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8.1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1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第1 课时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
课时教材分析 本框题属于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第一框题,主要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包括哪些内容、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是什么关系。本框题包括两目,第一目“认识国家利益”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国家核心利益的基本内容。第二目“国家利益 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当代中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相辅相成、密切联系,是高度统一的。
课时学情分析 1.已知点 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开始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国家和社会现象。 2.困惑点 学生思想还不成熟,社会经验比较欠缺,对国家利益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比如,“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3.发展点 从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于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提高责任意识。 基于以上考虑,本框题设计采用“从古到今”的对比形式,多种活动,通过小组探究、情景体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形成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紧密联系、高度统一的价值认同。
课时学习目标 ①政治认同:通过设置情景、小组讨论分析形成国家好,大家才会好的价值认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感悟到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②责任意识:通过合作探究,明确国家利益的内涵及其重要性,能主动关心国家发展和前途命运,增强责任感,勇于担当。
课时学习重点 教学重点:“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是本课的重点。 突破策略: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地认识到国家好大家才会好,学生才能在实际行动中自觉捍卫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为了突破这一重点,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展望美好的未来,通过启发和诱导,引导学生明确个人梦的实现离不开国家梦的实现,国家好了,大家才会好。这一个环节的教学安排包括: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小组交流——归纳总结。
课时学习难点 教学难点:“认识国家利益”是本课的难点。 突破策略:国家利益这一知识比较抽象,在突破这一难点时,选用图文并茂的新闻素材,增强教学直观性,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认识国家利益。通过今夕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安全安宁,才能为我们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只有国家繁荣昌盛,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学生通过探究明白作为当代青年,要珍惜眼前这张宁静的书桌,以国家利益为重,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时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视频导入,“一路狂奔,只为看一次与太阳一同升起的五星红旗!”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以议题式来推进教学,总议题“国家好,大家才会好”,子议题一:“今夕对比,燃爱国之情”;子议题二:“图文解字,识国家利益”;子议题三:“明辨关系,扬家国情怀” 。三个子议题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在爱国的基础上,认识国家利益,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强化政治认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视频、图片
课时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 今年10月1日,21.8万名市民游客齐聚广场,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共同见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庄严时刻,庆祝新中国73周年华诞。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一路狂奔,只为看一次与太阳一同升起的五星红旗!”体现了我们对祖国有什么情感? 提示:祖国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她以广袤的土地和灿烂辉煌的思想文化,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决不允许她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 【设计意图】利用此视频直接切入主题 ,能够引导学生切身领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新课讲授 总议题: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子议题一:今夕对比,燃爱国之情 议学情境: 情境一: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六千余人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清华大学救国会在《告全国民众书》中悲愤地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呐喊。 情境二: 播放视频:我们班X同学一天的校园生活vlog 议学活动: 1. 小组合作探究:你如何理解“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话? 2. 1935年和现在的初中生学习生活两相对比,你有何感想? 【设计意图】 通过今夕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安全安宁,才能为我们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只有国家繁荣昌盛,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学生通过探究明白作为当代青年,要珍惜眼前这张宁静的书桌,以国家利益为重,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子议题二:图文解字,识国家利益 议学情境: 1.材料一:《说文》说:“国,邦也;从口从或”。按照古人的理解,一个国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人口,以小“口”代表;二是土地,以“一”代表;三是军队组织,以“戈”代表; 四是范围,以大“口”代表。把这四个条件组合起来,便成了一个“国”字。 材料二:“国”字的演变 2.材料三:图片材料展示(国家利益的外延相关材料,第一幅图片体现了国家的政治管理职能;第二幅图片体现了国家发展文化的职能;第三幅图片体现了国家经济管理职能;第四幅图片体现了国家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能。) 议学活动: 1.结合《说文》、“国”字的演变,说一说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图片材料展示的举措有什么目的和意义?小组讨论完成后派代表进行分享。 【设计意图】 “国”字的原创形态告诉我们:国家就是武力守卫的一方疆域。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疆域和国防,也就是领土和主权,没有领土就没有赖以生存的基本空间;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无法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通过说文解字,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利益。 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加深对国家利益的认识。 子议题三:明辨关系,扬家国情怀 议学情境: 2022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的日子,华春莹在推特上连发十二组对比照片,细数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以及太空探索、脱贫攻坚等多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议学活动: 1.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让中国人饱受外国人的欺凌, 强大的中国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说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怎样的关系? 2.围绕“有哪些人为我们的幸福生活付出努力,并说说他们做了怎样的贡献” 小组交流讨论并分享。 【设计意图】 通过10组图片对比,清晰地感受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感受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证实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今日的中国何以强大?依靠的是人民的艰苦奋斗。通过小组交流,明确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从而树立起家国情怀,把个人理想同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树立远大志向。 三、课堂小结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00多年前,梁启超就曾告诫我中国少年,少年强则国强! 实现中国梦,责任在我中华儿女,对此,你想对祖国母亲说...... 学生自由畅所欲言,表白我的祖国!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认识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相连,梦想的实现需要国家和我们一起努力奋斗。 畅所欲言,说出对祖国母亲的承诺,进行情感升华。
课时 作业 设计 1.“我爱你,中国”写给祖国的三行情诗 “我爱你中国,其余两行,都是多余” “汉字那么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最爱的那几个” “我守护你,无论何时何地,我不是一人之力,我是14亿分之一” 2.以“我和我的祖国”为话题,做一份手抄报 以上两项作业,任选一项完成,小组合作,每组推选一份作品,粘贴在班级风采栏展示。 作业评价量表: 拓展实践作业评价量表小组 名称成员 姓名组内 职务评价内容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领导(合作)能力参与态度成果展示能力提升评价标准等级说明: 1.领导(合作)能力 A.组长能够合理分配任务,组员能够配合组长,自觉合作完成任务 B.组长能够较为合理分配任务,组员基本能够配合组长 C.组长任务分配不够合理,成员合作意识较差 2.参与态度 A.积极主动参与 B.较为积极主动参与 C.被动参与 3.成果展示 A.勇敢表达,逻辑清晰,语言精练 B.能够较为完整表述观点 C.展示不够落落大方,语言表达能力稍欠缺 4.能力提升 A.总体表现进步很大 B.总体表现有较大进步 C.总体表现没有进步
课时 板书 设计
课时 教学 反思 1.经验与总结 课题为“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题材比较宏大,为落实新课标“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素养要求,本次课在设计的时候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活动中落实情感目标。所以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有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vlog,看图猜字,看图拆字,畅想未来,我来为祖国添砖加瓦等合作探究活动。 以议题式来推进教学,三个子议题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在爱国的基础上,认识国家利益,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强化政治认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2.反思与改进 优化课堂评价,提质增效,不断完善过程性评价、增值评价,通过及时有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为受到时间的限制,没有对教学中出现的“不速之客”进行引导、拓展和提升。也就是要处理好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抓住课堂生成性资源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因为这些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如果及时加以点拨和引导,可以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起到升华本课的主题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