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件(35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件(35张)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黄土高原黄土
四川紫土地
云南东川红土地
黑龙江黑土地
3.4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一、认识土壤
1、土壤的概念?
2、自然土壤剖面的分层结构?
3、土壤的物质组成?
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人类活动
陆地表面,肥力,生长植物,疏松表层
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成土母质
预习展示
土壤剖面一方面反映了土壤的发育程度: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土层薄、层次少或分层不明显,表明土层发育程度低。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新课讲授
①分层:
土壤有一定的分层结构。发育成熟的土壤,从地面向下有明显的垂直差异,一般可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成土母质层。
成土母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腐殖质层
自然土壤剖面
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由于水的下渗,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淋失的物质在此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成土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土壤的物质组成
有机质
10%
理想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百分比
矿物质
40%
空气
20%-30%
水分
20%-30%
空气过多而水分缺少
———— 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植物就会枯萎;
水分多,空气被排挤——
土温下降,土壤缺氧,影响植物生长;
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与同容积水重量比值。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下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合作探究】土壤的组成
判断题
1、土壤容重越大,有机物质含量越低( )
2、土壤容重越大,土壤孔隙度越高( )
3、土壤容重越大,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 )
4、土壤容重越大,越利于作物生长( )
正确
错误
错误
错误
影响土壤的形成的主要因素
土壤的形成过程
裸露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耕作土壤
风化作用
微生物
低等植物
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
耕作培育
土壤发育各阶段主要形成因素是什么?
重点突破【案例】阅读案例,分析影响黑土形成的因素、作用及其表现?
黑土在各种成土母质上发育,成土母质中丰富的斜长石、铁镁矿物和碳 酸盐等矿物质和无机养分有利于黑土的发育。中国黑土涉及的成土母质以石灰性母质为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土壤性状以黏土较多。
黑土分布于四季分明的北温带。黑土区气候条件比较湿润,年降雨量一般为500-800毫米上下,大多集中于暖季,其中以7、8、9三个月份最为集中。暖季热量资源丰富,雨热同期,有利于植物生长、动物和微生物的活动。水热条件同时影响到矿物质的风化和物质的迁移。
(1)成土母质
(2)气候
黑土区冬季严寒少雪,岩石的风化速度慢,生物活动不活跃,土壤形成非常缓慢,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400年的积累。
黑土的自然植被为草原化草甸植物,以杂类草群落为主,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改变土壤结构,形成肥力。暖季热量充沛、土壤水分较好,植物生长繁茂,绿色植物有选择的吸收成土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地上茎中及地下根系累积量都很大。到了漫长的冬季,土壤微生物活动很弱,大量枯枝落叶和植物残体难以迅速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层,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地。
(3)时间
(4)生物
黑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坦地貌面(如高原面、平原和台地)或低洼地(坡地下段及盆谷地)都有分布,以海拔低于300米的地形为多。
东北的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土以其深厚的腐殖质层、高肥力、良好的理化性质及生物特性,而素有“土中之王”的美称。但经过多年不合理的开垦、耕作,加之特有的气候、地貌条件,该区土壤侵蚀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形成了土壤退化,黑土资源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也因过度使用化肥出现了土壤板结等问题。
(5)地形
(6)人类活动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成土母质(基础)
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为土壤矿物质、无机养分,影响土壤质地
基于 花岗岩-----
基于 石灰岩-----
含砂较多
黏土较多
气候为土壤形成提供
水分和热量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
矿物质风化、
物质迁移,
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活动,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
2、气候与土壤
不同地区
土壤形成的速度
土壤形成快
干燥、寒冷地区
土壤形成慢
常年温暖湿润的地区
岩石风化速度快,微生物活动旺盛
岩石风化速度慢,生物活动不活跃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气候(动力)
湿热地区风化作用强烈,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很多,因而土层深厚。干旱或寒冷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也较薄。
湿热地区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湿热地区砖红壤
干冷地区荒漠土
表现:为土壤提供有机物,改变土壤的结构,形成肥力。其中,植物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生物(决定性因素)
植被类型 归还土壤的养分数量及形式 土壤有机质含量
不同的植被类型,归还土壤的养分数量及形式不同,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不同
思考:森林和草地是地球表面两种面积最大、差别最明显的植被类型,森林下面和草地下面发育的土壤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草地植被的生物量虽远不如森林植被大,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却超过森林
森林下面发育的土壤比草地下面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少的原因
草类的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的大量地上茎叶和底下根系,提供了相当数量腐质化的有机质
另外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
树木的生命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活的植物组织内,每年的残落物归还量并不很大
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主要是以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到地表
动物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通过啃食和搬运促进有机残体的转化外,有些动物如蚯蚓、白蚁还可通过对土体的搅动,改变土壤结构、孔隙度和土层排列等。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和腐殖质的合成。
思考:动物如何影响土壤?
砾质土
砂土
壤土
黏土
表现: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等条件,同时还影响物质的转换,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山顶到低洼地,由于成土母质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砂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土壤的形成因素—地形
多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时间
除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人类的耕作活动,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的生产力
水稻土
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人类活动,则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退化、肥力下降
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
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
土壤的形成因素--人类活动
因素 作用 表现
成土母质 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 不同的成土母质会造成土壤性状的差异
气候 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 为土壤的形成提供水分和热量,影响着矿物质风化、物质迁移和动植物、微生物活动
生物 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为土壤提供有机物,改变土壤的结构,形成肥力。其中,植物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地形 高度、坡度、坡向等影响土壤的发育 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等条件,同时还影响物质的转换,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时间 决定土壤的发育进程 随着时间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
人类活动 对土壤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人类的耕作活动,将自然土壤改造为各种耕作土壤,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一些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人类活动,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退化、肥力下降
知识拓展
土壤问题 土壤保护
土壤的保护
施农家肥
秸秆还田
种养结合,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
类别 分布 成因
黑色土壤 我国东北到内蒙古东部 冬季寒冷,有机质分解慢,积累较多
红色土壤 南方地区 高温多雨,矿物质淋溶作用强,氧化铁等含量高
青色土壤 东部地区长期积水之地 土壤中的铁多以氧化亚铁的形式存在,土壤呈青灰色
白色土壤 西部地区 气候干旱,盐碱比较高,有机质少,水分较少
黄色土壤 黄土高原 在黄土基础上发育而成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层是淋溶层 B.乙层是腐殖质层
C.丙层是淀积层 D.丁层是基岩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表层,颜色较深
B.淋溶层肥力较高,颜色较浅
C.淀积层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D.成土母质层最初来源于疏松风化碎屑物
当堂达标
下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
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
4.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
A.是岩石的作用 B.是气候的作用
C.是生物的作用 D.是地形的作用
课堂小结
地形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成土母质
人类活动
气候
生物
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