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第3课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呼兰河边,有一位姑娘;近代文坛,有一颗璀璨的流星,一瞬间,划过了天际;那是萧红,“半生尽遭白眼冷遇”,却掩盖不住一身的才华。她走了,在病痛中离开了世间,留给我们文学的食粮,留给友人戴望舒,无限的怀念与悲伤。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这首《萧红墓畔口占》,一起去感受诗人的那份深情。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深层含义及意象,重点掌握“红茶花”的象征意义2.品析现代诗歌的语言美,分析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3.结合时代背景,评析作者表达的情感基础夯实——作家作品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基础夯实——写作背景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整体阅读1.根据划分的节奏,深情地诵读这首诗。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整体阅读2.全诗中哪个词语是诗人此刻心境的写照?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来。寂寞重点研讨1.诗人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有什么用意?“六小时”强调时间之长。“长途”强调路途之远。写实表现了诗人与萧红友谊的深厚和诚挚。重点研讨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作者为什么不说“墓畔”而说“头边”?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重点研讨3.诗人为什么选择用“红山茶”这一意象来祭奠萧红?红山茶,如一柄燃烧的火炬,映照出诗人心情的庄严与热烈,隐喻和赞扬了萧红生命之灿烂,是对萧红最好的告慰与祭奠。红山茶也表达了诗人对残暴者的默默抗争。重点研讨4.理解“我等待着,长夜漫漫”的深层含义。“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我等待着”,暗指诗人对抗战胜利的期盼,亦可以看作他对多舛的人生的省察。重点研讨5.说一说“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中的“却”字的妙处。“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天人永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表现出作者美好的愿望以及与已故者深厚的情谊。重点研讨6.分组讨论一下,本诗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对比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六小时的行程喻示一种“长度”,在这种“长度”里,还包含着一种“重”,即它通过寂寞给人带来了内心的沉郁。重点研讨而“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这一句,却表现出一种动作上的短促与轻逸,只是那么轻轻地一放,将一束美丽的鲜花点缀在墓畔。一长一短,一重一轻,一生一死,透露出作者内心情感的波折。另一方面,它们也构建了这首诗层次分明而又曲折跌宕的行文结构。课堂小结《萧红墓畔口占》是一首悼亡诗,诗人不惧路途遥远,不惮耗时之长,来到友人墓畔祭拜,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寂寞困顿的处境。诗人描绘了一个在黑暗中等待黎明的孤独者的形象,表达了对亡者的祭奠与怀念,对生命之旅的感慨与反思。拓展延伸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 巷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拓展延伸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拓展延伸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但又不愿明说。“我” 期待和追求的目标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她”出现了,似真似梦,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诗中的“姑娘”,可以认为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