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功和机械能课件(共56张PPT)(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功和机械能课件(共56张PPT)(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共56张PPT)
功和机械能
1.功
(1)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________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________。
(3)功的单位:国际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1 J=1 N·m。
移动

距离
焦耳
J
知识梳理
(4)功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的单位用焦(J),力的单位用牛(N),距离的单位用米(m)。
(5)常见的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①有力F无距离s,如高举重物静止不动。 
②有距离s无力F,如正在空中飞行的足球,运动员施加的力已经消失,运动员对其不做功。
③有力F,也有距离s,但在力F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垂直),此时力也不做功。
W=Fs
(6)机械功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说明:
①机械功原理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机械功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不存在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或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的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对于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2.功率
(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的________之比。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________的物理量。
(3)计算公式:________。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W的单位用焦(J),时间t的单位用秒(s),功率P的单位用瓦(W)。
(4)功率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它们间的换算关系是______________。
时间  
 
P= 
瓦(W) 
千瓦(kW) 
1 kW=103 W
 
 
 
快慢
3.机械效率
(1)有用功(W有):我们需要的、有价值的功(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必须做的功)。
(2)额外功(W额):无利用价值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公式:W总=___________。
W有+W额
(4)机械效率(η):反映机械做功性能的好坏。
①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的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增大被提升物体的重力等。
η=
(5)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做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4.动能和势能
(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________,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①能量是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做功
(2)动能
①定义:物体由于________而具有的能。
②影响
 因素
质量: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_______;
速度: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_______。
运动


(3)重力势能
①定义:物体由于受到________并处在____________时所具有的能。
②影响
 因素
质量:位置一定时,质量越大,物体的重力势能越_______;
位置:质量一定时,位置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_______。
(4)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
重力 
一定高度 


5.机械能及其转化
(1)________和________统称为机械能。
(2)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和______,或者说,机械能是______的。
动能 
势能 
不变 
守恒
考点1.功和功率
【例1】在中考体育测试中,小强的跳绳成绩是1 min跳180次。他的质量为50 kg,每次跳起的高度约为6 cm,他跳绳时克服重力做的总功约为________J,平均功率约为______W。(g取10 N/kg)
解析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在计算功率的过程中,功的单位必须用焦,时间的单位必须用秒,计算结果的单位才是瓦。所以W=Fs=180×50 kg×10 N/kg×0.06 m=5 400 J,t=1 min=60 s,P==90 W。
答案 5 400 90
考点突破
1.如图所示,下列几种情景中,人做了功的是(  )。
甲  乙  丙  丁
第1题图
A.图甲:人推车没有推动
B.图乙:搬而未起
C.图丙:物体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升高
D.图丁: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
C 
变式练习
2.如图所示,OQ是水平地面,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从O点沿直线匀速运动到Q点。OP段的拉力F1为300 N,F1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PQ段的拉力F2为200 N,F2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则(  )。
第2题图
A.W1>W2 B.W1<W2
C.P1>P2 D.P1<P2
C 
 考点2.机械效率
【例2】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去拉物体,使重为2 000 N的物体在3 s内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6 m。若物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f=
600 N,小刚所用拉力F=250 N,则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____W,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解析 根据滑轮组绳子的绕法,物体移动6 m,拉力F必须移动18 m,所以拉力的功率P==1 500 W,式子中的4 500 J为总功;本题中有用功为克服摩擦力拉物体移动所做的功W有=fs'=600 N×6 m=3 600 J,所以η==0.8=80%。
答案 1 500 80%
3.如图所示,把重为G的物体甲从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至B点,此过程中绳的拉力对甲做的功为WAB;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把重也为G的物体乙沿斜面从C点匀速拉至与B点等高的D点,此过程中绳的拉力对乙做的功为WCD。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第3题图
A. B.
C. D.
A 
变式练习
考点3.机械能
【例3】如图所示,用细线系住小球悬挂在O点,将小球拉至A点释放,从A点经过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先变小后______,动能先______后______。(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解析 小球从A点向B点运动的过程中,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速度变大,动能变大;小球从B点向C点运动的过程中,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速度变小,动能变小。故重力势能先变小后变大,动能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 变大 变大 变小
4.跳远的几个阶段如图所示,则运动员(  )。
第4题图
A.助跑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B.起跳后升空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
重力势能
C.经过最高点时动能为零
D.经过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小
B
变式练习
考点4.能量转化
【例4】2023年6月4日,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三位航天员乘坐神舟十五号返回舱安全抵达地球。返回舱下落的过程中(降落伞打开前)与大气层剧烈摩擦能使返回舱下落速度减慢,而外表面温度可能达到上千摄氏度。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中返回舱的动能减小
B.该过程中返回舱的重力势能减小
C.该过程中返回舱的机械能减小
D.该过程中除了机械能没有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解析 返回舱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小,所以动能减小,故A正确。返回舱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变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小,故B正确。返回舱下落过程中与大气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其内能增加,外表面温度升高,机械能减小,故C正确、D错误。故应选D。
答案 D
5.某些火箭的燃料使用了液态氢,主要是因为它的________大,火箭发射升空时,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能,再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这个过程中火箭的机械能____________(填“守恒”或“不守恒”)。
热值 
内 
不守恒
变式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功和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机械表上发条增加了发条的弹性势能
B. 深圳大亚湾核电站把电能转化为核能
C. 汽车加油后,以原来的速度继续匀速行驶,它的动能会减小
D. “飞流直下三千尺”中水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A 
课堂练习
2.如图所示,弧形轨道ab段光滑,bc段粗糙,小球从a点经最低点b运动至c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第2题图
A.从a到b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经过b点时,小球的动能最大
C.从b到c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增大
D.从a到c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B 
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甲球下落过程中经过P、Q两点。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着地瞬间,两球的动能相等
B.甲球在P点和Q点的机械能相等
C.释放瞬间,两球的重力势能相等
D.从释放到着地,两球所受重力做的功相等
B 
4.如图所示,分别使用甲、乙、丙、丁四种机械匀速提升物体(绳长不变),测得拉力和物体M、N所受的重力如下表所示,则(  )。
甲   乙   丙   丁
F甲 F乙 F丙 F丁 GM GN
5.5 N 12 N 5.5 N 8 N 5 N 10 N
A.甲的机械效率比丙的大
B.乙、丁的机械效率相同
C.使用丙提升物体M时省力
D.实验测得的数据无法计算出机械效率
A 
5.电梯匀速上升过程中,电梯的(  )。
A.动能保持不变   
B.机械能保持不变
C.重力势能保持不变
D.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A 
6.如图所示,湖面上有一艘小船。站在岸上的人通过滑轮用100 N的力拉绳子的自由端,使小船在10 s内向岸边匀速移动了5 m,小船在水平方向受到的阻力为160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6题图
A.人对小船做的有用功为500 J
B.人做的总功为800 J
C.人做的有用功的功率为50 W
D.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
D 
7.在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中(不计绳的自重及摩擦),在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下,重为6 N的物体2 s内匀速上升0.1 m,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7题图
A.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2.4 N
B.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05 m/s
C.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功率为0.12 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83.3%
C 
8.图甲中力 F1水平拉动重为G的物体在水平路面匀速移动了s。改用滑轮组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路面匀速移动了s,拉力为F2(如图乙)。 此过程中滑轮组(  )。
甲   乙
第8题图
A. 总功为
B. 额外功为
C. 机械效率为
D. 额外功为3F2s-F1s
D
二、填空题。
9.无人机在现在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一款智能航拍无人机,机身总质量2 kg,小杰操作该无人机先以1.2 m/s的速度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48 m,接着又以2 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80 m,无人机在上升过程中需要克服重力做功________J,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W。
960 
24
10.如图甲所示,一块质量为0.2 kg的铁块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铁块在竖直方向上拉力F=3 N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其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0~6 s内拉力F做的功是________J。(g取10 N/kg)
第10题图
1 
3.6
11.如图所示,小东利用两个倾角不同的斜面进行实验。若斜面粗糙程度相同,则将同一木块分别从两斜面底端匀速拉至斜面顶端时,拉力所做的额外功W甲_____W乙;若甲、乙两个斜面光滑,则拉力F甲______
F乙。将木块分别从两个光滑斜面顶端自由释放,则木块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v甲______v乙。(填“>”“<”或“=”)
第11题图
> 
< 

12.在立定跳远项目中,体重为500 N的小海从最高点运动到落地点的过程中,重心下降的最大距离为0.3 m,用时0.5 s,轨迹如图所示。则此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________J,重力的功率为________W。
第12题图
150  
300
13.如图所示,每个滑轮重30 N,忽略绳重及摩擦。用这个滑轮组将重300 N的物体匀速提升10 m,则在这个过程中,拉绳的力F=______N,物体的机械能________(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第13题图
110 
增大 
90.9%
14.甲站在0.5 m/s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乙站在0.7 m/s匀速下行的自动扶梯上。甲、乙两人质量相等,甲上行过程中动能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该时刻甲的重力势能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重力势能,甲的机械能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机械能。
第14题图
不变 
等于 
小于
15.质量为0.5 kg的塑料桶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0 kg,小明将其从地面匀速搬到高度为1 m的桌面上,在竖直向上搬水的过程中所做的总功是________J,有用功是__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__。(g取10 N/kg)
100 
95 
95%
三、实验题。
16.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第16题图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_____N,钩码总重G为1.0 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 m,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 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5 
66.7% 
需要克服杠杆自重做功(或需要克服支点处的摩擦)
(2)为了进一步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强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中的两组数据。
实验 次数 钩码 悬挂 点 钩码 总重 G/N 钩码移 动距离 h/m 拉力 F/N 弹簧测力 计移动距 离s/m 机械
效率
η/%
1 A点 1.5 0.10 0.7 0.30 71.4
2 B点 2.0 0.15 1.2 0.30 83.3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力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条)。
不能 
①钩码挂的位置不同;
②仅仅两组数据不能得出结论,可能有偶然性发生
17.“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砝码未画出)。
第17题图
(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研究对象动能的大小。
(2)实验过程中通过让小车从______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保证小车碰撞木块时速度大小相同,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研究对象的质量。
小车 
木块运动距离的长短 
同一 
在小车中增、减砝码
(3)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重力势能______,动能__________(前两空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能。
(4)按(2)中要求先后做两次实验,比较木块运动距离的长短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速度大小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小 
增大 

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18.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明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5次实验,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得前 4组数据,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第5组数据,数据如下表。
实验 次数 动滑 轮重 G动/N 物重 G/N 钩码上 升高度 h/m 动力 F/N 动力作 用点移 动距离 s/m 滑轮组
的机械
效率
η/%
1 0.5 1 0.1 0.7 0.3 47.6
2 0.5 1 0.2 0.7 0.6 47.6
3 0.5 2 0.1 1.1 0.3 60.6
4 0.5 4 0.1 2 0.3 ①
5 1 4 0.1 ② 0.5 ③
(1)请根据前4组数据,在图甲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3)表格中编号①处应为________;根据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编号②处应为________N;表格中编号③处应为__________。
(1)如图所示:
匀速 
66.7
1.6
50
(4)由表中第1、第2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5)由表中第3、第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6)有的同学认为: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这种说法是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可以用小明收集的数据中______两组数据对比分析来判断。
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被提升的物重
错误
4、5
四、计算题。
19.如图所示,质量为960 kg、底面积为0.5 m2的石材A放在水平地面上。利用滑轮组水平拉动石材A,使其在20 s的时间内匀速向墙靠近了
4 m,水平拉力F=500 N。不计绳、滑轮组自重以及绳与滑轮组之间、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g取 10 N/kg。求:
第19题图
(1)石材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1)石材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压=G=mg=960 kg×10 N/kg=9 600 N,石材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19 200 Pa。
(2)石材A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3)拉力F的功率。
(2)石材A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石材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绳对石材A的拉力,则f=2F=2×500 N=1 000 N。
(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绳=2sA=2×4 m=8 m,拉力F在20 s内做的功W=Fs绳=500 N× 8 m=4×103 J,
则拉力F的功率P==200 W。
20.如图所示,斜面长8 m,高3 m。用平行于斜面、大小为50 N的拉力将重为100 N的物体,由斜面的底端匀速拉到顶端,用时10 s。求:
(1)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
第20题图
(1)有用功W有=Gh=100 N×3 m=300 J。
(2)拉力做功的功率P。
(2)拉力做的功W总=Fs=50 N×8 m=400 J,
拉力做功的功率P==40 W。
(3)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4)该斜面的机械效率η。
(3)额外功W额=W总-W有=400 J-300 J=100 J,
由W额=fs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12.5 N。
(4)斜面的机械效率η==0.75=75%。
五、综合能力题。
21.运动员从高空竖直向下跳伞,人(包括装备)的质量为80 kg。只考虑人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下落时的v-t图象如图所示。
第21题图
(1)人在前50 s内下落了2 100 m,求这段时间内人的平均速度。
(1)v==42 m/s。
(2)人在前30 s内下落了1 500 m,求这段时间内人所受重力做的功和功率。(g取10 N/kg)
(2)W=Gh=mgh=80 kg×10 N/kg×1 500 m=1.2×106 J,
P==4×104 W。
(3)从第10 s到第30 s这个过程中,人的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是如何变化的?
(4)人在第30 s时所受空气阻力________(填 “大于” “小于” 或 “等于”)第50 s时所受空气阻力。
等于
(3)动能先变大后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1.(2023·广州)如图所示,用滑轮组进行“用一瓶水提升重物”活动。水瓶匀速直线下降10 m,使重物匀速升高0.5 m,水瓶对绳a的拉力为F1=30 N,绳b对重物的拉力为F2=480 N。此过程(  )。
第1题图
A.有用功为300 J
B.F1做的功等于F2做的功
C.F1做的功小于F2做的功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D
强化练习
2.(2023·广州)物体A重5 N。如图甲所示,物体A在水平拉力F1作用下,在水平面从M匀速直线运动到N用时3 s;如图乙所示,在物体A上放置一个钩码,物体A在水平拉力F2作用下,在另一水平面从P匀速直线运动到Q用时2 s。
(1)在MN、PQ段,物体A的速度分别为v1、v2,物体A所受摩擦力分别为f1、f2,则v1____v2,f1____f2。(填“>”“<”或“=”)
(2)物体A从M运动到N,F1做的功为________J,功率为________W,物体A所受重力做的功为________J。

 ﹥
0.3 
0.1 
0
第2题图
3.(2023·深圳)如图甲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小琴分别将A、B两个物体由斜面底端拉到斜面顶端,对物体做功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小琴对物体A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对物体B做的额外功是_____J。
第3题图
2 
0.5
4.(2022·广东)图甲中过山车从A点出发,先后经过B、C、D、E点。图乙是过山车在B、C、D、E点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示意图,则过山车的动能在________点最大,B点重力势能的大小________E点动能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过山车的机械能是______(填“变化”或“不变”)的。
第4题图
C 
等于 
变化
5.(2022·广州)如图所示,小芳设想利用升降台让球越弹越高。将球从M点竖直向下以某一速度抛出,球经静止在位置a的台面反弹后,到达的最高点为N;经台面反弹后上升过程中球的动能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N________比M高。球从N点下降时,台面已升至合适的位置b并保持静止,球再次经台面反弹后,到达的最高点P________比N高。(后两空填“可能”或“不可能”)
第5题图
减小 
可能 
不可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