无人相识的孤独和凄凉,借“采薇”之典表达了归隐之心。故选:B。【点评】诗词赏析的考查内容包括:品味关键字词(含义、作用、艺术效果等);“诗眼”(诗词中能提挈全篇、提升形象、提炼主题、揭示主旨和艺术内蕴、表现诗人感情的“字眼”)分析;欣赏关键句子(含义、色彩、效果等);整体语言风格赏析(特点、风格、境界等)。其中,以炼字、炼句的赏析型题为主。赏析时除了要考虑词性、句式等,还要结合思想情感及表达技巧等。8.(3分)诗词阅读。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的诗歌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请结合《使至塞上》的相关诗句,简要分析。【分析】《使至塞上》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代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解答】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重点句子赏析。注意可以从“构图的层次感”“色彩的丰富感”“线条的变化感”的特点,结合诗意分析写作方法、突出内容和表达感情。答案:构图的层次感:由高到低:天边落日到空中的烽烟(“炊烟”亦可)再到地上的河流;由远及近:近处的烽烟(炊烟) 到远处的落日、大漠色彩的丰富感: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的夕阳光辉耀目(橘黄色),波澜不惊的河水泛着白光,一缕烽烟(炊烟)白色(黑色、灰色皆可),直上高空,色彩极丰富。线条的变化感:一望无际的大漠可视为横线(或波澜起伏的曲线),烟为纵线,长河为横线(或曲线——黄河的特征),圆的是落日。参考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点评】赏析诗词名句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从句式特点的角度赏析句子,把握内容及思想感情。9.(4分)名著阅读。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你一定从中获得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请从书中选择你最敬佩的一个人,结合具体情节说说让你敬佩的理由。【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是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解答】本题考查对《红星照耀中国》中人物的把握能力。在理解名著内容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然后谈感悟启示。如:我敬佩周恩来,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外交家,也是一位儒雅的革命者,还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态度温和,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无私奉献、永不言败的精神。答案:示例:我敬佩毛主席。他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他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10.(12分)文言文阅读。[甲]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游褒禅山记(节选)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①始舍于其址②,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注释]①浮图:梵语音译词,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慧褒:唐代高僧。②址:地基,基部,基址,这里指山脚。(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始舍于其址 舍:住宿,居住。B.有怠而欲出者 怠:懒惰,松懈。C.火且尽 且:并且。D.方是时 方:当,在。(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自非亭午夜分 自康乐以来B.至于夏水襄陵 相与步于中庭C.然视其左右 其间千二百里D.予之力尚足以入 实是欲界之仙都(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D.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5)[乙]文中,作者“不得极夫游之乐”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分析】参考译文:【甲】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夏天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怪形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肃杀,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大概我们所到达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那些到的人更加少。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解答】(1)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且,将近。故选:C。(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如果/自从;B.到了/在;C.代词,它/代词,这;D.的。故选:D。(3)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故断为: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故选:C。(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清,水清;荣,树荣。句意为: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②中重点词语有:盖,大概;余,我。句意为:大概我们所到达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还不足十分之一。(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不出,火且尽”,可知火把就要熄灭了;结合“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可知因为有懈怠的同伴说火把要烧完了,主张从洞里出去,我跟着他们一起出来了,才没有尽情享受到游山的乐趣。答案:(1)C(2)D(3)C(4)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②大概我们所到达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还不足十分之一。(5)火把就要熄灭了;有懈怠的同伴打算从洞里出来,我跟着他一起半途退出。【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11.(9分)实用性文本阅读。材料一 2023年初,美国OpenAI公司研发出了一款名叫“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用户可以向它提问,得到的回答非常接近人类思考后的结果。如果用户复制一段文字到对话框里,它甚至能写出文风近似的文章。学术论文、新闻稿件、诗歌甚至程序代码都不在话下。ChatGPT出现两个月就有了上亿用户,成为互联网史上用户增速最快的应用。它的出现也彻底引爆了AI领域的研发热潮。材料二 与以往的分析式人工智能相比,ChatGPT实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学习归纳数据分布的基础上同时学习数据产生的模式,用自编码器创造数据中不存在的新样本。全球用户正在乐此不疲展开的,就是用语音和它聊天,讨论从学术到娱乐的各种问题;或者在页面中直接打字,输入想让AI帮忙完成烧脑的任务,请它帮自己写代码、写文案、翻译……一场新的职业颠覆与学习革命,一夜之间悄然到来。 但也有的专家指出,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的技术原理并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它利用神经网络、海量的语言数据和文本数据来进行训练,通过机器来学习文字和文字之间序列的概率关系,基于上下文背景信息,通过概率关系来预测输出的序列词句。它不是在理解你的语言,只是根据上下文,找出语言最优的概率,本质上是一个词和句序列的输出。材料三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一方面革新了内容生成模式,提高了内容生成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因技术尚不成熟、相关规则制约的欠缺而存在被滥用的风险。比如在学术领域,已出现利用AI作弊、进行学术造假等现象。眼下,探索制定AI在学术领域应用的基本规则,建立有效约束与规范的机制,引导学生和教师正确认知和使用AI,实属当务之急。 应该限制人工智能使用范围,形成有限领域规则。通过使用智能工具可以把作业做得又快又准确,但是这种跳过思考过程、直接索取答案的行为,显然不利于思维训练;而且过度依赖智能工具,也无法保证信息准确性,更不必说原创性,这将惰化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使用AI,但要限于辅助工作,诸如搜集参考材料、错误更正等,并禁止直接复制、抄袭、剽窃、盗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材料四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指出,ChatGPT转变了一般性的知识生产,但不是原创性的。在余胜泉看来,判断ChatGPT该不该用,就在于用它时有没有认知投入。如果有自己的创造性,可以大胆用。“智能工具的核心作用并不是要代替人的思考,而是要增强人的思考,尤其是学生。”余胜泉表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促进思维和认知能力的成长,如果使用ChatGPT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那就是错误的。反之,如果将其作为一个支架,使学生能看到以前无法看到的东西,思考以前无法思考的内容,站到更高的认知层次上,这种应用就是积极的,应该鼓励。(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关于人工智能ChatGPT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ChatGPT是一款聊天机器人,能够写出学术论文、新闻稿件,甚至程序代码。B.ChatGPT赢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成为互联网史上用户增速最快的应用。C.ChatGPT实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创造出数据中不存在的新样本。D.ChatGPT是一种大型语言模型,能够理解人的语言,生成最优的词句序列。(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人工智能提高了内容生成的工作效率,也引发了新的风险和挑战。B.目前,智能工具虽然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但可保证原创性。C.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时,可将其作为辅助工具,而不应过度依赖。D.智能工具的核心作用,是增强人的思考,而不是代替人的思考。(3)作为初中生,你认为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联系上面的材料,说说你的理解。【分析】这是一组关于“ChatGPT”的材料阅读。第一、二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第三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运用。【解答】(1)ABC.正确;D.有误,“能够理解人的语言,生成最优的词句序列”错误,根据材料二“它利用神经网络、海量的语言数据和文本数据来进行训练,通过机器来学习文字和文字之间序列的概率关系,基于上下文背景信息,通过概率关系来预测输出的序列词句。它不是在理解你的语言,只是根据上下文,找出语言最优的概率,本质上是一个词和句序列的输出”可知,ChatGPT并不能理解人的语言,只是根据上下文找出语言最优的概率。故选:D。(2)ACD.正确;B.有误,“虽然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但可保证原创性”错误,根据材料三“而且过度依赖智能工具,也无法保证信息准确性,更不必说原创性”可知,智能工具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也无法保证原创性。故选:B。(3)结合“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的技术原理并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它利用神经网络、海量的语言数据和文本数据来进行训练,通过机器来学习文字和文字之间序列的概率关系,基于上下文背景信息,通过概率关系来预测输出的序列词句”可知,ChatGPT是一种大型语言模型,可以辅助我们学习和生活,但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无法代替人类的思考。结合“眼下,探索制定AI在学术领域应用的基本规则,建立有效约束与规范的机制,引导学生和教师正确认知和使用AI,实属当务之急”可知,我们应该在可控范围内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其作为辅助工具,而不是完全依赖它。结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促进思维和认知能力的成长,如果使用ChatGPT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那就是错误的”可知,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时,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认知投入,保持思考和创造力。答案:(1)D(2)B(3)①ChatGPT是一种大型语言模型,可以辅助我们学习和生活,但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无法代替人类的思考。②我们应该在可控范围内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其作为辅助工具,而不是完全依赖它。③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时,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认知投入,保持思考和创造力。【点评】信息筛选与辨析,要研读文章内容,梳理总结,归纳分析。三、写作[本题满分50分]13.(50分)作文。 作者史晓燕在本试卷文学作品《老母亲》中写到,“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永远都是太阳,指引我前行,激励我迈过沟坎”;鲁迅在回忆藤野先生时写到,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想起先生曾经的音容,便增加勇气了……在我们的成长岁月中,有许多人,令我们难忘,其品格与精神,成为我们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 上面文字给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选择生活中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一个人,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写出人物对自己的影响;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生命中,总有一个人像一朵烟花,绽放在你的天空中;总有一个人,如一盏明灯,照亮在你的黑夜里……我们要认真选择生活中具有积极向上的,能带来正能量的一些人,一些事,并对我们有较大影响的人物。我们可以写身边熟悉的人,还可以是书中的人,可以是平凡人,也可以是名人。做到观点新颖,有话可说。主体部分可以以记叙为主,尝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议论、抒情、描写相结合,会让文章更有深度。文章要前后照应,结构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锤炼语言,使文章增色。【解答】她也是我的老师老师,一个神圣的名字。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除了学校的老师们,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比如:家长、同学、朋友、陌生人……在我学习的道路上,遇到过许多可亲可敬的老师。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位老师,她既是我的长辈,也是我至亲的家人,她就是我的外婆。在我呱呱落地的时候,爸爸妈妈因工作原因,不能一直陪在我的身边,就把我托付给了外婆。从那一刻起,外婆就不辞辛苦地一个人把我从一个幼儿带到了现在。记得在我上幼儿园时,我和外婆一起坐公交车去新街口逛街。我坐在座位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心里好不欢喜。途中,有一位老爷爷上了车,可车上的座位早已被人们坐完了,所以他只能站着。这时,外婆对我说:“你看那位老爷爷站着多累啊,你去给他让个座好吗?”我环顾四周,心想:他没有座位,别人不能让吗?为什么非要我让座?外婆看穿了我的心思,温柔地说:“你让个座位给他,他就能休息了,而且,我们马上就到了,你站一下也没事啊。”我听了外婆的话,低下了头,说:“爷爷,您来坐吧。”爷爷慢悠悠地走了过来,连声道谢。我站在外婆的旁边,看到别人向我投来的赞许的目光,霎时觉得自己很伟大。外婆还教会了我许多生活中的道理,她让我自己穿衣,让我自己吃饭。教育我不要浪费粮食,要珍惜用水。我跌倒了,让我自己爬起来继续向前走。遇到困难了,她鼓励我,不要放弃,要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法。爸妈赐予了我生命,老师教育了我知识,可在我眼里,是外婆培养我成长,教我怎样做人,怎样关爱别人,懂得奉献。在我的生活中,外婆才是我真正的老师。【点评】外婆是“我”的长辈,也是“我”的家人,教会了“我”许多生活中的道理,所以外婆也是“我”的老师,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文章以此为主题展开叙述。文中记事详略得当,有主有次。思路清新,首尾呼应,主题突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