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一、 复习的主要内容和复习的主要目标(一)复习的主要内容1.知道加、减的含义,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加法和不退位减法。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4.通过观察对比判断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轻重、高矮,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5.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6.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8.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复习的主要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二、重难点1.计算部分:理解算理,能够熟练正确地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的减法。2.应用题部分:理解加减法含义并能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概念部分: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对位置顺序; 能正确整理相关数学信息,提出加减法问题,并能解答;会区分基数与序数;认识个位与十位;认识钟表。三、复习方法1.边理边练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即使到了复习阶段,也要让孩子动手,游戏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3、与生活紧密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四、复习时间:12月 20—1月 4日数与代数5课时(12月20日—12月26日)空间与图形2课时(12月 27日 —12月28日)统计与概率(分类)1课时( 12月 29日)综合复习3课时(1月2日—1月4日)一、数与代数复习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2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理解“基数”与“序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的减法,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重点:会读写20以内的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的减法。复习内容:第一课时——数的认识复习复习时间:12月20日1、知识整理:1.按照位数分:一位数0~9两位数10~20(很多同学把0给漏掉了,0是个特殊的数字,它表示什么也没有,在此强调0的意义)2.按照单双数分: 1、3、5、7、9、11、13、15、17、190、2、4、6、8、10、12、14、16、18、20(这种分类有助于孩子观察规律填数)3.按照相同数字的位置分:0、10、201、11、2、12……(这种分类有助于孩子理解和区分数位的意义,如: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二.基本练习1.比较7和17的不同?7是一位数,由7个一组成,在数位上占(个位)、17是两位数,十位是1,表示1个十,个位是7,表示7个一。在数位上占(十位和个位两个数位)。2.在计数器上如何表示这两个数3.如何用小棒表示这两个数4.数的顺序①13的前面是( ),后面是( )②2个十是( ),他前面的数是( )③8和12的中间有( )④与14相邻的两个数是( )⑤比12多5的数是( )⑥按规律填数2、4、( )、8、( )⑦按从大到小排队8、15、13、6、2、20、9( )5.数的组成 ( )+( )= 9,( )+( )= 12,能写几组写几组。6.大小比较5○12 19○20 9○11 13○15 18○8 11○107.基数和序数○○○○○○○○○ 把左边第四个○涂成黑色,把最右边的3个○涂成蓝色三.综合应用,能力拓展8.数数①顺数②倒数③单双数数④从数字卡片中抽出3、4、7三张卡片,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自己找一找这样的卡片吗?鼓励学生多找。四、小检测 第二课时——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复习复习时间:12月21日教学目标:1、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逐步地熟练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2、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重点:正确计算难点:变式练习一、知识整理1.加减法意义3+5=8 意义:合起来、一共有多少 可以解决什么问题?9-7=2 意义:从9里去掉7,还剩多少?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说说:9+6=15 、12-4=8可以表示什么意义。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意义仿照上面说说2+6+7=15 19-6-3=10 12-5+4=11的意思 二、基本练习3.计算12+4= 5+8= 16-5= 14-7=10+6= 16+4= 15-6= 20-2=4.在○里填上>、<或=4+15○20 18○18-5 16-3○14 4+15○15+45.连线 12-4 7 18-9 17-8 8 13-5 11-4 6 14-8 13-7 9 16-9三.综合应用,能力拓展6.开火车11 + 5 =□ -6 = □ -7 = □ +8 = □7.在括号里填数4+( )=8 ( )+7=10 16—( )=711—( )=4 4 = 17 —( ) 18 = 9 + ( ) ( )+2+4=16 四,小检第三课时——解决问题的复习复习时间:12月22日复习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含义。2.能够看懂图意并能列出算式3.能在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并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复习重难点:读懂图意正确列出算式并计算。能根据要求提出数学问题并且列出算式基础练习:1.比一比,填一填△△△ ○○○○○○○ □□□( )和( )同样多。再画( )个□,□就和○一样多,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________________。2.3.4.5.7.8.9.看图写出四个算式:( )+( )=( ) ( )+( )=( )( )-( )=( ) ( )-( )=( )10.11.12. 一共有19个。13.14.15.□○□=□16.第四课时——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的复习复习时间:12月25日1.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再提一个加法问题: □○□=□再提一个减法问题: □○□=□笑笑捡的小丽一样多,小丽和笑笑一共捡了多少?□○□=□笑笑捡的小明一样多,小明和笑笑一共捡了多少? □○□=□2.3.巩固练习:(1)12③看图提一个减法问题并解答。减法问题:解答:(2)1、买一架飞机和一个机器人一共需要多少元?2、小红有10元钱,买了一个洋娃娃,还剩多少元?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在列式解答。问题:________________ 列式:________________第五课时——认识钟表的复习复习时间:12月26日复习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复习整时和半时。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难点1.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过程:1、回忆梳理,构建网络。师:你学会了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钟表的知识。2. 学生看书独立思考,用钟表进行演示。3. 组内互相说一说,拨一拨。(4时 7时半)师巡视点拨学生拨表的方法4. 生演示师: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教师予以提醒)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5.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拨出来的时间写在黑板上。6.把这些时间进行分类。有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分两类,一类是表示几时,一类是表示几时三十分。按时间的表示方法进行分类,也分两类。7.学生分完后教师板书。知识结构网络:钟面知识:12个大格,12个数字,时针、分针,整时: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认识钟表整时写法:7时或7:00半时 :当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两个数的中间就是几时半。半时写法:8时半或8:30二、典型例题 ,沟通联系出示以下两幅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三、知识应用 能力拓展教师出示三个钟面图: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正好是4时,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是不到4时,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是4时刚过一点。师:观察这三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留给了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同桌。(学生互相交流)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汇报,分享发现的快乐。(这样孩子会倾听他人的发言,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认真倾听了,听懂了,从而积极响应;二是耐心倾听了,当同学发言有错误时,等同学说完了才指出不足。)师小结:像这样,差一点不到4时或4时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4时。四、小结质疑师:看时间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五、小检测:二、空间与图形第一课时——上下、前后、左右、认识图形复习时间:12月27日复习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和顺序。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关系。3、能灵活运用“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解决问题。4、在具体情境中,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物体,判断物体的位置与顺序。5、直观上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几何体。6、能在组合图形中数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个数。7、能根据给定的组合图形,选用合适的学具摆出来。8、能按照语言的描述,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摆出所要求的组合图形。重点:理解“前后”“上下”“左右”位置概念;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体与圆柱体,并能说出他们的名称。难点:体会由于参照物的不同,“前后”“上下”“左右”顺序具有相对性。题型:1.看图填空(1)一共有()种水果,()种蔬菜。(2)从左边数 是第()个,从右边数 是第()个。(3)梨在( )的右边,( )的左边。(4)把白菜左边的2个水果圈起来。(5)从右边数第3个水果上面画“∨”2.你能找到它们的位置吗?花盆的右边是 钟表的左边是3.你来当个小画家:在第一排中间画一个 ,在 右边画一个 ,在边画一个 ; 第二排的最左边画 ,最右边画 ,在 的下面画 ;第三排右数第一个画 ,把苹果画在 的左面,把 画在苹果的左边。4.5.6.1 比 少( )个。2 与 都是( )个。7.8.第二课时——比较的复习复习时间:12月28日复习目标:比较具体事物的有关属性(大小、多少、高矮、长短和轻重),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复习重点:比较具体事物的有关属性(大小、多少、高矮、长短和轻重)一、梳理知识:比较 1、大小 2、多少 3、高矮 4、长短和轻重二、练习:三、统计与概率分类的复习复习时间:12月29日复习目标:1、能用不同的标准(如大小、形状、功能或颜色等)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2、养成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习惯,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复习重难点: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题型:1.请你分一分,然后把不同类的圈出来。2.(1)(2)3.说一说,可以怎样分。4.将每行中不同的圈出来5.把不同类的用“〇”圈起来。苹果 梨 香蕉 萝卜6小林回到家发现家里很乱------我们来帮忙吧!(连线)19元7元5元3元和和一共多少元?=一共多少元?和5元12元2元9元8元如果大客车左边有2辆,右边有7辆,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列式 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