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十一单元 简单机械(共6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十一单元 简单机械(共65张PPT)

资源简介

(共65张PPT)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第十一单元 简单机械
真题小试
命题点1 简单机械
1.判断:下面是同学们所画的几种情况下的示意图,请判断他们画得是否正确。
(1)(2022·T14,节选)动力 的力臂 ( )
×
(2)(2018·T18,节选)作用在杠杆上动力 的力臂 ( )
×
(3)(2023T13,节选)作用在鱼竿上的阻力及其力臂( )
×
2.(2020·T18,多选)如图所示,将重 的物体匀速拉高 ,在此过程中,
不计滑轮装置自重、绳重和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CD
A.绳子自由端被拉下 B.绳子对地面的拉力为
C.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D.横梁受到的拉力为
3.(2019·T14)如图所示,物重为 的物体在不同简单机械中均处于平衡状态(不
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拉力 、 、 、 的大小关系是( )
B
A. B.
C. D.
4.(2023·T8,节选)某校组织学生去赣州福寿沟博物馆研学,参观了世界上先进的
古代排水系统。如图所示,是福寿沟的工作原理简化示意图,其中有一个独特的设
计——“水窗”。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城内水通过福寿沟将水窗冲开流入江中,
该水窗类似于______(填简单机械名称)。
杠杆
命题点2 杠杆平衡的条件
5.(2023·T25,节选)如图所示,是小鹰和小华同学用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小鹰和小华同学发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
平衡,他们应将左端的螺母向左调或将右端的螺母向____调。

(2)实验中,两位同学在杠杆的左右两侧加挂钩码,如图乙所示,若两人决定只
改变左侧钩码的位置,则向____移动,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改变钩码
的个数及位置,并进行多次实验。

(3)实验后,两位同学将所得的数据分析处理,最终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___________。
命题点3 机械效率
6.(2022· T1)明代学者宋应星(江西人)著有《天工开物》。
如图所示,是书中描绘古代劳动人民用桔槔汲水的场景。桔槔属
于______(填“杠杆”“滑轮”或“轮轴”),使用时,机械效率 __
(填“ ”“ ”或“ ”)1。
杠杆
7.(2023·T16)如图所示,利用斜面将箱子推进车厢,通常要比把箱子直接从地面
搬进车厢省力多了。某同学用 的力沿斜面向上匀速推动箱子,已知箱子质量
为 ,斜面长 ,斜面高 , 。求:
(1)箱子受到的重力;
解:箱子受到的重力
(2)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解:有用功
总功
额外功
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3)斜面的机械效率;
解:斜面的机械效率
(4)使用斜面推箱子时有哪些更省力的方法。
解:①减小摩擦力;②减小坡度。
考点攻关
考点一 杠杆
1.杠杆
杠杆 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杠杆可以
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如撬棒、汤勺、指甲剪、手推车

五要素 ______、______、动力臂、______、阻力臂
平衡条件 表达式:___________
支点
动力
阻力
2.杠杆的分类
类型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力的大小关系
力臂的大小关 系
特点 省力费距离 费力省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不
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应用 撬棒、铡刀、羊角 锤、独轮车、开瓶器 等 船桨、筷子、镊子、 食品夹、钓鱼竿等 托盘天平等
特别提醒:
1.杠杆平衡的调节遵循“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的原则。
2.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3.力臂的画法
(1)根据题意确定支点。
(2)画好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必要时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3)从支点 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画出垂足,则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
直距离就是力臂。标出力臂的长短,标上字母 和 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
考点二 滑轮(组)
类型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图示
实质 ______杠杆 ______杠杆 —
特点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费距离,但不 能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费距离,是否改变力
的方向与绕线方式有关
等臂
省力
类型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 的 关系 ___ _ __________ _ __________
、 的 关系 ___ ____ ____
、 的关系 ____ _____ _____
续表
特别提醒:
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有几段绳子通过动滑轮(或有几段绳子与
动滑轮相连), 就等于几。如下图:
考点三 轮轴和斜面
轮 轴 由具有公共转轴的 轮和轴组成,可看 作杠杆的变形 (理想状态下,动力作用在轮上,阻力作用在
轴上, 为轮半径, 为轴半径, , ___ ,省
力),如:门把手、方向盘、扳手等
斜 面 是一种省力、费距 离的简单机械 (1)同一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拉同一物体越费力,但
机械效率______;
(2)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
__________(理想状态)
越高
几分之一
特别提醒:
1.斜面是所有机械中一定省力的机械。动滑轮在考虑动滑轮自重时不一定省力。
2.轮轴中有大轮小轴的叫法。使用过程中转大圈的叫轮,转小圈的叫轴。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内容:人们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都不
会小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考点四 机械效率
1.四个概念
有用功 使用机械时必须要做的 功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关系式:_______
____________
总功 使用机械时所做的所有 的功 额外功 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 不做的功 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特别提醒:
1.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2.提高机械效率最好的办法是减小额外功,如减小机械自重、摩擦等。
3.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区别
功率 机械效率
物理意义 表示做功的快慢 表示机械性能的好坏
概念 功与做功时间的比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符号
公式
单位 瓦特 无单位,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2.三种简单机械做功和机械效率的比较
杠杆 滑轮组(提重物) 斜面
有用功 额外功 克服杠杆自重、 摩擦力做的功: 克服动滑轮重、绳重、摩擦力 做的功: ;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 克服摩擦力做的
功:

总功 杠杆 滑轮组(提重物) 斜面
机械效率 ;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
影响机械效 率的因素 杠杆的自重、转 动轴的摩擦 动滑轮重、绳重、摩擦 摩擦、斜面的倾斜
程度
续表
例题精选
【例题1】 筷子发源于中国,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如图所示,使用筷子时虽然费力但省距离。
下列工具在使用中也能省距离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质量
B.用核桃夹夹核桃
C.用食品夹夹鸡蛋
D.用撬棒撬物体
C
【知识链接】判断杠杆的类别有三种方法。
(1)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判断;
(2)根据使用过程中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的移动距离判断;
(3)根据使用目的判断。
【例题2】 如图所示, 为一可绕 点自由转动的轻质
杠杆, 垂直于 ,且 的长度为 , 的长度
为 ,在 中点 处挂一质量为 的物块,要求在
端点 处施加一个最小的力 ,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则
力 的力臂应是____ ,最小的力 是___ 。( 取

50
4
【知识链接】1.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甚至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但必
须不易形变(硬棒)。
2.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那么力臂为0。
3.四步法画力臂: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四标注。
4.最小力问题:将支点与力的作用点用线连接(在力的作用点未知的情况下,
杠杆上离支点最远的点即是最小动力的作用点),该连线为力臂(即最长力臂),
过力的作用点作该连线的垂线,结合实际判断力的大致方向即可作出最小力。
【例题3】 现有史籍中最早讨论滑轮的是《墨经》。书中将向上提举重物称为“挈”,
将自由往下降落称为“收”,将整个滑轮称为“绳制”(图1)。现分别用甲、乙两个力
替代“收”(图2),使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上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使用这个滑轮能省力
B.甲拉力的大小等于乙拉力的大小
C.甲拉力做的功大于乙拉力做的功
D.甲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小于乙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B
【知识链接】1.滑轮可以看成杠杆的变形:定滑轮实质上是等臂杠杆;动滑轮实质
上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2.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只是滑轮(组)应用的一种,当用滑轮(组)在水
平面上拉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 是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 。
【例题4】 如图所示,小轿车的方向盘相当于一个轮轴,若 ,
盘的半径为 ,轴的直径为 ,不计摩擦阻力,则 _____ 。
门锁的把手相当于一个______(填“省力”或“费力”)轮轴。
200
省力
【知识链接】如果轮轴是由大轮带动小轮转动(即动力作用在大轮上),那么该轮
轴省力;反之,费力。
【例题5】 (2023·重庆)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工地上,如图所示,工人借助动滑轮
用 的拉力,将 的重物匀速提升 ,用时 。则( )
D
A.重物上升的速度为
B.动滑轮做的有用功为
C.工人的拉力的功率为
D.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知识链接】使用动滑轮做的有用功可用 来计算,拉力做的总功
可用 来计算,又有 ,而物体和绳子自由端的运动是同时的,
所以 ,功率可以利用 来计算。
计算微专题
力学计算六 机械效率的计算
计算公式
解题方法
1.滑轮(组)竖直放置提升物体时的机械效率问题
目的:提升重物——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公式为 。
方式:力 作用在绳子自由端匀速竖直拉动——拉力 做的功是总功,公式为

额外功:(1)若不计动滑轮自重、绳重和摩擦,该机械为理想机械,

(2)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克服动滑轮自重做的功为额外功,公式为

机械效率:(1) (适用于所有情
况);
(2) (只适用于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
注意:①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物体时, 是不同的,且物体越重, 越大。
②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物体时, 是不同的,且动滑轮越重, 越小。
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绕绳方式无关。
2.滑轮(组)水平放置拉动物体时的机械效率问题
目的:使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克服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做的功是有用功,
公式为 。
方式:力 作用在绳子自由端匀速水平拉动——拉力 做的功是总功,公式为

额外功:克服绳轮摩擦做的功为额外功(这种情况下,通常不计滑轮和绳重);
若不计绳轮摩擦,该机械为理想机械, 。
机械效率: 。
3.斜面的机械效率问题
目的:提升重物——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公式为 ( 指
物体在斜面上上升的高度)。
方式:力 作用在物体上匀速直线拉动——拉力 做的功是总功,公式为
。一般情况下,拉力 沿着斜面,则 指的是物体在斜面上通过的长度。
额外功:克服物体与斜面间摩擦做的功,公式为 。
机械效率: 。
4.杠杆的机械效率问题
目的:提升重物——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公式为 (
为物体上升的高度)。
方式:力 作用在杠杆上拉动——拉力 做的功是总功,公式为 。
额外功:一般是克服杠杆自重和摩擦做的功;若不计摩擦, (
为杠杆重心上升的高度)。
机械效率:(1) (适用于所有情况);
(2) (只适用于不计摩擦的情况)。
【例题1】 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某施工队正在进行农村基础设施改建,建
筑工人利用小型的升降机来搬运水泥。如图甲所示,某次搬运过程中,工人在
的时间内,将8袋水泥匀速提起 ,电动机牵引绳子的拉力 为 ,每袋水
泥质量为 。 取 ,求:


(1)拉力 做功的功率;
【解题思路】由图甲可知滑轮组动滑轮绕绳子的段数,知道水泥升高的距离,可先求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又知道拉力,再根据 求出总功,最后根据 得到拉力 做功的功率;
【尝试解答】解:拉力 做的功
拉力 做功的功率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精确到 );
【解题思路】知道水泥质量,根据 先求出水泥重力,再根据 求出有用功,最后根据机械效率公式求出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
【尝试解答】解:8袋水泥的重力
升降机搬运水泥做的有用功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为了一次能提升更多的水泥,物理实践小组利用学过的知识对升降机的滑轮
组进行重新设计,如图乙所示。假设升降机足够稳定,电动机输出功率足够大,电
动机牵引绳子的拉力仍为 ,吊篮及动滑轮的总重力为 ,不计绳重和摩
擦,则这种设计的装置一次能提起多少袋水泥?
【解题思路】由图乙可知滑轮组动滑轮绕绳子的段数,不计绳重和摩擦,先根据 求出水泥的总重力,再由总重力和每袋水泥的重力求出水泥的袋数。
【尝试解答】解:绳子能够拉起物体的总重力
一次能拉起水泥的重力
每袋水泥的重力
一次能提起水泥的袋数 袋 袋
【例题2】 如图所示,甲工人用水平推
力 推动重为 的货物,在水平路
面上匀速移动 至仓库门口 处,用
(1)甲工人做的功;
【尝试解答】解:由 可得甲工人做的功
时 ,此过程中甲工人做功的功率 ;乙工人接着使用滑轮组拉动该货
物在同样的路面上匀速移动 到达指定位置 ,拉力 为 。求:
【解题思路】知道甲工人做功的功率,利用 可求甲工人做的功;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题思路】利用 求出甲工人的推力,由于货物在水平路面上被匀速推动,
所以货物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可求出货物受到的摩擦力;
乙工人使用滑轮组将货物在同样的路面上匀速移动 ,由图知, ,拉力端
移动距离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由 可得甲工人的推力
因为货物在水平路面上被匀速推动,所以货物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货物受到的摩擦力
乙工人使用滑轮组将货物在同样的路面上匀速移动 ,由图知, ,拉力端
移动距离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例题3】 如图甲所示,某大桥长长的引桥可近似看成一个倾角较小的斜面(如图
乙所示),此斜面的长度为 、高度为 。当总重力为 的小汽
车以 的速度在大桥的引桥上匀速上桥时,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为 。求:


(1)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 ;
【解题思路】知道汽车上桥的速度、发动机的功率,利用 求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
【尝试解答】解:由
得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
(2)此引桥斜面的机械效率 ;
【解题思路】利用 求牵引力做的有用功,利用 求牵引力做的总功,斜面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尝试解答】解:牵引力做的有用功
牵引力做的总功
斜面的机械效率
(3)汽车在引桥上行驶时所受路面的摩擦力 (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解题思路】汽车克服摩擦做的功为额外功,大小等于总功减去有用功,再利用 求汽车在引桥上行驶时所受路面的摩擦力。
【尝试解答】解:牵引力做的额外功
由 得汽车在引桥上行驶时所受路面的摩擦力
实验微专题
探究实验八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 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实验步骤
1.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
2.在杠杆的两边分别挂上数量不同的钩码,用 、 表示钩码的拉力,用 、
表示钩码距离悬挂点 的距离(如图所示)。
3.改变钩码的数量和它们距离 点的距离,使杠杆处于
水平静止状态。将各次实验所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表格设计 实验的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序号 左边 右边 拉力 距离 拉力 距离
1
2
3
实验结论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 ,即杠杆平衡时,杠杆的动
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即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杠杆的动力 就
是阻力 的几分之一。
实验评估
1.实验器材对实验的影响:选取的杠杆为质地均匀的长条状标尺,并将其中点
作为支点固定在铁架台上,这样可以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2.实验前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其在两端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
达到平衡状态。
3.实验操作中,在杠杆两端挂上数量不等的钩码后,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
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值,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4.实验中要多次实验,在不同的位置悬挂不同数量的钩码,避免由于数据巧合
得出错误结论,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交流合作
1.杠杆静止在任意位置时均处于平衡状态,但实验要求其在水平位置静止。
2.实验前调整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方法:调节平衡螺母(与天平的调平方法
相同)。
3. 是错误结论,产生原因可能是实验数据的选取带有一定巧合,
应改变钩码数量或位置多做几次,同时应明确不同物理量不能相加减。
4.想证明“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可以让杠杆与其所受的力不垂直,如用弹簧测力计斜着拉杠杆。
【例题】 (2021·江西,改编)【探究名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猜想二:动力 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阻力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1) 如图甲所示,应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____(填“左”
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小明同学挂上钩码并调节钩码的位置,
使杠杆水平平衡,记录的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动力 间距离 阻力 间距离
小明 1 1.0 5 0.5 10
2 1.5 10 1.0 15
3 1.0 10 2.0 5
小红和小明 4 0.8 15 1.0 10
5 1.4 15 1.0 10
(3)改变钩码的______和钩码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两次,记录的数据如表。
数量


【分析与论证】 根据小明同学的数据可验证猜想________
(填“一”“二”或“一和二”)是正确的。而小红同学则认为小明
同学每组数据中的力臂恰好都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还应改变动力或阻力的______进行实验。
于是,小红同学协助小明同学按图丙方式进行实验,获
得表中后两组数据。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验证猜想____是错
一和二
方向

刻度尺
通过以上探究,小明同学真正理解了力臂是支点到____________的距离。
力的作用线
误的。若要验证另一种猜想是否正确,必须添加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补充设问】(1) 把质量分布均匀的杠杆的中点 作为支点,其目的是避免
__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挂上钩码后,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__________
____。
杠杆自重
便于测量力臂
(2)保持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将弹簧测力计由图丙所示位置逆时针旋转
至竖直向下拉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__。
逐渐变小

(3)如图丁,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在杠杆两端钩码下方再各挂一个相同的
钩码,则杠杆将____________(填“保持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顺时针转动
(4)图戊是一个加宽的杠杆装置,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只将左侧的钩码改
挂到 点正上方的 点,则此时杠杆左侧作用力的力臂是线段____(填“ ”“ ”
或“ ”),此时杠杆______(填“仍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仍能
(5)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6)小明在杠杆左侧挂上钩码(视为阻力),动力由弹簧测力计来提供,如图己
所示,小明先将弹簧测力计在此状态下调零,然后选择点___(填“ ”或“ ”)作为
弹簧测力计作用的位置。不选择另一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消除弹簧测力计自重的影响
(7)某同学提出: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
实验小组利用图庚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 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
计在 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 。
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 ,钩码处绳子拉力为阻力 ,多次改变动力作用点
的位置进行实验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 总是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 ,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大于
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有影响


(8)如果杠杆受到 、 两个阻力,结果会怎样?通过实验,小明得到了
图辛所示的结果,根据该结果可以初步得出这种情况下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___________(用 、 、 、 表示)。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