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1.1.1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学习目标1.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各具有怎样的特点?2.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为什么会出现?二、背诵内容知识点 一次盯抠 二次盯抠 三次盯抠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社会是历史进步的原因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三、学习内容(一)原始社会1.地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也是 ,比作是人类社会的童年。2.生产力水平: 。3.生产关系的特点:4.社会制度: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 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 人们通过 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 。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 选举产生的。氏族长负责处理 ,军事首领负责 。5.私有制①私有制产生的原因:②私有制产生的标志:土地变成 财产。6.原始社会的解体①根本原因:随着 ,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②直接原因: 的产生, 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③影响: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 和 。【对点练习1.1】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考古文化之一。考古专家通过对仰韶文化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可以推测出,该地的( )①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出现了分工②原始居民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③土地已变成奴隶主私有财产④原始居民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对点练习1.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对这种相互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②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决定生产力的发展④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形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二)奴隶社会1.基本阶级: 和 。(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2.主要矛盾: 和 之间的矛盾。(奴隶主残酷剥削和压迫,奴隶反抗)3.国家的产生: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利益,镇压奴隶的反抗,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 的奴隶制国家产生。(国家是 不可调和的产物,是 的工具。)4.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5.评价: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 的广泛使用、 的出现、 的发明和应用、劳动和 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 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 。【对点练习2.1】人类社会从愚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 )①城市的出现②文字的发明和应用③奴隶制国家的产生④最早两大对立阶级的形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对点练习2.2】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这里的“一定阶段”是指( )A.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个体劳动代替B.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私有制的产生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的出现D.原始社会的氏族议事会被国家代替【对点练习2.3】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列说法符合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的是( )A.地主占有全部土地和劳动工具B.地主可以随意买卖、杀害农民C.农民没有任何人身自由D.农民可以支配部分劳动成果(三)封建社会1.基本阶级: 和 。2.主要矛盾: 和 之间的矛盾。3.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4.封建制生产力的表现: 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技术有了显著进步, 有了较大发展, 有了进一步发展, 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和 逐渐发展起来。5.地主阶级的统治手段①经济剥削: 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A.主要方式: 。B.其他方式:还利用 强迫农民缴纳 、从事 来剥削农民。②政治压迫: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 、 。③思想钳制: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 ”,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对点练习3】“父耕原上田,子劚(zhú)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这首唐代诗《田家》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B.君主专制、等级森严C.封建官僚等级制度的建立D.农民处于社会生活最底层【选做题】材料一 在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已使用天然金属,后来学会了制作纯铜器。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由此确立。墓葬之间也有了明显的等级之分,大墓墓穴宏大,陪葬品种类繁多,小墓墓穴十分简陋,只有死者生前用过的一些工具和陶器。材料二 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是,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隶那样可以被买卖。材料三 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如采用休耕、轮作、选种等技术;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唐朝的长安、阿拉伯帝国的巴格达、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被誉为封建时代的三大世界名城。(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原因。(2)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一次社会进步。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易错提醒】1.( )旧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2.( )在氏族制度,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员共同讨论决定。3.( )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标志。4.(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基本矛盾。5.(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6.(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当堂检测】1.拉法格说:“私有观念对于一切资产者是非常自然的,但当初跑进人们的脑筋却不容易。”这表明了( )A.私有观念是人所固有B.私有观念是资本主义的产物C.私有观念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D.私有制催生了私有观念的产生2.根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判定,约公元前2900年,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恩格斯认为:“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这说明( )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②地租是奴隶主剥削奴隶的主要方式③奴隶主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奴隶创造的剩余价值④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3.我国最早使用铁农具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经使用铁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发现一批铁农具。相对于石器、木器、骨器、青铜器、铁器的使用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兴起。由此可以推断( )①新的生产工具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②新农具的使用助力封建社会的萌芽和发展③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④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是封建社会走向成熟的标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归纳总结】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1.1.2 资本主义社会一、学习目标1.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3.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什么?4.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有哪些?二、背诵内容知识点 一次盯抠 二次盯抠 三次盯抠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需要具备的条件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三、学习内容(四)资本主义社会1.基本阶级: 和 。2.主要矛盾: 和 之间的矛盾。3.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①萌生:封建社会后期,随着 和 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②基本条件:③特点:4.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①确立的标志: 的胜利。②确立的意义: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 的巨大飞跃,促进了 的解放,使 、 、 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5.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①基本特征: 。②主要表现:③直接原因:④根本原因:6.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①内容: 与 之间的矛盾。②表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 和 的对立。③地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 。7.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 终究要被 所取代(历史必然性),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知识拓展】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三要素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 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如何分配【对点练习4.1】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不再像封建社会里的农民对地主一样存在明显的人身依附关系,但还是不能完全摆脱对资本家的依附关系。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是( )A.工人拥有人身自由摆脱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命运B.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工人无法摆脱被雇佣、受剥削的命运C.无偿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工人进行剥削的基本形式D.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的人身自由徒有虚名【对点练习4.2】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经济危机。引发经济危机的原因有( )①生产绝对过剩②个别企业生产的有序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③社会化生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④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取代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选做题】材料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有“自由地”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要求建立广阔的、统一的国内市场,而在封建政权的统治下,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封建割据严重阻碍着自由贸易。材料二 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期间,在美国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同样,在英国、法国、丹麦、荷兰,整箱的橘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当时的美国,30 万儿童失学,许多州营养不良的儿童有时达到90%以上,因为他们在挨饿。欧美各国大批的工厂矿山企业倒闭,300 多万工人失业;还有刚从学校毕业就找不到工作的青年人、两手空空的农民以及退伍的老兵。(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需要具备怎样的基本条件 这些条件是如何实现的 (2)一方面劳动者缺吃少穿、挨饿受冻,另一方面资本家却把大量的粮食衣物等毁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 【易错提醒】1.(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生产的绝对过剩。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4.(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得以调和。【当堂检测】1.某高中的一节思想政治课围绕“石器—原始社会,青铜器—奴隶社会,铁骑—封建社会,蒸汽机—资本主义社会”四个分议题展开,该思想政治课的最佳主议题是( )A.生产工具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B.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C.生产力水平变化决定生产关系变化D.生产工具变化导致社会形态变化2. 每次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经济危机都带来莫大的灾难。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美国有1040万英亩的棉花被毁在地里,巴西有2200万袋咖啡被销毁,农民几乎失去收入;70年代经济危机,美国牛奶垄断组织则直接把鲜奶倒入水沟,而人民却饱受饥饿;2008年经济危机,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丢盔弃甲”,人们财产一夜间“人间蒸发”。这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①主要表现有银行破产、信用关系被破坏②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③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④大量工人失业是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社会( )①实现了生产力的飞跃发展②废除了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③确立了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取向④缓和了阶级压迫和剥削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归纳总结】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学习目标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2.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空想 3.《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二、背诵内容知识点 一次盯抠 二次盯抠 三次盯抠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三、学习内容(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思想来源: 。①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 和 ,同时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 。②缺陷:(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空想?)(2)阶级条件: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 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 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 和 。(3)历史前提: 。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 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对点练习1.1】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根本原因在于(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参加当时的社会实践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不懂得阶级斗争D.19 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成熟,其根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对点练习1.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①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②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③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理论基石: 和 。2.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①创立: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 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 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②意义:唯物史观揭示了 的一般规律,揭示了 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 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的基础上。3.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①创立: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 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②意义:剩余价值学说从 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 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 ,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 的斗争指明了方向。4.《共产党宣言》的发表①1848年2月, 发表,标志着 的诞生。②《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与人类社会的 ,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 。《共产党宣言》宣告, 的灭亡和 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③《共产党宣言》总结了 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 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 。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 的理想目标。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5.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对点练习2.1】2020 年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发表 100 周年,中国邮政集团特意发行了纪念邮票,正是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点燃了无数青年人心中的革命之火。《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④科学预见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对点练习2.2】1883 年 3 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指出,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 )①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②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③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④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尝试阶段:1871年3月28日, 宣告成立。2.实现阶段:1917年俄国爆发 。①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 ,确立了 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 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 到 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3.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 到的历史性飞跃。4.曲折阶段: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曲折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5.崛起阶段①崛起的必然性:社会主义的前途是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 终将代替 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 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对点练习3.1】从世界范围来看,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各自的发展中出现了严重曲折,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表明( )A.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不是必然的B.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可以改变的C.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对点练习3.2】下列各项所列举的事件与社会主义运动对应正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③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共产主义不一定会实现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知识拓展】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与联系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区 别 阶级本质革命斗争人民群众社会规律理想社会联系【选做题】1883 年 3 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指出,马克思的一生中,在他所研究的每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特别是他作出的这两个重大发现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二是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学说。依据材料,分别说明马克思作出的这两个重大发现的意义。【易错提醒】1.( )空想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2.(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创造了历史条件。3.(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现实。4.(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5.(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6.( )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第一次伟大尝试。7.( )20世纪末,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遭受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当堂检测】1.“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这是《共产党宣言》开篇的前两句话。《共产党宣言》( )①分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②首次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③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思想来源④宣告了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性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围绕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某班同学搜集了以下资料,你认为表述准确的是( )①创立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空想社会主义②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③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④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