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7.2《弹力》课件(共1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7.2《弹力》课件(共14张PPT)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1.先说一说: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一、温故知新
2.再做一做:用力分别拉弹簧、橡皮筋和挤压橡皮泥、弯折铜丝,然后松开手,观察松手后这些物体的形状。
恢复到原来形状
没有恢复到原来形状
人教版初中2011版物理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2节
弹 力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力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4.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1.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变化,外力撤去时形状恢复的形变叫做 形变;反之,则称为 形变。
二、自主学习
2. 跳板对运动员的和弹簧对手的作用力的产生原因是物体发生了 ,物体发生弹性 而产生的力叫 。
3.弹簧测力计主要由 、 、 等组成。4.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 。5.试读出下面
两个弹簧测力计
的量程和分度值。
弹性
塑性
弹性形变
形变
弹力
弹簧
刻度
挂钩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探究一、形变的类型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1.这种形变为弹性形变
三、合作探究
物体受力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2.这种形变为塑性形变
1.概念:
2.产生的条件:
①相互接触
②发生弹性形变
3.常见的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压力、支持力、拉力、 推力
探究二、弹力及产生条件
实验:再次拉橡皮筋、拉压弹簧,谈谈手有什么感觉?
4.弹力的三要素:
①大小 : ②方向:
③作用点:在直接接触、使它发生了弹性形变物体的接触点或接触面上。
探究三、弹力的应用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弹簧
刻度盘
指针
挂钩
拉环
探究四、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原理:
2.构造:
几点操作要求
(1)看:看清量程、分度值及指针是否指零。
(2)调:若指真没有指零,调节指针指到零刻度线。
(3)测:测力时,作用在挂钩上力的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4)读:待指针稳定(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后,视线与刻度盘垂直读数。
(5)记: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6)所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7)测量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3.实验:按课本步骤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C.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D.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互相挤压发生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
D
五、课堂反馈
1.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弹力的是 ( )
A.撑杆跳高
B.蹦床运动
C.玩具弹簧枪射击子弹
D.守门员用力扑住射向球门的足球
D
3.测一个约6 N的力时,应选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分度值最恰当的是 ( )
A.10 N,0.2 N
B.5 N,0.1 N
C.15 N,0.5 N
D.上述三个都可以
A
D
4.有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它的测量范围
B.应先估计被测力的大小,然后选择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
C.测量时要防止弹簧与外壳碰撞
D.必须在竖直方向上使用弹簧测力计
5.一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两人在水平方向上分别用2N的力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拉环,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
A.0 N B.1 N C.2N D.4N
C
6.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F为弹力大小,x为伸长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已知某弹簧劲度系数为100N/m,原始长度为10cm,则在弹力为5N时,弹簧长度可能为 ( )
A.10cm B.15cm C.20cm D.25cm
B
7.某同学探究弹簧的特点,得出“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关系”如图所示。
(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 cm;
(2)弹簧在受到6N的拉力时,弹簧比原长伸长了
cm。此时弹簧发生了 形变。
(3)分析图象中有关数据,
可得到的结论是

2
6
弹性
在一定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B.查一查(要求:每组最先完成的同学交给老师检查,然后该同学检查本组其他同学的完成情况)
C.思一思:
1.通过这节课,我们掌握哪些知识?
2.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D.评一评:(分“优”“良”“一般”评价导学案完成的情况,自我评价完成后交给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检查评价完全组最后交给教师检查并评价。)
自我评价:_____小组评价: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
五、课堂反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