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练习课件 (共36张PPT)声现象(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练习课件 (共36张PPT)声现象(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e7d195523061f1c0f0ec610a92cff745ee13794c7b8d98f8E73673273C9E8BE17CC3D63B9B1D6426C348A354AD505654C28F453CD7C8F90EADD06C08281DAED7140E5AAAED5880ECE414DFB6A93B82BE019406867034C3A8500A4827DCF3FBF74A471B736410707E336A01C9ADC9BE02ACCB8DF2121D81636A067B8AE80C6AB6F014154F4E7B7247
广东省佛山市人教版2024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模拟训练
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小时候在厨房玩,听到厨师用刀叉敲打盘子发出悦耳的声音,他很好奇,于是自己动手做了实验(如图所示)。他发现盘子被敲打后声音不断,但用手按住盘子后,声音立即消失,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同时也说明  振动停止  ,发声停止。
振动 
振动停 
止 
2. 如图所示,将响铃的闹钟放置在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慢慢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  逐渐变小  ;拔掉抽气管,让空气进入玻璃罩,听到的铃声  逐渐变大  。由此可推理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真空  不能  传声。(前两空选填“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
逐渐变小 
逐渐变大 
介质 
不能 
3.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年轻时就饱受耳疾折磨,晚年更是失聪。为了坚持创作,他就用牙咬住小木棍抵住钢琴听音。贝多芬利用小木棍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可以在  固体  中传播。
4. 在装满水的长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水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三次响声,最后一次响声是通过  空气  传入人耳的,判断的依据是声音在固、液、气三种介质中,在  气体  中传播速度最慢。
固体 
空气 
气体 
声音的特性
5. 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  响度  不同;弹不同琴键,发出声音的  音调  不同;在不同的乐器上演奏同一个音“mi”,发出声音的  音色  不同。
响度 
音调 
音色 
6. 如图所示是实践小组的同学在课堂上用钢尺做的小实验: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钢尺,钢尺会发出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改变声音的  音调  ;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发出声音的  响度  会改变。在演示实验时,坐在教室前排和后排的学生听到声音的  响度  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音调 
响度 
响度 
7. 如图所示,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  微小的振动  转化为乒乓球被弹起的现象,便于观察。使劲敲击音叉,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高度更高且听到的声音变大,这个现象说明物体  振幅  变大,发出声音的  响度  变大。
振动 
微小的振动 
振幅 
响度 
8. 如图所示是小媛自制的乐器,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便听到悦耳的哨音。发出的哨音是由空气柱  振动  产生的;将活塞向下拉时,空气柱的长度变长,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变  低  ,发出哨音的音调变  低  。
振动 
低 
低 
9. 如图所示是小晋和妹妹听歌时的场景。小晋听播放的歌曲就可以分辨出是哪位歌手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音色  ;小晋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按钮后,声音的  响度  会改变;妹妹跟着节奏一起唱歌,唱到高潮部分时,妹妹无法跟上歌手的旋律,主要是因为歌曲的  音调  太高。
音色 
响度 
音调 
10. 取8个相同的玻璃瓶,分别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瓶子,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此时声音是由  瓶体和水  (选填“空气柱”或“瓶体和水”)振动产生的,音调最高的是瓶  H  ;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此时声音是由  空气柱  (选填“空气柱”或“瓶体和水”)振动产生的,音调最高的是瓶  A  。

体和水 
H 
空气柱 
A 
声的利用
11. 如图所示是声的利用实例,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ACE  ,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BD  。
ACE 
BD 
12. 如图所示是科学家利用声呐系统探知海洋的深度,这里利用了  回声  定位的原理,说明声可以传递  信息  (选填“信息”或“能量”)。用这种方法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支持你观点的依据是  真空不能传声  。
回声 
信息 
不能 
真空 
不能传声 
噪声及其控制
13. 在如图所示的生活实例中,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E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CD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B  。
E 
ACD 
B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2018山西)如图所示是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 C )
A. 手不能传播声音 B. 手吸收了声波
C. 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 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2023江西)
C
解析: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使鼓面停止振动,鼓声消失。故选C。
2. (2022山西)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器“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快速摩擦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A. “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 “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的水传入人耳
D. 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2022山西)
A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解析:“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鱼洗”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盆中的水和空气传入人耳,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和温度有关,众多“鱼洗”声汇集不会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故选A。
3. (2023河北改编)2023年4月l5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第四次出舱活动。在地面工作人员和舱内航天员邓清明的密切配合下,两名出舱航天员费俊龙、张陆圆满完成全部既定工作,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地面工作人员与航天员交流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 地面工作人员与舱内航天员能通话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C. 航天员说话的声音传播速度与电磁波传播速度相同
D. 舱内航天员与出舱航天员可以通过超声波进行交流
(2023河北改编)
A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解析:地面工作人员与航天员交流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地面工作人员与舱内航天员能通话是将声音转化成电磁波传输的,故B、D错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故C错误。
考向1 声音的特性
1. (2023江苏连云港)AI智能音箱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它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多项功能的操作。当用户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自动改变声音的  响度  ,音箱内部扬声器振动的幅度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23江苏连云港)
响度 
变大 
考点二 声综合
解析:调大声音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响度变大,振动的幅度变大。
2. (2023湖南益阳改编)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在距今4 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笛子和大鼓。吹奏笛子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音调  ;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  音色  可以辨别笛子和大鼓的声音。
(2023湖南益阳改编)
音调 
音色 
考点二 声综合
解析:笛子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音调与频率有关,所以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辨别笛子和大鼓的声音主要靠音色。
3. (2023广东深圳模拟改编)如图甲所示,小雯自制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上下推拉活塞,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是由空气柱  振动  产生的。如图乙所示,A、B、C图活塞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吹管的上端能分别吹出低音“do”、中音“do”和高音“do”三个音阶,则低音“do”这个音阶与  B  图位置对应。
(2023广东深圳模拟改编)
振动 
B 
考点二 声综合
解析:哨子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低音“do”是三个音阶里音调最低的,振动的频率最低,空气柱应最长。
考向2 声的利用
4. (2023湖南株洲改编)如图为“094型”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超声波  是  (选填“是”或“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核潜艇通过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声能传递  信息  (选填“信息”或“能量”)。
(2023湖南株洲改编)
是 
信息 
考点二 声综合
解析:超声波也是声的一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核潜艇通过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声能传递信息。
5. (2023河南商丘模拟改编)如图所示是一种声悬浮演示仪,将泡沫小球放在悬浮仪的两个发声体之间,小球就会悬浮在空中振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选填“信息”或“能量”)。
(2023河南商丘模拟改编)
能量 
考点二 声综合
解析:将泡沫小球放在悬浮仪的两个发声体之间,小球就会悬浮在空中振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考向3 噪声及其控制 
6. (2023河南南阳模拟)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或“响度”);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声源处  减弱噪声。
(2023河南南阳模拟)
响度 
声源处 
考点二 声综合
解析: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声”和“轻声”均指声音的响度。不大声喧哗、轻声讲话都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7. 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控制噪声已成为日常课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考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B. 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佩戴防噪声耳罩可以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 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B
考点二 声综合
解析:考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B正确;佩戴防噪声耳罩可以减弱噪声,且固体可以传声,故C错误;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监测噪声,但不能阻断噪声的传播,故D错误。
8. (2023山西)在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艺术家与中国音乐家一起相聚云端,共同演唱《一带繁花一路歌》,唱出了“一带一路”的团结与繁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 不同艺术家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C. 歌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2023山西)
A
考点二 声综合
声综合
解析:歌声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故A正确,B、D错误;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艺术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9. (2020山西)小明家购置了一台超声波洗碗机。将餐具放进洗碗机水槽中,超声波穿过水对餐具内外表面、狭缝等部位进行有效清洗,洗碗机发出的超声波( A )
A. 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只能在水中传播
C. 传播速度是3×108 m/s D. 不能传递能量
(2023广东)
A
考点二 声综合
解析:超声波也是声的一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故B错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故C错误;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故D错误。
10. (2023甘肃兰州改编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是对琵琶声的形象描述。下列对琵琶弹奏中涉及的声学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B )
A. 琵琶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
B. 用力拨动琵琶弦,可以增大琵琶声的响度
C. 琵琶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琵琶弹奏时优美动听的琵琶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
(2023甘肃兰州改编)
B
考点二 声综合
解析: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和温度有关,与声音的音调无关,故A错误;用力拨动琵琶弦,声音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故B正确;琵琶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有可能成为噪声,优美动听的琵琶声也有可能成为噪声,故D错误。
1. 【质疑创新】小亮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创作了一部科幻小说——《太空漫游记》。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小明和小亮驾驶“女娲号”飞船漫游在太空,突然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之后又看见闪电四射。哇!太空真美啊!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一处科学性错误及判断依据。错误之处:  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  。判断依据:  真空不能传声  。
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 
真空不能 
 科学思维
素养强化
传声 
2. 【质疑创新】如图所示是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觉得声音特别洪亮,有人说,一定是装了扩音器才使声音特别洪亮。你认为该说法是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人发出的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也可以达到声音洪亮的效果  。
错误 
人发
出的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也可以达到声音洪亮的效果 
 科学思维
素养强化
·为琴房选出隔音性能最好的材料
3. 【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爸爸要给小晋的琴房加装隔音材料,于是他们在建材市场收集了市面上三种相同厚度的隔音材料(岩棉板、玻璃棉板、聚酯纤维板)的样品,准备通过测试选出隔音性能最好的隔音材料。小晋设计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
A. 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 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素养强化
跨学科实践
(1)他通过探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由此数据可知,小晋采用的是方案  B  (选填“A”或“B”),这三种隔音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  聚酯纤维板  。
隔音材料 人耳听不到声音的距离s/m
岩棉板 6
玻璃棉板 4
聚酯纤维板 3
(2)请你对小晋设计的另一种方案进行评价:  当声音响度相差很小时,人耳无法进行准确的判断(合理即可)  。
B 
聚酯纤维板 
当声音响度相差很
小时,人耳无法进行准确的判断(合理即可) 
素养强化
跨学科实践
·设计类: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素养强化
综合实践活动
4. 小雯发现听音乐时,用手触摸音箱感觉有微微的振动,而当音乐停止时,振动也停止。小雯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请你利用实验室或身边的物品设计实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实验器材:  音叉、一盆水  。
(2)实验步骤:  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声音,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放入水中  。
(3)实验结论:  看到水花四溅,说明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音叉、一盆水 
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声音,将正在发声的音叉
轻轻放入水中 
看到水花四溅,说明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
动产生的 
(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