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3.7《我们衣食之源》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3.7《我们衣食之源》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3.1《我们衣食之源》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衣食的来源,懂得劳动的重要性和珍惜劳动成果。
2. 懂得生产粮食、衣物等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意识到自己享有的物质生活来源于人们的辛勤劳动。
3. 培养查找资料、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4. 能在课堂交流中认真倾听,互相补充,并勇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材分析
本课以“珍惜劳动成果”为主线,选取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教育学生懂得衣食的来源,体会劳动的艰辛,从而养成节约的习惯。同时通过体验农民收获麦子的情境,了解古代农具演变的资料,感悟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和现代农业的发达。此外,还让学生通过交流班级午餐的情况,教育学生珍惜食物,最后通过调查单元主题,深化对本课主题的理解。教材又以典型事例来说明科学技术对于农业发展和改善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升华。
三、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们大多数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少甚至从没有体验过劳动的辛苦,更不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而如今社会上浪费的现象较为严重,不少学生养成了爱吃爱穿的不良习惯。根据课前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我国的一些主要农作物分布情况不了解,对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了解甚少,对农民在种植农作物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更是知之甚少。因此,让学生了解衣食的来源,懂得劳动的辛苦和珍惜劳动成果是十分必要的。
四、重难点
重点:教育学生懂得衣食等物质产品来之不易,要珍惜劳动成果。引导学生多角度地了解衣食的来源及人们为生产粮食、衣物等付出的艰辛劳动。
难点:培养学生查找、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交流班级午餐的情况来了解其他国家的饮食习惯。借助实际情境体验农民收获麦子的情景,感知丰收的快乐。利用古今农具演变的资料和现代发达农业的图片,感悟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和现代农业的发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PPT展示各式各样的食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食物?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如何生产出来的呢?引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我们的食物来自哪里
(1)通过阅读教材,结合自身实际,说说我们的一日三餐要经过哪些过程才能摆上餐桌。
(2)通过交流,知道我们的食物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是由农民辛勤劳作得来的。
(3)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提示】尽可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师生共同将学习活动不断深入。本框内容具有较强的生活味,要结合学生实际展开教学。可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的衣食起居入手,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人们的劳动,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4)拓展:了解其他的食物来源。
①出示甘蔗、葡萄、小麦、咖啡的图片或介绍相应的农作物。了解农民生产粮食、水果的整个过程,初步懂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②了解养殖业为人们提供的肉、蛋、奶等食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或有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养殖业生产过程的艰辛,明白人们为了一方安宁和丰衣足食付出的劳动。
③了解加工业为人们提供的各种食品、饮料等。引导学生从包装、标识等不同方面进行介绍,使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知识,加深对人们智慧和劳动的认知。
④了解海洋为人类提供的各种食物。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或有关资料,引导学生介绍捕鱼、养殖等知识,使学生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更多的了解。
【教学提示】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北方地区可重点介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南方地区可重点介绍水稻、甘蔗等农作物;沿海地区可重点介绍捕鱼业、海水养殖业;内陆地区可重点介绍各种养殖业生产的肉、蛋、奶等食品。教学活动的方式可结合本校、本班实际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举行展览、举办讲座等。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到“吃的学问不简单”,加深对劳动者的敬爱,并付诸日常生活的行动之中。
(5)回归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吃的以外,还有穿的也离不开人们的劳动。说说我们的衣服、鞋子等物品都经过哪些过程才能制作完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认识到我们的衣物等物品也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和人们加工制造得来的。
(6)拓展: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从大自然中获取的,还有哪些物品是人们加工制造出来的。交流讨论加工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多少方便。教育学生懂得美满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提示】要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交流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人们生产生活物品的不易。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人们的辛勤劳动,知道美满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2. 怎样生产粮食、蔬菜和水果的粮食、蔬菜和水果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食物来源。了解这些食物的生产过程对于我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重点介绍粮食、蔬菜和水果的生产过程,让学生了解这些食物的生产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和辛勤的劳动才能完成。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生产粮食、蔬菜和水果才能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并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加强节约教育和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三)、习题设计
1. 填空题
(1)我们吃的粮食和蔬菜_______生长的,我们穿的衣物是由_______制作的。
(2)_______和_______是人们种植农作物、饲养动物来获得衣食等物质产品的生产活动。
(3)我们国家每个公民都应该_______地对待劳动成果。
2. 选择题
(1)我国农业部曾发布通知:自_______月_______日起实施“珍惜粮食倡议行动”。旨在号召国民从解决身边__________等问题入手,珍惜粮食,减少浪费。①5 10 “无胃口” ②6 10 “舌尖上的浪费” ③7 10 “餐桌上的浪费” ④8 10 “饮酒”⑤9 10 “厨房里的浪费” ( )
A.① B.② C.③ D.④ E.⑤
(2)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_________来源于地球上非人类自身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多选)A.水资源 B.能源 C.原料 D.信息资料 E.垃圾废物 ( )
A.AB   B.AC   C.ADE    D.ABE
(3)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在_______,大运河的全长是_______,连接了五大水系。( )A.洛阳 2700千米 B.长安 2700千米 C.洛阳 2800千米 D.长安 2800千米 ( )
A.A   B.B   C.C   D.D
(4)原始农业兴起于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晚期,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是世界上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判断对错) ( )A.正确 B.错误 ( )C.无错 D.都对 E.皆非 ( )
A.A   B.B   C.C   D.D   E.E
(5)我国的农业已经迈入现代化的进程当中,所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将会被淘汰。(判断对错) ( )A.正确 B.错误 ( )C.无错 D.都对 E.皆非 ( )
A.A   B.B   C.C   D.D   E.E
3. 判断题
(1)我国农业已经迈入现代化的进程当中,所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将会被淘汰。( )
(2)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和穿的衣服都是劳动人民用辛勤劳动和智慧创造出来的。( )
(3)农业是人们种植农作物、饲养动物来获得衣食等物质产品的生产活动。( )
(4)衣食等物质产品都是通过工业生产出来的。( )
(5)节约粮食和水电只是为了减少支出。( )
(6)世界农业起源于一万多年前的中东地区。( )
4. 简答题
(1)从一粒种子长成一棵高粱需要经过哪些过程?
(2)我们穿的衣服是由什么制作的?古代人们的衣服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3)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劳动成果?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衣食的来源和生产劳动的艰辛,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水、一件衣服,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珍惜劳动成果。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劳动人民,感激他们的付出,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们的辛勤劳动。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在授课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我也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让学生观察农民种植作物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辛苦;让学生调查家庭浪费现象,认识到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八、板书设计
3.1 我们衣食之源
一、衣食的来源
1. 衣物的来源:棉花、羊毛等
2. 食物的来源:粮食、蔬菜、水果等
3. 生产劳动的重要性:人类生存的基础
二、珍惜劳动成果
1. 勤俭节约的意义: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传承美德等
2. 勤俭节约的方法:合理安排饮食、减少浪费、做好垃圾分类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