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声现象——2024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进阶训练【人教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二 声现象——2024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进阶训练【人教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专题二 声现象——2024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进阶训练【人教版】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音色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
B.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C.高速公路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B.高速公路两旁的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汽车产生的噪声
C.利用声音的音色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所用的乐器
D.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3.如图所示,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放在桌面上,在与两个音叉距离相等的位置,放置一个收音设备(图中未画出),现用力敲击甲音叉,乙音叉也发出较微弱的声音(这是“共振”现象),此时收音设备记录了两个声音的数据如下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强弱 频率
声音1 50dB 256Hz
声音2 20dB 256Hz
A.“共振”现象说明声音主要传递信息
B.两个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声音1记录的是乙音叉发出的声音
D.因为没有敲击乙音叉,所以乙音叉没有振动
4.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得越快,响度就越大
B.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丁图:工厂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5.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四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音调不同 B.乙、丙响度不同
C.丙、丁音色不同 D.甲、乙、丙音调和响度都不相同
6.下列有关声的实验和应用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器材只能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C.丙图的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丁图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
7.如图所示,取两个棉花球塞住耳朵,用橡皮锤敲击音叉,这时你基本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再把振动的音叉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或牙齿上,你就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①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②利用骨传导的原理可制成助听器、耳机等
③此现象可以说明声音可在固体中传播
④骨传导不用空气传播,可以有效避免嘈杂环境的干扰
以上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只有①④
二、填空题
8.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市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来自亚洲45个国家(地区)代表团的运动员齐聚杭州。
(1)开幕式上习总书记发表讲话,习总书记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中。
(2)开幕式上来自全球的亚运数字火炬手,在数字世界与现实同频共振,共同点燃亚运主火炬塔,现场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雷鸣般”说明声音的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大。
9.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空气、水和铁三种介质中,传声最快的是______。我们能分辨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如果声源每分钟振动1200次,那么它的频率是______Hz。
10.如图-1所示,小红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时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声音的______(选填“产生原因”或“传播条件”)的。如图-2所示,物理老师用相同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音调与吸管__________(选填“材料”或“长短”)的关系。如图-3所示,小明同学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他研究的是响度和__________的关系。
11.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高,那么发声体是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逐渐__________(选填“变高”或“变低”).
12.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选填“音调”或“音色”)。生活中,可以用超声波清洗仪器、眼镜等,这说明超声波能传递_________。
三、实验题
13.下面是一组有关声的实验,请正确作答:
(1)如图甲,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该实验是用来探究______;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如图乙,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逐渐的抽出,声音将随空气减少而______(填“变弱”、“增强”或“不变”),当瓶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直至变为“真空”时,此时我们将听不到闹钟的响声了这里采用了______的实验方法;
(3)如图丙,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是为了探究______的关系;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仍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振动的频率______20Hz(填“大于”或“小于”)。
四、计算题
14.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管长1020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
(1)声音在空气中从金属管一端传播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
(2)该金属中的声速?
15.歼-2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它的研制实现了既定的四大目标——打造跨代新机、引领技术发展、创新研发体系、建设卓越团队。打造跨代新机,是按照性能、技术和进度要求,研制开发我国自己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由网络查询得到下列数据:
空载质量 最大飞行速度 作战半径 最大飞行高度
17吨 2.8马赫 2200千米 18500米
其中,1马赫相当于一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若声音在空气中速度取1200km/h,求:
(1)歼-20的最大飞行速度为多少km/h。
(2)歼-20以最大速度飞行一个作战半径的来回需要多长时间。(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高速公路旁的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D
解析:A.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高速公路两旁的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汽车产生的噪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发出的音色不相同,可用音色来区分,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诗句中的“高”是指的声音的响度大,不是指的音调,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B
解析:A.声音的共振现象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A错误;
BCD.由表格可知,声音1比声音2响度大,甲乙音叉振动时的频率相同,说明甲乙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A.甲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得越快,振动频率越大,音调就越大,故A错误;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错误;
C.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空气越稀薄,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正确;
D.声音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丁图:工厂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C
解析:A.甲、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A错误;
B.乙、丙振动的振幅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B错误;
C.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故C正确;
D.甲、乙音调相同,乙、丙响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D
解析:A.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一定,改变用力的大小,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击尺子,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A错误;
B.乙图实验逐渐抽出里面的空气,声音越来越小,通过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丙图的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丁图用B超检查身体,医生从中获取病人的病情,是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A
解析:当堵住耳朵后,由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所以骨头、牙齿、头骨、额骨都可以传播声音,所以能感知声音,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利用骨传导的原理可制成助听器、耳机等,同时骨传导不用空气传播,可以有效避免嘈杂环境的干扰,传声效果更好。所以①②③④均正确。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答案:(1)振动;空气
(2)响度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习总书记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习总书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中的。
(2)“雷鸣般”的声音是说声音很大,声音的大小叫响度,所以“雷鸣般”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9.答案:铁;音色;20
解析: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在空气、水和铁三种介质中,传声最快的是铁。
因为每种乐器发声的材料或结构都不相同,因此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所以可以通过音色辨别乐器是小提琴还是钢琴。
声源的频率。
10.答案:产生原因;长短;振幅
解析:图-1中,小红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时有震感,可用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图-2中,用相同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研究的是声音的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吸管越短,空气柱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图-3中,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研究的是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11.答案:瓶子和水;变低
解析:瓶子里装有水,敲击瓶子时,振动物体是瓶子和水,即瓶子和水是发声体;
从左到右水越来越多,敲击瓶子时越难振动,即频率越来越小,所以音调越来越低。
12.答案:音调;能量
解析: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大小不同的钟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生活中,可以用超声波清洗仪器、眼镜等,这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3、
(1)答案:A
解析:如图甲,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该实验是用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2)答案:变弱;科学推理
解析:如图乙,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逐渐的抽出,声音将随空气减少而变弱。
进一步推理:若瓶内变为“真空”时,将听不到闹钟的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里采用了科学推理法。
(3)答案:音调和频率;小于
解析:如图丙,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振动的频率逐渐变小,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是为了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仍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
14.答案:(1)3s
(2)2040m/s
解析:(1)声音在空气中从金属管一端传播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
(2)两次响声相隔2.5s,所以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时间为
该金属中的声速
15.答案:(1)3360km/h;(2)1.3h
解析:(1)歼20的最大飞行速度为2.8马赫,由题意知歼20的最大速度

(2)一个作战半径的来回的路程
由得,歼-20以最大速度飞行所需用的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