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 期末心理课 压力调适 “想太多”解忧铺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 期末心理课 压力调适 “想太多”解忧铺 素材

资源简介

【初中 期末心理课 压力调适】“想太多”解忧铺
课程信息
1)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及作业单、学生准备笔
2)适用年龄:初中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作业单为工具,试图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想太多”,了解“想太多”未必有害,但是消极型“想太多”可能会给我们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接着,教师带同学们了解“想太多”的可能成因,介绍了“忧虑抉择图”这个实用的心理自助工具及其他有用的心理调节方法。最后,让我们结合作业单进行练习。
本课以《想太多是会爆炸的》一书中的部分理论为支撑,辅以作业单让学生进行练习,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想太多”,知道“想太多”未必有害,了解消极型“想太多”的形式及成因。
2.行为目标:学会调节消极型“想太多”的方法。
3.情感目标:在调节消极型“想太多”的过程中体验到积极情绪。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调节消极型“想太多”的方法。
难点:在调节消极型“想太多”的过程中体验到积极情绪。
教学过程
导入:小琳的心事
情境创设:
(1)学生观看“好朋友小琳的心事”
(2)提问: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呢?当忍不住“想太多”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关于“想太多”
1、什么是“想太多”
讲解“想太多”的概念:想太多(overthink):对某件事情过度思考:以弊大于利的方式,耗费过多时间思考、分析某事。——《韦氏在线字典》
2、“想太多”都有害吗?
考试前的案例对比讲解:想太多未必有害。
3、“想太多”的形式
1)讲解积极型“想太多”与消极型“想太多”的区别。
2)讲解消极型“想太多”的两种形式:反复思考和忧虑。
4、教师小结
“想太多”的背后
可能导致“想太多”的三个原因:
(1)可能隐藏着我们对未知的恐惧;
(2)可能隐藏着被我们高估的可能性;
(3)可能隐藏着“灾难化”的思维。
以“小琳”的提问来总结:
我应该担心自己“想太多”吗?
忧虑抉择图
1、介绍消极型“想太多”可能会出现的“症状”
2、提问: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该如何帮助自己走出“想太多泥潭”呢?
3、实用的心理自助解忧工具——忧虑抉择图:
学生代入“小琳”,通过完成忧虑抉择图,帮自己走出“想太多”的“泥潭”。
“想太多”解忧铺
1、提问学生:
除了“解忧抉择图”外,还有方法可以帮助自己走出“想太多泥潭”?
2、学生完成作业单,老师分享八个小妙招:
(1)学生完成作业单第二部分,在作业单的小锦囊里向小琳分享一些应对“想太多”的方法。
小结
老师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聊了“想太多”这个烦恼,我们一起走近“想太多”,了解消极型“想太多”的形式和背后的原因,也学习了一些调节“想太多”的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愿我们都能减少内耗,在这变幻莫测的人间里,保持内心的安宁。
联盟说:
这节课是一堂非常有趣、有启发性、理论与实用相结合的课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想太多”的概念、形式和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消极型“想太多”的方法,让学生们对这个常见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课程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引发了学生的共鸣的同时引出主题;教师详细讲解了“想太多”的概念、形式和背后的原因,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想太多”这个概念以及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而实用工具“忧虑抉择图”和其他有用的心理调节方法,实用又易于操作,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消极型“想太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说:
(1) 这节课导入部分,讲完小琳的烦恼,我们可以问问学生“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想太多”时刻,脑子里跳出无数的想法,烦恼到睡不着,有类似体验的同学请举手”。有很多同学都举手了,也分享了自己的相关经历。(我们发现主要表现为学业焦虑、人际关系问题、自我感受等等)
(2) “想太多都有害吗?”有很多同学认为都有害,这时候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其实未必如此。受专注和期待所驱动的积极型“想太多”可以提升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是有益的。
而偶尔的“消极型”想太多也是正常现象,每个人都可能有过这样的时刻,无需过度担忧,但是当我们的思绪已经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时,则需要引起重视。
(3) 在本节课最后,可以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想太多”,学生也有很多自己的小妙招。比如有学生选择听歌,通过音乐疗愈自己;有学生选择打球;有学生说可以做会数学题,做着做着就忘记刚才在烦恼什么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