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欧姆定律 电阻 教案 ---2023-2024学年物理沪教版(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欧姆定律 电阻 教案 ---2023-2024学年物理沪教版(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

资源简介

7.2欧姆定律 电阻
教学目标
理解同一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知道电阻的定义;会在坐标系中用图线法处理实验数据并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感受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之间关系的过程;明白欧姆定律得出过程及所应用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
生活中导线大多是用铜做的,特别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铁也是导体,既多又便宜,想想看,为什么不用铁来做导线呢?
导 体:
(1)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导体。
(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存在自由电荷。
(3)常见的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 酸碱盐溶液等。
绝缘体:
(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绝缘体。
(2)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3)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空气、 油等。
铜质导线
铝质导线
导线多用铜或铝做
特别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
铁也是导体,既多又便宜,为什么很少用铁来做导线呢?
演示 比较小灯泡的亮度
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
接不同的导体,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
1.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
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
2.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3.电阻的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      
换算关系是:
 1 kΩ = 1 000 Ω= 103 Ω
 1 MΩ = 1 000 000 Ω=106 Ω
欧姆,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定律及其公式的发现,给电学的计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人们为了纪念他,把电阻的单位规定为欧姆,简称“欧”。
1、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 作用,电阻的表示符号 ,电阻的单位是 。
2、80Ω= kΩ= MΩ
3、2MΩ= KΩ= Ω
在电子技术中,我们常用到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电路图中用符号表示。
我国家庭常见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1、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
2、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
3、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滑片作用:“近小远大”)
4、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置于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处。
小结:
1、变电阻:可改变电路中电阻大小元件。
工作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长度。
2、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串联在电路中;
一上一下连接;
近小远大;
闭合开关前,阻值调至最大(保护电路).
例1.如图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入电路的示意图。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是( )
例2.如图所示,A为导线,BM、CN为两根相同的电阻丝,当滑片P向右移动,灯L的亮度不变,开关S应该( )
A.一定和A接触
B.一定和B接触
C.一定和C接触
D.和B、C接触均可
例3.如下图所示,滑片P向C端移动时,小灯泡变亮,那么应该将N接 接线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