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法律保障生活”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第二个项目。本课内容采用了总分式的结构。先总体上闸述了法律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对法律的初步认知。然后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与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法律来源的特殊性,并辅助“国家公职人员···贪污受贿受法律审判一案”让学生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二部分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作用: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并通过“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增强学生的珍惜权利、履行义务的意识,从而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核心素养目标健全人格: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敢于同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法制意识:了解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科学精神:认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公共参与: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重点 法律的特征。难点 理解法律与其它规范的区别。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新知导入 动动手:不借助任何工具请同学们画一个圆和一个正方形;然后借助圆规和直尺再画一个圆和一个正方形。比一比,想一想有什么不同?这给我们什么启示?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讲解点拨,进入新课。 通过小活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通过小活动,继而导入新课,活跃气氛。新知讲解 板块一:法律的特征展示几个社会热点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1 生活中常见的行为规范有哪些?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2、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规则(或不遵守规则),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3、课件展示涉及法律、道德、班规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行为规范进行分类 教师总结: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展示表格:区分纪律道德法律异同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如何产生的呢? 课件补充法律的产生两种形式:制定或认可(实例)教师总结: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课件展示视频上海“教科书式”执法说一说:万一有人不服法律的规定怎么办? 教师总结: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教师讲解国家强制力的内容。课件展示老虎苍蝇一起打及部分高官落马的相关材料教师总结: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课件继续展示其他道德及纪律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约束力范围。引导学生对第一板块的内容进行总结 2 法律的特征有哪些?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板块二:法律的作用探究感悟结合 P93 第 2个“探究与分享” 回答问题 1.你认为小云的父亲应该怎么做 法律依据是什么 2.如果小云的父亲拒不让小云上学,会有什么后果?这告诉我们法律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感悟法律的作用播放视频:哪些法律在保护着我们教师总结: (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对以上视频反映的问题,教师分别呈现出对应的相关法律 教师总结: (2)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课件展示漫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遇到生活中的下列纠纷,应如何处理? 在知识点的具体内容上,总结第二板块内容:我来总结: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课堂总结盘点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规矩,否则什么也做不成。我们青少年更要认清法律的权威、感悟法律的作用。知法守法,与法同行,是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结合学生实际,探究分享。 教材标注知识点。 观看文本,感悟法律的产生方式。 交流互动 对比法律与道德的产生方式不同合作与交流:如何理解国家创制法律中的“制定或认可”? 探究社会热点话题。结合生活感受,感悟道德的实施办法。 感悟法律的威严分享自己对漫画及相关图片的认知内容。 教材标注知识点 教材标注知识点。 谈自己的感悟。探究感悟结合P93 第2个 “探究与分享,分析问题。 重温上节内容,感悟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概念。 初步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感悟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思考问题:面对生活中的纠纷,应如何处理教材标注 总结本节内容,提升情感体验,同时发出倡议和号召,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合生活实际,感悟生活中的规则与行为规范。社会热点话题,提升课堂效率,引导学生七嘴八舌说出自己的看法。夯实巩固知识点。结合导入环节中的视频资源,引导学生分析法律的产生方式。 文本内容的红色字体,更能集中学生思考的方向,为总结法律的产生方式做好铺垫。 图片的选材,贴近生活,更易接受两幅图片的选材,更能形象的说明法律的产生方式。对法律产生的两种基本形式进行讲解,便于学生区分和掌握。 为讲述法律的实施措施,做好铺垫。 将法律与道德的实施方法进行对比,学生更易接受 利用社会热点话题,讲解法律的强制性。 感悟法律的威严与神圣,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为讲述法律的约束力范围做好铺垫。 通过将法律与道德的对比,感悟法律的第三个特征。 为以后拓展以德治国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落实知识目标,形成明显的知识结构,便于课下掌握和记忆。 落实知识目标,便于学生课下记忆。1、图片《两种不同的画法》,启示我们( ) 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无规则无所谓③人人都可以按自己的规则办事④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2.党的十八大以来,多名问题高官纷纷落马,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这表明( ) ①法律面前 , 人人平等 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③我国坚决推进以德治国 ④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 十八大以来,反腐成为新常态,“老虎”“苍蝇”一起打,“天网”行动追回外逃腐败分子 800多名,问题高官纷纷落马。这主要体现了( ) A. 法 律 由 国 家 制 定 或 认 可 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1-3 BBC课后反思 1.课堂还给学生,思维还给学生木课通过围绕法律特征、法律作用进行设计,使本课的教学思路明确呈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都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探究、认识法律。在已有的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追溯法律的来源”这一环节首先利用漫画,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去认识道德和风俗习惯的产生。然后通过学生交流法律的产生过程,形成对法律来源的初步认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在参与中更直观的理解法律的产生这种专业性较强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国家制定法律特征。 2.贴近实际,服务生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不课的设计秉承了这一教育理念,从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取材,渗透正确的法律意识,促使学生养成终生学法、用法的素养。例如在导入环节,选用了摩拜单车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并且感兴趣的新兴事物,引导学生在分析解决摩拜单车使用乱像的过程中,认识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不仅需要道德、纪律,还需要法律的约束和保障。在“透视法律内容”这一环节选用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受教育权问题,采用情景表演的方式为学生创设生活再现的平台,从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分析理解初中履行法律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符合思想品德课实践性的特点,也充分考虑了思品课的课程实用价值,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用”。 3.本节课就整体而言,讲解占用时间较多,学生活动还是少了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