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的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通过探究实验,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了解熔化和凝固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4.能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教学过程新课导入PPT展示三张不同物态的照片,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讲授新课教师板书课题并展示教学目标一、物态变化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物态变化.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提问】你能举出熔化和凝固的例子吗?1.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固→液:熔化2.“蜡炬成灰泪始干”:固→液:熔化二、熔化【过渡语】那么怎么样才能使固体熔化为液体呢?【提问】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猜想与假设】物质熔化过程中可能需要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会不断上升。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可能不相同。【设计实验】【选材】选用什么物质作为被熔化的材料好呢?选择比较容易熔化的,且在熔化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我们选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来做固体的熔化实验。【安装】实验时我们选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按照从下到上的方向组装器材。为了记录时间,我们还要用到停表。实验时采用水浴加热法是为了使海波受热均匀。安装时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1)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2)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盖盖灭(不能用嘴吹)。(3)用外焰加热。【设计实验】把海波和石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为了观察它们的状态和温度设计表格观看海波实验视频把装有一些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均匀、缓慢地加热,并搅拌。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记录数据】海波熔化过程中的数据海波熔化的图像 石蜡熔化的图像做出数据分析图像观看石蜡实验视频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给石蜡均匀、缓慢地加热.装置参考PPT展示图片和课本,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石蜡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记录数据】石蜡熔化过程中的数据海波熔化的图像 石蜡熔化的图像做出数据分析图像【数据分析】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海波:AB段——海波是固态,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温度升高.BC段——海波是固液共存状态,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D段——海波是液态,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温度升高.石蜡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石蜡由固态慢慢地变软、变稠、变稀为液态,整个过程一直吸热,温度一直升高,没有一个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实验结论】相同点1.从固态变成了液态。2.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不同点1.海波达到一定的熔化温度开始熔化,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2.石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液共存状态。二、晶体和非晶体【教师陈述】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教师PPT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膏、水晶、各种金属生活中常见的非晶体:玻璃、蜂蜡、橡胶、塑料【小资料】我们来观察一些晶体的熔点:从表格中你可以获得哪些知识?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非晶体没有熔点)三、凝固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我们观察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图像,总结分析出凝固的规律。海波的凝固图象 石蜡的凝固图象【总结】1.凝固放热.2.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3.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4.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三、凝固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需要放热.2.晶体有固定的凝固点,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3.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