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一、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 的水对 岩石的 和 作用。作用 化学过程溶蚀 CaCO +H O+CO =Ca(HCO ) 淀积 Ca(HCO ) =CaCO ↓+CO ↑+H O2.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岩石 可溶性 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 类岩石,如透水性 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越高, 越好水 溶蚀性 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流动性 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3.喀斯特地貌的类型(1)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① 、峰林、③ 、残丘等。(2)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⑤ 、⑥ 、⑦ 、⑧ 等。地表喀斯特与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 形态 作用地表喀斯特地貌 石芽→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丘 溶蚀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 溶蚀落水洞 溶蚀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 溶蚀石钟乳、石笋、石柱 淀积二、河流地貌1.河流的侵蚀地貌初期中期成熟期(1)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发展阶段 侵蚀类型 地貌特点初期(a) 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中期(b) 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道弯曲,呈“S”型成熟期(c)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2)河流侵蚀地貌:瀑布河曲牛轭湖凸岸水流缓慢,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利于聚落建设和农业生产,水浅不宜建码头;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烈,水深较深,适合修筑码头。2.河流的堆积地貌(1)形成: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沉积而成。(2)冲积平原三种地貌型的位置形成。河流堆积地貌类型 分布 示意图 形成过程 地貌特点冲积扇 出山口 河流流出山口时,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形成洪(冲)积扇。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冲积平原 河流流经的平原地区。 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堆积而成。多个洪(冲)积扇彼此相互联合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三角洲 入海口 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地势低平,河网稠密,三角洲以河道分汉处为顶点向海洋呈扇形或三角形三、风沙地貌1.干早地区风沙地育的原因(1)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沙源足(2)植被稀少,利于风沙活动。(3)多大风活动2.风沙侵蚀地貌类型 成因 特点风蚀蘑菇 下部遭受风沙侵蚀 凸起的孤立岩石,上部宽大,下部窄小雅丹 风沙沿裂隙磨蚀 沟槽与龙脊相间,走向与主风向一致3.风沙堆积地貌(1)常见的风沙堆积地除了沙丘外,我国的黄高原也属于风沙地貌,据考证:黄土高原厚厚的黄土是偏北风从北部高原上吹过来的。(2)沙丘坡面形态与风向的关系沙丘迎风坡平缓,背风坡较陡。沙丘坡面形态与风向的关系如下图所示:(3)沙丘链与盛行风向的关系沙丘链是沿着沙丘移动方向的垂直方向相互连接的若干沙丘,其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四、海岸地貌1.海岸侵蚀地貌海浪对岩石海岸长时间侵蚀,岩石坚固的部分保下来,形成不同形状的海岸地貌常见的海蚀地貌。常见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石拱桥等。随着海浪侵蚀作用的继续,海蚀地貌不断演化,现在的海崖将来有可能变成海蚀平台、海蚀穴或海石拱桥等。2.海岸堆积地貌侵蚀下来的碎屑,在海浪顶托作用下,堆积在海岸,形成海岸堆积地貌,如下表所示:类型 特点 海岸地貌海滩 砾滩 海滩由物质颗粒较大的砾石组成 岩石海岸沙滩 海滩由颗粒较小的沙粒组成 砂质海岸泥滩 由淤泥组成 淤泥质海岸沙坝 呈长条形堤状 砂质海岸第二节地貌的观察一、地貌观察的顺序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也可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或无人机等辅助观察。1.陆地五种主要地形类型地形类型 海拔 地表起伏特征高原 较高,500米以上 地面平坦,边缘陡峻山地 一般在500米以上 地面起伏,坡度陡峻丘陵 较低,500米以下 起伏较小,坡度缓平原 一般在200米以下 地面平坦广阔盆地 无固定标准 周围高、中间低2.海和相对高度(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例如,甲点海拔为1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2)相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例如,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二、地貌观察的内容1.高度和坡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绝对高度可以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2.坡度与地貌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地表的各种形态都是由坡和近似水平的面组成。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坡度和坡向。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观察坡向时应重点关注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不同的坡向,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3.综合观察地貌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般比较陡峻;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除了观察高度、坡度、坡向等形态要素,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无论是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还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例如,我国西南山区地面起伏较大,地形较为破碎。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 二氧化碳##CO2 可溶性 溶蚀 沉积##淀积【详解】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或重新淀积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因此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2. 碳酸钙 石灰岩 透水性【详解】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因此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岩石为可溶性岩石,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钙类岩石,如石灰岩;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越高,水体越容易渗漏,透水性越好。3.(1) 峰丛 孤峰(2) 地下暗河 石钟乳 石笋 石柱【详解】(1)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其中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峰丛、峰林、孤峰、残丘等(2)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其中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第四章 地貌(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近年来,漓江两岸生态环境日益恢复,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尽情挥洒,向世人展现着中华大地的壮美奇绝。读图并完成下面小题。 1.漓江流域所展示的地貌是( )A.冰川地貌 B.水蚀地貌 C.风蚀地貌 D.雅丹地貌2.古诗词的描述最符合该地景观的是( )A.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B.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洞穴呼吸,指通过洞口及围岩裂隙等通道,洞穴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当洞内空气温度低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地一溶洞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四幅图中,可正确反映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A. B. C. D. 4.最有利于该溶洞形成的地理条件是( )A.岩石致密,透水性差 B.气候温暖湿润 C.植被稀少 D.土层厚薄新疆博乐怪石峪是目前我国已知的规模最大、分布最为集中、发育最奇怪的怪石群,是在一种特定的干旱气候环境条件下由花岗岩石蛋形成的奇特的风蚀地貌景观集中分布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5.下列环境条件最有利于材料中怪石景观形成的是( )①花岗岩广布 ②干旱且多大风 ③冰川分布广 ④地面湿度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怪石上的孔洞大多朝向(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迎风坡植树法是库布齐治沙人探索出来的一种治沙良方。根据库布齐沙漠盛行西北风的特点,在流动沙丘迎风坡的2/3处以下植树种草削弱沙丘下部的风速,利用风力削平未造林的沙丘上部,填埋沙丘底部,使流动沙丘得到固定、高度下降。下图为库布齐治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最符合图示沙丘形态及治理方式的是( )A. B. C. D.8.只在沙丘迎风坡2/3处以下植树的主要原因是( )A.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B.地势较低,水源较多C.改变风向,减少侵蚀 D.光照充足,易于成活位于青岛海岸、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是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岩石表面有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2022年10月2日晚,青岛遭遇数小时的雷雨大风天气,次日清晨人们发现“石老人”上半部分已经坍塌。下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完成下面小题。9.“石老人”与海蚀崖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是( )A.逐渐变近 B.逐渐变远 C.先变远,后变近 D.先变近,后变远10.“石老人”形成与消亡过程的海岸地貌可能依次是( )A.海蚀柱—海蚀陡崖—碎屑堆积物 B.海蚀柱—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C.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 D.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海蚀柱11.下列不是造成“石老人”坍塌的原因可能是( )A.常年风化 B.地壳运动 C.风雨侵袭 D.海水侵蚀嘉陵江北碚观音峡段,在碧波与苍翠群山间,横跨的4座铁路桥和4座公路桥形成了“八桥叠翠”的景观(下图所示),生动展示出“桥都”重庆近几十年交通建设的巨大成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在野外观察中,要获得图中观赏效果,我们应该重点注意( )A.观察角度 B.观察时机 C.观察顺序 D.观察距离13.嘉陵江小三峡是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的统称。小三峡地貌的主要成因是( )A.流水风化 B.流水下渗 C.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14.图示峡谷地区,桥梁分布非常集中,选址时主要是考虑该地( )A.河流水量 B.地形地质 C.风土民情 D.资金技术早期,随着大青山、蛮汉山的隆升,呼和浩特断陷盆地广泛接受湖相淤泥质黏土沉积。当山脉隆升到一定高程后,湖水退出,淤泥质黏土层停止发育,且基本不受破坏。下图示意现代呼和浩特盆地淤泥质黏土层厚度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根据淤泥质黏土层的分布特征,推测湖相沉积时期湖盆( )A.东部高西部低 B.东北高西南低 C.北部高南部低 D.西北高东南低16.甲、乙两地河床表层沉积物特点是( )A.甲地颗粒较小,分选性较好 B.乙地颗粒较大,分选性较好C.乙地颗粒较小,分选性较差 D.甲地颗粒较大,分选性较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km。猴子沟风景区主要景观有峡谷、沟谷、峰林、天坑、洼地等,岩溶地貌分布广,土层薄,植被稀疏,地表水缺乏。下图为天坑形成演化剖面示意图。(1)分析猴子沟风景名胜区地表水缺乏的原因。(2)据天坑形成演化剖面示意图说出天坑地貌形成的过程。1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翡翠岛沙丘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古滦河(途经浑善达克等沙地)入海口附近,沿海一侧到处可见列阵沙坝,被称为“大海与沙漠的吻痕”。近年来,当地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发展“滑沙入海”(主要在夏秋季节)等旅游项目。研究表明,旅游区内的沙丘脊线高度呈现季节变化,但年际变化不大。下图示意翡翠岛沙丘位置及其沿岸沙丘。(1)推测翡翠岛海岸沙丘群的的形成过程。(2)分析旅游区内沙丘脊线高度的季节变化特点。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漫滩是指河道两侧在枯水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的地区。在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中,新形成的裸露湿润土地,为树木的生长创造了条件。河漫滩上不同树龄的树木分布隐含着河道演变的信息。河流的天然改道或改向使河道发生平面迁移的现象叫河道变迁,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叫河道变迁速率。下图为美国小密苏里河(密苏里河上游支流)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等值线分布图。(1)甲、乙两处均为废弃的曲流河床,推断其废弃时间的先后顺序,并简述依据。(2)简述甲处由曲流河道演变成为河漫滩的过程。(3)树龄等值线分布特征能够反映河道变迁的速率,试简述二者相关性。20.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定向越野运动是指运动员利用地图和指北针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按顺序到达所有点标并到终点者为胜,北京某中学组织郊区定向越野活动,如图为比赛用地图。 (1)说出图中点标2历处的地形部位;参赛选手发现从点标1到点标2赛段,比赛难度大、体力消耗会比较多,请简述原因。(2)描述图中两座小桥间的河流流向,并估算该段河流的长度。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B 2.B【解析】1.由图可知,漓江流域的山体呈峰丛、峰林状,山体植被覆盖率较低,部分山体的石灰岩裸露,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地貌是喀斯特地貌,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B正确,ACD错误,故选B。2.“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描述的是瀑布景观,图中江水流速慢,A不符合题意;“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述的是江水如青罗带一样柔曼迤逦,山体如碧玉簪一样翠绿峻秀,符合漓江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特点,B符合题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述的是海岸景观,C不符合题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荒漠景观,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或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又称为岩溶地貌,主要包含石林、峰林、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等地上和地下地貌。3.D 4.B【解析】3.由材料可知,当洞内空气温度低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白天,洞外温度较高,洞内温度较低,故以吸气为主,B错误,D正确。夜间洞内气温高,洞外气温低,以呼气为主,C错误。A选项表示气流循环,不是吸气和呼气,A错误。故选D。4.由材料可知,此地位于我国西南某地,西南地区是典型是喀斯特地貌区。喀斯特地貌是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 如石灰岩,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因此,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岩石和水。西南地区石灰岩广布,透水性好,A错误;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B正确;植被与土壤与溶洞形成无关,CD错误;故选B。【点睛】当洞内相对恒温、恒湿、恒压的地下封闭性空气环境与洞外变化多端的地表开放性大气环境相遇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温度差、密度差和气压差等,从而引起洞内外空气的交换,即洞穴呼吸。5.A 6.C【解析】5.本题考查地貌的形成条件。根据材料“干旱气候环境条件下由花岗岩石蛋形成的奇特的风蚀地貌景观”可知,形成该景观的岩石类型为花岗岩,该景观分布区气候干旱且多大风,故①②正确;该地气候干旱,受冰川作用和地面湿度影响不大,故③④排除;故选A项。6.本题考查孔洞方向的判断。怪石是风蚀地貌,怪石上的孔洞应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博乐怪石峪位于新疆,当地的盛行风为西北风,因此怪石上的孔洞大多朝向西北方向,C项正确。因此排除A、B、D,选择C。【点睛】石蛋地形是指花岗岩体的球状风化产物其表层风化物被剥离以后,风化的残余部分多呈球形故名。我国广东南岭山地一带分布的花岗岩体,风化剥蚀后表层分布着许多大小不同的石蛋,构成一种特殊的地形,称石蛋地形。7.A 8.A【解析】7.根据所学知识,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西北地区盛行西北风,迎风坡植树法是一种治沙良方,故树木应该种在西北方,故A项正确,B项错误。图中C、D迎风坡为东南坡,说明盛行风为东南风。故C、D错误,故选A。8.由“充分利风力的侵蚀,削平未造林的沙丘上部,填埋沙丘底部,使流动沙丘得到固定、高度下降”可知,人们借助风力可以消减少丘高度,在地处植树可以起到固沙作用,因此可以降低人工治沙成本,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A正确。只在沙迎风2/3处以下植树是为了使流动沙得到固定,高度下降,而不是为了利用该区域的地势和水源条件,且该区域不一定有水源条件优势,B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沙丘迎风坡2/3处以下植树种草,只可以削弱沙丘下部的风速,但增加了对顶部的侵蚀,C错误。库布齐沙漠的迎风坡应是西北方向,迎风坡不是阳坡,与光照充足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沙漠地区光照充足,植物能否成活主要取决于水源;沙丘凸而缓的坡是迎风坡,凹而陡的坡是背风坡。9.B 10.C 11.B【解析】9.由于海水不断侵蚀,海蚀崖不断后退,逐渐向北推移,海蚀崖与海蚀柱“石老人”的距离逐渐变远,B正确。故选B。10.海水不断侵蚀相对松软的岩层,使岩石表面出现石孔,这些石孔不断被侵蚀变大,发展成海蚀拱桥,在外力作用下拱桥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外侧部分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石体分离了出去,随着侵蚀作用的进行,海蚀柱不断坍塌,形成碎屑堆积物,“石老人”形成与消亡过程的海岸地貌可能依次是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C正确。故选C。11.“石老人”坍塌的原因主要是外力作用,常年风化使岩石破碎,风雨侵袭和海水侵蚀会加剧海蚀柱的破碎、坍塌和消失,地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海岸地貌 海岸在构造运动 、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第四纪时期冰期和间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进、海退,导致海岸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12.A 13.D 14.B【解析】12.根据材料可知,图中观赏的“八桥叠翠”景观在碧波与苍翠群山间,只有选对观察角度才能获得横跨嘉陵江的4座铁路桥和4座公路桥的“八桥叠翠”景观,A正确;4座铁路桥和4座公路桥一直都在,所以观察时机和观察顺序不是注意的重点,B、C错误;观察距离会对观察效果有影响,但不如观察角度重要,D错误。故选A。13.根据材料可知小三峡是峡谷地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峡谷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与风化、下渗、沉积作用关系不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14.根据材料“嘉陵江北碚观音峡段,在碧波与苍翠群山间”可知,该地区地势崎岖,地质条件复杂,所以需要建设众多的桥梁,B正确;该地区是河流上游,河流径流量小,A错误;跟桥梁建造技术关系不明显,D错误;风土民情不是桥梁分布非常集中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B。【点睛】外力作用与地貌景观:流水侵蚀——“V”形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喀斯特地貌、凹岸;流水堆积——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凸岸 ;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裸岩荒漠 ;风力沉积——沙丘、沙垄、黄土高原;冰川侵蚀——冰斗、角峰、刃脊、“U”形谷、冰蚀洼地;冰川沉积——冰碛丘陵等;海浪侵蚀——海蚀崖、海蚀柱等;海浪沉积——沙嘴、离岸堤、沙滩等。15.B 16.D【解析】15.随着与山体距离的增大,地势会越来越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流水侵蚀作用减弱,搬运能力减弱,沉积作用增强,淤泥质黏土层的颗粒越来越细,黏土层厚度越来越厚,故湖相沉积时期湖盆黏土层越厚,地势越低。读图上的淤泥层厚度等值线数值分布可知,数值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增大,故可推测淤泥层区域地势特点是东北高西南低,B正确。其他选项与题目所给信息不符,A、C、D错误。故选B。16.根据淤泥质黏土层的分布特征可推测该地东北高西南低,甲地位于东北部,且是河流出山口,河流流速快,搬运能力强,沉积物粒径较大,分选性差,乙地位于西南部,地势较低平,河流流速慢,搬运能力较弱,粒径较小,分选性较好,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流水作用特点:流水侵蚀高地,填平洼地。流水沉积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分选作用,一般情况下,随着流速减慢,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17.(1)喀斯特地貌发育,地下多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能力弱,地表水容易流失。(2)岩溶地貌区地表多可溶性岩石(石灰岩),且多裂隙发育,因降水较多,地表水强烈溶蚀下渗形成地下河;在地下河的强烈溶蚀、侵蚀下,地下河顶部岩层发生坍塌,形成穹窿状地下大厅;地下大厅顶板在地表水不断溶蚀和重力作用下逐步接近地表,最终上部岩层大规模塌陷,形成天坑。【分析】本题以天坑的形成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喀斯特地貌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详解】(1)据图,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和图示可知,猴子沟风景名胜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下多溶洞和暗河,地表水容易下渗,再加上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裸露,土层浅薄,土壤贫瘠,导致植被覆盖率低,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差,故地表水缺乏严重。(2)结合材料的天坑形成演化坡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主要岩石为石灰岩,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易和水及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岩石被溶解,图示第一阶段石灰岩出现裂隙,地表水下渗形成地下暗河,第二阶段,在外力作用下,地下暗河顶部发生坍塌,形成地下大厅,由于重力和外力作用继续进行,地下暗河顶部继续坍塌,到了第三阶段,顶部全部坍塌,即形成天坑。【点睛】18.(1)古滦河携带大量泥沙在(古)入海口附近沉积;入海口附近及近岸的沙质堆积物在长期强劲的向岸风(东北风或偏东风)和海浪(潮汐、海流、波浪)共同作用下逐渐搬运沉积;泥沙在开阔沙质海滩上不断堆积成沙丘,最后聚丘成群。(2)夏秋季节,“滑沙入海”旅游项目使沙丘坡体下滑,导致沙丘脊线高度降低;冬春季节,东北风(或偏东风)势力强劲,大风吹扬,到夏初沙丘脊线高度基本恢复。【分析】本题以河北省翡翠岛沙丘地貌形成过程与变化为例,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对材料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高。【详解】(1)本题要分析沙丘和沙丘群的形成。据图推断,海岸沙丘沙源主要来自于河流携带的泥沙,注意图示中河口位置,北方河流含沙量大,河口地区沙丘形成,主要是河口泥沙堆积形成。从图中可看出沙丘在面向海洋侧陡,背向海洋侧缓,说明经常受到海风的影响。因此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在海风海浪的不断搬运下不断堆积在开阔地带的沙滩上,从而形成沙丘群。(2)结合材料可知夏秋季节有滑沙入海项目,沙丘脊线高度降低;结合沙丘等高线形态,沙丘的迎风一侧坡度较缓,东北风是主导风向。冬春季节主导风向是东北风,此时沙丘沉积较多,东北风(或偏东风)势力强劲,大风吹扬,到夏初沙丘脊线高度基本恢复。【点睛】19.(1)甲早于乙。依据:甲处树龄为10-20年,乙处树龄0-12年;说明甲处河流的裁弯取直至少在20年前,乙处约在12年前。(2)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河道进一步弯曲;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成为湖泊: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形成河漫滩。(3)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大的地方,说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形成的面积越小,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小;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小的地方,说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形成的面积大,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大。【解析】本题考查了河漫滩的发育过程,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以及图例中树龄分布图,可以推断出甲处的树龄为10-20年,乙处树龄0-12年,说明甲处的树至少生长10-20年以上,乙处的树生长至少0-12年,因此可以推出甲处河流的裁弯取直至少在20年前,乙处约在12年前。所以甲废弃时间在乙之前。(2)根据河道改道观察可知,甲地河漫滩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裁弯取直形成的。根据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的原理可知,会使河道进一步弯曲,使得弯曲程度更大,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成为湖泊,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形成河漫滩。(3)由材料可知,河流的天然改道或改向使河道发生平面迁移的现象叫河道变迁,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叫河道变迁速率。根据图例观察可以得出结论,树木年龄等值线分布越密集,河流改道的次数就越多越快,说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形成的面积越小,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小。越稀疏则表明河流改道速度较慢,相同时间内河漫滩形成的面积大,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大。【点睛】由于横向环流,原先的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堆积成河床浅滩;浅滩加宽,在枯水期大片出露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雏形河漫滩上不断沉积洪水期流水携带的细粒物质,逐步转化成为河漫滩,且随着河床弯曲度的增大,形成狭窄的曲流颈;曲流颈被水流冲开,河道取直,出现新河床,老河床形成牛轭湖。新河床又重复上述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20.(1)山脊。从点标1到点标2赛段距离较长;相对高差大:上坡。(2)先自西北后向东南,再自东北转向西南:约600米。【分析】本题以郊区定向越野活动为情境设置试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河流流向、地形特征与地形部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详解】(1)图中显示,图中点标2所处位置的等高线凸向数值小处,说明该处地形为山脊。从点标1到点标2赛段距离较长,接近点标2处,等高线密集,相对高差大,坡度较大;从点标1至点标2等高线数值越来越大,为上坡,因此参赛选手发现从点标1到点标2赛段,比赛难度大、体力消耗会比较多。(2)根据所学可知,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根据图示指向标可知,图中两座小桥间的河流的流向大致是先自西北后向东南,再自东北转向西南。根据量算可知,两座小桥间河段的长度大约是3厘米;根据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200米,所以该段河流的长度约200米×3=600米。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单元地貌(知识清单)-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1).docx 第四章地貌单元必刷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