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 第1课时 海水的性质(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 第1课时 海水的性质(导学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
海水的性质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认知】
运用图表,分析不同海域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差异
【综合思维】
结合具体海域,分析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地理实践力】
结合具体海域,分析海水的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通过实例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保护海洋环境,树立人地协调观
【导学案】
一、海水的温度
1.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第一、二小组)【说一说】结合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温度图,说出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分布规律:
原因:
(第三、四小组)【读一读】结合某三地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描述垂直方向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并说原因
分布规律:
原因:
(第五、六小组)【比一比】比较同一海区在2、8月份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差异,说明不同季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及原因
分布规律:
原因:
【小结】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分布规律 空间 水平
垂直
时间 季节
2.海水温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海水的盐度
1.定义:
2.影响因素
3.分布规律
分布规律:
4.海水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海水的密度
1.定义:
2.影响因素
实验一:(第一、二小组)
测量盐度与密度的关系
1.用量筒取相同体积的盐水和淡水(50ml)(照片一张)
2.将步骤一量取的盐水和淡水倒入质量相同的纸杯中
3.分别用电子秤称量重量(照片一张)
4.实验结论:盐度与密度的相关性
实验二:(第三、四小组)
测量温度与密度的关系
1.用量筒取相同体积的热盐水和冷盐水(50ml)(照片一张)
2.将步骤一量取的热盐水和冷盐水倒入质量相同的纸杯中
3.分别用电子秤称量重量(照片一张)
4.实验结论:温度与密度的相关性
实验三:(第五、六小组)(录制视频)
密度流的产生
1.用隔板放入透明水槽中
2.分别将500ml的淡水(蓝色)和盐水(红色)倒入两边
3.将隔板抽掉,观察表层水流方向
4.实验结论:密度流的表层海水流向由密度 流向密度
3.分布规律
(1)水平方向
分布规律:
(2)垂直方向
分布规律:
4.海水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