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人教版-透镜(共74张PPT)(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人教版-透镜(共74张PPT)(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共74张PPT)
e7d195523061f1c0f0ec610a92cff745ee13794c7b8d98f8E73673273C9E8BE17CC3D63B9B1D6426C348A354AD505654C28F453CD7C8F90EADD06C08281DAED7140E5AAAED5880ECE414DFB6A93B82BE019406867034C3A8500A4827DCF3FBF74A471B736410707E336A01C9ADC9BE02ACCB8DF2121D81636A067B8AE80C6AB6F014154F4E7B7247
广东省佛山市人教版2024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模拟训练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模块 基础知识巩固
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
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焦距
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透镜
第一模块 基础知识巩固
透镜
类型 特点 三条特殊光线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对光有① . 作用 (1)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② .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 (3)过焦点的光经凸透镜后③ 射出 请将下列④-⑥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会聚
不变
平行于主光轴
第一模块 基础知识巩固
透镜
类型 特点 三条特殊光线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对光有⑦ . 作用 (1)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⑧ .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⑨ 经过虚焦点 (3)入射光线的延长线经过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请将下列⑩- 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发散
不变
反向延长线
第一模块 基础知识巩固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距(u)与焦距的关系 光路图 像距(v)与焦距的关系 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像的性质 应用
u>2f f<v<2f 异侧 . . . .
.
倒立、
缩小的
实像
照相

第一模块 基础知识巩固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距(u)与焦距的关系 光路图 像距(v)与焦距的关系 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像的性质 应用
u=2f v=2f 异侧 倒立,等大的实像 测焦距
f<u<2f v>2f 异侧 . . . .
.
倒立、
放大的实

投影

第一模块 基础知识巩固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距(u)与焦距的关系 光路图 像距(v)与焦距的关系 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像的性质 应用
u=f 出射光线为平行光线,不成像 获取平行光源
u<f \ 同侧 . . . .
.
正立、
放大的虚

放大

第一模块 基础知识巩固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静态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内虚外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内
大外小
动态规律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第一模块 基础知识巩固
眼睛的成像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
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焦距从而获得清晰的像
眼睛和眼镜
生活中的透镜
第一模块 基础知识巩固
类型 表现 成因 成像特点 矫正
近视眼 能看清近处,看不清远处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前方
眼睛的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
生活中的透镜
眼睛和眼镜
近视眼和远视眼
像成在视网膜的 .
配戴 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

第一模块 基础知识巩固
类型 表现 成因 成像特点 矫正
远视眼 能看清远处,看不清近处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后方
生活中的透镜
眼睛和眼镜
近视眼和远视眼
像成在视网膜的 .
配戴 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

透镜
1. 小晋想利用凸透镜将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  焦点  处。
2. 创新小组的同学把一张白纸铺在地面上,将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如图所示),调整放大镜与纸之间的距离,直至纸上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光斑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即为  焦距  。
焦点 
焦距 
基础巩固练 人教版和沪粤版教材经典素材巩固
3. 在一些森林地区,常能见到警示牌上写着“禁止随便丢弃盛有饮料的透明饮料瓶”的标语。盛有饮料的透明饮料瓶具有  中间厚、边缘薄且透光  的特点,相当于  凸透镜  ,对光有  会聚  作用,容易引燃枯草、树叶等物体。
中间厚、边
缘薄且透光 
凸透镜 
会聚 
基础巩固练 人教版和沪粤版教材经典素材巩固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基础巩固练 人教版和沪粤版教材经典素材巩固
4. 上生物课时,小晋用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作放大镜来观察标本上的细微部分,如图所示,则凸透镜与标本的距离应( C )
A. 大于20 cm
B. 在10 cm与20 cm之间
C. 小于10 cm
D. 等于10 cm
C
5. 把物体放在主光轴上,当物体距凸透镜4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B )
A. 40 cm B. 30 cm C. 20 cm D. 10 cm
B
基础巩固练 人教版和沪粤版教材经典素材巩固
6. 如图所示是小晋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若将蜡烛放于图中位置,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  ;若想使像变大,应将蜡烛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
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 
右 
基础巩固练 人教版和沪粤版教材经典素材巩固
7. 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图,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  凸透  镜,暗盒中的感光胶片相当于  光屏  。被摄景物放在镜头的  二倍焦距以外  ,感光胶片上成倒立、  缩小  的实像。
凸透 
光屏 

倍焦距以外 
缩小 
基础巩固练 人教版和沪粤版教材经典素材巩固
8. 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图,此时凸透镜所成像到镜头的距离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所成的像是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像。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小一些,应该将镜头适当地  向上  (选填“向上”或“向下”)调节。
大于 
倒立 
向上 
基础巩固练 人教版和沪粤版教材经典素材巩固
9. 在天安门广场上,小媛想拍摄天安门城楼的全景,但她现在的位置只能从取景框中看到城楼的一部分,则她应该将相机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天安门,同时  缩短  (选填“拉长”或“缩短”)镜头与底片之间的距离。
远离 
缩短 
基础巩固练 人教版和沪粤版教材经典素材巩固
10. 如图所示,小晋用凸透镜看自己的指纹时,看到了正立、放大的  虚  像。若要将看到的指纹变大,应适当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凸透镜与手指之间的距离。小晋用凸透镜看窗外的物体时,看到了倒立、缩小的  实  像,这与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虚 
增大 
实 
照相 
基础巩固练 人教版和沪粤版教材经典素材巩固
机 
11. 如图所示,在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中装满水,将一支铅笔放在紧贴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看到铅笔尖“变长”了,此时成的像是  虚  (选填“实”或“虚”)像。将铅笔逐渐远离玻璃瓶,到一定距离后,铅笔尖的方向会改变,此时成的像是  实  (选填“实”或“虚”)像;在此基础上,将铅笔再适当远离玻璃瓶,看到铅笔的像会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虚 
实 
变小 
基础巩固练 人教版和沪粤版教材经典素材巩固
生活中的透镜
基础巩固练 人教版和沪粤版教材经典素材巩固
12. 如图所示是我们眼睛的成像原理图,成像过程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  凸透  镜,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  光屏  。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入大脑,从而产生视觉。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  焦距  ,从而获得清晰的像。
凸透 
光屏 
焦 
距 
考点一 透镜对光的作用
如图所示是光通过透镜的各种情形(透镜未画出)。
①   ②   ③   ④   ⑤
(1)光通过透镜时发生光的  折射  (选填“反射”或“折射”)。
(2)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②⑤  ,它对光有  会聚  作用;属于凹透镜的是  ①③④  ,它对光有  发散  作用。
折射 
②⑤ 
会聚 
①③④ 
发散 
解析:作入射光线的延长线,与入射光线的延长线比较,折射光线偏向主光轴的是凸透镜,偏离主光轴的是凹透镜。
方法指导 透镜对光的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判断方法
透镜对光起会聚还是发散作用都是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而言的。延长入射光线,若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延长线偏向主光轴,就是会聚;若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延长线偏离主光轴,就是发散。
方法指导 
考点一 透镜对光的作用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 (2023安徽模拟改编)小晋购买了一款手机屏幕放大器,其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是小晋利用屏幕放大器观看视频的情景,请你分析:通过屏幕放大器看到的屏幕上的画面是  虚  (选填“实”或“虚”)像。此时若将手机靠近屏幕放大器,看到的像会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23安徽模拟改编)
虚 
变小 
解析:由图可知,屏幕放大器看到的屏幕上的画面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可知,像会变小。
2. (2020山西)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所示)。放大镜的焦距为25 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 B )
A. 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 cm
B. 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 cm
C. 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D. 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2020山西)
B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解析:放大镜是凸透镜的一个应用,正确使用时物距应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B。
3. (2023湖北荆州改编)2023年5月11日,我国发射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成功交会对接,如图所示。空间站组合体上的摄像机完整记录了交会对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光通过摄像机的镜头始终沿直线传播
B. 摄像机拍摄的交会对接过程中的像是实像
C. “天舟六号”位于摄像机的一倍焦距以内
D. “天舟六号”靠近组合体时,摄像机拍摄的像变小
(2023湖北荆州改编)
B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解析: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光通过摄像机镜头时发生了折射,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天舟六号”位于摄像机的二倍焦距以外,“天舟六号”靠近组合体时,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摄像机上所成的像会变大。故选B。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4. (2022山西)如图所示是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照相机。在较暗的教室内,让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室外实验楼清晰的像。若想在半透明膜上成实验楼更大清晰的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
A. 相机向前移,纸筒向前伸
B. 相机向后移,纸筒向后缩
C. 相机不移动,纸筒向后缩
D. 相机和纸筒的位置均不变
(2022山西)
A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解析: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若想在半透明膜上成实验楼更大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应该缩小物距,同时增大像距,即相机向前移,纸筒向前伸。故选A。
5. 小晋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整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 该透镜的焦距大于15 cm
B. 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图中烛焰的成像特点与投影
仪成像特点相同
C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解析: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物距为15 cm,在一、二倍焦距之间,所以该透镜的焦距大于7.5 cm,小于15 cm,故A、B错误,C正确;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D. 蜡烛越烧越短,可以向上调节凸透镜使像再次出现在光屏中央
E. 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CE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解析: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会向上移动,想要让烛焰所成的像再次出现在光屏中央,可以向下调节凸透镜或向上调节光屏,故D错误;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E正确;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F. 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
G. 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可承接到清晰的像且像的大小不变
CEF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解析:根据光路可逆原理,物距和像距大小互换,仍能成清晰的像,互换后,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F正确,G错误;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H. 只将蜡烛左移,像变模糊,在透镜和光屏间放一个合适的近视眼镜片能使像再次清晰
I. 将图中的透镜换成焦距更大的透镜,右移光屏可得到一个比原来像更小的清晰的像
CEFH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解析:蜡烛左移后,所成的像也会左移,像成在光屏的前方,要让像后移,即需要在透镜和光屏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近视眼镜,故H正确;透镜的焦距变大,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将更加发散,与过光心光线的交点远离凸透镜,像变大,故I错误;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J. 将蜡烛移到45 cm刻度处,可以在光屏上看到正立、放大的像
K. 若此时挡住透镜的上部,光屏上的像将变得比原来暗些
CEFHK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解析:将蜡烛移动到45 cm刻度处时,物距为5 cm,小于一倍焦距,所成的像为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J错误;挡住透镜的上部,烛焰上的光会射向凸透镜的下部,经凸透镜折射后,依然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由于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会比原来变暗,故K正确。
方法指导 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判断规律
(1)成实像时,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像是放大的(如图甲所示);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像是缩小的(如图乙所示)。
(2)成实像时,保持凸透镜不动,移动蜡烛。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当蜡烛向右移动时,光屏也需向右移动;当蜡烛向左移动时,光屏也需向左移动。
方法指导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3)成实像时,若物距不变,凸透镜的焦距变大,再次成的清晰的像会远离透镜且变大(如图所示)。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4)成实像时,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根据光路可逆性,在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像,成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会与互换前相反,成像规律的应用也会发生改变。
考点三 眼睛和眼镜
1. (2023广西南宁模拟)“方寸天地纳寰宇”描述的是小小眼球可尽观广袤世界。世界万物在眼睛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D )
A. 放大的虚像 B. 缩小的虚像
C. 放大的实像 D. 缩小的实像
(2023广西南宁模拟)
D
解析:眼睛的成像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023山东模拟改编)如图是小晋戴上眼镜前、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由图可判断小晋是  近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他的眼镜片对光有  发散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023山东模拟改编)
近视 
发散 
考点三 眼睛和眼镜
解析: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得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观察远处的帆船比较模糊,近视眼用凹透镜制作的眼镜矫正,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 (2023湖北宜昌改编)小雯通过给弹性膜充水制作了一个水透镜,如图甲所示,通过注射器注水或抽水可以分别实现图乙中的两种效果,从而模拟视力矫正的过程。图丙是小雯看近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由图可以判断小雯是  远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如果想要模拟她的视力矫正过程,需要对弹性膜进行  注水  (选填“注水”或“抽水”)。你会建议小雯去眼镜店配一副由  凸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作的眼镜。
(2023湖北宜昌改编)
远视 
注水 
凸 
考点三 眼睛和眼镜
解析:小雯看近处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在模拟她的视力矫正过程时,需要对弹性膜进行注水,让其成为一个焦距合适的凸透镜,最终使像呈现在视网膜上。小雯属于远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制作的眼镜进行矫正。
考点三 眼睛和眼镜
1. 【模型建构】(2022山西)如图所示,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请你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填空:“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  凸透  镜,若要“火生”,应把“艾”放在镜的  焦点  位置。
(2022山西)
凸透 
焦点 
 科学思维
素养强化
2. 【模型建构】【科学推理】如图所示是项目化学习小组做的实验。圆柱形玻璃杯后白纸上有水平方向的箭头(如图甲所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水至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看纸上的“箭头”,白纸由远及近靠近水杯,看到的现象依次是  丁、乙、丙  。
丁、乙、 
 科学思维
素养强化
丙 
3. 【质疑创新】(原创)小晋将某同学的眼镜放在书上,通过眼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所示,小晋判断该同学的眼镜片是用凸透镜制作的。小晋的判断是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支持你观点的依据是  凸透镜若成正立的像,像应该是放大的(或凸透镜若成缩小的像,像应该是倒立的)  。
错误 
凸透镜若成正立的像,像应该是放大的(或
凸透镜若成缩小的像,像应该是倒立的) 
 科学思维
素养强化
·变焦照相机如何能成清晰的像
4. 【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如图所示是小晋用变焦照相机拍摄的塔的照片(如图甲、乙所示),小晋猜想站在同一地点拍摄,像会变大是因为照相机镜头的焦距发生了改变。
 跨学科实践
素养强化
小晋和小组同学想知道照相机变焦后,像距及像的大小是如何变化的,于是他们利用光具座,“F”形LED灯,光屏和直径相同、焦距不同的三个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等器材进行探究,如图丙所示。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跨学科实践
素养强化
序号 物距u/cm 焦距f/cm 像距v/cm 像的高度h/cm
1 25 8 11.8 2.4
2 25 10 16.7 3.3
3 25 12 23.1 4.6
LED灯的高度H=5 cm
(1)请你写出小组同学的操作过程:  保持LED灯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物距、焦距、像距和像的高度  。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当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越大,像也越大  。
保持LED灯到凸透镜的距离
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
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物距、焦距、像距和像的高度 
当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
距越大,像也越大 
调大 
 跨学科实践
素养强化
(3)请你分析小晋将塔由图甲拍成图乙经历的操作:将照相机的镜头向前伸,同时  调大  (选填“调大”或“调小”)镜头的焦距。
·设计类:探究利用凸透镜点火时,点火时间与凸透镜的哪些因素有关
5. 在利用凸透镜和太阳光进行点火实验时,小晋发现不同小组的点火时间不同。点火时间与凸透镜的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晋和小雯一起进行了讨论。他们发现不同小组所用的凸透镜焦距长短和直径大小不同。他们提出了两个观点:小晋认为凸透镜的焦距越短,点火时间越短;小雯认为凸透镜的直径越大,点火时间越短。请你选择小晋或小雯的观点设计实验,并说明他(她)的观点是否正确。
 综合实践活动
素养强化
(1)实验时应该在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时刻的太阳光下进行,理由是  不同时刻太阳的光照强度不同(合理可)  。
(2)选择  小晋  的观点设计实验。
①实验器材:  直径相同、焦距不同的甲、乙两个凸透镜(f甲<f乙)、白纸、停表   。
相同 
不同时刻太阳的光照强度不同(合理即
可) 
小晋 
直径相同、焦距不同的甲、乙两个凸透镜(f甲<
f乙)、白纸、停表 
 综合实践活动
素养强化
②实验步骤:  将甲、乙两个凸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地面分别铺一张白纸;调整凸透镜的位置,直到白纸上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同时开始计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用停表分别测出白纸被点燃的时间t甲和t乙  。
③实验结论:  若t甲<t乙,则小晋的观点正确;若t甲≥t乙,则小晋的观点错误  。(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将甲、乙两个凸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地面分别铺
一张白纸;调整凸透镜的位置,直到白纸上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
斑,同时开始计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用停表分别测出白纸被
点燃的时间t甲和t乙 
若t甲<t乙,则小晋的观点正确;若t甲≥t乙,则小晋的
观点错误 
(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综合实践活动
素养强化
问题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小晋所在班级在拍集体照时,站在边缘的两名同学未进入取景框,那么摄影师应该如何调整照相机才能使两名同学也进入取景框呢?小晋知道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工作的,于是他和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基础设问
证据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然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  使烛焰所成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
使烛焰所成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为了便于观察烛焰所成的像,实验应在  较暗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较暗 
(3)小晋按要求调整好器材后,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如图乙所示。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  会聚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1]为  10  cm。
会聚 
10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要点笔记
[1]凸透镜焦距的其他测量方法:(1)像距等于物距时,成等大的像,此时焦距等于物距(或像距)的一半。(2)过焦点的光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4)图甲是小晋某次实验时的情景,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恰能呈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缩小  的实像。生活中的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15 cm刻度处,则应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且像会  变小  (选填“变大”或“变小”)。
缩小 
照相机 
左 
变小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接着,小晋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仅将图甲中的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2],光屏上  能  (选填“能”或“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支持你观点的依据是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
能 
在光的折射现
象中,光路可逆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要点笔记
[2]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后,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会与互换前相反。
(6)若将蜡烛移至42 cm刻度处,则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像。为了观察此时成像特点,请你写出可行的操作:  去掉光屏,眼睛在透镜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所成的像  。若小晋将蜡烛继续靠近透镜,看到的像将  变小  (选填“变大”或“变小”)。
(7)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的像将会向  上  (选填“上”或“下”)移动。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心,你的操作是  将凸透镜向下移(或将光屏向上移)  。
不能 
去掉光屏,眼睛在透镜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所
变小 
上 
将凸透镜向下移(或将光屏向上移)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成的像 
(8)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同学们在拍集体照时,如果最边缘的两名同学未进入取景框,摄影师只需向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同学们的方向移动,就可以让所有人都出现在取景框内。
远离 
思维设问
解释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9)小媛同学选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媛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为8 cm的另一个凸透镜,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
使
结论具有普遍性 
左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0)在图甲中,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晋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了一只近视眼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远离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1)【实验改进】实验结束后,小组在交流过程中提出“应该用发光二极管代替蜡烛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  成像稳定(或发光二极管安全、环保等)  。
(12)【提出问题】若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观察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  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或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点处,或凸透镜能成实像,但由于物距较小,像距较大,光屏调不到像所在的位置等)  。(写出一条即可)
成像
稳定(或发光二极管安全、环保等) 
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或蜡烛放在
了凸透镜的焦点处,或凸透镜能成实像,但由于物距较小,像
距较大,光屏调不到像所在的位置等)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交流
(13)如图丙所示是同组的小雯通过实验得到的另一块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5  cm;物距为20 cm时的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15 
投影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仪 
(14)小雯认为: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不但上下是颠倒的,而且左右也是相反的。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案,帮助小雯验证她的观点:  用“F”形LED灯进行实验(合理即可)  。
用“F”形LED灯进行实验(合理即可)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5)如图丁所示是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制作水球时呈现的情景,假设她稍向后远离水球,则她在水球中所成的像将  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变小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6)在老师指导下,小晋用自制的水透镜替换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图戊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利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其聚光能力会  变强  (选填“变强”或“变弱”);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你的方法是  将光屏靠近水透镜(或在水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  。
变强 

光屏靠近水透镜(或在水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个合适的凹透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镜) 
1. (2021山西)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
(2023山西)
同一高度 
实验真题再现
解析:实验中,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1. (2023山西)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2)将蜡烛和光屏移动到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
10 
实验真题再现
解析:凸透镜成像中,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实像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由图甲可知,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20 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3)改变蜡烛位置,移动光屏到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到10 cm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
照相机 
左 
实验真题再现
1. (2023山西)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解析:由图乙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当蜡烛向左移动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实验真题再现
2. (2023江西)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小明将LED灯、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三者中心在  同一高度  。接着,小明调节LED灯、凸透镜至如图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同一高度 

小 
实验真题再现
(2)把焦距10 cm的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你采取的具体办法是  把LED灯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合理即可)  。
把LED灯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
离(合理即可) 
实验真题再现
2. (2023江西)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解析:凸透镜的焦距变小,若想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也可以将LED灯靠近凸透镜,还可以在凸透镜和光屏之间适当位置放一个凹透镜,题目中要求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因此可以选择后面两种方法。
(3)小明选择LED灯替代平时常用的蜡烛做实验,优点是  成像稳定(合理即可)  。(写出一条即可)
2. (2023江西)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实验真题再现
成像稳
定(合理即可) 
3. (2022山西)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会聚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1  cm。
会聚 
11 
实验真题再现
解析: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即11 cm。
(2)为了使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心位置,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示意图,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  放大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应用此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投影仪  。
同一高度 
放大 
投影仪 
实验真题再现
3. (2022山西)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解析:由图乙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