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促织》《变形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促织》《变形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促织 变形记(节选)
课时安排:共三课时
第一课时:《变形记(节选)》
第二课时:《促织》预习
第三课时:《促织》精讲
变形记(节选)
(略讲)
一、学习课时:第一课时
二、本课时学习任务:
1.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去把握小说的主题。
2.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人的困感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生存问题。
三、学习重点:
通过变形前后的家人的态度和主人公自己内心的变化对比把握主题。
四、学习难点:
理解小说所揭露的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异化”现象。
五、课型:新授课
六、学习过程:
(一)文学文化常识积累
1.作者简介:
弗兰茨卡夫卡(1883 -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1909年开始发表 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 《致科学院的报告》《饥饿艺术家》《地洞》《猎人格拉克斯》《歌手约瑟芬,或耗子之流》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美国》。他的作品大都是死后由挚友马克斯布洛德编辑出版的。
2.背景介绍: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 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 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 术手法。
(二)新课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小说,《孔乙己》、 《故乡》、 《药》、《项链》等等。请结合自己所学,说说什么样的小说是好小说,好小说的标准是什么?
(提示:好小说都是新鲜的、独特的,但不定是好看的。传统小说的阅读,我们经常遵循小说的三要素人物、 情节、环境来展开。创作传统小说,最讲究人物形象的塑造、性格的刻画,而判断一部小说价值的大小就看其是否提供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卡夫卡的《变形记》,这是一篇“另类”小说。阅读它,是对同学们的挑战。
(三)整体感知:
1.在预习的基础上,重读课文,尝试从人物、情节、逻辑关系等角度,分析《变形记》与传统小说的不同,填充下面的表格。
传统小说 变形记
人物 提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孔乙己》。 没有强烈的令人难忘的个性留下来,人物几乎都湮没在一片丑陋、冷漠之中。
情节 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贯穿始终,悬念叠出,引人入胜。如《项链》 写的是一-些具体琐碎的现实生活的细节,简直没有故事,没有情节。
逻辑关系 遵循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 对事件的交代模糊,不指明具体的时间、地点和背景,泯灭了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界限。
2.读完文章后,请说说自己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
明确:荒诞、可笑、奇怪、难以置信
3.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理清线索。
明确: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了甲虫——决定起床—— 艰难离床。
(四)文本研析之自主学习
1.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甲虫的原因有哪些?
引导学生速读文本,进行圈点勾画。
明确:还债的心理压力、受老板的气,使格里高尔生活在重压之下。
2.变成大甲虫后的格里高尔心理有何变化?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格里高尔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的。心理变化大致有三个阶段:
①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他惊慌、忧郁,但还想为还清父债而苦干。父亲发现他变成大甲虫,露出恶狠狠的样子,把他赶回卧室。他谦恭地恳求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气。他忍辱负重,顺从父亲。
②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自我责备。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已经开始绕着他旋转起来,便掉下来摔在那张大桌子的中央”。
③受重伤后,遭亲人厌弃而绝望、空洞、平和。一只苹果落到背上,格里高尔身受重伤,终于被妹妹厌弃。他异常冷静,面对变形,面对厌弃,面对死亡,他感到孤独、惊慌、痛苦、 绝望。
3.文中除了心理描写外,还有动作描写,请找出来加以分析。
提示:主要是写甲虫的活动,如进门的艰难,爬墙壁等,突出主人公的痛苦与命运的悲惨,引起读者的同情。
4.文章仅仅写了格里高尔的变形吗?
引导学生速读文本找出秘书主任、父亲、母亲和妹妹各自的反应。
明确当时社会引起了人们心理的变形——人形而 “虫”心。
(五)文本研析之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作者对“变形”这一情节的构思意图和巧妙之处?
提示:作者不是让人们去接受人变成虫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去体察和领悟其超现 实的精神状态和深层心理-情感,去寻求荒诞中的本质。因此,人变成甲虫是人类精神世界遭致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及其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在日常生活中,一家人平平淡淡,温情脉脉,矛盾、人性都显示不出来。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失业了,还成了累赘。这个情节把矛盾激化了,冲突起来,个性、人性都立即显示出来文学艺术是虚构的艺术,作家大胆想像,虚构出荒诞的情节,推动人物之间的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母亲的无奈,父亲的狂怒,妹妹的厌弃,撕破了资本主义社会家庭表面温情脉脉的面纱,显示了人际关系的自私、冷漠和残酷,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人为自己”和弱肉强食、唯利是图的社会本质。
2.讨论文章的主题。
讨论明确:小说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因境,即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之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问题,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
3.为何荒诞的故事却使人感到合情合理?
明确:在整体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手法。写甲虫的行动,符合甲虫的习性;写甲虫的思想感情,符号格里高尔的言行逻辑:写亲人的变化,符号社会生活。
(六)文本拓展
想一想在你读过的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变形人?
讨论明确:
孔乙已、范进;装在套子里的人:马家爵:变成了分数的奴隶,唯分是求的学生:不择手段追求例如,抛弃亲情、爱情、友情甚至感情的商人: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夫妻等。
附:板书设计
变形记
格里高尔:虫形人心
(荒诞)
家人:人形虫心
(真实)
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第二课时
《促织》预习
任务一:查找蒲松龄的人物,知人论世
蒲松龄,山东淄川(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宇留仙-字剑臣,别号柳泉,从小热衷功名,19 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要试不第,挤不进官场。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整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任务二:查找并积累 《聊斋志异》的文学文化常识
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载奇闻怪事,其中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 绝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是悲矣。”(集腋成裘出自《慎子·知忠》:“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成皮衣。比喻积少成多。注意:腋:指狐腋下毛皮。裘,皮袍。浮白载笔 浮:罚人饮酒;白:指专用来罚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干杯;载笔:拿着笔。一面喝酒,一面写作。旧时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气。《幽冥》之录:南朝刘义庆著《幽冥录》,记神鬼怪异事。这里泛指志怪小说浮白:本义为罚满饮一杯酒。浮,旧时行酒令罚酒之称,后指满饮。白,古代罚酒用的杯子。后以“浮白”泛指饮酒。孤愤之书:战国韩非著有《孤愤》。《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索引云:“孤愤,愤孤直不容于时也。”此指代《聊斋志异》。)
《聊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前朝的故事,来揭露当时的社会的黑暗社会现实。批露的锋芒直指当朝最高统治者——天子。
艺术特色,则诚如鲁迅先生说的:“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之状,如在目前”。情节委婉曲折,布局巧妙,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善于叙事。
任务三:制作并完成《促织》的文言知识积累卡
文言知识积累卡片《促织》
编号:
知识点 课文例句
文学文化常识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文言句式
任务四:绘制小说情节情感变化图
第三课时本次展示课时
《促织》新授学案
(精讲)
一、本课时学习任务:
1.赏析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
2.把握环境与人物命运间的关系
二、课型:新授课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四、学习过程:
任务一:我为主编说一说
为纪念《小说月刊》创刊30周年,本月特推出一期增刊拟收录古今中外经典小说,编辑就《促织》是否入选正在征集读者意见,请陈述你的看法和依据。
征集标准:(取自教材本单元第122页)
叙事要引人入胜
小说家是“讲故事的人”。高超的叙事技巧,使得小说家笔下的故事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我们在写作叙事类文章时,也应该在“怎么讲”上多用些心思,不能仅仅满足于讲清楚“时 间、地点、人物”,而要努力尝试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表达。
叙事要引人入胜,就要写出事情的波澜。首先是情节的曲折起伏,如《水浒传》里林冲的 故事,从“误入白虎堂”到“刺配沧州道”,从“棒打洪教头”到“风雪山神庙”,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牢牢地抓住了读者。
同时还要注意情节中内在的情感和思想意蕴,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在她一步步走向“末路的过程中,又有着求生的挣扎,这就使得她的故事格外能引起读者的心灵震撼。
任务二:我为主编选一选
《小说月刊》主要栏目有:卷首、南腔北调、生存、官场、传奇。本期即将入选的《促织》 和,你会建议收录在哪一个栏目中?
任务三:我为主编读一读
经典不厌百回读,品读你感受最深的语句,读出韵味,读出情感。
任务四:我为主编写一写
根据《小说月刊》文章编排规则和要求,请为本文书写一份编者按。
《促织》
[编者按] :一只小小的蟋蟀,上上下下串联了整个社会阶层,对宫中万岁爷,它是 ______;对封建大小官吏,它是 _________; 对成名一家,它是 _______________。
它的现实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答案 略
任务五:两文共同点总结
变形控诉 生存困境
教学设计说明
一、学习任务的确定:
第六单元导语要求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知人论世,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 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本板块两篇小说都写了人化为虫的 故事。《促织》和《变形记》都是基于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命运和性格都是被当时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因此,本节课把《促织》的任务设定为如何理解并体味生存的困境。
二、学习过程的设计:
任务一 “我为主编说一说”创设了一个学习情境,体现了情境引领课堂的理念。该任务 的设置和情境的创设是基于《聊斋志异》被鲁迅先生认为代表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 高峰,该篇自然是经典小说中的经典。而《小说月刊》今年又是创刊30周年,因此根据这两点创设了这个学习情境。
任务二 “我为主编选一选”,根据《小说月刊》真实栏目设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悟,从中选出最适合刊登《促织》的栏目。这个学习任务引发了学生的不同选择,实际上这些不同的选择恰恰代表了学生对这篇小说创作意图理解程度的差别。同时这个学习任务的设置主要是过渡并引起下一环节对环境和人物命运关系的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