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2.初步学习根据探究目的制定的探究计划和选择实验需要的器材。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初步分析能力。4.初步培养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评价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意义、方法。2.难点(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意义、方法。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灯泡、刻度尺。教学过程课件展示放大镜、照相机等图片图中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透镜,他们成的像有什么不同呢?二、科学探究1.提出问题。像的实虚、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2.假设或猜想。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3.设计实验。演示实验:教师出示凸透镜做一次简单的演示,调整蜡烛与凸透镜距离位置,观察现象。注意:调整蜡烛、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4.进行实验分别使物距u在1.大于二倍焦距(u>2f)2.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f3.小于一倍焦距(u总结: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两倍焦距之外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两倍焦距处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距以内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1.在实验中,你能发现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2.在实验中,你能发现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二倍焦距是缩小像和放大像的分界点1、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成实像时物像异侧成虚像时物像同侧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少,像距是怎样变化的?物距减少 像距增大即物像同方向移动像跟着物体在移动课堂归纳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科学探究,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体会 生甲:我学到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生乙:我知道了实像和虚像的区别。生丙:我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学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板书设计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二)1.凸透镜成像规律。2.实像和虚像。教学反思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向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常在教这部分内容时,我往往先在教室里演示一遍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再来验证一遍.虽然学生在实验时都能在光屏上找到像,但只是照样画葫芦,结果对于物距,像距,焦距。有些学生还是弄不清楚,对于规律也是记不牢,且容易忘。根据新教材注重探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我安排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几个过程,并在得到初步结论时,及时用作图法帮助理解记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