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7 :2024届中考生物高频考点专项练习——植物的光合作用(B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17 :2024届中考生物高频考点专项练习——植物的光合作用(B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考点17 植物的光合作用(B卷)
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释放能量
B.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化成贮存在有机物里的能量
C.制造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把光能转化成贮存在有机物里的能量
D.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化成贮存在有机物里的能量
2.某个同学总结的光合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光合作用是把简单的有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
C.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D.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整个植株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光
C.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D.农作物种植越密,光照利用率就越高,种植效益越高
4.图是同学们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纸盒
B.实验前必须将金鱼藻暗处理一昼夜
C.可观察到甲装置的金鱼藻上有气泡冒出
D.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各地的草莓采摘园给人们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也给人们带来了采摘的乐趣。下列有关大棚种植草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大草莓植株的种植密度,可提高草莓的产量
B.降低光照强度,可提高草莓的产量
C.草莓植株的细胞释放能量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D.适量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提高草莓的产量
6.如图为光照充足条件下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
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
C.该过程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D.农作物种植过密,光合作用减弱,其主要原因是水分不足
7.某生物学习小组为了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2→6→7→5→3→4→1
B.把一片叶的部分遮盖,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对照
C.图5中小烧杯装的液体是酒精,其作用是脱去叶绿素
D.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照光部分变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
8.如图是“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应将两个长势相同的枝条进行暗处理
B.甲乙两装置中加入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应等量
C.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
D.滴加碘液后,甲装置内的叶片不变蓝
9.以下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了做对照实验,要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B.实验中使用酒精的目的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C.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叶片未遮光部分遇到碘液不变蓝
D.本实验可以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10.图为“验证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实验的四个步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
A.步骤①暗处理是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B.步骤②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
C.步骤③水浴加热是为了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D.步骤④滴加碘液后看到的现象是叶片遮光部分变蓝色
11.在“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实验中,正确的步骤顺序是( )
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
A.②④③⑤⑥① B.④③②⑤①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④②③①⑤⑥
1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是( )
①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来源
②为自身生活提供无机盐
③提高空气湿度
④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⑤对地球上生命的发展和繁衍有着重要的作用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③⑤
13.从同一植株中挑选长势相同、重量相等的2片叶片,编号为①②。将①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适宜光照下;将②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黑暗处。在相同的适宜温度下,向水中通入空气,6小时后取出①和②叶片,烘干称重分别得到a和b。叶片在6小时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是( )
A.a B.a-b C.a+b D.a-2b
1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中,滴加碘液叶片变蓝,说明叶片中含有淀粉
B.天竺葵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对照,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C.验证“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中,带火星的细木条能够重新燃烧起来,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唯一的原料
15.天竺葵是研究光合作用常用的草本植物,花色优美。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相关实验及其操作,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步骤D的目的是_______。
(2)步骤G的现象是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_______,未遮光部分__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
(3)为了提高实验材料的利用效率,老师要求学生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还需要哪些原料,下面是某同学的实验设计及预测,请你补充完整:
①将天竺葵植株暗处理一昼夜。
②选一片叶子并将主叶脉切断。
③置于光下照射4小时,并取下叶片,经脱色、漂洗后用碘液处理。
④预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切口的远离叶柄端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
⑤该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作为原料。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有机物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所以呼吸作用的实质与光合作用的实质刚好相反.
故选:D
2.答案:B
解析:A.叶绿体是能量转化器,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A正确。
B.光合作用是把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B错误。
C.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C正确。
D.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把光能转化成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D正确。
故选:B。
3.答案:C
解析: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部位,因此,只有绿色部位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B错误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C正确。
D.合理密植才能充分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种植的效益才会越高,D错误。
故选C。
4.答案:C
解析:A.纸盒不透光,乙装置处于无光的环境,甲装置处于有光的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光,A错误。
B.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试管中是否有气泡产生,不是检测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因此,实验前不需要将金鱼藻暗处理一昼夜,B错误。
C.甲装置处于有光的环境,金鱼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因此可观察到甲装置的金鱼藻上有气泡冒出,C正确。
D.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迅速将一根将带火星的木条燃烧伸进收集了适量氧气的试管内,木条能够复燃。可见,试管内的氧气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C。
5.答案:D
解析:A.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阳光,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提高产量,加大草莓植株的种植密度,叶片互相遮挡,不能充分利用阳光,不能提高产量,A错误。
B.增强光照强度,可提高草莓的产量,B错误。
C.草莓植株的细胞释放能量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C错误。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量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提高草莓的产量,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结合题图可知,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A正确。
B.植物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在植物体内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管道系统,其中导管负责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就是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的,B正确。
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C正确。
D.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可见,农作物种植过密,光合作用减弱,其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D错误。
故选D。
7.答案:A
解析:A、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涉及如下操作步骤:②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⑦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后放在光下照射、③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⑥把叶片放到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⑤用清水漂洗叶片、④滴加碘液、①观察现象。故该实验的正确排序是2→6→1→5→3→4→7
B、6中用黑纸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即为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B正确。
C、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可见图5中小烧杯装的液体是酒精,其作用是脱去叶绿素。C正确。
D、叶片的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这里产生了淀粉,叶片的遮盖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这部分没有淀粉产生,所以,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正确。
故选:A。
8.答案:D
解析:题图是“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乙装置内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与甲装置形成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实验前应将两个长势相同的枝条进行暗处理,否则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A正确。根据单一变量原则,甲乙两装置中加入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应等量,B正确。把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为黄白色,方便滴加碘液后观察结果,C正确。淀粉有遇到碘液变蓝色的特性。乙装置内的叶片因缺少二氧化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淀粉,故滴加碘液后,乙装置内的叶片不变蓝,而甲装置内的叶片会变蓝,D错误。
9.答案:C
解析:A、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作对照实验(遮光处没有光合作用,不遮光生成淀粉)A正确;
B、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B正确。
C、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叶片未遮光部分遇到碘液变蓝,遮光部分遇到碘液不变蓝,C错误;
D、该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D正确。
10.答案:C
解析: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步骤①实验前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消耗叶片内原有的淀粉,A正确。
B.步骤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形成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实验,B正确。
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脱色的方法是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C错误。
D.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步骤④滴加碘液后看到的现象是叶片遮光部分变蓝色,该实验能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D正确
故选C。
11.答案:B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探究阳光在绿色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有关实验步骤: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故该实验的正确步骤是:④③②⑤①⑥,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有三个:①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同时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②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③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故①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来源、④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⑤对地球上生命的发展和繁衍有着重要的作用,正确;植物依靠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②错误;③提高空气湿度是蒸腾作用的意义,错误。由此可见,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答案:B
解析:叶片①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适宜光照下,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6小时后烘干称重得到a;叶片②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黑暗处,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6小时后烘干称重得到b。设原叶片烘干称重得到x,6小时内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为m,6小时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量为n,则a=x+m-n,b=x-n,计算可得m=a-b。
14.答案:D
解析: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5.答案:(1)脱色
(2)不变蓝;变蓝
(3)不变蓝;水
解析:(1)步骤D是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
(2)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液不变蓝,未遮光部分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淀粉遇碘变蓝。
(3)远离叶柄端,叶片因得不到导管输送来的水分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碘液不变蓝。则上述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水。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