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农村现代化建设。B.中国国家流感中心通过了世卫组织的评估,成为第5个世卫组织全球流感参与和研究合作中心,将在流感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作用。C.2018年6月,刘国梁被解雇了中国队总教练的职务,自动失去了国际乒联年度最佳教练的参评资格。D.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二、填空题2.理解词义(1)鸟何萃兮蘋中 萃:(2)举杯断绝歌路难 断绝:(3)两朝开济老臣心 济:(4)塞上长城空自许 空:3.填空题。(1)《拟行路难(其四))》这首诗的诗眼是 。(2)《春江花月夜》以 为主体,统摄全诗。(3)《菩萨蛮(其二)》整首词赞赏江南好,江南好在 、 、 。三、小阅读-课外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拟行路难(其六)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①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②且直!【注】①蹀躞:小步走路或裹足不前的样子。②孤,指“孤门细族”,也就是“寒门庶族”。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路难》为古乐府杂曲歌辞名,多写世路困难和离情别意。本诗仿照《行路难》而作。B.诗人看破仕途渺茫,深感生命短促,最后罢官归家,追求安贫乐道的人生真意。C.诗的第三、四句运用反问表现作者辞官前的生存状态和感受。D.这首诗内容有张有弛,波澜顿挫,写法上较《拟行路难》(其四)直露。四、混合默写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2)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3)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4)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的灭亡原因在于“ ”。(5)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描写的内容虽然多是寻常事物但意旨极为博大,列举的事例非常浅近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的两句是:“ , 。”(6)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 , 。五、情景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拟行路难》(其四)中,鲍照面对不合理的门阀制度,以宿命论来寻求解脱的两句是“ , ?”(2)韩愈在《师说》中,犀利指出当时士大夫们借年龄和学问相当就耻为尊师的两句是“ , 。”(3)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游并考查石钟山,对前人有关石钟山的命名进行了分析,批评了“ , ”的错误做法,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严谨的求实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李白、李贺和李商隐同为浪漫主义诗人,但诗风有别,异彩纷呈。《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 ”句见豪放雄奇;《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 ”句展瑰丽神奇;《锦瑟》中“ ,望帝春心托杜鹃”句显隐晦迷离。(2)“水”常常被诗人借用以抒情。李白在《将进酒》中所写“ ,奔流到海不复回”,借黄河水奔流到海的气势抒发豪迈之情;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写“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借长江水拍击堤岸的力量抒发怀古之情。(3)中国诗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拟行路难(其四)》中不能安于宿命的鲍照,“ ,举杯断绝歌路难”;《客至》中刚刚安居草堂的杜甫,尽管盘中菜肴简单,且“ ”,也愿与邻翁对饮;《登快阁》中知音难觅的黄庭坚,也只能无奈慨叹“ ”。可见酒是液体的诗,诗成了情酿的酒。六、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拟行路难(南北朝)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十卷传世。B.《拟行路难(其四)》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C.通过“酌酒”“吞”“踯躅”“不敢”等词,足见作者所忧的是些情感琐事。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9.诗歌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拟行路难(其六)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①几时?安能蹀躞②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③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践,何况我辈孤且直!【注】①会:能。②蹀躞:小步行走的样子。③弄儿:逗小孩。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拟行路难(其四)》不同,诗歌反映的是仕途的失意与坎坷,且表现形式上纯用赋体,情感的表达也更为真切。B.诗歌在遣词造句上讲究自然、明白、晓畅,不求艳丽而十分清新,不求堆砌而十分顺畅,不求冷僻而十分浅显。C.诗歌层次鲜明。起调高亢,中间平和,结语峭拔;有张有弛,波澜顿挫。由七言到五言,继以长句收束,节奏的起伏跌宕与情感旋律的变化相呼应。D.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不能报效国家的无奈;同时自宽自解,对门阀制度下“才秀人微”的现象发出不平之鸣。12.试分析“安能蹀躞垂羽翼”的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拟行路难(其四)鲍照①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拟行路难(其六)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②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③且直!【注】①鲍照:南朝宋文学家。②蹀躞(dié xiè):小步行走。③孤:指“孤门细族”,也就是“寒门庶族”。13.下列对两首诗涉及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路难》为乐府杂曲歌辞名,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拟行路难》是作者模仿乐府《行路难》而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B.《拟行路难》(其四)选自《鲍参军集注》,“参军”是官职名。同样以官职来命名的作品集还有《王右丞集》《杜工部集》等。C.《拟行路难》(其四)中的“酌酒以自宽”一句,化用了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都是用酒来宽慰自己,消愁解闷。D.《拟行路难》(其四)前六句为五七杂言,句式交错,构建起一短一长、一张一弛的节奏形式,给人欲说还休之感。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拟行路难》(其四)中,开头两句通过泻水于地、水流向四方的日常现象,喻指人在世间,走向各异。B.《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酌酒自宽、举杯断歌,由此可知此前他借悲怆的《行路难》抒发内心愁绪。C.《拟行路难》(其六)中,开头通过写诗人难以进食来表现其心绪难平,一个倍受压抑的形象跃然纸上。D.《拟行路难》(其六)中,诗人看破仕途渺茫,深感生命短促,最后罢官归家,追求安贫乐道的人生真意。15.鲍照的《拟行路难》是咏叹人生的抒情诗。以上两首诗中,引发诗人叹息之情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并且从中任选一首,简要分析其在抒情上的一波三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注】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注】鲍照所处的南北朝时期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16.下面这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本诗开头两句中,作者恰当地运用了借代手法,用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代指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同地位的人。B.本诗三、四两句以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表明据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中求解脱的渴望。C.诗人一直在直接诉说自己的悲哀,胸中他积的块垒无法借酒浇除,便着笔于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D.诗的结尾写人心非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心中的愤懑似乎到了随时都会爆炸的程度,但到了嘴边却突然被克制住了。E.作者从普通自然现象顿悟出了与之相类似的某种人生哲理,全诗托物寓意,突显出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17.清代沈德潜评价此诗说:“妙在不曾说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参考答案:1.A2. 聚集 停止 扶助 白白地3. 愁 月风景之美 生活之美 人物之美4.B5. 以手抚膺坐长叹 长使英雄泪满襟 吞声踯躅不敢言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6.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7. 枯松倒挂倚绝壁 芙蓉泣露香兰笑 庄生晓梦迷蝴蝶 黄河之水天上来 惊涛拍岸 酌酒以自宽 樽酒家贫只旧醅 青眼聊因美酒横8.C 9.运用了借物起兴的表现手法。 10.诗中有对不平等现象的愤慨,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传达了寒门志士有志难申的慷慨不平的呼声。诗歌不仅是言愁,而且抒写心中愁愤不平之气。11.A 12.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来表明诗人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处境;其次,使用反问句式,加强了语言的感彩,强化了诗人不甘寂寞、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13.C 14.D 15.⑴出身寒门,地位低微;有才难施,仕途坎坷。⑵(任选一首)①(其四)先以水流各向喻贵贱穷达不同,寄哀叹于其中;又言人生有命、不必哀叹,似自宽之语;最后以反问来强化自己心非木石,从而来表达“吞声不敢言”的“有感”,在无声处更见深切的悲愤。②(其六)先于拔剑击柱中直抒哀叹——人生苦短,有志难展;又于悲情中强作欢乐,在无奈中回归家庭平静生活;最后表面自嘲,实则将个人失意升华到控诉时世不公的高度,迸发出满腔愁怨与愤懑。16.AC 17.①对不公平门阀制度的不满。②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③世路艰难忍气吞声的无奈与悲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