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物态变化(共4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物态变化(共49张PPT)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第四单元 物态变化
真题小试
命题点1 温度的估测
1.(2023·T9)“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
育测试过程中,某同学对自己及身边一些事物的相关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合
理的是( )
B
A.跑 的速度约为 B.跑完 后人体体温约为
C.考试用跳绳的长度约为 D.考试用跳绳的质量约为
命题点2 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2.(2022·T18,节选)晨检测温是学校防疫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图所示,测温枪测
得某同学的体温为________,其体温______(填“正常”或“不正常”)。
正常
3.(2021·T18,节选)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的性质来测量温
度的。上图所示是一种新型温度计,从温度计上可知,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范
围是_____________。
液体热胀冷缩
命题点3 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
4.(2023·T13,多选)在物理探究活动中,某同学在手上涂抹酒精,过了一会儿,
酒精消失,手感到凉凉的。根据以上证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AB
A.酒精发生了蒸发现象 B.酒精蒸发需要吸热
C.酒精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D.酒精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5.(2022·T10)如图所示,下列情景中所描述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
的是( )
A
B
C
D
B
A.糖汁成型“糖画”——熔化放热 B.樟脑丸“消失”——升华吸热
C.湿手被“吹干”——液化放热 D.冰棒冒“白气”——汽化吸热
命题点4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6.(2016·T11)下图所示,是水的循环示意图,请补充完成图中(1)__________、
(2)__________两处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
考点攻关
考点一 温度
概念 表示物体的______程度 摄氏温 度 单位:摄 氏度 符号: C 规定: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
为___摄氏度 ,把纯净的沸水的温度定为_____摄氏度
。两者之间划分为100等份,每一份是
热力学 温度 单位:开 尔文 符号: 规定:热力学温度又称为绝对温度,一般所说的“绝对零度”
指的便是 ,对应零下273摄氏度,数值上
华氏温 度 单位:华 氏度 符号: F 规定: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 ,把1个标准大气压下
水沸腾的温度定为 ,中间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代
表 ,数值上
冷热
0
100
特别提醒:
1.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或“没有”。
2.常考温度的估测: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冬天洗澡热水的温度约为 。
考点二 温度计
类别 实验室用温度计 (如图甲) 体温计(如图乙) 寒暑表(如图丙)
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人体温度 测室温
玻璃泡内的 液体 煤油、水银等 水银 煤油、酒精



量程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一般情况)
分度值 _____ ______ _____
构造 玻璃泡上部是均匀 的细管 玻璃泡上端有一段细而弯 的“缩口” 玻璃泡上部是均匀
的细管
使用方法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读数 ①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②使用前要用力甩一甩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读数
续表



特别提醒:
1.体温计使用之前一定要甩几下,否则,若实际体温低于原来的示数,则示数
还是原来的示数;只有实际体温高于原来的示数,示数才是实际体温。
2.温度计读数时先找零刻度线,若液面在零刻度线以下,应从零刻度线往下读,
反之往上读。
3.使用温度计时,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内液体的沸点,或低于温度
计内液体的凝固点。
考点三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定义 吸、放热 情况 举例
熔化 物质从____态变为 ____态的过程 ____热 冰雪消融,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
变小,铁变成铁水
凝固 物质从____态变为 ____态的过程 ____热 水结冰,吃冰棒“粘”舌头,屋檐下的
冰凌
汽化 物质从____态变为 ____态的过程 ____热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烧开

液化 物质从____态变为 ____态的过程 ____热 露,雾,“白气”,冰镇饮料瓶“出
汗”,南方的“回南天”












物态变化 定义 吸、放热 情况 举例
升华 物质从____态直接变 为____态的过程 ____热 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变小了,碘升
华,灯丝变细,固体香薰减少
凝华 物质从____态直接变 为____态的过程 ____热 霜,雪,雾凇,灯泡变黑






续表
特别提醒:
1.“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的气体;“白气”是由水蒸气遇
冷液化形成的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它是液体。
2.在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均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和凝华
过程均需要放热。
3.物态变化的应用:超市海鲜表面常覆盖一层碎冰块是利用熔化吸热达到保鲜
的目的;食品包装箱中常放些干冰,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达到保鲜的目的;北方菜
窖中常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窖里温度过低而冻坏蔬菜。
考点四 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定义 有确定的熔点 没有确定的熔点
举例 冰、海波、各种金属 蜡、松香、玻璃、沥青、油脂
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晶体 非晶体
图像 特点 (1) 段持续吸热,温度升 高,为____态; 段持续吸热, 温度______,为__________态; 段持续吸热,温度升高,为 ____态。 (2) 为晶体的______图像, 为晶体的______图像。 (1)非晶体熔化过程:先变软,再变
稠,最后变稀,温度在不断______;非
晶体凝固过程:先变稠,再变软,最后
变硬,温度不断______。
(2) 为非晶体的______图像, 为非
晶体的______图像。

不变
固液共存

熔化
凝固
升高
下降
熔化
凝固
续表
特别提醒:
1.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晶体熔化的特点:温度保持不变,继续吸收热量,对应图像中与时间轴平行
的那条线段,晶体熔化时的状态可能是固态、固液共存态或液态。晶体凝固的特点:
温度保持不变,继续放出热量。
3.晶体的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的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
续放热。
考点五 汽化和液化的两种方式
1.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和______。
方式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只在____________发生 在液体____________同
时发生
温度条件 ______温度 ______温度(沸点)
剧烈程度 ______ ______
影响因素 液体的______、________,液体 上方________________(液体的 种类) ______的高低
温度变化 降低 不变
相同点 (1)都是______现象;(2)都需要____热
蒸发
沸腾
液体的表面
表面和内部
任何
一定
缓慢
剧烈
温度
表面积
空气的流动速度
气压
汽化

2.液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特别提醒:
1.水的沸点是 的条件是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在 时,水
不一定沸腾。
2.加快蒸发的方法: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方
空气的流速。如晒谷子讲究向阳、通风、摊开。减缓蒸发的方法:降低液体的温度、
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速。如栽树时要把大部分的树枝砍
去,且用稻草绳一圈一圈捆好树干。
3.大部分气体温度降低到一定值时都可以液化,如水蒸气。有些气体须先降低
温度,再压缩体积才能液化,如液化石油气。
4.人们吹电风扇感觉凉爽不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而是因为电风扇加快了
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人体表水分的蒸发,蒸发吸热,具有制冷作用。
例题精选
【例题1】 (2023·枣庄)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
腾的特点,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
水的沸点是____ C ,用酒精灯持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
98
不变
【知识链接】(1)水沸腾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
(2)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3)水沸腾时需要吸热。
【例题2】 (2023·济南)我国古代很早就对物态变化有
所认识和应用。早在公元前21世纪,我国就掌握了青铜冶
铸技术。下图所示的铸造青铜钟,就是让经过冶炼的液态
铜在泥模内发生______制成的。东汉王充所著《论衡》中
有“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
凝固
液化
寒则为雪”。其中“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______形成的。
【知识链接】液化方法:(1)降低温度。只要科学条件允许,任何气体温度
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2)压缩体积。有的气体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就
能液化,如一次性打火机中的丁烷。
【例题3】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
的优美词句。词句中的冰的形成过程需要____热,雪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
名称)形成的。

凝华
【知识链接】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
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
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
程叫做凝华。上述六种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
化、汽化、升华。
【例题4】 (2023·苏州)图甲中,试管装有适量碎冰,用酒精灯对烧杯中足量的水进行加热,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时刻温度值,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


(1)甲图中温度计示数为____ C 。
(2)根据图乙可知冰属于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3) 阶段试管中水______(填“正在”或“没有”)沸腾。
晶体
没有
【知识链接】晶体熔化时的现象:(1)开始加热时,晶体物态不变,温度计
示数逐渐增大;(2)在一定的温度(熔点)下晶体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吸热,
但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3)当晶体全部熔化完毕,继续
加热,温度计示数又逐渐增高。
【例题5】 (2023·南充)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
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C
A.“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白日黄流涨渭城,三更风紫尽成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知识链接】(1)凝固规律:①晶体凝固规律是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在凝
固点不变;②非晶体凝固规律是随着物质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2)晶体凝固条件:晶体要凝固,首先温度要达到晶体的凝固点;其次晶体
还要不断放出热量。
实验微专题
基本仪器二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结构原理 常见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如图)
使用方法
1.使用前,做到二“看”、一“估”、一“选”、一“记”。
“看”:一看温度计的量程(测量范围),二看温度计的分度值;
“估”:估测待测物体的温度;
“选”:根据估测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
液体的热胀冷缩
2.使用时,做到三“要”、三“不要”。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__在被测液体中,不要接触________或容器底;
(2)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待__________后读取,不要
在温度上升或下降过程中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______,不要仰视或俯视读数。
全部浸没
容器壁
示数稳定
相平
注意事项
1.当俯视读数时,读出的示数一般偏大;当仰视读数时,读出的示数一般偏小。
(如图所示)
2.温度计的读数方法:看刻度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若温度计未标
明零刻度线,则刻度由下往上越来越大,为零上;反之,为零下。
【例题】 实验名称: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实验过程】(1) 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______和________。
(2)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是:________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量程
分度值
体温计
(3)图甲所示是小明同学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两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乙、丙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 C ,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 C 。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
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37.3
【交流拓展】 用玻璃小药瓶、透明吸管、红墨水等器材制成图中A、B、C、D四支温度计并标上刻度(未画出),其中A、B、C三支温度计的小药瓶中装满红墨水,D温度计的小药瓶是空的,液柱用的也是红墨水。
(1)玻璃小药瓶相当于普通液体温度计构造中的________;使用透明吸管是为了
能够明显地观察到测温物质的______(填“温度”或“体积”)的变化。
(2)A、B、C三支温度计最初液面高度相同,其中___(填“A”“B”或“C”)温度计的精
确度最高。
玻璃泡
体积
C
(3)D的工作原理与其他三支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其工作原理是______
___________;若将其放到纯净的冰水混合物中,则液柱处的刻度应标为___ 。
(1个标准大气压下)
不同
气体的热胀冷缩
0
(4)当气温升高时,D中液柱 会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
(5)为了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程度,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增大玻璃瓶的容积或使用更细的吸管
探究实验四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 探究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
实验器材 酒精灯、陶土网、烧杯、温度计、停表、铁架台、留有小孔的硬纸
板、火柴等。
器材作用
1.温度计:测量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
2.停表:测量时间。
3.陶土网:使烧杯均匀受热。
4.留有小孔的硬纸板:减少热量损失,缩短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
实验装置图 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
1.按照上图所示由____往____组装好实验器材,调节陶土网的高度,在烧杯中
倒入适量的热水(盖上留有小孔的硬纸板),将温度计悬挂在铁架台上,使温度计
的玻璃泡__________在水中,且不与______或______接触。
2.点燃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从温度达到 开始,每隔一定时间(
或 ),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数据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3.水沸腾后,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三到四次),熄灭酒精
灯,观察水的沸腾情况,待水停止沸腾一段时间后,再记录几次水的温度。


完全浸没
杯底
杯壁
表格设计 实验的数据记录表格:
时间/ 0 1 2 3 4 5 6 …
温度/ C 90
实验结论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温度__________。
保持不变
评估
1.实验器材对实验的影响:
(1)陶土网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2)留有小孔的硬纸板能减少热量的损失,缩短加热的时间,小孔可以使得
烧杯内外气压相等。
2.水沸腾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沸腾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水的内能的变化: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得到增加,且加热过程中内能一直增加。
5.水沸腾时是否持续吸热的判断方法:停止加热,观察水的沸腾情况。
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交流
1.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水量适当少一些;水的初温适当高一些;适当调大酒
精灯的火焰;给烧杯加盖(留有小孔的硬纸板)。
2.水沸腾前后的气泡特点:沸腾前,气泡上升时由____变____;沸腾时,气泡
上升时由____变____。
3.沸点和气压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杯口“白气”形成的原因:热的水蒸气遇冷空气液化形成小水滴。




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例题】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证据】(1) 图甲中A处铁圈的位置是根据____________来确定的。
酒精灯外焰
(2)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根据实验的要求,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4)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小明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温水(而不是冷水)进行实验,
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
(5)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组装,其中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自下而上
秒表
缩短加热时间
减少热量散失,加快水的沸腾

【解释】(1) 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为____ C 。
(2)继续加热,烧杯内的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里面的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上述实验现象说明水______(填“已经”或“还没”)沸腾。
61
已经
(3)持续加热几分钟后,得到图丙所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①水在沸腾前,不断吸热,温度升高;在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___。
②周围环境大气压______(填“高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保持不变
低于


(4)水沸腾后,将水倒入烧瓶中,发现水停止沸腾。如图丁所示,用橡皮塞塞住
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发现水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浇冷水后瓶
内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使得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______(填
“升高”“降低”或“不变”)。
液化
降低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