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专题六 融合性实验(共36张PPT)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专题六 融合性实验(共36张PPT) (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专题六 融合性实验
专题解读
江西初中物理学考试卷中经常会出现融合性实验,如经常将几个相关联的探究
实验融合在一起考查,主要考查同学们的知识迁移能力,综合性比较强。同学们在
复习时要系统地掌握好每个实验的探究过程,分类整理这些实验的共同点或相似点,
对共同点或相似点进行对比记忆,加强理解。
要点归纳
融合原因 融合的具体实验 考查方式
实验器材 相同或相 似,实验 原理、目 的不同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牛顿 第一定律)”和“探究影响动能大小 的因素”两个实验融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实验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是实
验原理和实验目的不相同,经常会
将两个实验结合在一起考查。常见
考查方式:
(1)两个实验中控制变量法和转
换法的运用;
(2)两个实验的操作过程;
(3)小车在不同水平接触面上克
服阻力做的功和功率的大小判断
融合原因 融合的具体实验 考查方式
实验器材相 同或相似, 实验原理、 目的不同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 力”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两个实验融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实验都是用电加热器给液体加热,一
个是探究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一个是探
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经常会将两个实
验结合在一起考查。常见考查方式:
(1)当给相同的液体加热时,可以探究
电流的热效应;
(2)当加热器的电阻和通过的电流都相
同时,用加热器给不同的物质加热,可以
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续表
融合原因 融合的具体实验 考查方式
实验器材 相同或相 似,实验 原理、目 的不同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和 “比较燃料的热值”两个实验融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实验都是燃烧燃料给物质加热,
实验装置相同,但是实验原理和实验
目的不相同。常见考查方式:
(1)当燃烧相同的燃料给不同物质
加热时,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
力;
(2)当燃烧等质量的不同燃料给相
同的物质加热时,可以比较燃料的热
值大小
续表
融合原因 融合的具体实验 考查方式
实验器材 相同或相 似,实验 原理、目 的不同 “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伏安法测电阻”和“伏安法测电 功率”等实验融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伏安法相关实验中,实验器材基本相
同,但是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不相
同,在出题时,经常会将三个实验综
合在一起考查。常见考查方式:
(1)实物图的连接;
续表
融合原因 融合的具体实验 考查方式
实验器材相 同或相似, 实验原理、 目的不同 “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 关系”“伏安法测电阻”和“伏 安法测电功率”等实验融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表量程的选择与电表的读数;
(3)滑动变阻器作用的区别与连接;
(4)电路故障的排查;
(5)多次实验的目的;
(6)控制变量法的运用等
续表
融合原因 融合的具体实验 考查方式
实验器材 相同或相 似,实验 原理、目 的不同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 用”和“电磁感应”两个实验融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实验的器材相似,实验的目的和
实验原理不同,在出题时,经常会将
两个实验结合在一起考查。常见考查
方式:
(1)两个实验原理图的区别;
(2)两个实验原理的具体应用;
(3)两个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
(4)如何在这两个实验中相互转换等
续表
融合原因 融合的具体实验 考查方式
实验器材不 同,但实验 方法相似、 实验目的相 同 “平面镜成像”“凸透镜 成像”“光的反射定律” 和“光的折射规律”实 验融合 光学实验中关于如何观察像的问题:
(1)观察的方式:平面镜成像是透过玻璃板
观察虚像,凸透镜成虚像时,也是透过凸透
镜观察,但观察的角度不同,平面镜观察虚
像是从点燃的蜡烛这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
而凸透镜观察虚像是从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
镜观察;
续表
融合原因 融合的具体实验 考查方式
实验器材 不同,但 实验方法 相似、实 验目的相 同 “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光 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融合 (2)虚像与实像相比物体本身的左
右和上下相反问题;
(3)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中的光路
显现问题等
续表
考向突破
考向一 利用斜面的实验融合
【例题1】 (2023·荆州)在我们初中物理课本中,多次利用斜面进行探究实验,如图所示。
甲: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乙: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丙: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1)图甲利用斜面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点拨】在甲实验中,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用的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因此该实验的原理是 ;
甲: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2)乙、丙实验都有让物体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的操作步骤,这样操作的
目的是:使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保持______相同。
速度
【解题思路】探究过程中,都让小车或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物体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
乙: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丙: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3)由图乙推理:当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阻力为零时,小车将做__________运动。
匀速直线
【解题思路】乙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小车在水平面上滑动的距离不同,因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通过小车滑动的距离来显示的,由图乙可推理当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阻力为零时,小车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图丙中,木块B在滑行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
不变
【解题思路】图丙中木块B在滑行过程中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丙: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5)图乙中,小车在水平面上三次滑行过程中,在______(填“毛巾”“棉布”或“木
板”)表面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最大。
毛巾
【解题思路】小车到达水平面开始端的速度相同,最终的速度为0,动能变化量相同,故小车在水平面上克服阻力做功相同,在毛巾表面上运动的时间最短,根据 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最大。
乙: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考向二 利用加热器给物体加热的实验融合
【例题2】 (2023·随州)某实验小组用规格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对初温相同的
水、 水、 煤油进行加热,如图所示。



A
B
C

(1)若要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差异应选择________(填“甲、乙、丙”中的两个)两
图进行对比实验。
甲、丙
【点拨】若要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差异,则需要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故需要选择甲、丙两图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2)水沸腾时,小组成员观察到烧杯内出现气泡的情形是___(填“A”“B”或“C”)图。
B
【解题思路】水在沸腾前,底部温度较高,底部少部分水汽化为水蒸气冒出时,一部分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放热液化,所以气泡变小;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所以图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小组成员绘制了从开始加热到沸腾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
变化图像如图丁,分析可知, 煤油对应的图像是__(填“ ”或“ ”),已知水
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
【解题思路】根据图丁可知,质量、初温相同的 和 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 的温度升高得多,根据 可知, 的比热容小,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所以 为 煤油的图像。
考向三 光学相关实验的融合
图1
【例题3】(1) 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
了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
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与蜡烛A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
小芳应在蜡烛___(填“A”或“B”)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A
【点拨】平面镜成像时,小芳同学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蜡烛A的像;
图2
(2)小航利用一个焦距为 的凸透
镜、蜡烛和光具座等器材进行实验。如
图2所示,接下来他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
座上的 点处,然后再从透镜的____
(填“左”或“右”)侧用眼睛观察蜡烛烛焰

不能
【解题思路】凸透镜成像时,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的 点处,此时物距小于一
倍焦距,应该从透镜的左侧(光屏一侧)用眼睛观察蜡烛烛焰的像。虚像不能用光
屏承接到。
的像。该像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考向四 电学中伏安法相关实验融合
【例题4】 (2023·齐齐哈尔)小红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器材有:两节新干电池、滑动变阻器(满足实验要求)、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和定值电阻若干。实验过程如下: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1)请根据小红设计的电路图(图1)将实物图(图2)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交叉)。
【点拨】根据电路图的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 向右滑动时阻值变大,确定将滑动
变阻器的左下接线柱接入电路。
图2
图1
图2
(2)小红把 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至最____(填“左”
或“右”)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 ,发现电压表示数无变化,电流表示数有变化,
其原因可能是定值电阻________。

被短路
【解题思路】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应最大,即滑片 应移到滑动变阻器的最右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 ,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为通路,发现电压表示数无变化,说明可能定值电阻短路了。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调节滑片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时,电流表的
示数如图3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____A。继续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
析数据可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压 0.5 1.0 1.5 2.0 2.5 3.0
电流 0.2 0.3 0.4 0.5 0.6
0.1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解题思路】电流表的示数如图3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
为 ,其示数为 ;分析数据,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
电流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可以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
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小红接下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分别将 、 、 、
、 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正确进行操作,并根据实验数据
绘制出图像,如图4所示。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
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该过程中滑动变阻器除保护电路外,还起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
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解题思路】由图4可知, 图像为反比例函数图像,故可得出结论:在导体两
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探究电流和电阻关系时,要
控制电压不变,为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要多次测量,故在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除具
有保护电路的作用外,还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5)小红在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定量关系后,要测量一个标记不清的定值电
阻阻值(约为 ),利用现有器材,设计了图5所示的电路。
①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接入最大阻值 时,记录电压表示数为 ;
【解题思路】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与未知定值电阻 串联接入电
路,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最左端,接入电路阻
值为0时,电源电压 与电压表示数 相等,当滑动变阻器接入最大阻值 时,记
录电压表示数为 ,由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通过电路的电流 ,由欧姆定律得 的阻值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电压表示数为 ;
③得出了定值电阻阻值的表达式: _ ________(用 、 、 表示)。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至最左端时
考向五 电生磁和磁生电实验的融合
【例题5】 小亮同学在学习了“电和磁”的
知识后,用甲、乙两个直流电动机设计
了下图所示的装置,闭合开关 后甲开始
转动,同时用皮带带动乙转动,小灯泡

电磁感应现象
动圈式话筒
将电源正、负极对调
发光。在此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是____(填“甲”或“乙”)。乙的工
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生活中应用这一原理工作的还有____________(填“动圈
式扬声器”或“动圈式话筒”)。若要使甲的转动方向与原来相反,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闭合开关 后,电源与甲电动机接通,电流通过甲电动机的线圈,线圈在
磁场中受力而转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甲电动机带动乙电动机一起转动,乙电
动机内部的线圈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小灯泡发光,此时乙电动机
相当于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其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动圈式话筒”
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动圈式扬声器”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
而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若将电源
正、负极对调,则电流方向改变,磁场方向不变,甲电动机转动方向改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