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版社八年级劳动技术《种植技术》第二单元 技术实践 平菇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出版社八年级劳动技术《种植技术》第二单元 技术实践 平菇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智慧分享
子实体是高等真菌的产孢构造,即果实体,由已组织化了的菌丝体组成。在担子菌中又叫担子果,在子囊菌中又叫子囊果。无论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无论结构简单或复杂,都称其产孢结构为子实体。
第二单元
技术实践
平菇
平菇
平菇(是侧耳科侧耳属真菌。子实体丛生或叠生,菌盖呈覆瓦状丛生,扇状、贝壳状、不规则的漏斗状。菌盖肉质肥厚柔软。菌盖表面颜色受光线的影响而变化,光强色深,光弱色浅。菌褶白色,长短不一,长的由菌盖边缘一直延伸到菌柄,短的仅在菌盖边缘有一小段,形如扇骨。菌柄侧生或偏生,白色,中实;菌丝体白色,粗壮有力,菌肉白色、稍厚、柔软。
分布范围
平菇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在中国分布广泛,除青海、西藏、宁夏外,中国国绝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尤以河南、河北、山东、黑龙江等省最多。
培育技术
栽培时间选择
1.春栽:适宜中高温型品种,在2月上旬至3月初装袋,4-6月出菇,7月出菇结束。
2.秋栽:9月中旬装袋,10-11月出菇。
3.冬栽:11月装袋,适宜采用温室大棚栽培,12月至翌年1月出菇。
培养料的配置
配方一:玉米芯100千克,麦麸10千克,石膏1千克,石灰2千克。
配方二:玉米芯50千克,食用菌废料50千克,麦麸10千克,石膏1千克,石灰2千克。 [7]
配方三:木屑89%,麦麸10%,石灰1%。
配方四:高粱65%,麦麸15%,锯末20%,石灰1%。
袋栽技术
1.搅拌:各种配方培养料先干料拌匀,然后加水拌匀,把含水量调节到65-70%。
2.堆积发酵:
选择向阳、地势高、干燥的地方,将拌匀的料堆积发酵,培养料少时堆成圆形,利于升温发酵。如果料量大,堆成高1米、宽1米、长度不限的长条形,然后用直径2-3厘米的木棒每隔50厘米打一个孔到底部,以利于通气。为了通气良好,铺料时底部可放两根竹竿,上面两侧打孔时与底部竹竿交叉,堆好后撤出竹竿,然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使之发酵。经1-3天料温升到60℃后,保持24小时,然后翻堆,翻堆时要注意将外面的料翻入里面,里面的料翻到外面,上面的翻到下面,下面的翻到上面,内外上下调整位置然后按照原样堆好。当温度再次上升到60℃时,保持24小时,料就发好了,料发好后,质地柔软酥松,秸秤用手一拉就断,清香不酸臭,呈茶褐色。
发菌管理把接好种的袋搬到发菌棚中,码垛发菌。码的层数根据气温高低确定,气温高时,“井”字形堆放2-4层,垛与垛之间留宽60-70厘米的人行道,便于操作、散热、通风。春季、冬季气温低时,先在地上铺一层稻草,以免下层气温太低影响发菌,同时堆垛层数可加高,堆10-12层,上面再覆盖塑料薄膜或草帘保温,提高堆内温度,促进菌丝生长。发菌时注意:
1.在塑料袋间插一支温度计观察温度,温度控制在20-25℃,高于28℃就及时散堆,加大通风量,防治高温烧坏菌丝;温度低于20℃,要设法增温、保湿。
2.菇棚每天通风2-3次,气温高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中午通风。
3.保持发菌棚干燥,发菌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60%以下。 4.发菌棚内光线要暗,强光不利于菌丝生长。
5.接种后10-15天,栽培袋两头菌丝长进料内2-3厘米时,要进行翻堆扎根,将上层发菌的放到下层,外面的放到里面,使发菌一致,并将杂菌污染的菌袋及时拣出。扎眼时可在菌丝生长线后1-2厘米处用2寸铁钉围绕菌袋等距刺8-10个,或将袋两头扎眼的绳稍微松开,利用松绳后薄膜的自然张力,让新鲜空气进入袋内,以通气补氧,促进菌丝健壮生长。
装袋
选择尺寸为20厘米×50厘米的塑料袋。装袋前要把料再次充分搅拌一次,让料含水量达到60%。装袋采用三层培养料,四层菌种。菌种用量以10-15%为宜,先装一层菌种,然后一层料,再一层菌种,一直装到袋口,用直径2.5厘米的木棍从上往下打1个通气孔,往孔内再填点菌种,接着在料面上撒一层菌种封顶,再用绳将袋口扎紧。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平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每百克干品平菇含有蛋白质7.8克,脂肪2.3克,水分10.2克,多糖类69克,粗纤维5.6克,钙21毫克,磷220毫克,铁3.2毫克,维生素B 0.12毫克,维生素B 27.09毫克,尼克酸6.7毫克,还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供人体所需,且氨基酸成分齐全、种类齐全。
食用价值:
营养
肉质肥嫩
蛋白质含量达30.5%,
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
矿质元素等
药用价值
平菇味甘、性温。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用于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通等病症。平菇中的蛋白多糖体、硒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平菇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常食平菇不仅能起到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植物神经的作用,而且对减少人体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和防治肝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等有明显的效果,对降低血胆固醇和防治尿道结石也有一定效果。另外,对预防癌症、调节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都有一定的好处。
出菇管理
一般菌丝30天就可长满袋。当部分菌袋出现子实体原基时,表明菌丝体已经成熟,这时就可以转入出菇管理。首先将菇棚消毒,然后将菌袋墙式堆放,高7-8层,用剪刀剪去袋两头的薄膜。此时使菇棚内温差达到10℃以上,将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菇棚内要有散射光,加强棚内通风换气,低温时一天一次,每次30分钟,高温时一天通2-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不要通过堂风。在料面出现菇蕾后,特别要注意喷水,向地面、空间喷雾增湿,切忌向菇蕾上直接喷水,当菇蕾分化出现菌盖和菌柄时,要少喷、细喷、勤喷雾状水,以利于子实体生长。当菌盖充分展开、菌盖边缘出现波状时及时采收,或按照标准采收,采收时一次性全部采完。
采完菇后,清理料面,剔除死菇、菇根及杂物等。当菌袋内水分低于60%时应给予补水,采用注水或浸泡的方法。然后再按照第一潮菇的出菇办法管理。
菌袋出一、二潮菇以后,将菌袋覆土,可提高产量达到50%。用泥将菌袋垒成墙,一层菌棒一层泥,如此十几层,在最上层抹泥,并在中间抹个小水沟,用以灌水,以增加和保持培养料湿度。土质选用沙壤土,要求采用团料结构好、毛细孔多、富含有机质、保水、持水性能好的土壤。
常见食用菌种类有哪些
常见的有香菇、木耳、草菇、平菇、秀珍菇、金针菇、杏鲍菇、茶树菇、银耳、猴头菇、牛肝菌、红菇、竹荪、口蘑、松口蘑(松茸)、灵芝、冬虫夏草等。平常比较少见的食用菌种类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
技术操作示例:(层接法)
1.配制培养料,取5克多菌灵和0.5克石灰粉,同时放在罐的瓶中,加水100克
2. 500克棉籽壳放在容器中,加入混合液充分搅拌,用手紧握培养料,指尖出水欲滴即可
3.选择完好的罐头瓶洗净,用10%的高锰酸钾浸泡10分钟消毒灭菌
4.相关的瓶中装入1/3的培养料并压实,把菌种掰碎撒在料面上,再装入1/3的培养料,压实,撒一层菌种,最后装入培养料并实,至瓶肩部。
5.用牛皮纸将瓶口封住,用绳子扎紧,放在避光处。
穴接法
1.点燃酒精灯,
给解剖针消毒。
2.用消毒后的解剖针在瓶盖上均匀的扎孔。
3.将塑料瓶剪开,不要剪断,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4.加入培养料在料面上打两三个深4~7厘米的穴。
5.把菌种平分成小碎块放在穴中。
6.抚平料面并压实。
7.用胶条将剪口封住
8.用湿棉花堵住瓶盖上的小孔
9.拧紧瓶盖,放在避光处养护
技术要领提示:
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5℃,湿度要求高,达70%~80%,避光培养30天左右。培养料中布满菌丝,揭掉牛皮纸,给予散射光和通风环境,每日向瓶口喷洒冷水2~3次,20天左右可以收获头茬平菇。收获时注意一手按住培养料,一手握住菌柄,旋转摘下。收获后,压实料面,喷好冷水。地光保温几天;再见光时,喷冷水雾培养, 15天后又可收获二茬平菇了。
操作方案设计:
在了解平菇生长条件的基础上,模拟评估生长环境,进行人工栽培评估实践。想一想,种植平菇需要哪些材料用具?
平菇的栽培方案
材料用具 操作步骤 技术要领
4.交流与评价
是否掌握平菇接种技术?
避光处理方法是否合理?
平菇种植是否成功?
你种植的平菇味道如何?
技术拓展
栽培真菌
现在市场上常见的真菌品种有金针菇,白灵菇,杏鲍菇等,栽培这些真菌的基质也是多种这样的,同学们可以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探究利用生活中的“垃圾”,如瓜子壳,花生壳等,按比例配置基质,栽培真菌。
白灵菇
杏鲍菇
的栽培方案
菌种名称 容器选择
接种方法 消毒方法
培养料配方
操作步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